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频2.9GHz性能提升8% 微星GeForce RTX 5070 魔龙显卡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在今年的CES 2025上,NVIDIA正式发布了最新一代的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就在今天,GeForce RTX 50系列的第四款显卡——NVIDIA GeForce RTX 5070正式到来。
凭借新一代Blackwell架构与DLSS 4等技术加持,全新的GeForce RTX 50系列GPU在游戏娱乐、AI创作等方面均可带来革命性的性能提升,再配合基于RTX GPU构建的丰富软件加速库,可使显卡的性能再进一步增强。

本次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的性能实测,看看这款GeForce RTX 5070显卡在外观、做工、散热等方面的表现如何。
在常规测试的基础上,本次我们还将通过GPU超频与TGP释放,实际测试一下这款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的潜力如何,看看超频后的性能照比上代对位的GeForce RTX 4070有多少优势,与本代定位更高的GeForce RTX 5070 Ti相比有多少差距,以及对比NVIDIA GeForce RTX 5070 FE又能提升多少。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GPU-Z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拥有6140个CUDA核心、48个RT Core、192个Tensor Core、192个纹理单元、48 MB L2缓存,显卡核心频率为2325-2610MHz,电源输入接口为16pin(12+4),显卡接口为PCIe 5.0 x16。功耗方面,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的最大TGP为280W,比FE版增加了12%的功耗上拉空间。
GeForce RTX 5070显卡的GB205-300核心
与上代的GeForce RTX 4070不同的是,本次的GeForce RTX 5070采用了比GeForce RTX 5070 Ti低了两级的GPU芯片,芯片代号为GB205,该芯片采用台积电为NVIDIA定制的TSMC 4N工艺,集成了311亿晶体管,核心面积为263 mm²。
GeForce RTX 5070所使用的GB205-300核心由5个GPC构成,其中4个GPC内拥有5个TPC,另外1个GPU内拥有4个TPC,每个TPC拥有2个SM,共计为48个SM,即6144个CUDA核心,以及6144 KB L1缓存。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NVIDIA最新一代的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采用了全新的Blackwell架构,TSMC 4N工艺,该架构划时代的将神经网络集成到可编程着色器内,创建了全新的神经网络着色器,通过AI与神经渲染相结合的方式,将游戏画质和游戏帧率提升到了全新高度。
与上一代的Ada Lovelace架构相比,全新的Blackwell架构采用了全新的针对神经着色器进行优化的Blackwell SM,搭载了最新的第五代Tensor Core和第四代RT Core,支持全新的FP4精度计算模式,引入了全新的AMP(AI Management Processor),并应用了全新的GDDR7显存、DLSS 4、NVIDIA Reflex 2等新技术。
新一代的DLSS 4使用了Transformer模型。Transformer是ChatGPT、Flux和Gemini等前沿AI模型使用的架构,与此前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基于Transformer的DLSS 超分辨率和光线重建的模型参数直接翻倍,并能提供拥有更高稳定性、更少拖影、更清晰细节和更强抗锯齿效果的游戏画面。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Blackwell架构的核心优势就是新增了对DLSS 4的支持。
全新的Blackwell架构针对DLSS 4多帧生成进行设计优化,通过拥有更大吞吐量的Tensor Core、增强的Flip Metering和AMP(AI管理处理器)相结合,使得DLSS 4多帧生成拥有更快的AI模型速度与更少的显存占用,而且只需要渲染一次就可以生成多个帧。
与传统渲染相比,DLSS 4多帧生成的到来可以给予玩家最高8倍的游戏帧率提升,性能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伴随着性能提升的同时,DLSS 4还能带来更加精细的画面,这意味着玩家将有望享受到更加逼真的游戏世界与具有更强沉浸感的游戏体验,8K全景光追游戏已不再遥远。

