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与颜值兼具的二次元潮流游戏本 七彩虹隐星G16 Pro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今年的CES 2025上,NVIDIA在带来GeForce RTX 50系列桌面显卡的同时,还带来其最新的GeForce RTX 50系列笔记本电脑GPU。
目前已经发布的GeForce RTX 50系列笔记本电脑GPU共有5款,包括NVIDIA在CES 2025中带来的GeForce RTX 5090、RTX 5080、RTX 5070 Ti、RTX 5070,以及上个(4)月刚刚发布的GeForce RTX 5060。

凭借全新Blackwell架构与专门针对神经网络着色器优化的SM等设计,再辅以DLSS 4 多帧生成技术的加持,使已经发布的GeForce RTX 50系列桌面显卡能够在支持DLSS 4的游戏中为玩家带来成倍的性能提升。 而对于GeForce RTX 5090 D、RTX 5080等本身性能就比较强劲的桌面显卡来说,DLSS 4多帧生成技术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并不能完全加成在游戏体验上,毕竟在除了电竞游戏之外,100多帧与几百帧所带来的感官体验区别并不是十分明显。
而由于受散热、功耗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笔记本电脑GPU在性能方面的发挥通常十分受限。与高端桌面GPU相比,DLSS 4多帧生成技术在笔记本电脑GPU中拥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其带来的性能加持有望让游戏的画面效果与玩家的游戏体验跨入更高阶层,使玩家在笔记本电脑中也能体验到“越级打怪”的快乐。

不久前我们有幸收到了七彩虹隐星G16 Pro,这款游戏本采用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 + Intel 14代酷睿i9-14900HX处理器的性能组合,配合白色科幻风外观设计与16英寸QHD 300Hz高刷IPS电竞屏,集高颜值与强性能于一身。
本次我们将通过规格与架构分析、基准测试、AI测试、生产力测试、DLSS 4游戏测试、以及暂不支持DLSS 4的热门游戏大作测试等多方面对比,看看七彩虹隐星G16 Pro游戏本在实际游戏与应用中有着怎样的表现。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NVIDIA最新一代的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采用了全新的Blackwell架构,该架构划时代的将神经网络集成到可编程着色器内,创建了全新的神经网络着色器,并通过AI与神经渲染相结合的方式,将游戏画质和游戏帧率提升到了全新高度。
与上一代的Ada Lovelace架构相比,全新的Blackwell架构采用了全新的针对神经着色器进行优化的Blackwell SM,搭载了最新的第五代Tensor Core和第四代RT Core,支持全新的FP4精度计算模式,引入了全新的AMP(AI Management Processor),并应用了全新的GDDR7显存、DLSS 4等新技术。

除了GeForce RTX 50系列通用的升级之外,Blackwell还针对移动平台在Max-Q技术方面做了诸多改进,旨在为来笔记本电脑带来更强的性能和电池续航能力。 Blackwell Max-Q主要改进了4大部分,包括应用高级电源门控、加速频率切换、低延迟休眠、以及Battery Boost续航增强。
其中高级电源门控可降低进入和退出不同电源功率状态的延迟时间,独立的电源轨道可以在GPU空闲时降低功耗,通过及时关闭不需要的GPU核心等操作,提升整个系统的电源管理效率,从而提升笔记本续航。
加速频率切换能够根据实际工作负载需求,通过比以前更快的速度来动态调节频率,从而给予笔记本电脑更佳的性能和能效;Blackwell GPU架构在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速度方面远超前代,可在最低功耗的睡眠状态下节省更多电量。
Battery Boost续航增强应用了场景感知算法,通过在对话选择、地图导航和技能树等动作较少的场景中将帧速率降至30 FPS左右,从而做到在基本不影响游戏体验的同时节省电量。

