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orce RTX 5090 D首测:DLSS4突破性能桎梏 游戏帧率迈入次世代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2022年9月,NVIDIA 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震撼来袭。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凭借TSMC 4N制程的Ada架构和进一步改进的RT单元,再配合DLSS 3光流计算进行动态插帧,理论上可凭空生成双倍的帧率,为游戏玩家带来前所未有高帧率游戏体验。

2年后的今天,万众瞩目的新一代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正式到来。GeForce RTX 50系列在上代显卡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采用全新的Blackwell架构,配备了更强大的第四代RT Core与第五代Tensor Core,并首次搭载GDDR7显存,再加上全新一代的DLSS 4多帧生成,海量给力技术的加持让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在呈现更加精细游戏画面的同时,还拥有了更加迅捷的渲染速度,给予游戏玩家与内容创作者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的Blackwell架构还划时代的引入了神经着色器,通过AI与神经渲染相结合的方式,让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在性能、图像质量、交互性等方面获得质的飞跃,为玩家提供全新的沉浸式体验,神经渲染的时代已然来临。

由于本次的GeForce RTX 5090 D并没有Founder’s Edition(公版,简称FE版),而我们第一时间收到的GeForce RTX 5090 D产品是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该显卡符合MSRP标准(即售价和频率参数符合NVIDIA默认标准),固而我们选择由它来代表NVIDIA官方标准完成本次首发评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随着游戏玩家对高清画面与更高帧率追求的日益提升,传统渲染方式已逐渐力不从心,其提升视觉质量的效率已经无法跟上游戏玩家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NVIDIA最新一代的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采用了全新的Blackwell架构,该架构划时代的将神经网络集成到可编程着色器内,创建了全新的神经网络着色器,通过AI与神经渲染相结合的方式,将游戏画质和游戏帧率提升到了全新高度。
与上一代的Ada Lovelace架构相比,全新的Blackwell架构采用了全新的针对神经着色器进行优化的Blackwell SM,搭载了最新的第五代Tensor Core和第四代RT Core,支持全新的FP4精度计算模式,引入了全新的AMP(AI Management Processor),并应用了全新的GDDR7显存、DLSS 4等新技术。
完整的GB202 GPU
NVIDIA Blackwell的旗舰芯片代号为GB202,采用台积电为NVIDIA定制的TSMC 4N工艺,集成了922亿晶体管,核心面积为750mm²。
NVIDIA Blackwell架构的GPC
与上代的AD102结构类似,完整的GB202 GPU同样由12个GPC(Graphics Processing Clusters)构成,每个GPC都包括一个光栅引擎,两个光栅操作(ROPs)分区,每个分区又包含八个单独的ROP单元,即完整的GB202 GPU拥有192个ROPs。
与上代AD102不同的是,GB202每个GPC下的TPC(Texture Processing Clusters)数量由上代的6个提升到了8个,每个TPC又包含一个PolyMorph引擎与两个SM(Streaming Multiprocessor),即完整的GB202 GPU共拥有96个TPC,192个SM。
完整的GB202 GPU包括128MB的二级缓存,显存控制器内建16个32bit端口,显存位宽一共512-bit。
NVIDIA Blackwell架构的SM
与上代Ada Lovelace架构SM针对标准着色器进行设计和优化不同的是,全新Blackwell架构下的SM主要针对神经着色器进行设计和优化,通过将INT32与FP32集成为一类,并进一步提升了神经网络着色工作负载排序(SER)的速度与精度,从而提升神经着色器的效率。Blackwell SM还加入了支持全新FP4运算的第五代Tensor Core,在成倍提升AI吞吐量的同时,还能大幅降低显存需求。
Blackwell架构中的每个SM都包含128个CUDA核心、1个第四代RT Core、4个第五代Tensor Core、4个纹理单元和128KB L1缓存,即完整的GB202拥有24576个CUDA,192个RT Core,768个Tensor Core,768个纹理单元,以及24 MB L1缓存。
RTX 5090 D显卡的GPU
与完整的GB202 GPU相比,GeForce RTX 5090 D所使用的GPU核心阉割了1个完整GPC和其中1个GPC中的3个TPC,即GeForce RTX 5090 D的GPU由11个GPC构成,其中10个GPC包含8个TPC,1个GPC包含5个TPC,每个TPC拥有2个SM,共计为170个SM,即21760个CUDA。
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发现,GeForce RTX 5090 D显卡GPU的完整度约为88.5%,与上代RTX 4090的完整度十分接近。

