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me RTX 5070 Ti火神显卡性能实测:4K新晋守门员 百帧游戏不是梦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继NVIDIA于1月24日发布RTX 5090/5090 D显卡、1月30日发布RTX 5080显卡之后,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内,NVIDIA又拿出了第三款RTX 50系列显卡——RTX 5070Ti,迅速完成了RTX 50系列从旗舰到高端的显卡市场布局,如此高密度的新显卡发布频率也是前所未见,不禁让人好奇:NVIDIA到底在着急什么?

RTX 5070Ti显卡采用全新的Blackwell架构设计,和上一代Ada LoveLace架构的RTX 40系显卡相比,不仅大幅度升级了GPU核心,还带来了最新的DLSS4技术,能够让游戏玩家和内容创作者们获得更好的性能体验。

和以往的70Ti显卡不同的是,这次的RTX 5070Ti采用了和RTX 5080相同的GB203核心,在RTX 5080的GB203-400核心的基础上砍掉1个GPC,再额外砍掉1组TPC,只保留了6个GPC、35组TPC,但是保留了8个32bit内存控制器,显存位宽为256bit——这样的刀法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RTX 5070Ti的刀法和上一代的RTX 4070Ti SUPER显卡如出一辙。

Blackwell架构重新设计了SM簇,取消了独立的FP32计算单元,全部改为128个FP32/INT32混合单元,在每个计算周期内,单核只能以FP32或者INT32进行计算,和上一代Ada LoveLace架构相比,新的SM簇可以让FP32和INT32计算量在周期内提高一倍。
除此之外,每个SM簇还配备了4个五代Tensor核心和1个四代RT核心,综合可计算出,RTX 5070Ti拥有8960个CUDA计算单元,280个五代Tensor核心,70个四代RT核心,和上一代RTX 4070Ti显卡的7680个CUDA计算单元相比,提升了16.7%,相比RTX 4070Ti SUPER的8448个CUDA计算单元提升了6.1%。

但是第四代RT核心改进了光线追踪算法,和第三代RT核心相比实现了光线追踪算力翻倍的效果,而且第五代Tensor核心支持最新的DLSS4,可以在完成一个传统渲染帧的同时额外生成3帧,相比第四代Tensor核心只能额外生成1帧,对于游戏帧数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为了解决FG帧生成功能带来的输入延迟问题,NVIDIA还跟进更新了NVIDIA Reflex2技术,可以降低75%的PC延迟,让玩家操作更流畅精准。

这次我们收到了来自七彩虹的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火神”系列最新产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款全新的RTX 5070Ti火神显卡的真实性能表现如何,能够为玩家们带来怎样的游戏性能体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采用超公版三风扇散热设计,显卡外观延续了Vulcan系列经典的三角元素设计元素,激进的三角和切割线条为显卡注入了凌厉而前卫的气质,极具动感和力量感,配合棱角分明的金属装甲更显Vulcan系列的“暴力美学”。
显卡整体长度为33.5cm,高14.5cm,厚度为6.3cm,占用3条PCIe槽位。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采用漩涡(Vortex)散热系统,配置了3个10cm直径的“风镰”环形风扇,在增强风扇稳固性的同时,更便于空气形成漩涡吸入,大幅提升风压和进风量,正反转向设计,不仅让气流更集中,也减少了扰流,可以兼顾显卡的高效散热和静音效果。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专为散热装置打造了全铝骨架中框,将散热导风罩和合金背板衔接为一体,为显卡提供了极致的刚性和稳定性。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配置了一块全尺寸规格的合金背板,为PCB提供了全面保护,尾端采用了缕空设计,可以方便风扇产生的气流直接穿过,带走散热鳍片上的热量,提供显卡的整体散热效率。

显卡采用16pin Gen5外接供电设计,为显卡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IO接口方面采用了3DP+1HDMI的标准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显示连接需求。IO板上还设计了一个超频按钮,能够让玩家轻松实现一键超频,获得更强劲的显卡性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
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延续了可拆卸磁吸式的LCD智屏设计,这也是Vulcan系列显卡的标志性独特符号。

显卡配置了一块分辨率为800x216PX的LCD智屏,和一块RGB灯光组件,搭配iGame Center软件,用户可以自定义动态、实时监控显示,以及多种互动玩法,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可玩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
显卡拆解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的PCB长度为23cm,高13cm,PCB布局较为宽松,大幅度降低了电子元件之间的积热问题。

GPU核心代号为GB203-300-A1,采用台积电4NM工艺制程,拥有8960个CUDA流处理器单元,默认核心频率为2295/2452MHz,开启一键超频后可以达到2295/2542MHz。

GPU核心周围是8颗来自三星的GDDR7显存颗粒,单颗容量2GB,组成16GB的总显存容量,显存位宽为256bit,等效速率28Gbps。
目前GPU-Z还无法正确识别除RTX 5090/5090D以外的RTX 50系显卡的GDDR7显存规格,所以以NVIDIA官方参数为准。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采用16+3相供电设计,16相核心供电,3相为显存供电,并为外接电源设计了完善的LC滤波电路,为显卡提供高效稳定供电,具有较强的抗电压波动和浪涌能力。

散热模块采用服务器级别的导流型鳍片,拥有更大的鳍片间隙,有利于空气流动,加速内部气流循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散热底座中间镶嵌着一块镜面底座,和GPU核心紧密接触,配合7根6mm镀镍热管,可以将GPU核心的热量迅速传递到散热鳍片的各个角落,实现优异的散热效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
测试平台