通过相关GPU型号的参数明细对比可以发现,与上代GeForce RTX 4080笔记本电脑GPU相比,全新一代的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的提升可以体现在显存容量与类型、显存带宽与位宽、NVIDA编/解码器、DLSS 4、以及AI算力等多个方面。而与本代桌面端的GeForce RTX 5080相比,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除了在显存容量与位宽方面保持一致之外,其他参数均有一定的缩减。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Blackwell架构的核心优势就是新增了对DLSS 4的支持。
全新的Blackwell架构针对DLSS 4多帧生成进行设计优化,通过拥有更大吞吐量的Tensor Core、增强的Flip Metering和AMP(AI管理处理器)相结合,使得DLSS 4多帧生成拥有更快的AI模型速度与更少的显存占用,而且只需要渲染一次就可以生成多个帧。
与传统渲染相比,DLSS 4多帧生成的到来可以给予玩家最高8倍的游戏帧率提升,性能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伴随着性能提升的同时,DLSS 4还能带来更加精细的画面,这意味着玩家将有望享受到更加逼真的游戏世界与具有更强沉浸感的游戏体验,8K全景光追游戏已不再遥远。

DLSS 4在为玩家带来更高帧率的同时,也在系统延迟方面留下了一些隐患,为此NVIDIA推出了全新的Reflex 2技术。
在最新的Reflex 2技术中,NVIDIA部署了一个以前在VR中应用过的Frame Warp技术。Reflex 2通过把最新的鼠标输入指令及时同步给渲染帧,在渲染帧被发送到显示器之前,通过刷新渲染的游戏帧以进一步减少延迟。
与DLSS 4不同的是,NVIDIA Reflex 2将不仅支持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使用GeForce RTX 20系列及以上NVIDIA显卡的玩家都将有机会体验该技术。

Blackwell架构采用全新的第四代RT Core,可通过新技术Mega Geometry大幅提升结构构建效率,再配合进一步扩大的神经网络着色器应用范围,实现在保证精细与真实的游戏画面的同时,还能拥有出色的性能表现。

与前两代的Ampere、Ada架构GPU均采用GDDR6X显存不同的是,Blackwell架构GPU在显存方面进行了重磅升级,首发支持最新的GDDR7显存。
与PAM4模式的GDDR6X显存相比,采用全新PAM3模式的GDDR7显存拥有更大的“电压眼”,能够以更低的电压实现更高的帧率与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在性能、能效等方面都拥有巨大提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外观(B面)

不知不觉间,七彩虹进军游戏本领域已有五个年头,在经过这些年的市场沉淀与产品打磨后,七彩虹游戏本在产品性能、功能设计、产品线布局等方面都拥有长足的进步,并凭借卓越品质与强劲性能表现广受市场好评。
本次为大家带来的七彩虹隐星G16 Pro游戏本隶属于隐星系列,该系列专为热爱二次元及游戏文化的年轻玩家设计,主打将高性能与电竞外观相结合,以满足Z世代对电竞娱乐和个性化的双重追求。
七彩虹隐星G16 Pro首发雾屿白配色,外观融入战舰元素,机身表面采用哑光喷砂处理,质感出色,同时不易沾染指纹。笔记本采用轻量化复合材质设计,在轻薄机身和外观质感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笔记本尺寸为长*宽358mm*266mm,厚度为23-27.9mm,重量约为2.5kg。

七彩虹隐星G16 Pro配备了16英寸的IPS电竞显示屏,最高分辨率为2560*1600,刷新率最高为300Hz,窄边框设计,亮度可达500nits,拥有100% sRGB色域,可以为玩家呈现丰富、细致的沉浸式游戏体验。
屏幕上方配有一个FHD(1080P)的摄像头
屏幕下方设计有白色的“COLORFUL”
屏幕最大开合角度为130°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Spyder屏幕测试
色域测试
七彩虹隐星G16 Pro的色域表现不错,AdobeRGB覆盖范围为90%,sRGB达到了100%,P3为98%,色域覆盖范围比较广,屏幕素质出众。
色彩精确度测试
在色彩精确度测试中,七彩虹隐星G16 Pro屏幕的DeltaE平均值为1.54,色彩精确度表现比较优秀,能够为用户呈现准确丰富的色彩。
色彩均匀性测试
由于亮度100%时,色彩与亮度的均匀性偏差最为明显,因此色彩与亮度均匀性测试均选用亮度100%状态下的测试结果。
在色彩均匀性测试中,七彩虹隐星G16 Pro屏幕表现出色,象限5最接近D65,而象限1和象限8差异最大,Delta E值也仅为3.0。
亮度均匀性测试
七彩虹隐星G16 Pro屏幕的亮度均匀性表现不错,象限9的差异性最大,也仅为6%。象限5的差异性最小,为0%,亮度为491 cd/㎡。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外观(C面)

