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4060显卡首发评测:基础性能比RTX 3060强22% 开DLSS3最高提升92%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在今年的5月23日,NVIDIA正式发布了Ada Lovelace架构的首款X60显卡——RTX 4060 Ti。
随着该显卡的解禁,我们也是在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了RTX 4060 Ti显卡的首发评测,该显卡由于DLSS 3插帧技术的加持,其性能相比RTX 3060 Ti最大提升可达80%!
诚然,RTX 3060 Ti的性能可以说是流畅体验游戏了,但由于其3199元的售价,使得这款显卡的定位不是特别的亲民,也因此,玩家们对它的关注度尚不如已经发售的X70、X80、X90甚至即将发售的RTX 4060。

就在今天,定位亲民的神卡——RTX 4060它来了!
我们也是在近日正式收到了来自七彩虹的RTX 4060显卡(公版频率),并且我们也很想知道,它与哥哥RTX 4060 Ti以及定位相同的RTX 3060显卡和更高级别的RTX 3060 Ti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性能区别,在本文中我们将会给大家一一揭晓答案。
注:由于RTX 4060并没有公版显卡,且本次测试显卡为NVIDIA的公版频率,因此在实际游戏测试中我们会用NVIDIA Geforce RTX XXX来作为型号标识,不再涉及显卡品牌及特殊型号。

这次我们收到的显卡是来自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4060 Ultra W Duo 8GB(下简称iGame RTX 4060 Ultra)版显卡,这是一款非OC的公版频率显卡,其W则是白色的意思,Duo则是双风扇的意思(标准的Ultra为3风扇设计)。
纵观NVIDIA的历史,最受玩家们热议的多为X60系列,如之前常年霸占Steam硬件榜的GTX 1060,图灵时代新秀GTX 1660,首次采用12GB大容量显存的RTX 3060。RTX 4060能否继任“亲民”这一称号,让我们拭目以待!
RTX 4060显卡的NVIDIA指导价为2399元,相比RTX 4060 Ti要便宜了800元(25%)。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由于七彩虹的iGame RTX 4060 Ultra采用的是公版频率,所以整个显卡在性能参数上是与公版没有任何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卡和其哥哥RTX 3060一样,均采用了单8Pin的供电接口,且与RTX 3060一样,没有公版。
全新的RTX 4060显卡拥有比定位相同的上代显卡RTX 3060小43%的核心体积,晶体管数量却比RTX 3060多了58%,且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显卡的功耗由RTX 3060的170W降低至115W。
而在2级缓存方面,RTX 4060也由RTX 3060的3MB提升到了24MB,前者是后者的8倍!
同时,在显存方面,RTX 4060与RTX 4060 Ti一样,属于目前RTX 40系列显卡中唯二使用GDDR6版本的台式机显卡,且其显存容量为8GB(其它台式机显卡均为GDDR6X显存颗粒,显存容量在12GB及以上)。
注:RTX 4060是用的AD107架构,RTX 4060 Ti则是AD106架构。
4款显卡GPU-Z截图
这次GPU-Z更新非常及时,能够准确识别到AD107-400核心的RTX 4060显卡。
RTX 4060的核心架构图

由于NVIDIA Ada Lovelace架构每个SM簇中包含4个第四代的Tensor Core和1个第三代的RT Core。每个簇中包含4*32个FP32单元(流处理器),并且其中一半的FP32单元可以用来处理INT32指令。
结合之前RTX 4060的核心架构图可以得出该显卡的参数:
3(GPC)*8(SM簇) =24(SM簇)
24(SM簇)*128(流处理器)=3072(流处理器)
24(SM簇)*4(Tensor核心)=96(Tensor核心)
24(SM簇)*1(RT核心)=24(RT核心)
4(显存控制器)*32bit(位宽)=128bit(位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显卡外观介绍:

七彩虹的Ultra有2个系列,分别是标准的Ultra系列(三风扇)和双风扇版本的Ultra Duo系列,相比3风扇款,2风扇款的显卡体积会更小巧一些,其兼容性也会更好一些。不过,虽然是RTX 4060 Ultra W Duo,这款显卡依然是越肩显卡。

