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植物大战僵尸,已经让我看不懂了……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
胆小菇之梦
最近,《植物大战僵尸》的圈内,流行起了一种堪称天才的新玩法。
它的名字,叫“胆小菇之梦”(作者@北窗遥望)。
胆小菇是PVZ的一种植物,只要有僵尸一来,她就缩起来当王八。(右图来源@庄不纯)
这个玩法的原初视频,在全网豪取了八百万播放量。其牛逼之处,在于解构了《植物大战僵尸》的“塔防”二字,并引入了一种类似MC电路的全新概念,使其几乎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游戏。
我们都知道,在原版的标准塔防规则下,那些植物放下去,就能自动干活。

而“胆小菇之梦”不同,除了胆小菇放下去就能开喷之外,其余植物都是需要"启动"的。就像是电器一般,我们熟悉的豌豆射手玉米投手等等植物,都需要能源的支持才能喷豆子、抛饼子、丢瓜子。

而能源,就是胆小菇喷出的孢子。
这东西攻速慢、威力弱,数量少,但却是整个游戏的“电源”,游戏逻辑的原初核心。
给到豌豆射手,就可以喷出横向的豌豆。
给到卷心菜投手,就能喷出纵向的卷心菜。

而激活后的豌豆、卷心菜,也可以给其他植物供能。
你可以用五路的卷心菜投手给一路的豌豆射手注能,同时也要注意传导线路上不会有其他植物去截胡。

而如果为双发射手、裂荚射手这些一次喷好几个豆子的植物注入能量时,它们便会以倍数的形式回馈给你。
如果你输入一个豆子,得到两个豆子;
输入两个豆子,就得到四个豆子;
如果你刚好有一个能向后射的植物的话,那么恭喜你,一个永动机即将产生了。

杨桃、三线射手、裂荚射手……原版中那些可堪鸡肋的植物,开始在这种“电流”的机制之下大放异彩。只要能源足够,他们就会让战场的道具数量达成指数级的增长,再加上磁力菇等让子弹拐弯的神奇存在,在精心排布之下,一个比原版更加夸张也更具设计感的防守阵型,便形成了。
相比于原版放下植物之后“高枕无忧”的场景。“胆小菇之梦”的游玩感受,就像是解谜游戏与工厂游戏的结合一样。它要求你必须依托胆小菇这个电源,自己建立一套独特的电路,并在前中期不断种植与铲除植物、不断改变电流的位置以应对来敌,直到阵法大成,五路都有着充沛的火力;直到不用胆小菇的孢子,也能实现完美的内循环。

是为“胆小菇之梦”。人们感叹,“发明【胆小菇之梦】的人真是个天才”。在许多人心里,“胆小菇之梦”在植物的排列预选和设计上甚至超过了之前β版WASD。

胆小菇之梦的火爆,只是一个缩影。从中你不得不感叹PVZ玩家的恐怖。
从2009年到现在,十五年过去,PVZ在互联网上的潜在用户量,变得越来越夸张了。

根据背景故事,这个小鬼其实是伽刚特尔认的大哥……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植物大战僵尸专区
多元化
有的人控大喷菇,有的人研究胆小菇;
有的人研究无尽的僵尸轮次,有的人寻找无尽的PVZ美图。

《植物大战僵尸》这个玩家社区(或者说它的泛互联网玩家群体)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多元”。
它的每一处,都在互联网社区中开花、散布、弥漫。新玩法、魔改整活、文案研究、打法研究、符号象征……在这里,你几乎能找到任何一种你想要的社区画风。
在泛互联网视频平台上,《植物大战僵尸》已经成为了一种流量密码。
玩家们最常见到的,是那些玩家整活向的夸张视频。

它们的整活核心无外乎就是“解构原版”,通过夸张且不合理的视觉冲击,在唤醒玩家游戏记忆的同时,又给予一种异样的新鲜刺激感。

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随机模仿者”挑战,其游戏玩法核心其实与开盲盒无异。你放在最前沿的永远是需要保护的脆弱植物,你放在最后面的永远是血比天高的强化僵尸。当你在草坪放下模仿者并将其种下去之后,你就会发现——PVZ就如同人生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巧克力是玉米加农炮馅儿的,还是TM僵王博士馅儿的。

