游戏与现实的完美交融:「2025明日方舟:集成映射——沉浸式线下展」深度观察 - TGBUS - 电玩巴士
tgbus
在盛夏的上海,游戏与现实的边界被进一步抹平。上海西岸艺术中心迎来了“2025明日方舟:集成映射——沉浸式线下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博士”与泛ACG人群前来一探究竟。这个刚刚落幕的,长达一个半月的展览以其创新的模式和沉浸式的体验,重新定义了游戏线下活动的可能性。这个展览还纳入了“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徐汇系列活动矩阵——这意味着它并非单点的粉丝向活动,而是正在被更广阔的城市文化与消费场景所接纳。

“集成映射”是鹰角网络对《明日方舟》中备受欢迎的“集成战略”玩法模式的线下创新演绎。展览占地超过1万平方米,将游戏中6个集成战略主题转化为现实体验。展览以“再现集成战略经典场景、让玩家身临其境体验‘集成战略’故事”为目标,构建了多段式行进路线与互动节点:观众在移动中做选择,在选择中触发“事件”,在事件中收集线索与道具。


从《刻俄柏的灰蕈迷境》到《岁的界园志异》,每个主题区域都设计了独特的互动方式。比如《萨卡兹的无终奇语》区域采用AR互动技术,玩家通过小程序扫描可以让画作“活”起来;《探索者的银凇止境》区域则要求玩家组队合作,在NPC扮演的坍缩体追逐下找到并解锁4块密文板。

与传统游戏展不同,“集成映射”打破了“官方布景请coser,玩家打卡拍照”的传统模式,创造了打破第四面墙的交互体验。展览融合了密室、演出、互动和解谜等多种元素,赋予玩家前所未有的参与感。

在《傀影与猩红孤钻》区域,玩家分成“古堡”和“地牢”两条路线,跟随故事的前进轨迹,最后共同见证傀影与“剧团喉舌”的宿命对决。这场表演在一个近两层楼高的舞台上演,灯光聚焦下,演员的每个动作都充满张力。这种沉浸式体验让玩家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游戏世界的亲历者,情感联结远超传统展览形式。

空间结构方面,A馆作为沉浸展聚焦《明日方舟》集成战略模式的主题演绎,N馆除了主题商店之外,围绕新作《明日方舟:终末地》也有搭建体验;这种双馆并行的结构,深耕成熟IP的同时,也扩展新品触达。
“集成映射”展超越了游戏本身的范畴,成为上海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的活力样本。展览期间,上海随处可见《明日方舟》元素:云锦路地铁站内有巨幅游戏元素装饰,还有喷绘游戏图案的地铁列车。田林路虹漕路公交站台出现了首个《明日方舟》元素的上海“痛站”,亦有“痛车”穿梭街区。

这种全方位的城市级IP融合,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上观新闻报道,今年“五一”期间,《明日方舟》“音律联觉”专场演出与周边酒店、商场联动,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8月,《明日方舟》与潮玩星球合作的主题餐厅也亮相新世界城,为这趟二次元之旅再添一个火热站点。

“集成映射”展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
一是深度理解玩家心理。展览准确把握了集成战略玩法在玩家社群中的受欢迎程度,并将其转化为线下体验。集成战略作为《明日方舟》的常驻玩法,复玩性高,角色价值评价体系独特,不被玩家吐槽打工,还能帮助玩家度过版本之间的长草期。
二是技术创新与艺术表达的完美结合。展览充分利用了AR技术、沉浸式戏剧、互动装置等现代展览技术,但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服务于情感体验。
三是线下体验的不可替代性。在数字化时代,线下活动提供了屏幕无法传达的体验深度。线下活动能让玩家跳出屏幕,获得更立体多样的IP体验。这种亲身参与形成的记忆和情感联结,远超线上互动的影响。

总体而言,「2025明日方舟:集成映射——沉浸式线下展」并不是把游戏CG挂上墙、把角色立牌摆一排那么简单,而是一次把系统做给身体体验的尝试:它把“决策与反馈”这些原本发生在屏幕里的抽象过程,拆解为可触、可走、可演的现实行为。于是,玩家不再只是“看见”,而是“沉浸其中做出选择”。

游戏为我们内心最纯粹、真诚乃至带着一点中二的自我,保留着一块可以随时回归的空间。而“集成映射”展恰恰将这块空间从屏幕中解放出来,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刻下了属于游戏文化的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