显卡的正面采用了2个90mm直径的风扇来进行主动散热。2个风扇均为双滚珠轴承的环形扇边设计,每个风扇含有11片扇叶,能够为显卡散热模块提供充足的风量。

显卡的顶端和背面采用了白色的主色调,顶端靠前(左侧)位置可以看到GEFORCE RTX的英文标识,靠尾端(右侧)则是显卡的唯一一处RGB灯光区域(Ultra标识)。

该卡的辅助供电接口位于中间偏右的部分,采用了8Pin的标准显卡供电接口设计。

显卡的背面则是有一个金属背板,能够起到加固和保护显卡,以及对显卡供电进行辅助散热的作用。靠近尾端(右侧)则是显卡右边风扇的出风口,此处为吹透式设计,风扇的风可以从此处穿透显卡,(若为直插式)可直接吹到机箱上半部分,能够起到辅助机箱风道,帮助机箱散热的作用。

最后,该显卡的I/O接口采用了1个HDMI+3个DP的组合。
同时I/O挡板处的BIOS切换开关仍然保留,若用户有条件可以刷写高GPU频率或是低风扇转速曲线的BIOS,来实现一键切换/静音的效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显卡拆解:

该显卡采用了2根6mm热管切为GPU直触式设计。GPU和显存的热量可以直接通过热管传递到散热鳍片上,被风扇吹出来的风带走。


该卡仍然采用了短PCB+大散热模块的设计,其PCB的尺寸仅为167mm长(不含PCIe挡板)*111mm高(由RoHS的防呆口到顶端,不含PCIe金手指)。

在供电系统方面,该卡采用了4+1路供电组合,其中GPU为3路,核显为2路,Mosfet军采用了一上一下的设计,上桥为M3092M,下桥则是M3098M。PWM芯片则是RT8845A(支持在4相至1相之间进行变化)。

显卡的显存采用了现代海力士的H56G42AS6D,其单颗容量为2GB围绕GPU共计4颗构成了8GB的GDDR6显存容量以及128bit的显存位宽,该显卡显存等效速率为17Gbps。

七彩虹iGame RTX 4060 Ultra显卡使用的AD107-400-A1核心。

最后,在GPU左侧Mosfet的背面可以看到由导热硅脂垫与显卡背板相连,所以显卡背板除了提供加固显卡的作用之外,也能起到一点辅助供电散热的作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如上图所示,为了完整的展现我们的主角iGame RTX 4060 Ultra以及3块(RTX 4060 Ti、RTX 3060Ti和RTX 3060)显卡的性能,我们除了使用3DMark软件进行基准测试之外,还选择了5款支持DLSS 3的游戏,分别测试了开启插帧和关闭插帧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选择了5款带有Benchmark的3A大作,以体现2款显卡在这5款游戏,2个分辨率下最高画质的表现。

在内存方面,为了保证内存不会对显卡产生瓶颈,我们尽可能的将其它硬件拔高,所以这次选择了来自芝奇的的F5-7200J345G16GX2-TZ5RS内存条。该内存为DDR5-7200MHz频率,时序则是CL34-45-45-115,电压为1.4V。两条16GB共计构成了双通道32GB的容量。

正常机械硬盘由于寻道原因会对游戏的加载以及最低帧产生干扰,为了防止这些干扰,我们选择了双固态(1块系统盘1块软件及游戏存储盘)作为测试使用硬盘。
系统盘是来自金士顿的NV2 PCIe 4.0 NVMe M.2,该固态硬盘的容量为2TB,支持PCIe 4.0 X4通道,这是一款高性价比的,亲民价位固态硬盘。其硬盘的连续读取速度为3500MB/s,连续写入速度为2800MB/s。硬盘的读写寿命高达640TBW。该硬盘的质保年限为3年。
软件及10款游戏的存储盘则是来自Kingston FURY的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SSD(又称叛逆者),这是一款容量为4TB的旗舰级硬盘,采用了3D TLC NAND颗粒及Phison E18主控,其连续写入速度可达7300MB/s,连续写入速度则是6000MB/s。算是目前最大容量的M.2固态硬盘了,其质保时长为5年或4.0PBW。

在水冷散热器方面,由于本次测试使用的是Intel最顶级的酷睿i9-13900K处理器,为了保证处理器的稳定运行不会影响显卡的性能发挥,我们选择了德商德静界的PURE LOOP 2 FX 360mm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该水冷散热器采用了德商德静界全新的FX系列高穿透性风扇,加上静音独立式水泵设计,能够让处理器处于一个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