在与往期显卡进行参数对比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下颇受大家关注的问题。与此前GeForce RTX 4090 D削减多项规格不同的是,GeForce RTX 5090 D与GeForce RTX 5090的绝大部分规格都完全一致,只有AI算力有一定程度的缩水,固而在上表中我们并没有放入GeForce RTX 5090的相关参数信息。
不过需要提及的是,虽然从参数上面来看GeForce RTX 5090 D与GeForce RTX 5090基本一致,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收到GeForce RTX 5090显卡,因此本次无法对比二者在实际游戏与应用的差别。
通过NVIDIA GeForce RTX 5090 D与往期旗舰显卡型号的参数明细对比不难发现,与上代GeForce RTX 4090甚至上上代GeForce RTX 3090相比,全新一代的GeForce RTX 5090 D GPU几乎做到了全方位提升,显存、CUDA、Tensor Core、RT Core、PCIe、DLSS等全面革新,大幅度的拉高了RTX 50系列显卡的性能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Blackwell架构还应用了全新的电源门技术,可通过三种不同的门实现单独微调显卡内部不活跃部件,配合Blackwell大幅提升的频率切换速度,从而实现高效与节能,让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在能效方面也有一定提升。
另外在编解码方面,Blackwell架构的编码器从Ada的第八代升级到了第九代,解码器也从Ada的第五代升级到了第六代,即Blackwell支持AV1 UHQ、MV-HEVC,2*H.264解码,以及4 2 2格式的硬件编解码,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是十分实用的升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Blackwell架构采用全新的第四代RT Core,与上代RT Core相比,新一代的RT Core在支持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还采用了新的三角形集群交汇引擎(Triangle Cluster Intersection Engine),并新增了三角形集群解压缩引擎(Triangle Cluster Decompression Engine)与线性扫描球体图形单元(Linear Swept Spheres),这些全新的技术可大幅加速结构构建时间,并大大增加每个场景的几何体数量。

在此之前,传统几何体系统中每一个场景LOD的BVH都需要去更新,因此资源开销会非常大。
新一代的RT Core新增了对RTX Mega Geometry的支持,该技术可以智能地在多个帧上共同压缩和缓存几何集群,从而大幅提升BVH构建速度,实现在保证精细与真实的游戏画面的同时,还能拥有出色的性能表现。

在全新的Blackwell架构中,NVIDIA拓展了神经着色器的应用范围,引入了包括神经纹理(Neural Textures)、神经材质(Neural Materials)、神经体积云(Neural Volumes)、神经辐射场(Neural Radiance Fields)、以及神经辐射缓存(Neural Radiance Cache)等在内的诸多创新元素。
其中RTX神经网络材质通过使用AI来压缩复杂的着色器代码,并可以完成多层材质的处理,能在占用更少显存的基础上,实现逼真画质与流畅帧率。

全新的Blackwell架构除了RT Core升级到最新的第四代之外,其Tensor Core也升级到了全新的第五代。
第五代Tensor Core最主要的变化是支持FP4精度模型的加速处理,与Ada架构第四代Tensor Core的FP8精度模型相比,吞吐量拥有翻倍的提升,同时还能减少显存消耗,并在性能和准确性之间做到了更好的平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GDDR6X显存:PAM4
GDDR7显存:PAM3
与前两代的Ampere、Ada架构GPU均采用GDDR6X显存不同的是,Blackwell架构GPU在显存方面进行了重磅升级,首发支持最新的GDDR7显存。
与PAM4模式的GDDR6X显存相比,采用全新PAM3模式的GDDR7显存拥有更大的“电压眼”,能够以更低的电压实现更高的帧率与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在性能、能效等方面都拥有巨大提升。

在实际游戏尤其是竞技游戏中,系统延迟是决定游戏响应速度的关键所在,影响着从鼠标点击转化为显示器实际操作所耗费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键鼠等外设输入的指令需要先到CPU,然后进入渲染队列,再由GPU处理后,最终在显示器上显示。这中间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延迟存在,并且在这些步骤内,又经常有帧与帧之间的排队现象出现,这整个流程下来,共同组成的就是系统延迟了。

为了解决玩家在电竞游戏中系统延迟过高这一痛点,NVIDIA于2020年推出了一个可以降低竞技游戏延迟的黑科技——NVIDIA Reflex。NVIDIA Reflex可以降低从点击到显示之间的延迟,使PC和显示器可以更加迅捷地响应用户鼠标与键盘的输入操作,从而降低游戏响应延迟,提升玩家的反应速度。

