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能超上代22%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装机实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NVIDIA在昨日(4月15日)发布了面向主流级玩家的GeForce RTX 5060系列显卡,包括GeForce RTX 5060 Ti 16GB、GeForce RTX 5060 Ti 8GB与GeForce RTX 5060。就在今天,GeForce RTX 50系列的第五款显卡——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正式到来。
凭借新一代Blackwell架构与DLSS 4等技术加持,全新的GeForce RTX 50系列GPU在游戏娱乐、AI创作等方面均可带来革命性的性能提升,再配合基于RTX GPU构建的丰富软件加速库,可使显卡的性能再进一步增强。

本次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的装机性能实测,看看这款GeForce RTX 5060 Ti 16GB显卡在外观、做工、散热等方面的表现如何,搭配海景房机箱与其他RGB硬件的观赏性怎样,以及在性能等方面照比上代对位的GeForce RTX 4060 Ti有多少优势。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GPU-Z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拥有4608个CUDA核心、36个RT Core、144个Tensor Core、144个纹理单元,显卡核心频率为2407-2602MHz,电源输入接口为单8pin,显卡接口为PCIe 5.0 x8。功耗方面,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的最大TGP为200W,比FE版增加了11%的功耗上拉空间。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显卡的GB206-300核心
GeForce RTX 5060 Ti显卡采用GB206-300-A1核心,该芯片采用台积电为NVIDIA定制的TSMC 4N工艺,集成了219亿晶体管,核心面积为181mm²。与更高一级的GB205芯片相比,GB206在晶体管、核心面积等方面均缩减了约30%。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所使用的GB206-300核心由4个GPC构成,其中2个GPC内拥有5个TPC,另外2个GPC内拥有4个TPC,每个TPC拥有2个SM,共计为36个SM,即4608个CUDA,36个RT Core,144个Tensor Core,144个纹理单元。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NVIDIA最新一代的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采用了全新的Blackwell架构,TSMC 4N工艺,该架构划时代的将神经网络集成到可编程着色器内,创建了全新的神经网络着色器,通过AI与神经渲染相结合的方式,将游戏画质和游戏帧率提升到了全新高度。
与上一代的Ada Lovelace架构相比,全新的Blackwell架构采用了全新的针对神经着色器进行优化的Blackwell SM,搭载了最新的第五代Tensor Core和第四代RT Core,支持全新的FP4精度计算模式,引入了全新的AMP(AI Management Processor),并应用了全新的GDDR7显存、DLSS 4、NVIDIA Reflex 2等新技术。
新一代的DLSS 4使用了Transformer模型。Transformer是ChatGPT、Flux和Gemini等前沿AI模型使用的架构,与此前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基于Transformer的DLSS 超分辨率和光线重建的模型参数直接翻倍,并能提供拥有更高稳定性、更少拖影、更清晰细节和更强抗锯齿效果的游戏画面。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Blackwell架构的核心优势就是新增了对DLSS 4的支持。
全新的Blackwell架构针对DLSS 4多帧生成进行设计优化,通过拥有更大吞吐量的Tensor Core、增强的Flip Metering和AMP(AI管理处理器)相结合,使得DLSS 4多帧生成拥有更快的AI模型速度与更少的显存占用,而且只需要渲染一次就可以生成多个帧。
与传统渲染相比,DLSS 4多帧生成的到来可以给予玩家最高8倍的游戏帧率提升,性能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伴随着性能提升的同时,DLSS 4还能带来更加精细的画面,这意味着玩家将有望享受到更加逼真的游戏世界与具有更强沉浸感的游戏体验,8K全景光追游戏已不再遥远。

DLSS 4在为玩家带来更高帧率的同时,也在系统延迟方面留下了一些隐患,为此NVIDIA推出了全新的Reflex 2技术。
在最新的Reflex 2技术中,NVIDIA部署了一个以前在VR中应用过的Frame Warp技术。Reflex 2通过把最新的鼠标输入指令及时同步给渲染帧,在渲染帧被发送到显示器之前,通过刷新渲染的游戏帧以进一步减少延迟。
与DLSS 4不同的是,NVIDIA Reflex 2将不仅支持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使用GeForce RTX 20系列及以上NVIDIA显卡的玩家都将有机会体验该技术。

Blackwell架构采用全新的第四代RT Core,可通过新技术Mega Geometry大幅提升结构构建效率,再配合进一步扩大的神经网络着色器应用范围,实现在保证精细与真实的游戏画面的同时,还能拥有出色的性能表现。