由于本次测试使用的Intel顶级处理器i9-13900K处理器,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性,我们特别使用了德商德静界的PURE POWER 12M 1200W电源,这是一款80Plus金牌认证的全模组电源,其额定功率为1200W,采用了全日式电容设计,质保时长为5年。
这款全模组的电源采用了双路12V供电方案,单路供电分别为55A和50A,且电源为新一代的RTX 40系显卡提供了专门的ATX 3.0供电接口。能够给系统带来更加稳定的电流。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3DMark Speed Way(DX12 Ultimate、光追)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Port Royal(光追)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Time Spy Extreme(DX12 4K)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Time Spy(DX12 2K)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DX11 4K)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DX11 2K)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DX11 1080P)显卡分数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3DMark DLSS性能测试:
3DMark DLSS(2K开插帧)帧数对比
3DMark DLSS (2K关插帧)帧数对比
3DMark DLSS(1080P开/关插帧)帧数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瘟疫传说:安魂曲》极高画质、DLSS质量、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瘟疫传说:安魂曲》极高画质、DLSS质量、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F1 22》超高画质、DLSS质量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F1 22》超高画质、DLSS质量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赛博朋克2077》光追超级画质、DLSS质量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赛博朋克2077》光追超级画质、DLSS质量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极限竞速:地平线5》极端画质、DLSS质量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极限竞速:地平线5》极端画质、DLSS质量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光明记忆:无限》手动最高画质、DLSS质量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光明记忆:无限》手动最高画质、DLSS质量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古墓丽影:暗影》最高画质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古墓丽影:暗影》最高画质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刺客信条:英灵殿》极高画质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刺客信条:英灵殿》极高画质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孤岛惊魂6》极高画质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孤岛惊魂6》极高画质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地平线:零之曙光》终极质量画质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地平线:零之曙光》终极质量画质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使命召唤19:现代战争2》极致画质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使命召唤19:现代战争2》极致画质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D5 渲染器(D5 Render)是一个实时光线跟踪渲染器,适用于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工程师和其他 3D 专业人士。它与SketchUp、3ds Max、Revit、Archicad、Rhino、C4D 和 Blender 等主流的建模软件兼容,支持实时同步。
在最近的更新中,D5渲染器正式加入了NVIDIA的DLSS以及插帧功能,使得渲染器的性能更上一层楼。

在D5渲染器中有2个演示场景,388MB的简约客厅以及1.84GB的花园餐厅,我们测试时使用的是简约客厅。

点击简约客厅后即可进入该场景,此时用户可以通过W、S、A、D或是相应的按键来控制视角或进行场景移动。该渲染器也会实时的进行光追渲染,让大家深刻感受到实时光追带来的真实感。
点击左上角的下拉菜单可以看到DLSS超分辨率采样和DLSS 3实时高帧率采样。这两个选项一个对应的是开启DLSS分辨率缩放和开启DLSS 3的插帧技术。
需要对应的显卡才能出现相应的选项。

通过NVIDIA的Frameview记录单位时间的平均帧数,RTX 4060显卡在未开启插帧的情况下,在简约客厅中的平均帧为15帧。

RTX 4060显卡开启插帧之后,在简约客厅中的平均帧上升到了31帧提升了1倍以上。

4款显卡在“简约客厅”场景中,开启和关闭插帧功能下的平均帧数表现(由于RTX 3060 Ti和RTX 3060没有开启插帧选项,故相应帧数一栏为空)。
可以看到RTX 4060在DLSS 3插帧功能的加持下,D5渲染器在位于高性能场景中可以达到30帧以上的表现,相较于关闭插帧的15帧来说,算是达到能够使用的要求了,一倍的性能提升可以让用户在SketchUp、3ds Max、Revit、Archicad、Rhino、C4D 和 Blender 等主流的建模软件中更好的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
测试感想及总结:
首先,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做了一个表格,对之前的测试成绩进行了一个整理:

首先是3DMark基准测试部分,通过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到4款显卡之间的性能差距。