而随着Blackwell架构与DLSS 4的来临,NVIDIA又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Reflex 2技术。
在最新的Reflex 2技术中,NVIDIA部署了一个以前在VR中应用过的高级延迟技术(Frame Warp)。在每一帧渲染结束之后,Reflex 2都会在游戏帧发送到显示器之前基于最新鼠标输入对其进行更新,从而进一步降低延迟,提高响应速度。
需要提及的是,此前在使用Frame Warp技术时,画面中的部分区域会出现显示异常的情况,为此NVIDIA开发了一套预测性修复技术(Inpaint),该技术通过使用前一帧的颜色与深度数据对异常区域进行修复,创造出与原生渲染几乎没差别的画面,从而实现在没有其他额外影响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游戏响应延迟,给予玩家更加丝滑的操作体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Blackwell中最受期待的新技术那一定非DLSS 4莫属了。
NVIDIA DLSS是一套由GeForce RTX Tensor Core驱动的神经渲染技术,主打在保证高质量图像的同时,为游戏玩家带来更高的游戏帧率。在过去的6年中,NVIDIA通过其拥有的超大型超算计算机进行持续不停的学习,并不断通过新的训练数据来增强模型,持续不断的改进DLSS。
到目前为止,支持DLSS的游戏和应用数量已经超过540款,其中2024年排名前20的游戏大作中就有15款支持DLSS。目前已经有超过80%的RTX玩家会在游戏中开启DLSS,DLSS游戏的总游玩时间已经超过三十亿小时。
而随着Blackwell架构与第五代Tensor Core的到来,NVIDIA DLSS技术也迎来了新一轮的迭代升级——DLSS 4多帧生成(Multi Frame Generation)正式到来。

说起DLSS 4多帧生成,那不得不提及与它只有一字之差的DLSS 3帧生成(Frame Generation)。
在DLSS 3帧生成技术中,AI模型基于游戏本身的运动矢量和深度等数据,通过来自GeForce RTX 40系列的光流加速器来生成新的帧,但由于每生成一个新的帧都需要AI模型与光流加速器参与,导致若想生成多帧会产生极高的资源开销,而过高的资源开销反过来会限制GPU的性能发挥,使得输入帧的速率大幅降低。

全新的Blackwell架构针对DLSS 4多帧生成进行设计优化,通过拥有更大吞吐量的Tensor Core、增强的Flip Metering和AMP(AI管理处理器)相结合,使得DLSS 4多帧生成拥有更快的AI模型速度与更少的显存占用,而且只需要渲染一次就可以生成多个帧。
为了解决由于多帧生成技术复杂性所带来的影响,Blackwell架构还引入了硬件翻转计量(hardware Flip Metering)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帧同步的逻辑转移到显示引擎上,让GPU能够更精确地管理显示时序,从而大幅降低多帧生成的复杂性,提升整体游戏视觉的流畅感。

需要提及的是,新一代的DLSS 4还使用了Transformer模型。Transformer是ChatGPT、Flux和Gemini等前沿AI模型使用的架构,与此前的CNN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基于Transformer的DLSS 超分辨率和光线重建的模型参数直接翻倍,并能提供拥有更高稳定性、更少拖影、更清晰细节和更强抗锯齿效果的游戏画面。

另外,DLSS 4多帧生成技术还进一步整合了DLSS光线重建和DLSS超分辨率等技术。当玩家在游戏中开启DLSS 4时,画面内每16个像素中有15个都是通过AI生成,实际渲染的只有1个像素,从而大幅提升渲染效率与性能。
与传统渲染相比,DLSS 4多帧生成的到来可以给予玩家最高8倍的游戏帧率提升,性能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另外在伴随着性能提升的同时,DLSS 4还能带来更加精细的画面,这意味着玩家将有望享受到更加逼真的游戏世界与具有更强沉浸感的游戏体验,8K全景光追游戏已不再遥远。

DLSS 4目前已经得到了许多全球领先的游戏开发者和游戏引擎的支持,首发支持DLSS 4的游戏和应用就有75款,包括《赛博朋克2077》、《心灵杀手2》等诸多游戏大作,另外国产游戏巨作《黑神话:悟空》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升级支持 DLSS 4。
另外,对于尚未支持DLSS 4的游戏来说,玩家也可以在NVIDIA app中使用DLSS Override功能来提前享受DLSS 4。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显卡外观(一)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保留系列标志性大红圈“引力之环”的基础上,又将NVIDIA公版显卡的外观元素吸纳融合,设计出全新的银色“莫比乌斯环”,让显卡外观更具视觉冲击,同时立体感也更加明显。