与前两代的Ampere、Ada架构GPU均采用GDDR6X显存不同的是,Blackwell架构GPU在显存方面进行了重磅升级,首发支持最新的GDDR7显存。
与PAM4模式的GDDR6X显存相比,采用全新PAM3模式的GDDR7显存拥有更大的“电压眼”,能够以更低的电压实现更高的帧率与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在性能、能效等方面都拥有巨大提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显卡开箱

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该显卡隶属于“刃”(BLADE)系列,是影驰为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推出的全新产品系列。
“刃”系列从众多神话故事中汲取灵感,搭配刃式装甲进行外观设计,以符咒元素进行装饰点缀,并通过精细的雕刻工艺呈现,蕴含了深邃的寓意与能量,为显卡增添了一抹神秘与不凡。

显卡的全部配件,包括显卡支架、RGB灯光同步连接线、影驰快速安装指南。

显卡采用三风扇散热设计,显卡周身设计有符咒元素点缀,该符咒元素改自英文,原句为Blade of Chaos, hear my chant, seal thyself, power banished.(混沌之刃听我吟唱,封印自身,放逐力量,于虚空之中陷入沉睡束缚)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配备了3个9cm直径的霜环风扇,采用环形链结构的7片三折扇叶,可在提升风压的同时降低风噪。风扇支持智能启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显卡侧面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上侧面设计有大面积的镂空,使显卡内的部分热量可以从此处排出,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

显卡采用单8pin的供电接口,接口旁边设计了一个RGB灯光同步接口,方便玩家实现整套平台灯光同步。

显卡输出方面配备了3个DP2.1b和1个HDMI 2.1b接口,支持多屏显示,可以满足多种用户的输出需求。
与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相比,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的显示接口升级为DP 2.1b/HDMI 2.1b,传输带宽的升级,可提供更广泛的设备兼容性。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设计有GALAX Aurora RGB信仰Logo灯效,灯件加入了磁吸结构,用户可以根据喜好安装于显卡侧面或尾端。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显卡背面与侧面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背面

显卡背板尾部设计有一个超大的风窗,让风扇的气流可以以较低阻力穿透鳍片和背板,实现更高效的散热。

在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背面风窗附近,设计有影驰标志性的PCB电压测量点区域。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显卡RGB灯效实拍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点亮实拍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点亮实拍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点亮实拍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点亮实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显卡拆解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PCB板
显卡PCB的长度要比显卡的导风罩和背板短上一截,各电子元件设计紧凑、布局合理、电气性能更好,可保证显卡稳定运行。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采用6+2相供电设计,该设计在公版配置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优化,通过加强 GPU 供电及优化元器件布局,保证显卡的超频性能。
显存部分
背面显存部分
显卡PCB板的正面与背面各设计有4颗来自三星的GDDR7显存颗粒,单颗2GB,总容量16GB,显存位宽为128-bit,显存带宽为448 GB/s,等效频率为28Gbps。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的16GB大容量显存可在深度学习与2K甚至4K分辨率3A游戏中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全新的GDDR7显存技术与高达28Gbps的显存频率,还能让数据传输速率得到质的飞跃。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显卡的GB206-300-A1核心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采用刃Xe魔散热器,共拥有3*Φ6mm镀镍复合热管,搭配回流焊工艺与金属背板,可以使GPU核心产生的热量能够迅速从散热片的各个角落传递出去。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测试平台一览
本次我们采用了两个版本的显卡驱动,由于目前只有575.94版本的驱动能够支持GeForce RTX 5060 Ti,因此大部分游戏与软件的测试均采用了这版驱动。
然而在实际测试时,使用GeForce RTX 4060 Ti等显卡搭配575.94版驱动时,运行《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等游戏会出现黑屏的情况,并且在多次重装驱动、更换其他硬件、甚至直接更换整个平台后,黑屏情况仍未有任何改变,因此我们采用低了2个版本的572.70驱动进行测试补充,以获得全部的测试成绩。
测试项目一览
在性能测试方面,本次我们共采用了四款测试软件,10余项测试项目,以及6款支持DLSS 4的游戏大作与4款热门游戏进行测试,测试分辨率为3840*2160、2560*1440与1920*1080。
全部硬件一览
影驰 魅影 12cm散热风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影驰 星曜 Z890 曜夜 Wi-Fi主板
影驰 星曜 Z890 曜夜 Wi-Fi主板
影驰 星曜 B360 一体式CPU水冷散热器
影驰 星曜 B360 一体式CPU水冷散热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影驰 金属大师 暗卫机箱
影驰 金属大师 暗卫机箱
影驰 电竞大师 GL850 ATX 3.1电源
影驰 电竞大师 GL850 ATX 3.1电源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整机点亮实拍(一)
影驰全家桶RGB灯效实拍
影驰全家桶RGB灯效实拍
影驰全家桶RGB灯效实拍
影驰全家桶RGB灯效实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整机点亮实拍(二)
影驰全家桶RGB灯效实拍
影驰全家桶RGB灯效实拍
影驰全家桶RGB灯效实拍
影驰全家桶RGB灯效实拍
影驰全家桶RGB灯效实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测试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测试
3DMARK Time Spy测试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测试
3DMARK Port Royal测试
在3DMARK基准测试中,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在全部测试项中的性能均大幅领先GeForce RTX 4060 Ti显卡,平均性能领先22.9%。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的一大变化就是新增了对DLSS 4技术的支持,得益于多帧生成技术的加入,与不使用DLSS相比,DLSS 4技术的理论上游戏性能提升可高达8倍。与上代的DLSS 3相比,DLSS 4的理论帧数性能也能达到1.7倍,这让GeForce RTX 50系显卡能够以更小的压力在高分辨率高画质设定下运行所有支持DLSS 4的游戏。
在最新版本的3DMARK中,NVIDIA DLSS功能测试中的多帧生成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2x、3x、4x,这里我们在4K分辨率DLSS性能设定下,分别采用关闭多帧生成、开启DLSS 3、以及分别开启三个等级的DLSS 4来进行对比测试。
3DMARK DLSS 4 性能 多帧生成 4x测试(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3DMARK DLSS 4 性能 多帧生成 3x测试(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3DMARK DLSS 4 性能 多帧生成 2x测试(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3DMARK DLSS 3 性能 测试(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3DMARK DLSS 性能 多帧生成关闭 功能测试(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在3DMARK DLSS的测试项中,4K分辨率下,关闭DLSS的测试结果仅22 FPS左右,而当分别开启DLSS性能、DLSS 3、以及DLSS 4时,测试所获得的分数会逐步提升。 其中开启DLSS 3性能与DLSS 4性能 多帧生成 2X的测试结果比较接近,均为80FPS左右。另外开启DLSS 4性能 多帧生成 4X所得到的帧数最高,为139.08FPS,照比关闭DLSS拥有高达633%的性能提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由于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新增了对DLSS4的支持,因此在游戏测试环节我们选择4款支持DLSS 4的游戏大作来进行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看看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照比GeForce RTX 4060 Ti有多少提升。