然后是3DMark的DLSS帧数部分,通过上图也是可以直观的对比出4款显卡之间的差距。
由于RTX 3060 Ti和RTX 3060不支持DLSS 3的测试,所以两款显卡此处成绩为空。

之后,我们还对游戏性能进行了整理,同样在DLSS 3的插帧测试中,同样是由于RTX 3060 Ti和RTX 3060显卡不支持插帧功能,所以在开启插帧的测试中两款显卡成绩为空。

最后,我们仍然使用Furmark对显卡进行了约17分钟的烤机测试,测试时室温为26摄氏度。
在Fumrak单烤显卡的测试中,此时(以下内容取自GPU-Z)GPU的温度为59.9摄氏度,热点温度为69.3摄氏度,显卡的实时功耗为115.1W,风扇转速则是43%。
整个烤机过程中(以下内容取自HWiNFO 64),GPU最大功耗为115.879W,平均功耗为114.507W。GPU最大温度为60.3摄氏度,平均温度为59.6摄氏度。GPU热点温度最大为70摄氏度,平均为69摄氏度。
测试感想:

如果说RTX 4070最大功耗为200W,RTX 4060 Ti最大功耗为160W的话,RTX 4060最大仅为115W的功耗可以说是把整体平台对电源的需求做了近一步的降低。
如果是Intel选卡,RTX 4060需要的是i5-12490F甚至是i5-13600F这类定位中低端的处理器。
这样算下来,一款额定400W的电源其实就已经足够。
甚至由于该显卡为标准的8Pin辅助供电接口,玩家在进行升级显卡、平台时甚至无需更换电源就可以做到。
再来是显卡本身的性能方面,真正支持DLSS 3的游戏下,可以发现游戏的帧数在插帧的加持下是获得了更高的提升,以《赛博朋克2077》为例,RTX 4060在开启插帧和DLSS后(99.43),比RTX 3060(51.71)仅开启DLSS在1080P分辨率下要高了92%!甚至比仅开启DLSS的RTX 3060 Ti(64.68)也高了54%的平均帧。
可以说插帧非常好,但是,需要面对现实的是——有些游戏对于这一功能的优化仍待完善!
实时上在测试过程中我发现,《F1 22》的2K分辨率,《极限竞速:地平线5》和《光明记忆:无限》3款游戏中开启插帧的表现反而不如关闭插帧仅开启DLSS的表现。
且我们还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并非所有游戏都是支持DLSS 3的,虽然NVIDIA已经在努力了,但是仍然有许多游戏仍处于“待加入”的状态。
所以,考虑性能我们只能将插帧抛弃,综合来看待RTX 4060的水平,那么抛弃了插帧,RTX 4060的表现又是如何呢?
答案是比RTX 3060高近22%左右,与GDDR6版本的RTX 3060 Ti仍保持一定差距。
目前市场上,基础版RTX 3060显卡的价格在2099元左右,以RTX 4060售价2399作为标准来看,后者比前者要高了14%的售价,性能强了22%。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入手的。
诚然,RTX 4060仅有128bit的位宽,显存容量由12GB变成了8GB(由于都是GDDR6的关系,虽然等效速率上升,但是整体还是下降了)。但是基于Ada Lovelace架构的优化调整,L2显存的大幅度提升以及第四代Tensor核心和第三代RT核心的升级。
RTX 4060在基本性能方面就已经强于RTX 3060了,在面向光追、DLSS 3等生产力工具、软件甚至是游戏时还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通常入门级显卡用户的更换周期会在三年、五年甚至是更长,而RTX 4060不仅比RTX 3060更据性价比优势,还恰好拥有了“战未来”的能力。
再者,这块显卡的主打分辨率虽然是1080P,但是通过性能测试可以发现,哪怕是极致画质,在《使命召唤19:现代战争2》中,2K分辨率下也能达到66帧平均帧的表现,降低画质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RTX 4060首先适合长时间使用,平台更换不频繁的用户。在这些用户中,针对的是1080P甚至是2K分辨率的游戏玩家。甚至是对新版本的生产力工具有需求的工作者。
如果你属于上面这几类用户,且近期打算更换显卡的话,RTX 4060算是一个值得入手的选择。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核心架构及参数简介
- 第3页:显卡外观介绍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2页:D5渲染器性能对比测试
- 第13页:测试感想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