显卡采用超公版的三风扇豪华设计,显卡整体长度为35.7cm,高度为14cm,厚度为6.5cm,占用4条PCIe槽位。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配备了3个10cm直径的聚风镰环散热风扇,采用正反设计,为显卡提供强大的散热风力。中间的散热风扇配备了标志性的红色“引力之环”环形灯,在显卡运行时会亮起红色的呼吸灯效。
显卡左右两侧散热风扇的外围借鉴了NVIDIA公版显卡外观设计的银色“莫比乌斯环”,通过内凹设计呈现出一种被吸入的视觉效果,让显卡外观更加富有层次和立体感。

这次的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没有采用一体铸成的合金导风罩,而是采用了全新的合金骨架+半透明的聚合外甲设计,配以铆钉衔接进行装饰,整体充满工业科技感。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显卡外观(二)

背面是一块全尺寸的合金背板,尾端缕空,镶嵌着一块聚合材质的格栅,立体雕刻了iGame的标志,还在显卡尾端设计了氛围灯效。

显卡背板尾部设计有一个超大的风窗,让风扇的气流可以以较低阻力穿透鳍片和背板,实现更高效的散热。

显卡采用单16(12-4)Pin的供电接口,最高可提供600W的供电。供电接口旁边设计了一个RGB灯光同步接口,方便玩家实现整套平台灯光同步。

显卡输出方面配备了3个DP2.1a和1个HDMI 2.1b接口,支持多屏显示,可以满足多种用户的输出需求。显卡配置了一键超频按钮,可一键提升显卡频率,让显卡获得更强性能。
这里由于本次我们是使用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代表NVIDIA官方标准,因此本次我们选择将显卡设置为公版频率,并不开启一键超频。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GPU-Z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iGame Center
七彩虹iGame Center控制中心
iGame Center软件是七彩虹专为顶级玩家打造的,具备一体化游戏装备定制及性能管理优化等功能的软件,玩家通过该软件可以实时监控电脑硬件的运行状况,包括CPU和显卡的频率、温度,以及内存使用率等,所有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动画形式呈现,让玩家可以随时掌握系统所有信息。

最新版本的iGame Center可实现GeForce RTX 50系显卡灯光控制,以及全新GeForce RTX 50系火神小屏幕控制等,另外还可控制内存等其他设备的RGB灯效,形成酷炫的RGB联动效果。

软件提供手动超频设置,用户可自主调整自己七彩虹显卡的频率、电压等参数,以获得更高水平的性能表现。
七彩虹iGame Center玩家俱乐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星环RGB效果实拍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点亮实拍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点亮实拍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点亮实拍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点亮实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测试平台一览
本次测试采用的CPU为具备超强游戏性能的AMD锐龙7 9800X3D,主板采用微星MPG X870E Carbon WiFi,电源为长城泱泱华夏·宋1000W全模电源,为显卡的稳定使用保驾护航。
通过上表中可以看到,本次测试预设的对比显卡是包括NVIDIA GeForce RTX 4090 24GB的,然而不幸的是,在跑完大约半数测试项目后,小编手中的NVIDIA GeForce RTX 4090 24GB显卡不幸挂掉,开机大概率黑屏,并且即便成功启动,其性能表现也变得极差,固而最后只能无奈去掉该显卡的测试数据。
测试项目一览
在性能测试方面,本次我们共采用了三款测试软件,10余项测试项目,以及6款支持DLSS 4的游戏大作与6款热门游戏进行测试,测试分辨率为3840*2160与2560*1440。
在6款支持DLSS 4的测试游戏中,我们所选择的超分辨率等级为DLSS质量,并分别选择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来进行对比测试,看看全新架构下的GeForce RTX 5090 D显卡在实际游戏中有着怎样的表现,以及全新的DLSS 4多帧生成技术对性能又有多少提升。

本次测试采用AMD锐龙7 9800X3D处理器,该处理器采用Zen5架构,TSMC 4nm工艺,8核心16线程,拥有8MB二级缓存、32 + 64MB三级缓存,默认主频4.7GHz,加速频率5.2GHz,热设计功耗为120W。

硬盘采用WD_BLACK SN850X NVMe SSD 8TB,该SSD采用西部数据自研的主控与闪存,读取速度可达7200MB/s,写入速度可达6600MB/s,配合出色的4K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大幅缩短文件拷贝、软件运行以及游戏载入的时间,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与游戏体验。
需要提及的是,该SSD的容量高达8TB,即便是当下动辄百G的游戏大作也能轻松容纳,让玩家可以远离存储焦虑,肆意体验游戏。

