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Z790MPOWER主板评测:双DIMM槽位设计 内存轻松8000MHz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谈及微星为内存而生的超频主板,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Uinfy-X系列,而其中最新的MEG Z690 UNIFY-X以其出色的做工和超高的BIOS调教,内存优化等技术,让该主板在当时打破了超多记录。
不过随着CPU内存控制器以及芯片组的更新和DDR5内存性能的挖掘,现在的内存已经不再局限于DDR5-7000MHz以内的频率了,开始往更高方向冲刺。

因此,玩家们就迫切需要一款价格亲民,对内存兼容性好,支持更高频率的主板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今天的主角,来自微星的Z790MPOWE主板就这样诞生了。

在之前,微星就推出过MPOWER系列,所以这次也算是重启了,不过微星在此次的主板上做了一些调整,首先就是由原本ATX规格变成了现在的M-ATX规格,再就是外观采用了白色的散热马甲。
不仅芯片组为Z790,且由于其小巧的设计和较为出色的颜值,这款主板算是在保持亲民价位基础上,让用户体验到高频率内存的最佳途径了!
注:该主板的全称是微星Z790MPOWER(中间没有空格,也没有MEG、MPG和MAG等前缀),所以算的上是微星近期开辟的一个新系列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CPU内存连接种类及主板历史介绍
- 第3页:主板外观、供电及内存插槽
- 第4页:显卡插槽,固态插槽及其它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Futumark性能测试
- 第8页:CrossMark性能测试
- 第9页:游戏性能测试
- 第10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CPU内存连接种类:
谈及现在的Z790等家用主板(非HEDT平台),其内存一般都是双通道的形式,但是具体划分为T-Type、D-Type以及直连3种方式。

首先是T-Type,就是有CPU出来两个通道,这两个通道分别在主板的A1-A2的中间,以及B1-B2的中间,然后再延伸至该通道旁边的两根内存插槽。
这样的优势是A1和A2距离CPU的线路长度是一样的,且B1-B2距离CPU的线路长度也是完全相同的。
不过也有缺点,如果我们只有两根内存条,分别插如A1、B1,亦或是A2、B2时,另外一个线路多出来的线头就会变成残线,从而另一个槽位进行干扰。
所以T-Type更适合4根内存同时插满的情况。

D-Type是微星主推的一种连接方式,由CPU伸出来的两个通道分别连接到A1和B1,然后再分出一条线路来连接到B2。
这样的好处就是在插入2根内存条时,仅需直接插到A2和B2内存插槽上,即可保证整条线路不会出现残线的情况,完全是畅通无阻的。
当然,D-Type的缺点就是插入4根内存条时,由于A1和A2(亦或是B1和B2)距离CPU的长度不同,所以插4根内存不如插2根内存效果好。
以上都是每个通道对应2个内存插槽的情况,当然,也是厂商为了照顾玩家们对内存容量进行扩展而推出的解决方案,由于多了1个插槽,所以在用户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微小的信号干扰。

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问题,1个内存通道只接1个内存插槽不就好了。因此,直连的方式就这样诞生了,这也是Z790MPOWER的内存布线方式,即由CPU出来的2个内存通道,分别连接A1和B1两个内存插槽。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用户在使用2根内存时,由于是和CPU进行直连,所以效率也会达到最佳,干扰也会降低至最低。
MPOWER系列主板介绍:

其实早期的MPOWER系列主板的外包装是印有一个大大的黄色M字母的。这也是微星最早期MPOWER系列主板给玩家们的印象。

而最近的一次MPOWER主板则是Z270 MPOWER GAMING了,从这个时候起开始转变成了白色的外观造型,同时可以看到该主板是带有金属背板的,所以这个时期的MPOWER系列主板的定位也是高端。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的MPOWER主板都是ATX架构的设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CPU内存连接种类及主板历史介绍
- 第3页:主板外观、供电及内存插槽
- 第4页:显卡插槽,固态插槽及其它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Futumark性能测试
- 第8页:CrossMark性能测试
- 第9页:游戏性能测试
- 第10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主板外观、供电及内存插槽:

这次也是微星的首款M-ATX架构的MPOWER主板,该主板在京东商城的售价是1799元,由于其“娇小”的身材,使得主板具备了更好的机箱兼容性,同时主板为Z790芯片组,由于采用了CPU直连内存的设计(1DPC),使其也具备了更好的CPU及内存超频潜力。

主板采用了14相供电设计,为了保证CPU供电的稳定性,主板的CPU辅助供电接口为双8Pin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均摊为CPU供电系统提供的压力。
且为了保证其供电系统的散热效果,主板使用了2块铝制的散热片形成了被动散热的方式。

其主板的14相供电详细应为12+1+1相供电设计,其中CPU核心供电为12相(蓝色)、核显供电为1相(绿色),其DrMos为RAA的220075R0,单颗最大供电电流为75A。
AUX供电则是1相,其DrMos为MPS的MP87670,最大供电电流为70A。
PWM芯片则是RAA229132。