DLSS 4在为玩家带来更高帧率的同时,也在系统延迟方面留下了一些隐患,为此NVIDIA推出了全新的Reflex 2技术。
在最新的Reflex 2技术中,NVIDIA部署了一个以前在VR中应用过的Frame Warp技术。Reflex 2通过把最新的鼠标输入指令及时同步给渲染帧,在渲染帧被发送到显示器之前,通过刷新渲染的游戏帧以进一步减少延迟。
与DLSS 4不同的是,NVIDIA Reflex 2将不仅支持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使用GeForce RTX 20系列及以上NVIDIA显卡的玩家都将有机会体验该技术。

Blackwell架构采用全新的第四代RT Core,可通过新技术Mega Geometry大幅提升结构构建效率,再配合进一步扩大的神经网络着色器应用范围,实现在保证精细与真实的游戏画面的同时,还能拥有出色的性能表现。

与前两代的Ampere、Ada架构GPU均采用GDDR6X显存不同的是,Blackwell架构GPU在显存方面进行了重磅升级,首发支持最新的GDDR7显存。
与PAM4模式的GDDR6X显存相比,采用全新PAM3模式的GDDR7显存拥有更大的“电压眼”,能够以更低的电压实现更高的帧率与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在性能、能效等方面都拥有巨大提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显卡开箱

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该显卡隶属于微星魔龙系列,继承了龙魂显卡的优秀传统,定位为高性能游戏显卡,主打真正的游戏玩家与内容创作者。

显卡的全部配件,包括最大高度为98.6毫米的可调节支撑架、2*8pin转16pin线材、微星显卡快速安装指南。

显卡采用三风扇散热设计,四周运用了金属拉丝工艺,斜边经多次抛光处理,配合钻石切割外观和金属背板,使显卡外观凶猛硬朗,充满金属风格。
显卡正面设计有微星魔龙系列标志性的龙爪图腾,支持RGB灯效。显卡风扇采用圆形切边,使得显卡正面在不失立体感的同时,边缘过度更加圆润,整体质感更加出色。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配备了3枚全新一代的暴风7风扇,风扇采用七片扇叶、龙爪纹理增强风压和圆形弧线设计,通过提高空气压力与引导气流更加集中,实现更佳的冷却效果与更低的噪音。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显卡侧面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

显卡采用单16(12+4)Pin的供电接口,电源接口沿用12V-2x6版本,支持600W高功率输出,符合ATX 3.1与PCIe 5.1规范供电。
微星RTX 5070 16G GAMING TRIO OC PLUS 魔龙在配件中提供了微星双色12v-2*6转接线,可帮助确认RTX 50系列显卡的电源线是否正确连接,从而降低由于显卡过热造成的连接事故风险。

显卡输出方面配备了3个DP2.1b和1个HDMI接口,支持多屏显示,可以满足多种用户的输出需求。
与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相比,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的显示接口升级为DP 2.1b/HDMI 2.1b,传输带宽的升级,可提供更广泛的设备兼容性。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侧面还设计有一个小巧的龙盾LOGO,同样支持RGB灯效。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显卡背面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采用经过强化的全金属背板,背板内置导热垫,可以增强散热效果。