1月23日更新的最新版本《赛博朋克2077》已经添加了对DLSS 4的支持,具体在帧生成项目设定为DLSS Frame Generation后,再在下方的DLSS 多帧生成项目就可以修改倍率了。其中2x对应DLSS 3,4X对应完全开启DLSS 4,而2x和4x的中间还有一个3x。
除了多帧生成之外,最新版本游戏中在原本CNN模型的基础上,还新增了Transformer模型可选。《赛博朋克2077》游戏官方称新的Transformer模型增强了稳定性、光照和运动细节。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DLSS 4开启与DLSS关闭对比
可以看到在开启DLSS 4质量后,《赛博朋克2077》在游戏帧数出现质的飞跃的基础上,游戏中的画质细节也变得更加精细,例如上图中间的植物与旁边的垃圾袋,在开启DLSS 4之后的效果变得更好,同时光照方面也有所提升。
3840*2160分辨率,光线追踪:过载与光线追踪关闭对比
上图中水中倒影以及路面的效果已经十分明显,这里就不进行赘述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星球大战:亡命之徒》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星球大战:亡命之徒》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星球大战:亡命之徒》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霍格沃茨之遗》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霍格沃茨之遗》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霍格沃茨之遗》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在部分尚未在游戏中集成DLSS 4设置的游戏中,还可以通过NVIDIA app进行强行开启。具体设置在NVIDIA app-图形-驱动程序设置,通过下方的DLSS优设-帧生成选项即可开启DLSS 4。同样2x约等于DLSS 3,4X对应完全开启DLSS 4。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天国:拯救2》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的《天国:拯救2》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黑神话:悟空》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的《黑神话:悟空》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消逝的光芒2》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的《消逝的光芒2》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的《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UL Procyon测试

