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酷睿Ultra 200S处理器首测:稳定低温集显强大 拥抱AI的桌面王者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在去年的10月份,Intel正式发布了自家的14代酷睿处理器,其处理器一经问世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游戏首选”产品。
且旗舰级处理器酷睿i9-14900K也以是以其最大睿频首次达到6GHz的超强性能,一度掀起高端发烧友们的装机热潮。
后来,Intel再接再厉,推出了最大睿频频率可达6.2GHz的i9-14900KS,Intel在当时可谓是风头无二。

时隔一年,在今天,Intel再次精雕细琢,推出了自家第二代Ultra家族的产品——酷睿Ultra 200S桌面版处理器。
相比之前的14代酷睿产品,全新的酷睿Ultra 200S桌面版处理器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处理器规格介绍: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给大家带来一个规格表,以便大家对全新的酷睿Ultra 200S桌面处理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这次处理器的工艺不再是Intel 7而是改用了Foveros 3D的封装方式。
直白的讲就是此次Arrow Lake处理器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由于内部构造不同,所以制程工艺也不同,如计算模块用的是TSMC的N3B的工艺,GPU用的是TSMC的N5P的工艺,SoC和I/O模块用的是TSMC的N6的工艺。
再就是接口的改变,这次的接口由上代桌面级的LGA1700变成了LGA1851——又要更换新主板了。
关于超线程方面的问题,14代酷睿采用了性能核超线程能效核单线程的设计,如i9-14900K拥有8个性能核和16个能效核,其性能核线程数为8*2=16,能效核线程数则是16*1=16。
在新酷睿处理器上,则都是单线程设计,如285K拥有8个性能核和16个能效核,其线程为8+16=24——只有单线程,不再有超线程了。
频率方面不再是无脑堆频率,其最大睿频频率变成了5.7GHz,性能核最大频率则是5.5GHz。
在核显方面,Intel不再是UHD770核显了,改用Intel Xe核显,新的核显其内部最大含有4个光追单元——没有独显开光追不再是梦了。
PCIe 5.0通道由16条提升到20条,14代酷睿为PCIe 5.0 16条给显卡,PCIe 4.0给M.2的设计。如果强上PCIe 5.0固态,则显卡只能运行在X8速度。新酷睿则有专门的4条PCIe 5.0通道给固态硬盘了,额外的4条PCIe 4.0同样还在——PCIe 5.0固态硬盘终于有单独的通道了,还不是升级,是增加!
最后,就是取消了对DDR4内存的支持,这标志着从今往后,Intel的台式机处理器正式放弃DDR4内存了。

此外,在结构方面,新酷睿处理器也是大改,14代酷睿采用大核扎堆+小核扎堆的设计方式,新酷睿则是采取了均匀分布式的设计。
并且在2级缓存方面,每个性能核也是由2MB提升至了3MB——2级缓存提升高达50%!

新酷睿也是Intel首次将NPU加入到发烧级处理器中,NPU的引入,加上GPU和CPU的算力,最高可以达到合计36TOPS。这意味着即使用户不使用独显,仅通过处理器也可以更加高效的运行一些AI程序。

最后,本次测试的2款处理器酷睿Ultra 9 285K和Ultra 5 245K GPU-Z截图。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左:Ultra 9 285K 右:Ultra 5 245K
虽然其接口变成了LGA1851,但是在外观大小方面,全新的酷睿处理器较14代酷睿并没有变化,只是略微厚了一点,但是老一代LGA1700的散热器仍可以完美兼容。
左:Ultra 9 285K 右:i9-14900K
而在防呆接口方面,新酷睿和14代酷睿也是有了不小的变化,新酷睿的防呆口由原来的4个减少成了2个,位于处理器的右上角及右下角。
左:Ultra 9 285K 右:i9-14900K
同时,新酷睿背面电容排列的也比较集中,并不像14代酷睿那样均匀分布。
左:Ultra 9 285K 右:i9-14900K
最后,如果你用特定角度去看,新酷睿背面触点的隐藏图案也较14代酷睿有了很大的变化。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这次测试使用的主板是来自华硕的ROG MAXIMUS Z890 HERO主板(下简称Z890 HERO),在之前我们曾经给大家做过该主板的开箱,这也是再次提及了。
Z890 HERO是属于华硕纯血ROG家族的产品,也是华硕定位高端的主板之一了。

主板采用了27相供电设计,由于供电相数较多的关系,所以华硕采用了3块铝制散热模块呈C字形围绕在CPU插槽的上、左及下方。

其供电详细应为22+1+2+2相设计,其中VCCCORE供电为22相,每相采用了1个110A的DrMos,VCCGT供电则是1相,其上下桥Mosfet设计合计供电可达90A。VCCSA供电则是2相,同样是90A的供电设计,而VNNAON供电则是2相,其每相的DrMos供电能力可达80A。