显卡背板尾部设计有一只大龙,守卫着显卡的气流通风口,该通风口可以让风扇的气流以较低阻力穿透鳍片和背板,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散热。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显卡RGB灯效实拍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点亮实拍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点亮实拍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点亮实拍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点亮实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显卡拆解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PCB板
显卡PCB的长度要比显卡的导风罩和背板短上一截,各电子元件设计紧凑、布局合理、电气性能更好,可保证显卡稳定运行。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的用料十分扎实,PCB采用2盎司铜材质,通过提高导电性改善显卡的散热性能,并增强可靠性。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还应用了微星特制的保险设计,该设计可以在关键时刻保护GPU与显存的安全,降低显卡损坏率,让玩家使用更加安心。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采用10+3相的豪华供电设计,DrMos供电方案,可有效降低功率损耗与增强电压控制,从而保证显卡的超频性能。
显存部分
GPU核心周围有6颗来自三星的GDDR7显存颗粒,单颗2GB,总容量12GB,显存位宽为192-bit,显存带宽为672 GB/s,等效频率为28 Gbps。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的12GB显存容量可在深度学习与2K分辨率3A游戏中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全新的GDDR7显存技术与高达28Gbps的显存频率,还能让数据传输速率拥有质的飞跃。
GeForce RTX 5070显卡的GB205-300-A1核心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采用全新一代的TRI FROZR 4散热设计,通过升级的风扇,改进的气流控制,以及先进的散热创新技术,为玩家带来更强的冷却效果与更低的噪音。
显卡采用镀镍铜底座,搭配四根广布方形核心热导管、全新一代的波浪形鳍片 4.0、导流鳍片2.0、与气流导向技术,使GPU核心产生的热量能够迅速从散热片的各个角落传递出去。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MSI Center
微星专用的MSI CENTER软件,可以帮助用户轻松掌控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
MSI Center支持对微星产品的实时监控、调整及优化等
另外在MSI Center的炫光灯效中,还可以一键调整显卡的RGB灯光效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MSI Afterburner
MSI Afterburner是被广泛认可和使用的显卡超频软件,配有OC Scanner功能可测出合适的超频设置,并支持实时监控系统的各项重要指标。
除了常规测试之外,本次我们还将通过尝试GPU超频以及TGP释放,实际测试一下这款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的潜力如何。
MSI Afterburner Power Limit
MSI Afterburner GPU频率
我们通过MSI Afterburner中的Core(MHz)与Power Limit设置项来实现主GPU频率的调整与功耗释放。
MSI Afterburner
在经过多次尝试后,最终我们选择将Power Limit直接拉满至12%,并将主GPU的频率提升399MHz,以实现性能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测试平台一览
本次测试采用的CPU为具备超强游戏性能的AMD锐龙7 9800X3D,主板采用微星MPG X870E Carbon WiFi,测试显卡分别为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NVIDIA GeForce RTX 5070 FE 12GB、NVIDIA GeForce RTX 5070 Ti 16GB、以及NVIDIA GeForce RTX 4070 12GB。
测试项目一览
在性能测试方面,本次我们共采用了三款测试软件,10余项测试项目,以及4款支持DLSS 4的游戏大作与4款热门游戏进行测试,测试分辨率为3840*2160、2560*1440与1920*1080。

本次测试采用AMD锐龙7 9800X3D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Zen5架构,TSMC 4nm工艺,8核心16线程,拥有8MB二级缓存、32 + 64MB三级缓存,默认主频4.7GHz,加速频率5.2GHz,热设计功耗为120W。
微星MPG X870E CARBON WIFI主板

由于本次测试采用GeForce RTX 5070 + AMD锐龙7 9800X3D的性能组合,为了给平台提供更好的供电效能并保证平台稳定运行,这里我们选择微星 MPG A1000GS PCIe5这款经过80PLUS金牌认证的全模组电源。