UL Procyon是UL Solutions推出的一套基准测试套件,旨在为硬件制造商、零售商、企业IT部门、媒体和公共部门等提供一系列准确、相关、公正的基准测试。软件中每个测试都是针对特定用例设计的,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实际的应用程序,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本次我们所采用的测试项目为FLUX.1 AI Image Generation Demo for NVIDIA,该项目能提供一致、准确且可理解的工作负载,以便对设备上 AI 加速器的推理性能进行测量。该基准测试包含四项测试,分别是FLUX.1 Dev(FP8)、FLUX.1 Schnell(FP8)、FLUX.1 Dev(FP4)、FLUX.1 Schnell(FP4),本次我们采用的是FLUX.1 Dev(FP4),工作负载版本为1.1.177。
UL Procyon FLUX.1 Dev(FP4,工作负载版本为1.1.177)测试(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在UL Procyon FLUX.1 Dev(FP4,工作负载版本为1.1.177)测试中,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显卡的总体图像生成速度为18.085 s/image,总体消耗时间为72.342 s。
UL Procyon FLUX.1 Dev(FP4,工作负载版本为1.1.177)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16GB)
在UL Procyon FLUX.1 Dev(FP4,工作负载版本为1.1.177)测试中,NVIDIA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16GB显卡的总体图像生成速度为34.854 s/image,总体消耗时间为139.415s。
通过实测我们发现,在UL Procyon FLUX.1 Dev(FP4)测试中,搭载全新第五代Tensor Core的GeForce RTX 5060 Ti 16GB显卡的性能要远超上代定位更高的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显卡,具体在总体图像生成速度方面的优势接近2倍。
需要提及的是,由于UL Procyon FLUX.1 Dev测试需要采用NVIDIA RTX GPU,且至少需要16GB显存,而本代定位更高的NVIDIA GeForce RTX 5070显卡的显存只有12GB,并不能顺利完成这个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AV1解码实测对比
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Blackwell架构的编码器从Ada的第八代升级到了第九代,解码器也从Ada的第五代升级到了第六代,支持AV1 UHQ解码等,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是十分实用的升级。
本次我们使用NVIDIA app分别录制AV1与H.264/HEVC两种视频录制格式,通过ICAT进行画面对比,看看AV1解码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优势。

NVIDIA app实现了NVIDIA控制面板、GeForce Experience等应用的统一和现代化升级,在包含这些应用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并且还引入了全新的RTX功能来提升游戏和创作体验,拥有包含录制、即时重放、性能监控浮窗和游戏滤镜在内的重新设计的NVIDIA信息浮窗。
NVIDIA信息浮窗中的视频捕获分为低、中、高、自定义四档质量,分辨率最高支持8K(4320P),帧速率最高支持120FPS,编解码器的默认格式为H.264/HEVC,RTX 40系列及以上GPU用户还可以使用 AV1 编解码器录制视频。

ICAT 是一款支持图像比较与分析的工具,能够帮助用户便捷地比较画质,让用户无需加载专业编辑软件即可进行视频和图像对比。
NVIDIA ICAT分屏模式AV1视频画质对比
NVIDIA ICAT并排模式AV1视频画质对比
本次所采用的测试场景为《黑神话:悟空》游戏第一章的一段固定路径。通过实际对比可以发现,AV1解码在清晰度方面略有优势,AV1编码的视频文件更小,便于用户进行存储、剪辑等操作,即使用AV1可以让用户以更小的磁盘空间保存更高保真的视频。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风扇支持空闲停转功能,该功能可以大幅降低显卡在低负载工作时的噪音,提升风扇寿命。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的散热表现不错,室温25.8℃,待机约10分钟后的GPU温度为36.2℃,风扇处于静止状态。
FurMark散热测试
我们使用FurMark烤机进行显卡的散热测试,测试时室温为25.8℃,测试方法为在显卡温度稳定一段时间后,观察显卡的最终温度。
得益于全新一代TRI FROZR 4散热设计的出色发挥,在约15分钟的烤机之后,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的温度仍维持在较低的63℃,此时两个风扇的转速均维持在了不高的1660 RPM左右。GPU使用率为100%,当前GPU频率为2490MHz,瞬时功率为177.5 W。
测试成绩汇总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8GB相比,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在综合性能方面拥有25.6%的提升,其中基础性能提升幅度为22.9%,整体游戏性能幅度提升为88%,其中在支持DLSS 4游戏中的性能优势为119.6%,热门游戏中的性能优势为22.7%。
具体来说,开启DLSS 4 质量的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在4K分辨率下的平均游戏帧数均超过60 FPS,2K分辨率下的平均游戏帧数均超过110 FPS,其中在《漫威争锋》游戏中的表现最为突出,4K分辨率高画质下的平均游戏帧数达到141 FPS,2K分辨率高画质下的平均游戏帧数达到了235 FPS,让玩家可以毫无压力的体验4K高画质/2K高帧率游戏。
结语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显卡采用新一代Blackwell架构,拥有16GB GDDR7大显存,再配合DLSS 4技术的加持,使其不仅能让用户在处理AI与内容创作等方面时游刃有余,还能在对显存有较高要求的高分辨率游戏中得到充分发挥,让主流级的GeForce RTX 5060 Ti 16GB也能成功畅玩4K高画质游戏。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采用黑色外观,配备磁吸结构的RGB信仰Logo灯效,颜值出众。本次我们用该显卡搭配影驰全家桶打造出了极具观赏性的海景房主机,灯效酷炫颜值出众,并且还能为玩家带来浓郁的游戏氛围。
显卡用料扎实,高规格供电设计配合出色的散热系统设计,使其可以轻松给予玩家比FE版更高的频率与11%的功耗上拉空间,成功做到集高性能、强散热、高颜值于一身。
影驰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显卡已经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架,售价为3999元,适合主打1080P高帧率游戏或支持DLSS 4的4K高画质游戏大作,对AI性能与显卡外观颜值有一定要求,且喜欢RGB灯效的游戏玩家与内容创作者。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 用RTX 5060 Ti挑战一下4K
在4月14日获悉Epic平台已抢先更新《黑神话:悟空》的DLSS4功能,也就是加入NVIDIA RTX 50系列显卡专属黑科技:多帧生成。玩过的都是知道,这款游戏对于显卡性能要求不低,那么本次首发评测的主角RTX 5060 Ti能否在DLSS4多帧生成的加持下突入原本不属于它定位的分辨率、画质范围,让我们临时加入一章,探讨这个问题。