笔记本C面拥有高速响应的RGB键盘,键盘自带数字小键盘与大方向键,键盘键程适中,敲击手感不错。
笔记本预设有多组Fn快捷键,例如Fn+1可快捷开启飓风模式,Fn+Esc可快捷开启Control Center等。

笔记本键盘支持RGB灯效,具体亮度和颜色可在Control Center的灯光控制中进行自由调节。

七彩虹隐星G16 Pro游戏本的开关机按键设计在了C面键盘的正上方,外观呈六边形。
笔记本C面的键盘下方设计了一个拥有更大触控面积的触控板,给予玩家更大的操控空间
或许是在保持大面积触控板的同时还想照顾向下拓展的大方向键,七彩虹隐星G16 Pro游戏本的触控板位置设计较常规笔记本触控板要更偏左一些。通过实测我们发现,在进行例如FPS这类需要高频使用“W、S、A、D”等按键的游戏时,偏左的触控板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玩家误触触控板的概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外观(A面与侧面)

七彩虹隐星G16 Pro的A面采用雾隐白为主的配色方案,A面中间设计有隐星系列标志性的银色条带,条带表面覆盖有炫彩镀膜,在不同角度下能够反射出不同的色彩,可呈现出类似RGB灯带的视觉效果。条带下方设计有紫色的COLORFUL标识。
七彩虹隐星G16 Pro整机仿若来自外太空的洁白战舰,呈现出一种预见未来的科幻风格。

笔记本后侧的左右两边设计有散热出风口,中间拥有1个RJ45网络接口、1个电源接口、1个HDMI接口、以及1个支持视频输出和PD快充的USB3.2 Gen2 Type-C接口。
笔记本左侧面,设计有1个USB 3.2 Gen1 Type-A接口、1个3.5mm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
右侧拥有2个USB3.2 Gen1 Type-A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七彩虹隐星G16 Pro底部
笔记本底部设计有大面积的散热栅格,底部下方设计有一条脚垫,上方设计有三处脚垫,可将笔记本稍稍垫起,增强笔记本散热能力的同时,还能让笔记本稳定工作不易位移。
七彩虹隐星G16 Pro内部总览

七彩虹隐星G16 Pro采用全新的冰晶PRO 3.0散热系统,配备两个高密度叶片风扇与6根8mm加粗导热管,可以将机身内部的热量迅速传导至鳍片,并快速的从4个散热出风口排出,使笔记本在高负载任务下仍能保持高效散热。
标配硬盘为长江存储PC411 PCIe 4.0 NVMe M.2 SSD 1TB
除了标配硬盘外,笔记本还预留了1个支持PCIe 4.0*4的M.2 2280 PCIe硬盘槽,以满足需要更大存储空间玩家的需求。
内存为2条英睿达的DDR5-5600MHz 16GB组成32GB双通道
笔记本电池的容量为61.53Wh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硬件配置一览
CPU-Z检测下的硬件信息
七彩虹隐星G16 Pro搭载了Intel 14代酷睿i9-14900HX移动处理器,该处理器拥有24核心(8P+16E)32线程,36MB三级缓存,睿频频率可达5.8GHz,TDP为55W。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规格
七彩虹隐星G16 Pro搭载了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该GPU拥有16GB显存,175W满功耗。

七彩虹隐星G16 Pro配备了一块16英寸大小的IPS高清屏幕,最高分辨率为2560x1600,最高支持300Hz刷新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Control Center

七彩虹隐星G16 Pro预装有新一代的Control Center,该软件可实时监测处理器、GPU、内存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支持显示模式切换、灯光控制、自定义风扇、以及系统模式可视化切换等功能。
七彩虹隐星G16 Pro共支持3种系统模式,分别是办公模式、游戏模式与狂暴模式。

七彩虹隐星G16 Pro游戏本支持混合模式、极限输出与独显直连模式三种输出方式,可在Control Center中进行快捷切换。
开启独显直连后,显示输出将不再通过CPU再来分解任务,而是由GPU直接连接屏幕,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游戏效果表现。