微星 MPG A1000GS PCIe5电源符合ATX 3.1规范,并原生支持PCIe 5.1接口,可轻松兼容当下最新的RTX 50系列显卡。电源拥有2 x 原生12V-2x6 连接埠,采用12V-2x6 双色线材,低噪最佳化设计,100% 伺服器等级105℃电容,与更容易理线的压花编织线材。
电源经过80PLUS金牌认证,拥有13.5CM温控大风扇,支持自动启停技术,强劲散热可保证电源稳定输出。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5070 12GB FE)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测试(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测试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3DMARK Time Spy测试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测试
3DMARK Port Royal测试
在3DMARK基准测试中,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在全部测试项中的性能均大幅领先GeForce RTX 4070显卡,平均性能领先42.4%。与GeForce RTX 5070 FE显卡相比,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也有8.5%的平均性能优势。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的一大变化就是新增了对DLSS 4技术的支持,得益于多帧生成技术的加入,与不使用DLSS相比,DLSS 4技术的理论上游戏性能提升可高达8倍。与上代的DLSS 3相比,DLSS 4的理论帧数性能也能达到1.7倍,这让GeForce RTX 50系显卡能够以更小的压力在高分辨率高画质设定下运行所有支持DLSS 4的游戏。
在最新版本的3DMARK中,NVIDIA DLSS功能测试中的多帧生成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2x、3x、4x,这里我们在4K分辨率DLSS质量设定下,分别采用关闭多帧生成、开启DLSS 3、以及分别开启三个等级的DLSS 4来进行对比测试。
3DMARK DLSS 4 性能 多帧生成 4x测试(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
3DMARK DLSS 4 性能 多帧生成 3x测试(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
3DMARK DLSS 4 性能 多帧生成 2x测试(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
3DMARK DLSS 3 性能 测试(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
3DMARK DLSS 性能 多帧生成关闭 功能测试(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
在3DMARK DLSS的测试项中,4K分辨率下,关闭DLSS的测试结果仅30.5FPS左右,而当分别开启DLSS性能、DLSS 3、以及DLSS 4时,测试所获得的分数会逐步提升。 其中开启DLSS 3性能与DLSS 4性能 多帧生成 2X的测试结果比较接近,均为115FPS左右。另外开启DLSS 4性能 多帧生成 4X所得到的帧数最高,为195.33FPS,照比关闭DLSS拥有高达640%的性能提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由于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新增了对DLSS4的支持,因此在游戏测试环节我们选择4款支持DLSS 4的游戏大作来进行游戏性能对比测试,看看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照比GeForce RTX 4070有多少提升,与本代定位更高的GeForce RTX 5070 Ti有多少差距,以及对比NVIDIA GeForce RTX 5070 FE又能提升多少。

1月23日更新的最新版本《赛博朋克2077》已经添加了对DLSS 4的支持,具体在帧生成项目设定为DLSS Frame Generation后,再在下方的DLSS 多帧生成项目就可以修改倍率了。其中2x对应DLSS 3,4X对应完全开启DLSS 4,而2x和4x的中间还有一个3x。
除了多帧生成之外,最新版本游戏中在原本CNN模型的基础上,还新增了Transformer模型可选。《赛博朋克2077》游戏官方称新的Transformer模型增强了稳定性、光照和运动细节。
