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泰RTX 4070 Ti AMP Extreme AIRO显卡评测:RTX 4070 Ti的堆料王 性能比3080 12GB强50%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距离NVIDIA的RTX 4070 Ti显卡性能解禁已经过去一段时间,相信大家对各品牌的该型号显卡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吧。
而就在近日,我们正式收到了来自索泰的RTX 4070 Ti顶级显卡——索泰RTX 4070 Ti-12GB AMP Extreme AIRO。

这款显卡性能到底如何?与上代它的“哥哥”RTX 3080 12GB对比,相同容量的显存下,它又有怎样的性能优势?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索泰的AMP系列分为RTX 4070 Ti AMP AIRO和RTX 4070 Ti AMP Extreme AIRO两款,我们收到的是AMP Extreme AIRO,也就是索泰目前的最顶级版本,该卡在京东旗舰店的售价为7299元。
不过为了方便叙述下文将统一用索泰RTX 4070 Ti AMP来简称。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简单的放出了该显卡于其它相关显卡的参数表,以便大家对这款显卡有个直观的认识。
和RTX 4080不同,RTX 4070 Ti使用的是NVIDIA的AD104核心,核心面积也变成了295平方毫米。显存容量也由16GB(8个显存控制器)变成了12GB(6个显存控制器)。
此外,该显卡的核心Boost频率达到了2700MHz,比公版显卡要高了90MHz。
显卡GPU-Z及BIOS功耗参数
索泰RTX 4070 Ti AMP拥有285W的默认功耗和366W的最大功耗,在烤机时该卡长期稳定在285W左右,算是一款对整机电源需求不高的高性能游戏显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显卡灯光效果:
显卡正面偏倾角度视图
显卡顶部灯光效果
显卡背面灯光效果
显卡正面下方灯光效果
下卡背部尾端灯光效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显卡外观赏析:

该显卡的尺寸为356*150*72mm,为三槽位大卡规格,所以虽然该卡型号为RTX 4070 Ti,但是其尺寸和我们早先测试过的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完全相同,装机的朋友选购时还请注意机箱的尺寸。

显卡的3个风扇采用了正反转的设计,左右两个风扇逆时针旋转,中间风扇顺时针旋转,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有效降低相邻风扇之间产生的乱流。
3个风扇均为直径110mm的仿生盾鳞2.0风扇来进行主动散热。这三个风扇均采用双滚珠轴承设计,加上盾鳞2.0的特别设计的扇叶,可以在提高风扇寿命的同时近一步降低风噪。

显卡为半包裹结果,其顶部有一条贯穿收尾的一条长条形的半透明彩虹色涂层,这是显卡的一处ARGB灯光区域,不通电时根据用户观看的角度不同此处会呈现不同的色泽。亮机时时则随着ARGB灯光的变幻,可以进一步提升显卡的颜值。

显卡顶部正中则是NVIDIA GEFORCE RTX的英文标识,虽然是RTX 4070 Ti级别,但是这块显卡仍然采用了12+4Pin的ATX 3.0供电接口。并在供电接口旁边有一个BIOS切换键,该键可以实现显卡在游戏模式和静音模式两种状态下切换,仅改变风扇的转速曲线。

在该卡的背面有一个金属背板,左侧是索泰AMP的LOGO(在通电时会亮起RGB灯光,右侧则是吹透式的设计)。

索泰的RTX 4070 Ti AMP显卡依然采用了端PCB、大散热的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显卡最右侧风扇吹出来的风可以直接穿透显卡,进入到机箱的上部空间,辅助机箱理顺风道,达到优化整体机箱散热性能的效果。

最后,在输出接口方面,该卡为1个HDMI+3个DP的组合。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显卡拆解:

该显卡的散热系统为3个11cm大尺寸仿生盾鳞2.0风扇,加厚的风扇、加深的整流罩以及9根冰脉2.0热管的组合。不过相较于RTX 4090 AMP显卡,该卡则是由均热板变成了一体式底座的设计,底座包含显存区域,有利于GPU、显存一体化散热。
同时,索泰显卡在背板上面也设有导热硅脂垫,除了加固和保护显卡之外,可以辅助显卡显存背面进行散热的作用。

整个显卡的PCB尺寸为233mm(不含PCIe挡板)*120mm(不含金手指区域)。

在供电方面,该卡采用了24+3相设计(只比RTX 4090 AMP少了1相显存供电)。
其中核心供电为24相设计,PWM芯片则是UPI的uP9512R。显存则是3相,PWM芯片则是uS5650Q。共计27相供电DrMos则是有Alpha & Omega的BLN3,该芯片额定电流为55A。

显卡的显存颗粒来自美光的D8BZC,围绕核心共计6颗构成了DDR6X 12GB的显存容量以及192bit的位宽,其灯效显存速率为21Gbps。
相较AD103小了一圈的AD104-400-A1 GPU显示核心

最后,该显卡的背板可以看到在显存的背面有一圈导热硅脂垫,通过上边的布局可以看出这套背板扔是采用的RTX 4090 AMP 12颗显存颗粒布局的样式(RTX 4070 Ti AMP的GPU左侧和下方没有显存颗粒)。算的上是中端显卡顶级散热的组合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为了完整的体现RTX 4070 Ti显卡的性能,我们除了使用3DMark软件进行基准测试之外,还选择了5款支持DLSS 3.0的游戏,分别测试了开启插帧和关闭插帧的效果。
同时,我们还选择了5款带有Benchmark的3A大作,以体现2款显卡在这5款游戏,3个分辨率下最高画质的表现。
整体测试平台