笔记本键盘支持RGB背光,具体亮度和颜色可在Control Center的灯光控制中进行自由调节。
自定义风扇功能
风扇支持自动模式,也可以自定义或者手动直接开到最大。
为了充分发挥七彩虹隐星G16 Pro的性能,在测试之前,我们在Control Center中将笔记本切换到狂暴模式,并将显示模式切换到独显直连模式。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3DMARK Fire Strike测试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测试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测试
3DMARK Time Spy测试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3DMARK Port Royal测试
3DMARK Speed Way测试
3DMARK Steel Nomad测试
3DMARK DriectX光线追踪功能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笔记本电脑GPU的一大变化就是新增了对DLSS 4技术的支持,得益于多帧生成技术的加入,与不使用DLSS相比,DLSS 4技术理论上的游戏性能提升可高达8倍。与上代的DLSS 3相比,DLSS 4的理论帧数性能也能达到1.7倍,这让GeForce RTX 50系笔记本电脑GPU能够以更小的压力在高分辨率高画质设定下运行所有支持DLSS 4的游戏。

在最新版本的3DMARK中,NVIDIA DLSS功能测试中的多帧生成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2x、3x、4x,这里我们在4K分辨率DLSS性能设定下,分别采用关闭多帧生成、开启DLSS 3、以及分别开启三个等级的DLSS 4来进行对比测试。
3DMARK DLSS 4性能 多帧生成 4x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
3DMARK DLSS 4性能 多帧生成 3x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
3DMARK DLSS 4性能 多帧生成 2x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
3DMARK DLSS 3性能 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
3DMARK DLSS性能 多帧生成关闭 功能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
在3DMARK DLSS的测试项中,4K分辨率下,关闭DLSS的测试结果仅30.5FPS左右,而当分别开启DLSS性能、DLSS 3、以及DLSS 4时,测试所获得的分数会逐步提升。
其中开启DLSS 3性能与DLSS 4性能 多帧生成 2X的测试结果比较接近,均为117 FPS左右。另外开启DLSS 4性能 多帧生成 4X所得到的帧数最高,为199.32 FPS,照比关闭DLSS拥有高达666%的性能提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与新一代DLSS 4同步到来的还有Transformer模型,Transformer是ChatGPT、Flux和Gemini等前沿AI模型使用的架构,与此前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基于Transformer的DLSS 超分辨率和光线重建的模型参数直接翻倍。