由于本次测试采用的是AMD平台,因此内存选择了支持AMD EXPO内存超频技术的芝奇皇家戟EXPO DDR5-6000MHz 32GB(16GB*2)内存套装,其具体型号为F5-6000J2836G16GX2-TR5NS,时序低至28-36-36-96,电压为1.4V。
芝奇皇家戟EXPO DDR5-6000MHz内存采用精美厚重的高质量铝合金散热片,拥有精致细腻的电镀工艺,配合上方璀璨夺目的皇家钻彩与RGB幻彩灯效(支持多品牌的灯效同步),颜值出众。内存采用海力士A-Die颗粒,高质量严选颗粒打造高效能模组,拥有优秀的兼容性及稳定性。

由于本次测试采用RTX 5090 D + AMD锐龙7 9800X3D的当下旗舰级性能组合,为了给平台提供更好的供电效能并保证平台稳定运行,这里我们选择长城泱泱华夏·宋 1000W(GW-1000HX)这款转换效率可超92%的全模组电源。

长城泱泱华夏·宋电源符合ATX 3.0规范,并原生支持PCIe 5.0接口,单路12V输出可达83.33A,合计999.96W功率,符合RTX 5090 D显卡的推荐电源标准。电源标配12+4Pin显卡供电线,可为高端CPU、显卡持续提供纯净、充足的供电。
电源拥有14CM温控大风扇,支持自动启停2.0技术,可有效降低噪音,采用智能散热技术,强劲散热可保证电源稳定输出。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测试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测试
3DMARK Time Spy测试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3DMARK Port Royal测试
3DMARK Steel Nomad测试
3DMARK Speed Way测试
3DMARK DriectX光线追踪功能测试
在3DMARK基准测试中,除了DriectX测试当前对于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的支持有些问题之外,其余测试项均是GeForce RTX 5090 D显卡的性能大幅领先GeForce RTX 4090 D,平均领先幅度约为40%。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的一大变化就是新增了对DLSS 4技术的支持,得益于Multi Frame Generation技术的加入,与不使用DLSS相比,DLSS 4技术的理论上游戏性能提升可高达8倍。与上代的DLSS 3相比,DLSS 4的理论帧数性能也能达到1.7倍,这让GeForce RTX 50系显卡能够以更小的压力在高分辨率高画质设定下运行所有支持DLSS 4的游戏。
在最新的3DMARK测试版中,NVIDIA DLSS功能测试中的Frame Generation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2x、3x、4x,这里我们在8K分辨率DLSS质量设定下,分别采用关闭Frame Generation、开启DLSS 3、以及分别开启三个等级的DLSS 4来进行对比测试。
3DMARK DLSS 4质量 Frame Generation 4x测试(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
3DMARK DLSS 4质量 Frame Generation 3x测试(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
3DMARK DLSS 4质量 Frame Generation 2x测试(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
3DMARK DLSS 3质量测试(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
3DMARK DLSS质量Frame Generation关闭功能测试(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
在3DMARK DLSS的测试项中,8K分辨率下,关闭DLSS的测试结果仅为20FPS左右,而当分别开启DLSS质量、DLSS 3、以及DLSS 4时,测试所获得的分数会逐步提升。
其中开启DLSS 3质量与DLSS 4质量 Frame Generation 2X的测试结果十分接近,均为70FPS左右。另外开启DLSS 4质量Frame Generation 4X所得到的帧数最高,为133.60FPS,照比关闭DLSS拥有高达648%的性能提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最新的《赛博朋克2077》测试版中已经添加了对DLSS 4的支持,具体在Frame Generation项目设定为DLSS Frame Generation后,再在下方的DLSS Multi Frame Generation项目就可以修改倍率了。其中2x对应DLSS 3,4X对应完全开启DLSS 4,而2x和4x的中间还有一个3x。
3840*2160分辨率下,预设光线追踪:过载画质,开启DLSS质量,FG关闭
3840*2160分辨率下,预设光线追踪:过载画质,开启DLSS质量,开启DLSS Frame Generation,DLSS Multi Frame Generation设定为2x
3840*2160分辨率下,预设光线追踪:过载画质,开启DLSS质量,开启DLSS Frame Generation,DLSS Multi Frame Generation设定为3x
3840*2160分辨率下,预设光线追踪:过载画质,开启DLSS质量,开启DLSS Frame Generation,DLSS Multi Frame Generation设定为4x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赛博朋克2077》游戏中,3840*2160分辨率、预设光线追踪:过载画质、开启DLSS质量设定下的平均游戏帧数为63.71FPS。在这个基础上开启DLSS Frame Generation帧生成,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增加50左右的FPS,并且增加的帧数逐级递减。其中由FG关闭到FG 2X开启可提升53.28FPS,FG 2X开启到FG 3X开启可提升50.35FPS,FG 3X开启到FG 4X开启可提升45.82FPS。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由于GeForce RTX 50系列显卡新增了对DLSS4的支持,因此在游戏测试环节我们选择6款支持DLSS 4的游戏大作来进行游戏性能对比测试。 本次DLSS 4测试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分别测试显卡开启DLSS 4(FG 4X)、开启DLSS 3(FG 2X)、与关闭DLSS后的游戏性能,看看DLSS 4对于显卡性能的提升究竟有多少。另一部分通过对比,看看与GeForce RTX 5090 D照比GeForce RTX 4090 D拥有多少提升。
3840*216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赛博朋克2077》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DLSS 4开启与DLSS关闭对比
可以看到在开启DLSS 4质量后,《赛博朋克2077》在游戏帧数出现质的飞跃的基础上(33FPS到230FPS),游戏中的画质细节也变得更加精细,例如上图中间的植物与旁边的垃圾袋,在开启DLSS 4之后的效果变得更好,同时光照方面也有所提升。
3840*2160分辨率,光线追踪:过载与光线追踪关闭对比
