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RTX 5050魔龙显卡评测:2K畅玩3A 多帧生成超越RTX 4060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得益于第五代Tensor核心的加持,使得RTX 50系显卡可以流畅的运行NVIDIA的“黑科技”多帧生成技术。也因此,其显卡的游戏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既然这样,RTX 50系列是否可以再添加一块入门级显卡,让手头预算不是非常充沛的玩家也有一个更好的选择?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RTX 50系的最后一块版图——RTX 5050显卡它来啦!

我们也是今天正式收到了来自微星的这块RTX 5050显卡。首先,RTX 5050的起售价为2099,相较于起售价2499元的RTX 5060,要比前者(RTX 5050)高出了19%。其次,RTX 5050的主打分辨率为1080P,其定位是低分辨率游戏和生产力及AI。作为定位入门级 的产品,RTX 5050究竟能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惊喜?本文将用这块微星的RTX 5050显卡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性能测试!

本次测试的显卡全称为微星RTX 5050 8G GAMING OC(下简称微星RTX 5050魔龙),是一款双风扇,小身材的入门级游戏显卡。作为一款散热加强的OC版显卡,该显卡在京东自营店的售价为2299元。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测试规格介绍:

按照惯例先介绍下本次显卡的规格参数。该显卡采用了与RTX 5060(GB206)不同的GB207显示核心,其型号方面与RTX 4060的AD107对等。
而作为标准的Blackwell架构显卡,该显卡同样配备了第五代Tensor核心和第四代RT核心,因此该卡对于光线追踪中的“光线重架构”和DLSS 4的“多帧生成”等黑科技也是完全支持。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RTX 5050采用的是GDDR6显存颗粒,而非其它RTX 50系显卡采用的GDDR7显存颗粒。

截至发稿,2.66版的GPU-Z尚不能完善识别出该显卡的完整规格,通过GPU-Z可以发现,该显卡的显存容量为8GB,其位宽为128bit。
此外,在BIOS中可以发现,该显卡的默认功耗为130W,最大功耗则是140W。且由于是OC版显卡的关系,所以显卡的核心Boost频率为2632MHz(公版为2572MHz)。

在SM簇方面,RTX 5050较Ada Lovelace架构的RTX 4060显卡也有改进。
在Ada Lovelace架构的SM簇中,其中每个寄存器中的16个CUDA核心负责处理器FP32+INT32运算,另外 16个CUDA核心则专门处理FP32运算。
在Blackwell中,每个寄存器中的32个CUDA核心同时具有并发处理FP32+INT32 运算的功能。

不过,每组SM簇中仍然是分为4个寄存器,每个寄存器含有32个CUDA核心和1个第五代Tensor核心以及1个第四代RT核心。
所以,综上所述,GB206-250的规格应该是:
20(SM簇)*4(寄存器)=80(寄存器)
80(寄存器)*1(Tensor核心)=80(第五代Tensor核心)
20(SM簇)*1(RT核心)=20(第四代RT核心)
20(SM簇)*128(CUDA核心)=2560(CUDA核心)
20(SM簇)*128(L1缓存)=2560KB(L1缓存)
4(显存控制器)*32(位宽)=128bit(显存位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显卡外观(一):

微星RTX 5050魔龙显卡依旧采用了黑色的整体造型,由于其显卡的定位,所以体积显得较为小巧。
其显卡尺寸为202mm*120mm*41mm。

显卡的正面采用了2个带有龙爪纹理,直径为8.5cm的暴风7散热风扇,其风扇支持智能启停技术,在低使用率下会智能停转,以达到0噪音的目的。同时外边的圆环和龙爪纹理能够更好的起到飓风效果,让风扇吹出来的风穿透力更强,达到增强散热的效果。

整卡厚度为41mm,TWIN FROZR 10散热设计包括带有两根热管的密集散热鳍片,GPU铜底的设计专门为散热而生的相变硅脂。同时,在供电DrMos和显存处微星也是采用了高效导热垫,以为供电系统提供额外的散热支持。

由于该卡的供电需求仅为130W,所以单8Pin辅助供电即可完美解决。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显卡外观(二):

为了保护显卡和提升颜值,该显卡配备了一个背板。同时背板方面采用了拉丝与磨砂两种纹理的组合设计,使得显卡美观度再一次得到提升。

虽然该卡身材较为短小。但是在显卡的右侧依然做了吹透式设计,风扇吹出来的风通过此处可以吹透显卡,能够起到增强散热性能的作用。

而在显卡右侧尾部可以看到微星龙盾LOGO,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该卡体积较小的原因,所以此处并没有固定显卡的螺丝孔位。

最后,该卡的显示输出接口为标准的3个DP 2.1b+1个HDMI 2.1b的组合。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整体测试平台如上图所示,我们选择了来自AMD的锐龙7 9800X3D这颗游戏处理器,同时加入了RTX 5060、RTX 4060以及RTX 3050这三款显卡作为对比。
为了让平台更好的发挥其性能,我们将其它硬件尽可能的拔高,采用了360水冷加1600W钛金电源以及PCIe 5.0固态硬盘的组合。