主板为了保证其内存的超频性能和更好的兼容性,采用了CPU直连的形式(即1个通道对应1个内存插槽)。所以内存插槽仅有2个,不过这是微星首个官方宣称支持DDR5-8000MHz频率的主板,其它即使MEG Z790 GODLIKE MAX最高也仅支持DDR5-7800MHz(OC)+的频率。所以这是目前微星对内存频率支持最高的主板!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CPU内存连接种类及主板历史介绍
- 第3页:主板外观、供电及内存插槽
- 第4页:显卡插槽,固态插槽及其它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Futumark性能测试
- 第8页:CrossMark性能测试
- 第9页:游戏性能测试
- 第10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显卡插槽,固态插槽及其它:

主板配有3根PCIe插槽,其中最上边(红色)的为显卡插槽,根据CPU最大支持PCIe 5.0协议及16倍速,该插槽配有金属屏蔽罩,能够起到抗干扰和加固显卡插槽的作用。
下方蓝色则是PCIe X16插槽则是由芯片组提供,支持PCIe 4.0协议以及4倍速。
中间黄色的PCIe X1插槽则是由芯片组提供,支持PCIe 3.0协议及1倍速。

在M.2固态硬盘接口方面,该主板共有2个配有金属散热装甲的固态硬盘插槽,其中上边红色的由CPU提供,下边蓝色的则是由芯片组提供,均支持PCIe 4.0协议以及4倍速。
金属散热装甲可以起到辅助固态硬盘散热及保护固态硬盘的作用。

在声卡方面,该主板的板载声卡则是采用了ALC892音频解码芯片及日系尼吉康电容的组合。

最后,在I/O接口方面,该主板从左到右分别是:
4个USB 2.0接口。
1个DP及1个HDMI接口。
1个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接口及1个接口。
1个2.5G LAN网卡接口及2个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
1组Wi-Fi 6E无线网卡的天线接口。
1组支持光纤高清音频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CPU内存连接种类及主板历史介绍
- 第3页:主板外观、供电及内存插槽
- 第4页:显卡插槽,固态插槽及其它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Futumark性能测试
- 第8页:CrossMark性能测试
- 第9页:游戏性能测试
- 第10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整体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如上图所示,因为是主板的性能测试,所以我们尽可能的将其它硬件规格拉满,以此来测试主板的承载能力。
整个测试分为基准性能测试及游戏性能测试部分,由于该主板主打卖点之一就是对内存频率的亲和程度,所以我们特别选择了2条8000MHz的内存,来测试其主板的兼容性。
整体测试平台

由于其主板主打是可以支持8000+(OC)MHz频率的内存,因此为了测试主板对内存的兼容性,我们特别找到了2条来自Kingston Fury的叛逆者系列内存,这两条内存其单条为16GB的容量,其时序达到了8000MT/s,时序则是38-48-48-128,2条构成了双通道32GB的容量。可以为游戏性能带来更好的提升。

虽然该主板并不支持PCIe 5.0的固态,但是为了硬盘不会造成瓶颈影响整体性能的发挥,我们特别选择了希捷的酷玩540系列固态硬盘。
这是一款PCIe Gen5 X4速的固态硬盘,我们选择的固态硬盘为2TB容量,该硬盘采用了E26主控组件以及3D TLC颗粒,最高可以达到10000MB/s的顺序读取和写入速度,重要的是其4K读取可达1490000IOPS,随机写入可达1500000IOPS,可以说是目前固态硬盘天花板级的产品了。该固态硬盘为5年质保,可靠写入字节数为2000TB。

在前边我们说过,由于这是对主板的性能测试,所以我们包括显卡方面,也选择了微星目前顶级的4090 SUPRIM X 24G超龙显卡,该显卡拥有2640 MHz的核心Boost频率,再加上26+4相的供电设计,24GB的显存容量以及TRI FROZR 3S散热系统的加持,让其性能成为RTX 4090显卡中的佼佼者。

由于显卡和处理器都是选择的目前旗舰级产品,为了增强供电能力以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我们选择了来自利民的TG1200W电源,这是一款外观为白色的,额定功率为1200W的全模组80Plus金牌ATX 3.0电源,其电源采用了LLC谐振+DC-DC电路设计,并且搭配了PCIE Gen 5原生的12+4Pin显卡供电接口。其电源为单路12V输出设计,最大电流可达100A。

由于本次测试设计到酷睿i9-14900K这种高发热量的游戏处理器,为了让处理器稳定的发挥不会受到过热而产生降频的导致性能不足的现象。我们特别选择了来自利民的FROZEN VISION 360 WHITE 冰封视界 这款高性能纯白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该散热器使用了3个高性能的TL-K12W风扇,加上9级转子马达、新型流体叶轮和微密铲齿工艺冷头的组合,让水冷的散热性能变得更加的高效。
此外该水冷配备了一个480*480分辨率的IPS液晶方屏,能够根据用户需要来展示CPU温度,水泵转速等信息,且支持H264格式的1080P 60帧视频播放,算是集颜值性能于一身的高性价比360高端水冷产品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CPU内存连接种类及主板历史介绍
- 第3页:主板外观、供电及内存插槽
- 第4页:显卡插槽,固态插槽及其它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Futumark性能测试
- 第8页:CrossMark性能测试
- 第9页:游戏性能测试
- 第10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CPU基准性能测试:

测试使用的内存为两条8000MHz的内存,测试时我们开启X.M.P后可以发现该内存的时序可达38-48-48-128。同时为了保持时序的统一性,作为对比频率,我们仅调整其频率为7200MHz,时序仍保持38-48-48-128不变。
CPU-Z单线程Benchmark测试对比
CPU-Z多线程Benchmark测试对比
Cinebench R23单线程CPU渲染性能对比
Cinebench R23多线程CPU渲染性能对比
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结果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CPU内存连接种类及主板历史介绍
- 第3页:主板外观、供电及内存插槽
- 第4页:显卡插槽,固态插槽及其它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Futumark性能测试
- 第8页:CrossMark性能测试
- 第9页:游戏性能测试
- 第10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Futumark性能测试:
PCMARK10 Extended模式综合得分对比
3DMARK CPU Profile 单线程得分对比
3DMARK CPU Profile 最大线程得分对比
3DMARK Time Spy CPU得分性能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物理得分性能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物理得分性能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CPU内存连接种类及主板历史介绍
- 第3页:主板外观、供电及内存插槽
- 第4页:显卡插槽,固态插槽及其它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Futumark性能测试
- 第8页:CrossMark性能测试
- 第9页:游戏性能测试
- 第10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CrossMark性能测试:

CrossMark CPU性能测试综合得分对比
CrossMark CPU性能测试生产率得分对比
CrossMark CPU性能测试创造性得分对比
CrossMark CPU性能测试反应能力得分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CPU内存连接种类及主板历史介绍
- 第3页:主板外观、供电及内存插槽
- 第4页:显卡插槽,固态插槽及其它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Futumark性能测试
- 第8页:CrossMark性能测试
- 第9页:游戏性能测试
- 第10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游戏性能测试:
《地平线:零之曙光》预设终极质量画质测试结果对比
《刺客信条:幻景》预设极高画质测试结果对比
《古墓丽影:暗影》预设最高画质测试结果对比
《孤岛惊魂6》预设极高画质测试结果对比
《银河碎裂者》Benchmark CPU基准测试结果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CPU内存连接种类及主板历史介绍
- 第3页:主板外观、供电及内存插槽
- 第4页:显卡插槽,固态插槽及其它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Futumark性能测试
- 第8页:CrossMark性能测试
- 第9页:游戏性能测试
- 第10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工况测试及总结: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生成了一个表格,以便大家能够直观的了解不同频率下内存性能的差别。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由于部分基准测试是以CPU为主的,所以其内存性能提升或许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到了游戏方面,部分游戏还是可以拉开10帧左右差距的。

同时在最后,我们使用AIDA64的单烤FPU压力测试,对该主板上的14900K进行了26分钟左右的测试。测试时室温为5摄氏度。
测试结果可以发现,此时CPU性能核的频率保持在了5.7GHz,能效核频率保持在了4.4GHz。
通过HWiNFO64可以发现,CPU封装温度此时91摄氏度,最大91摄氏度,平均温度88摄氏度。
CPU封装功耗此时348.305W,最大350.233W,平均功耗344.911W。
测试感想:

如果说Unify-X系列主板存才的意义就是为了让DIY玩家挑战极限,感受超频乐趣的话。那么这次Z790MPOWER主板则是让亲民价位的玩家也可以感受到这样的乐趣,其Z790本身就是顶级芯片组,这样的底子完全开放了对CPU倍频、PCIe带宽分配等各种功能,让DIY玩家们可以体验到细致化调节的乐趣。而CPU内存直连的特色也使得主板对于内存超频这一块拥有着绝对的优势。
经过实测,这块主板支持DDR5-8000MHz频率的内存是完全没有压力的。
我们没有测试极限,相信如果玩家们有时间,对参数进行精调,那么主板还会有更高的潜力。
而在工况方面,在BIOS仅开启X.M.P,温度115度的情况下。这块主板运行AIDA64的单烤FPU的26分钟烤机过程中,i9-14900K可以使其在平均功耗344.911W的功耗下稳定性能核全核4.7GHz的频率。算的上是轻松驾驭市面上的全部处理器了。
其CPU封装温度仅为91度的表现,也让处理器有了近一步超频的潜力。
其M-ATX规格的设计,使得主板对机箱并不会太过挑剔,如果使用支持ATX主板的中塔式机箱,那么该主板在装机方面也会变得非常轻松。
最后,主板在京东自营店的售价仅为1799元,算的上是极具性价比的产品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CPU内存连接种类及主板历史介绍
- 第3页:主板外观、供电及内存插槽
- 第4页:显卡插槽,固态插槽及其它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CPU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Futumark性能测试
- 第8页:CrossMark性能测试
- 第9页:游戏性能测试
- 第10页:工况测试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