由于Epic平台的《黑神话:悟空》普通版不自带Benchmark程序,我们效仿Benchmark场景中的路径进行实地测试。起点处从第一个土地庙开始,经过溪流,达到第一个打坐点,也就是Benchmark终点的场景。
大家对DLSS4的多帧生成技术应该已经不陌生,它分为2x、3x、4x三种生成率可选,分别对应着“渲染1帧生成1帧”、“渲染一帧生成2帧”和“渲染一帧生成3帧”,其中2x就相当于原来的DLSS3的帧生成。
括号中标注的是PC端帧生成延迟
通过测试可以看到, RTX 5060 Ti在三种分辨率下的表现符合多帧生成的规律,性能发挥很稳定。凭借多帧生成,在画质拉满,DLSS超分辨率设为质量的前提下,RTX 5060 Ti竟然有了挑战4K分辨率的能力,以往对于这个定位的显卡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帧率,对于这款游戏的操作手感,帧生成延迟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相信《黑神话》的资深玩家都懂。
可以看到,帧生成延迟是会随着帧生成的倍率提高而提高的。由本人这么一个拿到八十一难成就,能无伤杨戬的老手来评估,延迟70ms左右是能打出犀利操作的极限,再高就会明显影响水平发挥。所以尽管以上测试RTX 5060 Ti在4K下最高有53fps至多,但是过高的延迟使其依然不具游玩的条件,尤其是深度玩。
那么RTX 5060 Ti还有没有机会在基本保证画质能入眼的情况下畅玩4K呢?当然有,还是得仰赖DLSS4的多帧生成,只是画质选项方面要降一降。

先按照如上截图中设置:帧生成用到3x是最合适的,4x虽然帧率会更高,但是增加的延迟反而会另实际操作体验下降。光追设到中最合适,如果对画面完全无感可以将其关掉,设到“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效果跟关掉没有区别。

画质等级方面,影视级自然是不能用了,但是超高还是可以的,除了“阴影质量”,它对帧延迟有较大影响,而且会消耗较多的显卡性能,但实际提供的视觉体验十分有限,尤其是在有光追效果的加持下,事实上不少由它体现的部分都被光追覆盖了,果断降到高就可以,本人保证你看不出任何区别。
测试位置为溪流处,这个场景对显卡的负载较大,Benchmark里也是如此
经过以上调试,这样我们就在4K分辨率下获得了81fps的帧率,同时帧生成延迟控制在了70ms上下,还不影响操作体验。
最后点一下题:别忘了这只是通过一个RTX 5060 Ti显卡得到的体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影驰RTX 5060 Ti 16GB 魔刃 MAX OC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与侧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9页:测试平台展示——主板与CPU散热器
- 第10页:测试平台展示——机箱与电源
- 第11页:整机点亮实拍(一)
- 第12页:整机点亮实拍(二)
- 第13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4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天国:拯救2》、《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23页:UL Procyon测试
- 第24页:AV1解码实测对比
- 第25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 第26页:追加测试:《黑神话:悟空》加入DLS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