而在性能测试方面,为了更好的展现RTX 50系魅力,我们除了DLSS 4和AI专项测试之外,还加入了4款DLSS 4游戏以及4款支持帧生成的游戏和4款标准游戏来作为测试内容。
同时,我们对RTX 5050显卡进行了AI图片生成及大语言模型和生产力的专门测试部分。
整体显卡测试平台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Stable Diffusion 1.5图片生成性能测试。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Phi 3.5语言模型性能测试。
SPECviewper 2020 生产力相关性能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DLSS 4及AI相关测试:
3DMark DLSS 4 4K性能模式测试对比
3DMark DLSS 4 2K性能模式测试对比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Windows ML GPU float 32测试结果对比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TensorRT GPU float 32测试结果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3DMark相关测试(一):
3DMark Speed Way整体得分对比
3DMark Port Royal整体得分对比
3DMark Steel Nomad得分对比
3DMark Steel Nomad Light得分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3DMark相关测试(二):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显卡得分对比
3DMark Time Spy显卡得分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显卡得分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显卡得分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显卡得分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黑神话:悟空》及《赛博朋克2077》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黑神话:悟空》2K分辨率 DLSS 4 4倍多帧生成与2倍多帧生成,或DLSS 3帧生成差距对比
《黑神话:悟空》1080P分辨率 DLSS 4 4倍多帧生成与2倍多帧生成,或DLSS 3帧生成差距对比
《赛博朋克2077》2K分辨率 DLSS 4 4倍多帧生成与2倍多帧生成,或DLSS 3帧生成差距对比
《赛博朋克2077》1080P分辨率 DLSS 4 4倍多帧生成与2倍多帧生成,或DLSS 3帧生成差距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测试:
《永劫无间》2K分辨率 DLSS 4 4倍多帧生成与2倍多帧生成,或DLSS 3帧生成差距对比
《永劫无间》1080P分辨率 DLSS 4 4倍多帧生成与2倍多帧生成,或DLSS 3帧生成差距对比
《霍格沃茨之遗》2K分辨率 DLSS 4 4倍多帧生成与2倍多帧生成,或DLSS 3帧生成差距对比
《霍格沃茨之遗》1080P分辨率 DLSS 4 4倍多帧生成与2倍多帧生成,或DLSS 3帧生成差距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F1 25》2K分辨率开、关帧生成差距对比
《F1 25》1080P分辨率开、关帧生成差距对比
《F1 24》2K分辨率开、关帧生成差距对比
《F1 24》1080P分辨率开、关帧生成差距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怪物猎人: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怪物猎人:荒野》2K分辨率开、关帧生成差距对比
《怪物猎人:荒野》1080P分辨率开、关帧生成差距对比
《COD21》2K分辨率开、关帧生成差距对比
《COD21》1080P分辨率开、关帧生成差距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古墓丽影:暗影》及《地平线:零之曙光》测试:
《古墓丽影:暗影》最高画质2K分辨率性能对比
《古墓丽影:暗影》最高画质1080分辨率性能对比
《地平线:零之曙光》终极质量画质2K分辨率性能对比
《地平线:零之曙光》终极质量画质1080分辨率性能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中土世界:战争之影》及《CS2》测试:
《中土世界:战争之影》极高画质2K分辨率性能对比
《中土世界:战争之影》极高画质1080分辨率性能对比
《CS2》非常高画质2K分辨率性能对比
《CS2》非常高画质1080分辨率性能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工况测试:

按照惯例,我们使用Furmark对微星RTX 5050 8G GAMING OC显卡进行了烤机测试,测试时间在14分钟左右,室温为26度。
此时GPU频率为2430MHz,GPU温度为70.8度,整卡功耗则是达到了130.1W。两个风扇的转速均为44%,比较静音。
测试感想:

无论是在前边的AI测试还是生产力测试,微星RTX 5050魔龙显卡都表现出了比较出色的成绩。这作为一款入门级的显卡,可以说办公,图形图像设计甚至是视频剪辑都是没有任何压力的了。
而在游戏性能测试方面,虽然该显卡对应的是1080P分辨率,但是我们依然加入了2K分辨率来作为对比。
首先是支持DLSS 4的多帧生成游戏,由于RTX 3050不支持帧生成(更不用提多帧生成),DLSS 4相关测试中我们并没有加入该显卡。
可以看到4款游戏中,微星RTX 5050魔龙显卡在仅开启帧生成的情况下是略高于RTX 4060的(4款游戏赢了3款)。而在开启多帧生成后,其性能如1080P分辨率下的《黑神话:悟空》,甚至高出了2倍以上平均帧的表现。
同时,通过上边的测试可以发现,微星RTX 5050显卡虽然定位是1080P,但是在2K分辨率下,畅玩上述大作是没有任何压力的。
综上所述,如果你的手头预算不那么充足,或者是并非痴迷4K高画质高帧畅玩的轻度游戏群体,又或者仅仅是用来进行生产力及AI等方面的用户,那么这块体积小巧,性能强大的RTX 5050算是一个可以值得入手的选择。
另,随着RTX 50系列的诞生至今,越来越多的游戏也开始加入了对于DLSS 4多帧生成技术的支持,该技术指让用户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体验到更加顺滑的游戏流畅度。相信随着支持该技术的游戏不断增加,RTX 5050显卡的含金量也会随之上升,届时,仅RTX 5050显卡就可实现畅玩更多的3A大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规格介绍
- 第3页:显卡外观(一)
- 第4页:显卡外观(二)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AI图形图像及生产力相关测
- 第7页:DLSS 4及AI相关测试
- 第8页:3DMark相关测试(一)
- 第9页:3DMark相关测试(二)
- 第10页:《黑神话》及《2077》测试
- 第11页:《永劫无间》及《霍格沃茨之遗》多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2页:《F1 25》及《F1 24》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3页:《怪猎:荒野》及《COD21》帧生成游戏测试
- 第14页:《古墓丽影》及《零之曙光》测试
- 第15页:《中土世界》及《CS2》测试
- 第16页:工况测试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