3840*216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DLSS 4开启与DLSS关闭对比
可以看到在开启DLSS 4质量后,《赛博朋克2077》在游戏帧数出现质的飞跃的基础上,游戏中的画质细节也变得更加精细,例如上图中间的植物与旁边的垃圾袋,在开启DLSS 4之后的效果变得更好,同时光照方面也有所提升。
3840*2160分辨率,光线追踪:过载与光线追踪关闭对比
上图中水中倒影以及路面的效果已经十分明显,这里就不进行赘述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3840*216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最新版本的《漫威争锋》游戏中已经集成了NVIDIA DLSS 4 多帧生成功能,与此前通过NVIDIA app强行开启DLSS 4多帧生成相比,增添该功能后的游戏性能要更好一些。
3840*216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在部分尚未在游戏中集成DLSS 4设置的游戏中,还可以通过NVIDIA app进行强行开启。具体设置在NVIDIA app-图形-驱动程序设置,通过下方的DLSS优设-帧生成选项即可开启DLSS 4。同样2x约等于DLSS 3,4X对应完全开启DLSS 4。
3840*216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四款显卡《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鸣潮》是一款开放世界动作游戏,主打高自由度的动作战斗玩法与丰富多样的开放世界探索。玩家在这个世界是苏醒的漂泊者,将在找回记忆、寻找自我身份的同时结识无数的共鸣者同伴,并和伙伴一起踏上跨越悲鸣的旅途。
《鸣潮》在2月13日上线的2.1版本中上线了光线追踪功能,在测试之前我们选择开启DLSS质量,开启插帧,光线追踪设定为高,并开启光线反射与全局光照。
3840*2160分辨率,光线追踪高与光线追踪关闭对比
3840*2160分辨率,光线追踪高与光线追踪关闭对比
3840*2160分辨率,光线追踪高与光线追踪关闭对比
可以看到在《鸣潮》游戏中开启光线追踪后,全局光照效果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地面、水面、镜面等反射效果也变得更加真实,可有效提升玩家游玩时的沉浸感。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鸣潮》游戏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的《鸣潮》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鸣潮》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的《鸣潮》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天国:拯救2》是一款以15世纪波西米亚内战混乱为背景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将扮演来自斯卡里茨村的亨利,在复仇、背叛和发现的故事中展开一场史诗般的冒险。游戏带领玩家从简陋的铁匠铺进入国王的宫廷,展现了一个美丽而无情的中世纪世界中的意义。
3840*2160分辨率下的《天国:拯救2》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天国:拯救2》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的《天国:拯救2》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的《黑神话:悟空》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黑神话:悟空》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的《黑神话:悟空》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的《消逝的光芒2》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消逝的光芒2》游戏对比实测
1920*1080分辨率下的《消逝的光芒2》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D5 Render(D5渲染器)是一款“免费”的实时光线追踪渲染器,主打从事大型建筑或景观项目的3D设计师和专业人士。凭借先进的实时光线追踪技术、D5 GI全局照明解决方案、以及众多即用型资源,让D5 Render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同时,还具备高真实感。