目前在《天国:拯救2》、《赛博朋克2077》等诸多热门游戏中均新增了DLSS预设方案选项,其中一般包括CNN卷积(传统)与Transformer两个选项。在进行游戏测试之前,我们首先对比一下CNN与Transformer模型画质,看看二者在画质与性能方面有怎样的区别。
CNN模型画质VS最新Transformer模型画质
《赛博朋克2077》DLSS超级分辨率预设方案
CNN模型画质VS最新Transformer模型画质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与此前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最新的Transformer模型能够提供拥有更高稳定性、更少拖影、更清晰细节和更强抗锯齿效果的游戏画面,但与此同时,切换Transformer模型后的游戏帧数也会有小幅降低。
DLSS 4开启与DLSS关闭对比
可以看到在开启DLSS 4质量后,《赛博朋克2077》在游戏帧数出现质的飞跃的基础上,游戏中的画质细节也变得更加精细,例如上图中间的植物与旁边的垃圾袋,在开启DLSS 4之后的效果变得更好,同时光照方面也有所提升。
光线追踪:超速与光线追踪关闭对比
上图中水中倒影以及路面的效果已经十分明显,这里就不进行赘述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最新版本《赛博朋克2077》已经添加了对DLSS 4的支持,具体在帧生成项目设定为DLSS Frame Generation后,再在下方的DLSS 多帧生成项目就可以修改倍率了。其中2x对应DLSS 3,4X对应完全开启DLSS 4,而2x和4x的中间还有一个3x。
2560*1600分辨率下,预设光线追踪:超速画质,DLSS关闭
2560*1600分辨率下,预设光线追踪:超速画质,开启DLSS质量,帧生成关闭
2560*1600分辨率下,预设光线追踪:超速画质,开启DLSS质量,开启DLSS 多帧生成,DLSS 多帧生成设定为2x
2560*1600分辨率下,预设光线追踪:超速画质,开启DLSS质量,开启DLSS 多帧生成,DLSS 多帧生成设定为3x
2560*1600分辨率下,预设光线追踪:超速画质,开启DLSS质量,开启DLSS 多帧生成,DLSS 多帧生成设定为4x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赛博朋克2077》游戏中,2560*1600分辨率、预设光线追踪:超速画质、关闭DLSS设定下的平均游戏帧数为20.59FPS,开启DLSS质量后的平均游戏帧数为39.93 FPS。在这个基础上开启DLSS 多帧生成,由DLSS质量到MFG 2X开启可提升27FPS,MFG 2X开启到MFG 3X开启可提升31.67FPS,MFG 3X开启到MFG 4X开启可提升25.32FPS。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由于GeForce RTX 50系列笔记本电脑GPU新增了对DLSS 4的支持,因此在游戏测试环节我们选择4款支持DLSS 4的游戏大作来进行游戏性能测试。
鉴于许多游戏玩家对于同型号桌面显卡与笔记本电脑GPU的性能对比十分感兴趣,因此本次测试特意增加了NVIDIA GeForce RTX 5080显卡,为感兴趣的玩家提供一个参考。
2560*1600分辨率下,《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1920*1200分辨率下,《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2560*1600分辨率下,《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1920*1200分辨率下,《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2560*1600分辨率下,《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1920*1200分辨率下,《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在部分尚未在游戏中集成DLSS 4设置的游戏中,还可以通过NVIDIA app进行强行开启。具体设置在NVIDIA app-图形-驱动程序设置,通过下方的DLSS优设-帧生成选项即可开启DLSS 4。同样2x约等于DLSS 3,4X对应完全开启DLSS 4。
2560*1600分辨率下,《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1920*1200分辨率下,《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2560*1600分辨率下,《黑神话:悟空》游戏对比实测
1920*1200分辨率下,《黑神话:悟空》游戏对比实测
2560*1600分辨率下,《天国:拯救2》游戏对比实测
1920*1200分辨率下,《天国:拯救2》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2560*1600分辨率下,《刺客信条:影》游戏对比实测
1920*1200分辨率下,《刺客信条:影》游戏对比实测
2560*1600分辨率下,《消逝的光芒2》游戏对比实测
1920*1200分辨率下,《消逝的光芒2》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Blackwell架构应用了全新的电源门技术,可通过三种不同的门实现单独微调显卡内部不活跃部件,配合Blackwell大幅提升的频率切换速度,从而使GeForce RTX 50系列笔记本电脑GPU在能效方面有一定提升。
在实际游戏中,除了十分直观的游戏帧数之外,GPU的功耗等指标也比较重要,而通过显卡在游戏中的平均功率测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玩家的实际体验。

因此在游戏性能测试后,我们又采用了《黑神话:悟空》与《赛博朋克2077》这2款游戏进行游戏功耗测试,测试分辨率为2560*1600、1920*1200,游戏画质为预设最高,并开启DLSS 4/3 质量,测试场景为两个游戏自带的Benchmark。