上图中水中倒影以及路面的效果已经十分明显,这里就不进行赘述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最新的《心灵杀手2》测试版中已经添加了对DLSS 4的支持,具体在游戏中的DLSS Frame Generation项目可以修改。其中2x对应DLSS 3,而4X则对应完全开启DLSS 4。
3840*216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心灵杀手2》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3840*216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星球大战:亡命之徒》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星球大战:亡命之徒》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星球大战:亡命之徒》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星球大战:亡命之徒》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在部分尚未在游戏中集成DLSS 4设置的游戏中,还可以通过NVIDIA app进行强行开启。具体设置在NVIDIA app-图形-驱动程序设置,通过下方的DLSS优设-帧生成选项即可开启DLSS 4。同样2x约等于DLSS 3,4X对应完全开启DLSS 4。
3840*216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漫威争锋》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3840*216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霍格沃茨之遗》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霍格沃茨之遗》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霍格沃茨之遗》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霍格沃茨之遗》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3840*216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开启DLSS 4、开启DLSS 3与关闭DLSS的《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两款显卡《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的《黑神话:悟空》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黑神话:悟空》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的《F1 24》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F1 24》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的《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的《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消光2》、《生化危机4》游戏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的《消逝的光芒2》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消逝的光芒2》游戏对比实测
3840*2160分辨率下的《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对比实测
2560*1440分辨率下的《生化危机4:重制版》游戏对比实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UL Procyon是UL Solutions推出的一套基准测试套件,旨在为硬件制造商、零售商、企业IT部门、媒体和公共部门等提供一系列准确、相关、公正的基准测试。软件中每个测试都是针对特定用例设计的,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实际的应用程序,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本次我们所采用的测试项目为FLUX.1 AI Image Generation Demo for NVIDIA,该项目能提供一致、准确且可理解的工作负载,以便对设备上 AI 加速器的推理性能进行测量。该基准测试包含四项测试,分别是FLUX.1 Dev(FP8)、FLUX.1 Schnell(FP8)、FLUX.1 Dev(FP4)、FLUX.1 Schnell(FP4),本次我们采用的是FLUX.1 Dev(FP4)。
UL Procyon FLUX.1 Dev(FP4)测试(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
在UL Procyon FLUX.1 Dev(FP4)测试中,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的总体图像生成速度为3.853s/image,总体消耗时间为15.413s。
UL Procyon FLUX.1 Dev(FP4)测试(NVIDIA GeForce RTX 4090 24GB)
在UL Procyon FLUX.1 Dev(FP4)测试中,NVIDIA GeForce RTX 4090 24GB显卡的总体图像生成速度为17.447s/image,总体消耗时间为69.788s。
UL Procyon FLUX.1 Dev(FP4)测试(iGame GeForce RTX 4090 D Advanced 24GB)
在UL Procyon FLUX.1 Dev(FP4)测试中,iGame GeForce RTX 4090 D Advanced 24GB显卡的总体图像生成速度为19.425s/image,总体消耗时间为77.7s。
通过实测我们发现,在UL Procyon FLUX.1 Dev(FP4)测试中,搭载全新第五代Tensor Core的GeForce RTX 5090 D显卡的性能要远超GeForce RTX 40系列显卡,具体在总体图像生成方面,GeForce RTX 5090 D显卡的速度是上代对位GeForce RTX 4090 D显卡的5倍多。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DaVinci Resolve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视频编辑、调色、音频后期制作和视觉特效软件,由Blackmagic Design开发。它汇集了剪辑、调色、视觉特效、动态图形和音频后期制作工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适合从新手到专业人士的各种用户。
本次测试采用的DaVinci Resolve 19新增了强大的DaVinci Neural Engine AI工具,包括基于文本的时间线剪辑、音乐重混、对白分离以及UltraNR降噪。此外,还提供了ColorSlice矢量调色和电影风格创建工具,支持电视直播制作和播出功能。