最新的D5 Render软件支持可以实现逼真的光线追踪视觉效果的NVIDIA DLSS 3.5,集成包含由AI神经网络提供支持的DLSS超分辨率、帧生成和光线重建功能。
其中光线重建是一种新的神经渲染AI模型,它可以通过为各种内容提供快捷的智能降噪解决方案,进一步增强光线追踪的视觉质量;而NVIDIA DLSS帧生成功能增强了光线追踪性能并提高了实时视窗帧速率,可带来更流畅的编辑体验,进而实现直观的交互式3D创建。
本次我们所采用的测试场景为D5 Render官网所下载的Japandi Garden,我们将场景下的7个视频片段整合到一起作为测试场景,通过使用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来进行测试,来看看与关闭DLSS相比,开启DLSS 3.5与开启DLSS 4对D5 Render渲染有着怎样的增幅。
D5 Render测试,关闭DLSS超分辨率采样+光线重建+实时高帧率,平均帧数为14FPS
D5 Render测试,开启DLSS超分辨率采样+光线重建+实时高帧率,平均帧数为51FPS

与此前《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等支持DLSS 4的游戏类似,虽然当前D5 Render渲染器尚未集成DLSS 4设置,但可以通过NVIDIA app进行强行开启。具体设置在NVIDIA app-图形-驱动程序设置,通过下方的DLSS优设-帧生成选项即可开启DLSS 4。默认状态对应DLSS 3,4X对应完全开启DLSS 4。
D5 Render测试,开启DLSS超分辨率采样+光线重建+实时高帧率+4X多帧生成,平均帧数为104FPS
可以看到在开启DLSS 4之后,使用D5 Render渲染场景可以获得高达7.4倍的性能增幅,可以给予用户更加流畅的创作体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风扇支持空闲停转功能,该功能可以大幅降低显卡在低负载工作时的噪音,提升风扇寿命。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的散热表现不错,室温23.4℃,待机约10分钟后的GPU温度为36.5℃,风扇处于静止状态。
FurMark散热测试(默认状态)
我们使用FurMark烤机进行显卡的散热测试,测试时室温为23.4℃,测试方法为在显卡温度稳定一段时间后,观察显卡的最终温度。
得益于全新一代TRI FROZR 4散热设计的出色发挥,在约15分钟的烤机之后,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的温度仍维持在较低的62℃,此时两个风扇的转速均维持在了较低的1590 RPM左右。GPU使用率为100%,当前GPU频率为2452MHz,瞬时功率为250 W。
FurMark散热测试(超频400MHz,TGP上限开放至280W)
在超频400MHz,并且将TGP上限开放至280W之后,我们再次使用FurMark烤机进行显卡的散热测试。在约15分钟的烤机之后可以发现,即便是超频+开放TGP限制双管齐下,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的烤机温度仍维持在较低的65℃,此时两个风扇的转速为1760 RPM左右,GPU使用率为100%,当前GPU频率为2902 MHz,瞬时功率为282 W。
测试成绩汇总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在进行超频与开放TGP之后,无论是游戏性能还是基准性能都有不小幅度的提升。
与NVIDIA GeForce RTX 5070 FE显卡相比,超频后的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在综合性能方面拥有8.4%的提升,其中基础性能提升幅度为8.5%,游戏性能幅度提升为7.1%。
而与上代对位的NVIDIA GeForce RTX 4070显卡相比,超频后的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整体性能优势提升到了43.6%,其中基准性能方面从原来的31%提升到了42.4%,整体游戏性能方面由原来的48.96%提升到了73.76%,其中在热门游戏中的整体性能优势从原来的18%提升到了31.2%,性能增幅十分可观。
具体来说,开启DLSS 4 质量的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在2K分辨率下的平均游戏帧数均超过160 FPS,其中在《漫威争锋》游戏中的表现最为突出,2K分辨率高画质下的平均游戏帧数超过了339FPS,让玩家可以毫无压力的体验高帧率2K游戏。
结语
随着GeForce RTX 5070 Ti显卡开辟4K游戏新赛道,2K高帧率游戏的扛鼎大任也正式传递到了GeForce RTX 5070显卡手中。
凭借新一代Blackwell架构与DLSS 4技术的加持,再搭配12GB GDDR7高速显存的GeForce RTX 5070可以完美达成2K高帧率游戏这一目标,甚至在对显存容量要求不是很高的游戏中,4K高画质也大有机会畅玩。

本次评测的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继承了龙魂显卡的优秀传统,采用凶猛硬朗的外观设计,多处支持RGB信仰灯效,颜值出众。
显卡用料扎实,10+3相的高规格供电设计配合全新一代的TRI FROZR 4散热系统,搭载全新的暴风7风扇与全新RTX 50散热鳍片,使GPU可以长久保持在最佳的工作状态当中,即便是在GPU超频至2.9GHz+解锁280W TGP的巨大散热压力下,仍能将GPU温度压制在较低的65℃。
在性能方面,显卡提供了比FE版更高的频率以及12%的功耗上拉空间,再配合MSI Afterburner超频,可一键让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性能提升8%,对比RTX 4070显卡的基础游戏性能优势更是能够直接拉升至30%以上,可给予用户更加出色的游戏与创作体验。
微星 GeForce RTX 5070 12G GAMING TRIO OC 魔龙显卡已经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架,售价为5999元,适合对显卡外观颜值要求较高,主打2K高帧率游戏大作,并喜欢挖掘显卡潜力,乐于动手与尝试的游戏玩家。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魔龙RTX 5070
- 第2页:Blackwell架构优势简析
- 第3页:显卡开箱
- 第4页:显卡侧面
- 第5页:显卡背面
- 第6页:显卡RGB灯效实拍
- 第7页:显卡拆解
- 第8页:MSI Center
- 第9页:MSI Afterburner超频设置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5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鸣潮》光线追踪画面对比
- 第19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20页:《天国:拯救2》游戏实测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游戏实测
- 第22页:《消逝的光芒2》游戏实测
- 第23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4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