为了充分展示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的性能,我们的测试平台CPU选择了Intel的13代Core处理器i9-13900K,主板为iGame Z790D5 Loong Edition V20龙年限定主板,搭配同为龙年限定的iGame DDR5-6800 16Gx2龙年限定双通道内存,测试电源为额定1250W的金牌品质iGame P1250G Ultra W,为本次显卡性能测试全面护航。
iGame Z790D5 Loong Edition V20主板
iGame DDR5龙年限定内存套装
COLORFIRE CF7000固态硬盘
iGame LQ360 Ultra W360水冷散热器
iGame P1250G Ultra W金牌电源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
基准性能测试
默认BIOS设定
超频BIOS设定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采用双BIOS设定,默认BIOS下核心频率设定为2295/2452MHz,驱动写入功耗为300W;超频BIOS下核心频率为2295/2542MHz,驱动写入功耗为315W,最大功耗为350W,搭配16GB容量的GDDR7显存,显存位宽256bit,等效速率28Gbps(目前GPU-Z无法正确识别)。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3DMark Speed Way测试中的显卡得分为7842,相比RTX 5080落后14.2%,相比RTX 4070Ti领先40%。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3DMark Time Spy Extreme测试的显卡得分为13813,相比RTX 5080落后15.5%,相比RTX 4070Ti领先28.1%。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3DMark Time Spy测试中的显卡得分为28332,相比RTX 5080落后13.9%,相比RTX 4070Ti领先24.2%。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测试中的显卡得分为18393,相比RTX 5080落后14.6%,相比RTX 4070Ti领先36.4%。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测试中的显卡得分为36288,相比RTX 5080落后13.3%,相比RTX 4070Ti领先34%。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
基准性能测试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3DMark Port Royal测试中的显卡得分为19263,相比RTX 5080落后12.1%,相比RTX 4070Ti领先35.4%。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3DMark DirectX光线追踪功能测试中的得分为84.18FPS,相比RTX 5080落后3%,相比RTX 4070Ti领先23.6%。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3DMark PCI Express测试中的带宽得分为45.83GB/s。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3DMark NVIDIA DLSS功能测试中,关闭DLSS为88.55FPS,开启DLSS2为201.39FPS。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3DMark NVIDIA DLSS功能测试中,关闭DLSS为41.99FPS,开启DLSS3为145.82FPS。

虽然3DMark在1月底就新增了DLSS4测试功能,但截至到RTX 5070Ti显卡发售时,Steam版的3DMark DLSS4测试依然无法正常识别RTX 50系列显卡,只能利用特供的媒体内测版本搭配特殊手段才能完成跑分测试。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3DMark NVIDIA DLSS功能测试中,关闭DLSS为41.08FPS,开启DLSS4x4为204.7FPS。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
《鸣潮》游戏实测
4K分辨率/画质优先/游戏帧数151FPS
4K分辨率/画质优先/光追高/游戏帧数45FPS
4K分辨率/画质优先/光追高/DLSS质量/帧生成开启/优先帧数101FPS
《鸣潮》4K分辨率帧数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
DLSS3游戏实测

4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2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4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2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
DLSS4游戏实测

4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2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4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2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
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除了游戏内置DLSS帧生成功能之外,NVIDIA还在NVIDIA APP中加入了Smooth Motion功能,让那些不支持DLSS帧生成功能的游戏也能享受帧生成功能。

4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2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4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2K分辨率游戏帧数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
结语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支持风扇智能启停技术,为用户提供最佳静音效果,在待机状态下GPU核心温度为33.3℃,待机功耗约为30W。
运行Furmark进行30分钟的烤机测试后,GPU核心温度上升到了64.1℃,为确保显卡的适宜工作状态,3个散热风扇转速达到了2223RPM,不过受益于漩涡散热器的优秀设计,显卡的整体噪音表现非常安静,满载状态下显卡功耗达到了315W。
结语:RTX 5070Ti作为NVIDIA的第三款RTX 50系列显卡,采用了和RTX 5080同源的GB203核心,并配置了16GB容量的256bit位宽GDDR7显存,在产品规格上非常接近RTX 5080显卡,所以并不是一款传统意义上的“70”显卡,市场定位更类似上一代的RTX 4070Ti SUPER显卡,是一款为4K分辨率游戏玩家们设计的“守门员”级别高端显卡。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延续了Vulcan系列的经典外观设计语言,显卡外观棱角分明,充满了凌厉而前卫的科幻气质,视觉上极具动感和力量感,在金属外骨骼装甲的包裹下更凸显出Vulcan系列的暴力美学,配合显卡各处的光刃RGB灯效,犹如赛博都市中黑夜下的刀锋战士。
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在保留Vulcan系列标志性的LCD智屏可玩性的同时,更注重显卡本身的性能表现,超公版设计也赋予了显卡不俗的性能潜力,特挑体质的GPU核心可以通过一键超频获得2542MHz的超高频率,给予用户更强劲的性能表现,配合新一代“漩涡”散热系统和16+4超规格供电设计,让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能够轻松成为游戏玩家们征战4K分辨率游戏的神兵利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 50系列第三弹——RTX 5070Ti
- 第2页:iGame RTX 5070Ti Vulcan OC显卡
- 第3页:LCD智屏、RGB光刃灯效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
- 第6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鸣潮》游戏实测
- 第9页:DLSS3游戏实测
- 第10页:DLSS4游戏实测
- 第11页:传统光栅游戏+Smooth Motion测试
- 第12页: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