在使用GeForce RTX 5090 D GPU运行DaVinci Resolve 19时,刚启动时就会弹出可优化达芬奇神经引擎的提示,在选择同意后,会进行耗时约20分钟的神经引擎优化。
可以看到DaVinci Resolve 19可以准确的读取到GeForce RTX 5090 D GPU
视频编码输出插件Voukoder Pro
Voukoder Pro插件是适用于Windows系统范围的视频和音频编码服务,支持各种编码器,支持达芬奇编码渲染,可加速输出视频。

测试所采用的是一段与汽车相关的场景,这里我们分别选择NVIDIA编码器(编码配置文件为4:2:2 10bit)与原生编码器、Voukoder Pro编解码器来进行对比,看看GeForce RTX 50系列最新的神经引擎配合最新支持的4:2:2格式与此前编码器相比有多少性能提升。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采用原生编码渲染需要15秒的一段视频,改用NVIDIA编码器(编码配置文件为4:2:2 10bit)渲染仅需9秒,效率提升幅度约为67%。

另外同样一段视频渲染,与Voukoder Pro编解码器(4:2:2格式)所需的1分05秒时间相比,采用NVIDIA编码器(编码配置文件为4:2:2 10bit)渲染的效率优势高达722%,提升幅度十分可观。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D5 Render(D5渲染器)是一款“免费”的实时光线追踪渲染器,主打从事大型建筑或景观项目的3D设计师和专业人士。凭借先进的实时光线追踪技术、D5 GI全局照明解决方案、以及众多即用型资源,让D5 Render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同时,还具备高真实感。

最新的D5 Render软件支持可以实现逼真的光线追踪视觉效果的NVIDIA DLSS 3.5,集成包含由AI神经网络提供支持的DLSS超分辨率、帧生成和光线重建功能。
其中光线重建是一种新的神经渲染AI模型,它可以通过为各种内容提供快捷的智能降噪解决方案,进一步增强光线追踪的视觉质量;而NVIDIA DLSS帧生成功能增强了光线追踪性能并提高了实时视窗帧速率,可带来更流畅的编辑体验,进而实现直观的交互式3D创建。
本次我们所采用的测试场景为D5 Render官网所下载的Japandi Garden,我们将场景下的7个视频片段整合到一起作为测试场景,通过使用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来进行测试,来看看与关闭DLSS相比,开启DLSS 3.5与开启DLSS 4对D5 Render渲染有着怎样的增幅。
D5 Render测试,关闭DLSS超分辨率采样+光线重建+实时高帧率,平均帧数为55FPS
D5 Render测试,开启DLSS超分辨率采样+光线重建+实时高帧率,平均帧数为123FPS

与此前《漫威争锋》等支持DLSS 4的游戏类似,虽然当前D5 Render渲染器尚未集成DLSS 4设置,但可以通过NVIDIA app进行强行开启。具体设置在NVIDIA app-图形-驱动程序设置,通过下方的DLSS优设-帧生成选项即可开启DLSS 4。默认状态对应DLSS 3,4X对应完全开启DLSS 4。
D5 Render测试,开启DLSS超分辨率采样+光线重建+实时高帧率+4X多帧生成,平均帧数为212FPS
可以看到在开启DLSS 4之后,使用D5 Render渲染场景可以获得高达3.9倍的性能增幅,可以给予用户更加流畅的创作体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风扇支持空闲停转功能,该功能可以大幅降低显卡在低负载工作时的噪音,提升风扇寿命。 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的散热表现出色,室温24.6℃,待机约30分钟后的GPU温度为40.7℃,风扇处于静止状态。
FurMark散热测试
我们使用FurMark烤机进行显卡的散热测试,测试时室温为24.6℃,测试方法为在显卡温度稳定一段时间后,观察显卡的最终温度。
得益于由iGame真空冰片技术、三架“风镰”扇叶、导流型鳍片与豪华热管组成的旋涡散热器的出色发挥,在长达17分钟的烤机之后,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的温度仍维持在较低的67℃,显存温度为76℃,三个风扇转速为2100RPM左右。GPU使用率为100%,当前瞬时功率为547W,实则绝大部分时间的功率都能达到570W以上,十分接近TGP 575W。
测试成绩汇总
通过测试结果汇总对比可以发现,与iGame GeForce RTX 4090 D Advanced 24GB显卡对比,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的综合性能约有41%的优势。
在基准性能方面,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的优势十分明显,在7个常用3DMARK测试项目中均大幅领先GeForce RTX 4090 D显卡,平均性能优势可达40.2%,实力十分强劲。
游戏测试方面,在热门游戏大作中,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Advanced 32GB显卡的整体游戏性能优势约为75.9%,其中在热门游戏中的整体性能优势约为26%,而在支持DLSS 4的游戏之中,GeForce RTX 5090 D显卡的性能优势大幅提升,对比上代对位的GeForce RTX 4090 D拥有高达145.4%的性能提升,可以给予玩家丝般畅滑的4K游戏体验。
具体来说,开启DLSS 4的GeForce RTX 5090 D显卡在4K分辨率下的平均游戏帧数均超过210FPS,其中在《漫威争锋》游戏中的表现最为突出,4K分辨率高画质下的平均游戏帧数超过了400FPS,4K性能猛兽实至名归。另外,显卡高达32GB的高速GDDR7显存在所有游戏中都完全没有爆显存危机,无脑拉到最高游戏画质也毫无压力。
结语
随着游戏玩家对高清画面与更高帧率追求的日益提升,传统渲染方式已逐渐力不从心,即便摩尔定律当前还尚未走向尽头,使用传统渲染方式提升视觉质量的效率也已经无法跟上游戏玩家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NVIDIA最新一代GeForce RTX 50系列GPU采用了全新的Blackwell架构,该架构划时代的将神经网络集成到可编程着色器内,创建了全新的神经网络着色器,通过神经网络渲染助力计算机图形领域开启全新时代。