NVIDIA FrameView是一款可侦测各类显卡帧率、帧时间、功率和每瓦性能的应用程序。该软件适用于多种显卡、各大图形 API 以及众多UWP(通用Windows平台)应用程序。
本次我们借助NVIDIA FrameView软件记录下游玩过程中的GPU功耗曲线。
两种分辨率下,《黑神话:悟空》游戏功耗曲线
FrameView统计显示,在预设影视级画质、RTX超高、DLSS 3 质量设定下,在《黑神话:悟空》游戏中,2560*1600分辨率下,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的平均功耗为144.54 W,平均帧率为73 FPS,每瓦帧率为0.51 FPS。
1920*1200分辨率下,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的平均功耗为138.56 W,平均帧率为111 FPS,每瓦帧率为0.8 FPS。
两种分辨率下,《赛博朋克2077》游戏功耗曲线
FrameView统计显示,在预设光线追踪:超速 + DLSS 4 质量设定下,在《赛博朋克2077》游戏中,2560*1600分辨率下,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的平均功耗为149.09 W,平均帧率为122.93 FPS,每瓦帧率为0.83 FPS。
1920*1200分辨率下,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显卡的平均功耗为145.53 W,平均帧率为199.41 FPS,每瓦帧率为1.37 FPS。
通过功耗测试可以发现,七彩虹隐星G16 Pro游戏本中的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显卡在能效方面的表现还是十分不错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星知岛AI实际体验
星知岛AI软件
如若罗列一个近几年火热名词排行榜,那么“AI”必然是该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的存在。继ChatGPT 爆火出圈后,AI的热度扶摇直上,诸如AI聊天、AI绘画、AI音乐等系列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接踵而至,能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颠覆性影响的“AI革命”已经正式到来。
七彩虹隐星G16 Pro笔记本支持星知岛AI,星知岛AI采用全新的UI风格设计,深度接入DeepSeek,具备多模型可选,致力于成为好用、好玩、安全可靠的私人助理。
不仅如此,星知岛AI通过进一步化模型性能,让其在七彩虹笔记本上得以拥有更快速响应,并且未来还将会在游戏AI助手及本地算力大模型部署上带来更多的升级。
星知岛AI——应用
星知岛AI内含诸多的AI应用,可通过依托AI智能体与本地千问模型,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问题,为大学生量身定制职业规划,助力大学生体验到更幸福的大学生活。
星知岛AI——AI绘画
星知岛AI全面接入DeepSeek R1模型+实时联网,再结合AI划词功能,可对内容进行解释、润色、翻译、搜索等操作,让用户可以轻松学习。星知岛AI还拥有AI绘画、AI联网思考、AI网页搜索、AI网页总结等功能,可助用户提高学习效率。
星知岛AI——思维导图
星知岛AI——提示词助手
星知岛AI
除了上述功能外,星知岛AI未来还将在游戏方面给予玩家不小的帮助。星知岛AI着重于常驻桌宠的开发与智能可互动的实时语⾳对话功能,未来还会增添游戏画面识别、游戏知识问答、攻略视频索引(⽀持并行查看攻略视频)等游戏AI智能化内容。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UL Procyon是UL Solutions推出的一套基准测试套件,旨在为硬件制造商、零售商、企业IT部门、媒体和公共部门等提供一系列准确、相关、公正的基准测试。软件中每个测试都是针对特定用例设计的,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实际的应用程序,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本次我们所采用的测试项目为FLUX.1 AI Image Generation Demo for NVIDIA,该项目能提供一致、准确且可理解的工作负载,以便对设备上 AI 加速器的推理性能进行测量。该基准测试包含四项测试,分别是FLUX.1 Dev(FP8)、FLUX.1 Schnell(FP8)、FLUX.1 Dev(FP4)、FLUX.1 Schnell(FP4),本次我们采用的是FLUX.1 Dev(FP4),工作负载版本为1.1.187。
UL Procyon FLUX.1 Dev(FP4,工作负载版本为1.1.187)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
在UL Procyon FLUX.1 Dev(FP4,工作负载版本为1.1.187)测试中,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的总体图像生成速度为11.392 s/image,总体消耗时间为45.567 s。
UL Procyon FLUX.1 Dev(FP4,工作负载版本为1.1.187)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5080 FE 16GB)
在UL Procyon FLUX.1 Dev(FP4,工作负载版本为1.1.187)测试中,NVIDIA GeForce RTX 5080 FE 16GB显卡的总体图像生成速度为9.469 s/image,总体消耗时间为37.87 s。
通过实测我们发现,在UL Procyon FLUX.1 Dev(FP4)测试中,与桌面端的GeForce RTX 5080显卡相比,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的图像生成速度要落后约20%。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采用了MLPerf-Client v0.5基准测试,主要目的是测量GPU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AI推理性能。
MLPerf-Client v0.5是由开放式机器学习工程联盟 MLCommons推出的用于测量GPU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AI推理性能的测试软件,该测试基于Meta的Llama 2 7B开源LLM,在测试中主要进行综合测试、内容生成(Content Generation)、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轻度总结(Summarization,Light)和中度总结(Summarization,Moderate)五个方面的AI文本生成能力测试。在最后的输出结果上,主要以第一个文本单元响应时间(Avg Time to Tokens)和AI文本生成平均速度(Avg Token Generation Rate)为参考指标。
ML Perf-Client v0.5 LLM大语言模型AI文本生成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
ML Perf-Client v0.5 LLM大语言模型AI文本生成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5080 FE)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D5 Render(D5渲染器)是一款“免费”的实时光线追踪渲染器,主打从事大型建筑或景观项目的3D设计师和专业人士。凭借先进的实时光线追踪技术、D5 GI全局照明解决方案、以及众多即用型资源,让D5 Render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同时,还具备高真实感。