最后,主板供电模块合计重量为725.5g。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Z890 HERO主板接口:

主板配有4根内存插槽,支持双通道模式,最大可支持192GB的内存容量,其插槽最大可支持9200+MT/s(OC)的频率。

主板拥有3个PCIe插槽,其中最上边的(蓝色)为显卡插槽,华硕为其设置了金属屏蔽罩,能够起到加固插槽和抗干扰的作用。
该插槽由CPU提供,最大可支持PCIe 5.0协议以及16倍速。
下方2个插槽均由芯片组提供,其中上边(黄色)的为PCIe 4.0协议及1倍速,下方(绿色)的为PCIe 4.0协议及4倍速。

主板拥有6个M.2固态硬盘插槽。
其中左边4个均由CPU提供,最上边(蓝色)的支持PCIe 5.0协议以及4倍速。
靠下(绿色)则是支持PCIe 4.0协议以及4倍速。
再往下两个(黄色)则是支持PCIe 5.0协议及4倍速。
注意这两个(黄色)插槽与PCIe显卡插槽共享带宽,若这两个插槽接入固态硬盘,则显卡插槽只能工作在8倍速。
右边两个(红色)则是由芯片组提供,支持PCIe 4.0协议以及4倍速。

值得一提的是,该主板是带有金属背板设计,能够为其主板的供电系统提供辅助散热,且起到加固主板的作用。

通过金属背板的内侧可以看到,在主板供电区域的背面是带有导热硅脂垫的,所以该主板能够通过导热硅脂垫吸收CPU供电系统产生的热量,来辅助其散热。

最后,在I/O接口方面,该主板拥有:
1个清理CMOS键及1个免开机刷新BIOS键。
1个HDMI接口。
1个2.5G及1个5G有线网卡接口。
4个USB 10Gbps Type-A接口(红色)。
2个支持雷电4功能的Type-C接口。
1个USB 10Gbps Type-C接口。
4个USB 5Gbps Type-A接口(蓝色)。
1组支持快拆的Wi-Fi 7无线网卡的天线接口。
以及1组带光纤的高清音频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整体测试项目如上图所示,为了保证其它硬件不会影响处理器性能的发挥,我们尽可能的将其它硬件拔高。以便得出处理器的最佳性能。
整体测试平台图

测试采用的内存是来自美商海盗船的2条统治者泰坦系列内存套装,其内存的型号为CMP48GX5M2X8000C38,内存频率为DDR5-8000MT/s,容量则是由2条24GB组成了双通道48GB的大小。其内存时序为38-48-48-98,电压为1.4V。

测试采用的硬盘有两块,其系统盘为希捷酷玩FireCuda 540 NVMe 2TB,这是一块PCIe Gen5协议的高性能旗舰固态硬盘,该固态硬盘为2TB容量,该固态硬盘采用了3D TLC颗粒,其连续读取和写入速度均达10000MB/s。此外,该固态硬盘为2000TB/5年质保。
游戏盘为希捷酷玩FireCuda 530 NVMe 4TB,这是一块PCIe Gen4协议的大容量高性能固态硬盘,其容量为4TB,其连续读取为7250MB/s,连续写入速度则是6900MB/s。此外,该固态硬盘为5100TBW/5年质保。

测试电源采用的是来自海韵的FOCUS GX1000金牌全模组电源,这是一款额定功率1000W的金牌ATX 3.0金牌全模组电源,电源配备了原生12V-2X6的白色高性能压纹线,可以让用户在使用支持该接口的显卡时接口更加牢固,供电更加平稳。该电源采用了一个13.5cm的FDB轴承风扇来进行主动散热,且支持智能启停基数。白色的外观搭配白色的压纹模组线让电源的颜值更上一层楼。在供电方面,该电源为单路12V输出,最高83A电流,总功率可达996W,带动顶级显卡是没有任何压力的。最后,电源为10年超长质保。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CPU基准性能测试:
CPU-Z Bench单线程测试得分
CPU-Z Bench多线程测试得分
Super PI Mod 1M 3次运算用时(越少越好)
Ultra 9 285K及i9-14900K内存与缓存测试
Ultra 5 245K及i5-14600K内存与缓存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Cinebench相关测试:
Cinebench R23单线程1次运算得分
Cinebench R23多线程1次运算得分
Cinebench 2024单线程1次运算得分
Cinebench 2024多线程1次运算得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Procyon相关测试:
Procyon办公室生产力结果对比
Procyon照片编辑结果对比
ProcyonOpenVION结果对比
Procyon Windows ML结果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Crossmark相关测试:
Crossmark整体性能得分对比
Crossmark生产率得分对比
Crossmark创造性得分对比
Crossmark反应力得分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PCMark10整体得分对比
PCMark10 Extended整体得分对比
3DMark CPU Profile 单线程得分对比
3DMark CPU Profile 最大线程得分对比
3DMark Time Spy CPU得分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物理得分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物理得分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地平线:零之曙光》质量优先画质平均帧对比
《古墓丽影:暗影》高画质平均帧对比
《赛博朋克2077》高画质平均帧对比
《无主之地3》高画质平均帧对比
《中土世界:战争之影》高画质平均帧对比
《黑神话:悟空》高画质平均帧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工况测试: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对该处理器进行了烤机测试。测试采用AIDA64单烤FPU的形式,并使用HWiNFO软件记录最高值和当前值。