GeForce RTX 5090 D采用全新一代的Tensor Core,配合与之紧密结合的拥有更高吞吐量且专门针对神经网络着色器优化的SM,再辅以DLSS 4多帧生成技术的加持,当下仅开启画质几乎没有损失的DLSS质量模式,就能让GeForce RTX 5090 D在4K高画质游戏中轻松获得200+的FPS,这在以前几乎是不敢想象的,新晋4K性能猛兽身份已然坐实。
在画质方面,GeForce RTX 5090 D了搭载全新一代的RT Core,通过2倍于上代的光线三角形相交率与增加压缩效率,再配合RTX Mega Geometry等技术与进一步扩展的神经着色器应用范围,使该显卡能够让几何图形的光线追踪效果达到前所未有的细节水平。
另外,随GeForce RTX 50系列同步到来的还有NVIDIA Reflex 2技术,该技术通过将Reflex低延迟模式与Frame Warp技术相结合,号称可将PC延迟降低75%,是DLSS 4多帧生成技术的黄金小搭档。然而遗憾的是截至今日,也仍未有一款游戏实装该技术,使得我们无法在本次GeForce RTX 5090 D的首发评测中实际测试一下它的性能。
不夸张的说,当下无论是曾经的老对手AMD,还是邻家有卡初长成的Intel,在GeForce RTX 5090 D摧枯拉朽般的实力碾压下都毫无还手之力,其性能与画面表现都已登临绝顶,成为当下游戏GPU中独一档的存在。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D显卡的官方指导价为16499元起,将于北京时间1月30日(农历大年初二)上架开卖。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携神经着色器与DLSS4 开创4K游戏新时代
- 第2页:Blackwell新架构—全面革新带来史诗级提升
- 第3页:神经网络渲染开启RTX新时代
- 第4页:全新GDDR7显存与Reflex 2
- 第5页:游戏玩家福音:DLSS 4多帧生成重磅来袭
- 第6页:显卡外观(一)
- 第7页:显卡外观(二)
- 第8页:iGame Center
- 第9页:星环RGB效果实拍
- 第10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11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3DMARK基准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 DLSS 4测试对比
- 第14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画面设置简析
- 第15页:《赛博朋克2077》DLSS 4对比测试
- 第16页:《心灵杀手2》DLSS 4对比测试
- 第17页:《星球大战:亡命之徒》DLSS 4对比测试
- 第18页:《漫威争锋》DLSS 4对比测试
- 第19页:《霍格沃茨之遗》DLSS 4对比测试
- 第20页:《龙腾世纪4:影障守护者》DLSS 4对比测试
- 第21页:《黑神话:悟空》、《F1 24》游戏实测
- 第22页:《古墓丽影》、《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23页:《消光2》、《古墓丽影》游戏实测
- 第24页:UL Procyon AI image对比测试
- 第25页:生产力测试——DaVinici Resolve
- 第26页:3D实时光追渲染——D5 Render测试
- 第27页:散热功耗、测试成绩汇总与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