再比如,以画风见长,即将在这个月上线安卓版的《植物娘大战僵尸》。

它的作者,正是《东北之夏》的作者庄不纯
这款游戏其实并没有做游戏玩法的迭代,只是通过二次元美术的强大,将原版的植物二次元化——臭脚大蒜娘、火爆辣椒娘、胆小蘑菇娘……每一个人设迥异却涩气十足的植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引着玩家们的目光。
所以啥时候出僵尸娘?像大眼这种就行
而在社区的另一端,那些追寻游戏挑战最高峰的人们也在发力。魔改之后难度大幅度提高的“95版”亦或是“β版”,都会把许多普通玩家难得直挠头。
这个魔改版最出圈的角色,可能是格外强大的读报僵尸“二爷”
但要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群体,还得是研究原版无尽阵容的“原教旨PVZ”玩家们。
他们对pvz的研究程度,几乎可以说整个游戏底裤扒下来然后炼成丹的程度,轨道读本、栈位理论……如果你不懂怎么写毕业论文,去PVZ的贴吧精品贴逛一圈,或许你就会有新的发现。
实不相瞒,我小时候打无尽以为机枪火焰阵是无敌的……
他们为了在那高达几千波轮次(也可能更多)的无尽尸潮中活下来,会研究各种通用的阵型与“解法”。在他们眼里,用3~5轮去达到九千九百九十阳光,之后干他个千八百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们用着一种被称为“轨道语言”的交流方式,用极简但是外行人根本看不懂的话语,来交流每一波无尽来临时的节奏安排与具体操作。

这些阵法亦是变幻无穷。就拿身为“无尽双神”之一的玉米加农炮来说,围绕其核心搭建的经典八炮阵、十六炮阵、以及对手速与时机要求最为严苛的二十四炮阵,都是最能引起讨论的存在。
而除了这些技术党,还有一群别样的人们。他们主攻的,是对游戏中文案风格的复刻。
他们仿照原版PVZ对各大植物的描述,用相对可爱而客观的描述,去形容世间的一切。这个环节被戏称为“宝开语十级”,简称“宝十杰”。
总是有人问机枪射手为什么会有机枪?每每这个时候,机枪射手总会泡一杯茶,淡定的说:“你的草坪上还有僵尸呢
普通僵尸讨厌“普通”这个词。他不觉得自己普通平凡,他希望轰轰烈烈活一场,即使会伤害别人。

当然,还有这样的:

这,就是《植物大战僵尸》。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植物大战僵尸》
后记
在知乎,曾经有这样一个一度冲上热榜前三的问题:
我们花那么多时间在游戏《植物大战僵尸》里,到底得到了什么?
有人曾经表示,这是他92岁奶奶唯一爱玩的游戏;也有人表示,他三岁的儿子也喜欢这玩意。
有人会回答,它贯穿了自己的童年始终,让他想起那个不那么氪金的美好时代。
固态软盘老师打PVZ会把大喷菇放豌豆射手后面,望周知(
曾经,我在微机课上靠着一块U盘把这小小的PVZ传给了整个班级,成为了班里的“游戏大哥”。
如今,那些贪玩的学生们成了老师,他们会在微机课上远程操控学生的电脑,一有机会就夺下学生的控制权铲向日葵玩,让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脑子,被僵尸和老师一起吃掉。

《植物大战僵尸》确实是一个奇迹。它简单、多元,能以简制繁又能全年龄,它能出现在医院的屏幕上,供来往的患者游玩。
即使创造它的宝开公司为了生存已经被EA收购,即使之后的《植物大战僵尸》续作在一片骂声之中赚得盆满钵满,即使直到今天,这个游戏也没有官方中文版——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如今的PVZ已经不局限于一个游戏,而是成为了一种公有的的表达工具,与别样的互联网文化符号。
个人比较喜欢的随机植物挑战(来源@MC-大麦)
它就像是一个对互联网社区游戏认知的缩影,曾经的人们沉迷于此,如今他们又用着喜欢的、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回报着这个游戏。
它像个伙伴,也像个镜子。我庆幸着和它共度的那些时光,也庆幸自己从来没玩过那沟槽的《《植物大战僵尸》2》。
提一嘴,魅惑菇的那啥玩具什么时候能出,我馋好久了……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植物大战僵尸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