首先是接近30分钟的Ultra 9 285K处理器烤机测试,在这次测试中,处理器的性能和频率下降至5.3GHz,能效核频率则保持在了4.6GHz(最大)。

通过AIDA64可以发现,此时CPU Package温度93度,IA Cores温度同样是93度。
而在HWiNFO中可以发现,CPU封装最大温度93度,当前温度93度。封装功率最大335.382W,当前275.913W。IA核心功率最大326.703W,当前266.762W。
然后是接近26分钟的Ultra 5 245K处理器烤机测试,在这次测试中,处理器的性能和频率下降至5.0GHz,能效核频率则保持在了4.6GHz(最大)。
通过AIDA64可以发现,此时CPU Package温度70度,IA Cores温度同样是70度。
而在HWiNFO中可以发现,CPU封装最大温度70度,当前温度69度。封装功率最大159.301W,当前142.928W。IA核心功率最大152.759W,当前136.428W。
测试感想:

首先是功耗问题,其实通过烤机可以发现,酷睿Ultra 9 285K处理器仍然可以达到300W以上的功耗,但是其温度却有明显的下降,不会触发到100度的温度墙了,甚至BIOS中也不需要将温度限制到115度了。
新酷睿处理器的特点前边都已经讲过,除了增加原生PCIe 5.0固态硬盘通道之外,就是去掉了对DDR4内存的支持。
不过这两点对性能关系不大,那就来说说大了。
1是性能核取消了超线程设计。事实上Intel关注到超线程的设计在有些游戏中反而会造成性能衰减,且这次处理器本身的目标就是降低能耗,并提升单线程及多线程的算力。
而从结果来看,尽管Intel取消了超线程设计,反而在游戏中的表现,新酷睿较14代酷睿是不降反升的,也因此,由于单核心对单线程的设计,使得游戏中处理器的表现更加高效,且兼容性变得更好了。
2是性能核L2缓存由2MB提升至3MB。这也是结合超线程来说的,虽然性能核的线程数直接砍半,但是其2级缓存则是提升了50%。这使得核心运算效率大幅提升,从而创造出了性能优于14代酷睿这样的局面。
3是NPU和Xe核显的加入,NPU的全称是NPU 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与CPU单次的按照顺序的一个一个解决问题不同,NPU则可以进行平行运算处理,从而减少闲置的运算资源。
在AI领域中,如影像识别,语言处理器,甚至是图像生成等方面,交由NPU则可以显著的提升其运算效率。
事实上,从ChatGPT到Stable Diffusion,AI领域离我们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始向人工智能化发展。但是这些软件并不是全部支持交由显卡来运算,此时CPU中的NPU单元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由CPU+NPU+Xe核显的组合能让处理器最多可达36TOPS的算力,能够极大的提高整体电脑的运行效率。
再回到游戏中来,这次酷睿Ultra 200S处理器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在降低温度的前提下,能够达到超越14代,甚至生产力AMD 9000系锐龙处理器的能力。
足以见得Intel这段时间还是一直在发力的。
至此,我又不禁想到Intel之前的处理器蓝屏时间,由于激进的调教导致温度较高,从而引起处理器不稳定。反而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之后,Intel这次的处理器,哪怕是Ultra 9 285K,在烤机时也未能达到100度,这一表现可以说是极大的延长了处理器的寿命。
稳定、高性能、面向未来AI的加持——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开启台式机时代的全新篇章!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前言
- 第2页:处理器规格介绍
- 第3页:新处理器外观变化介绍
- 第4页:Z890 HERO主板外观及供电
- 第5页:Z890 HERO主板接口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Cinebench相关测试
- 第9页:Procyon相关测试
- 第10页:Crossmark相关测试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相关测试
- 第12页: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3页:工况测试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