最新的D5 Render软件支持可以实现逼真的光线追踪视觉效果的NVIDIA DLSS 3.5,集成包含由AI神经网络提供支持的DLSS超分辨率、帧生成和光线重建功能。
其中光线重建是一种新的神经渲染AI模型,它可以通过为各种内容提供快捷的智能降噪解决方案,进一步增强光线追踪的视觉质量;而NVIDIA DLSS帧生成功能增强了光线追踪性能并提高了实时视窗帧速率,可带来更流畅的编辑体验,进而实现直观的交互式3D创建。
本次我们所采用的测试场景为D5 Render官网所下载的Japandi Garden,我们将场景下的7个视频片段整合到一起作为测试场景,通过使用七彩虹隐星G16 Pro游戏本来进行测试,来看看与关闭DLSS相比,开启DLSS 3.5与开启DLSS 4对D5 Render渲染有着怎样的增幅。
D5 Render测试,关闭DLSS超分辨率采样+光线重建+实时高帧率,平均帧数为22 FPS
D5 Render测试,开启DLSS超分辨率采样+光线重建+实时高帧率,平均帧数为55 FPS

与此前《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等支持DLSS 4的游戏类似,虽然当前D5 Render渲染器尚未集成DLSS 4设置,但可以通过NVIDIA app进行强行开启。具体设置在NVIDIA app-图形-驱动程序设置,通过下方的DLSS优设-帧生成选项即可开启DLSS 4。默认状态对应DLSS 3,4X对应完全开启DLSS 4。
D5 Render测试,开启DLSS超分辨率采样+光线重建+实时高帧率+4X多帧生成,平均帧数为110 FPS
可以看到在开启DLSS 4之后,使用D5 Render渲染场景可以获得高达5倍的性能增幅,可以给予用户更加流畅的创作体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基准测试
PC Mark10 Extended测试,最终得分为10714
3DMark Storage测试
七彩虹隐星G16 Pro的硬盘在3DMark Storage测试中的得分为2260。
TxBENCH测试
七彩虹隐星G16 Pro的硬盘在TxBENCH测试中平均读写速度为6410.728MB/s、5970.241MB/s。
CrystalDiskMark测试
在CrystalDiskMark测试中,这块固态硬盘的连续读写速度分别为6995.72MB/s、3793.42MB/s。
AIDA 64内存测试
七彩虹隐星G16 Pro的内存在AIDA 64内存测试中的读取速度为86778 MB/s,写入速度为77841 MB/s,复制速度为79003 MB/s,延迟为81.5ns。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CPU性能测试
CINEBENCH R24测试,单核得分131 pts,多核得分1565 pts
CINEBENCH R23测试,单核得分2187 pts,多核得分30668 pts
3DMark CPU PROFILE测试
在3DMark的最新CPU性能测试中,Intel 14代酷睿i9-14900HX处理器的单线程得分为1166,最大线程得分12931。
CPU-Z测试,单线程得分916.4,多线程得分13187.9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散热与静音测试

在散热与静音测试中,我们分别测试待机、办公模式双烤与狂暴模式双烤下七彩虹隐星G16 Pro的温度与噪音,室温24℃。
首先是待机测试,笔记本待机一段时间直至温度稳定后,此时CPU核心的平均温度为48℃,GPU核心温度为39.8℃。

办公模式下双烤测试,双烤笔记本直至温度稳定后,此时CPU核心的平均温度为70℃,GPU核心温度为66.2℃,当前酷睿i9-14900HX CPU的功率为30 W,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的功率为99.5W。
办公模式下双烤的噪音为48.0dB,笔记本C面表面最高温度为38.6℃

狂暴模式下双烤测试,双烤笔记本直至温度稳定后,此时CPU核心温度为79℃,GPU核心温度为80.7℃,散热表现不错。在性能释放方面,酷睿i9-14900HX CPU的功率为53.48W,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的功率为175.4 W,系统总功率达到了228.88W。
狂暴模式下双烤的噪音为59.4dB,笔记本C面表面最高温度为44.4℃

最后进行一下CPU单烤测试,AIDA64 FPU单烤15分钟左右后,此时Intel酷睿i9-14900HX CPU的核心温度为79℃,CPU功耗为109.98W。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
2560*1600、1920*1200分辨率下DLSS 4游戏大作测试汇总
2560*1600、1920*1200分辨率下游戏大作测试汇总
通过游戏测试我们发现,七彩虹隐星G16 Pro在2560*1600分辨率游戏中表现得游刃有余,DLSS 4游戏中可以轻松跑出120+FPS的平均帧数,在不支持DLSS 4的游戏中也能达到70+FPS的平均帧数,基本可以毫无压力的在最高画质与光追特效的设定下运行热门游戏大作。
需要提及的是,在竞技类游戏《漫威争锋》游戏中,2560*1600分辨率下七彩虹隐星G16 Pro可以实现接近300FPS的平均帧数,而1920*1200分辨率下更是可以达到接近400 FPS的平均帧数,这让七彩虹隐星G16 Pro游戏本高达300Hz刷新率的屏幕可以充分发挥,助力玩家在电竞游戏中博得先机,快人一步。
结语

得益于Blackwell架构的出色设计与优化,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不仅在性能方面拥有十分出色的表现,2560*1600分辨率DLSS 4游戏中可以轻松获得120+FPS的平均帧数。同时在能效方面的表现也十分亮眼,175W的峰值功率,实际游戏时的平均功率可达150W左右,在有性能需求时能够充分调动GPU性能;而在性能需求没那么高时,Blackwell Max-Q还会自动降低功率,在性能和续航之间实现了一个更好的平衡。
NVIDIA 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采用16GB GDDR7显存设计,充裕的显存容量无论是AI绘图还是LLM大语言模型等都能轻松驾驭,可给予玩家出色的AI体验。

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七彩虹隐星G16 Pro,该游戏本采用雾屿白配色,外观融入战舰元素,科技感十足,十分符合当代年轻人与大学生的审美。配置方面采用Intel 14代酷睿i9-14900HX与GeForce 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的性能组合,搭配2560*1600分辨率、300Hz高刷新率、色域表现优秀的16英寸IPS电竞显示屏,无论单机大作还是竞技类游戏都能轻松驾驭,是一款兼具高性能与高颜值的二次元潮流游戏本。
七彩虹隐星G16 Pro游戏笔记本已经上架,参考售价为14999元,参与国家补贴后到手价为12999元,适合喜欢高颜值外观,对AI与内容创作有一定需求,希望流畅运行3A大作或高帧率电竞游戏的游戏玩家和内容创作者。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GeForce RTX 50系列游戏本来了
- 第2页:RTX 5080笔记本电脑GPU核心规格与参数简析
- 第3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4页:外观(B面)
- 第5页:Spyder屏幕测试
- 第6页:外观(C面)
- 第7页:外观(A面与侧面)
- 第8页:七彩虹隐星G16 Pro拆解
- 第9页:硬件配置一览
- 第10页:Control Center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CNN与Transformer 模型画质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6页:DLSS 4游戏《赛博2077》、《心灵杀手2》测试
- 第17页:DLSS 4游戏《龙腾世纪4》、《漫威争锋》测试
- 第18页:《黑神话:悟空》、《天国:拯救2》游戏测试
- 第19页:《刺客信条:影》、《消逝的光芒2》游戏测试
- 第20页:FrameView游戏功耗实测
- 第21页:星知岛AI实际体验
- 第22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3页:MLPerf-Client大语言模型推理性能测试
- 第24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5页:基准测试
- 第26页:CPU性能测试
- 第27页:散热与静音测试
- 第28页:游戏测试汇总与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