由于是显卡性能测试,所以我们尽可能的将其它硬件拔高,为了保证内存不会对显卡产生瓶颈,我们使用的是来自Kingston FURY的Renegade DDR内存条。该内存为DDR5-7200MT/s频率,时序则是CL38。两条16GB共计构成了双通道32GB的容量。

正常机械硬盘由于寻道原因会对游戏的加载以及最低帧产生干扰,为了防止这些干扰,我们选择了双固态(1块系统盘1块软件及游戏存储盘)作为测试使用硬盘。
系统盘是来自金士顿的NV2 PCIe 4.0 NVMe M.2,该固态硬盘的容量为2TB,支持PCIe 4.0 X4通道,这是一款高性价比的,亲民价位固态硬盘。其硬盘的连续读取速度为3500MB/s,连续写入速度为2800MB/s。硬盘的读写寿命高达640TBW。该硬盘的质保年限为3年。
软件及10款游戏的存储盘则是来自Kingston FURY的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SSD(又称叛逆者),这是一款容量为4TB的旗舰级硬盘,采用了3D TLC NAND颗粒及Phison E18主控,其连续写入速度可达7300MB/s,连续写入速度则是6000MB/s。算是目前最大容量的M.2固态硬盘了,其质保时长为5年或4.0PBW。

由于测试使用的Intel的旗舰级高功耗处理器i9-13900K以及显卡为RTX 4070 Ti和RTX 3080 12GB。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的供电稳定性,我们选择了德商德静界的DARK POWER PRO 13 1500这款额定功率为1500W的80Plus钛金电源,该电源支持6路12V输出,其中12V1-12V4均为35A,12V5-12V6均为40A,且支持超频功能可将12V整合为单路输出,能够为系统提供更加纯净,充足的供电性能。此外,这是目前唯一一款支持双路ATX 3.0显卡供电接口的1500W钛金级电源(不过AMD尚未更换ATX 3.0接口,所以我们仅使用标准的3个8Pin显卡辅助供电接口)。

最后,为了保证处理器的稳定运行,不会因温度降频导致影响最终显卡的成绩,我们特别选择了来自利民的Frozen Prism 360 BLACK ARGB冰封棱镜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这是一款高性能的360mm规格水冷,除了采用了地震动,喷射流腔体和陶瓷轴转子的高达3300转水泵之外。该水冷配备了3个由TL-E12 V2风扇构成的散热系统,3个风扇采用了钢芯铜轴套设计,转速可达1850RPM,每个风扇能够为冷排提供70.4CFM的风量以及2.64毫米水柱的风压。该冷排的质保时长为5年,并支持漏液包赔(第一年全额逐年递减)。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3DMark Speed Way(DX12 Ultimate、光追)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Port Royal(光追)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Time Spy Extreme(DX12 4K)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Time Spy(DX12 2K)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DX11 4K)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DX11 2K)显卡分数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DX11 1080P)显卡分数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3DMark DLSS性能测试:
3DMark DLSS(2K开插帧)帧数对比
3DMark DLSS (2K关插帧)帧数对比
3DMark DLSS(4K开插帧)帧数对比
3DMark DLSS(4K关插帧)帧数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瘟疫传说:安魂曲》极高画质、DLSS质量、4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瘟疫传说:安魂曲》极高画质、DLSS质量、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瘟疫传说:安魂曲》极高画质、DLSS质量、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F1 22》超高画质、DLSS质量4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F1 22》超高画质、DLSS质量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F1 22》超高画质、DLSS质量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赛博朋克2077》光追超级画质、DLSS质量4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赛博朋克2077》光追超级画质、DLSS质量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赛博朋克2077》光追超级画质、DLSS质量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极限竞速:地平线5》极端画质、DLSS质量4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极限竞速:地平线5》极端画质、DLSS质量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极限竞速:地平线5》极端画质、DLSS质量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光明记忆:无限》手动最高画质、DLSS质量4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光明记忆:无限》手动最高画质、DLSS质量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光明记忆:无限》手动最高画质、DLSS质量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古墓丽影:暗影》最高画质4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古墓丽影:暗影》最高画质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古墓丽影:暗影》最高画质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刺客信条:英灵殿》极高画质4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刺客信条:英灵殿》极高画质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刺客信条:英灵殿》极高画质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孤岛惊魂6》极高画质4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孤岛惊魂6》极高画质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孤岛惊魂6》极高画质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地平线:零之曙光》终极质量画质4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地平线:零之曙光》终极质量画质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地平线:零之曙光》终极质量画质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使命召唤19:现代战争2》极致画质4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使命召唤19:现代战争2》极致画质2K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使命召唤19:现代战争2》极致画质1080P分辨率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
温度测试:
最后,我们使用两种BIOS进行了FurMark的单烤测试,测试室温为19摄氏度。

首先是游戏模式下的表现,在17分钟的烤机测试中,此时(以下内容取自GPU-Z)GPU的温度为63.7摄氏度,热点温度为75.4摄氏度,显卡的实时功耗为264W,风扇转速则是41%。
整个烤机过程中(以下内容取自HWiNFO 64),显卡最大功耗为293.895W,平均功耗为283.28W。GPU最大温度为64.8摄氏度,平均温度为63.3摄氏度。GPU热点温度最大为76.8摄氏度,平均为75摄氏度。

然后是静音模式下的表现,同样是17分钟的烤机测试中,此时(以下内容取自GPU-Z)GPU的温度为66.3摄氏度,热点温度为78.4摄氏度,显卡的实时功耗为279.4W,风扇转速则是31%。
整个烤机过程中(以下内容取自HWiNFO 64),显卡最大功耗为296.066W,平均功耗为283.499W。GPU最大温度为66.8摄氏度,平均温度为65.3摄氏度。GPU热点温度最大为79.3摄氏度,平均为77.5摄氏度。
测试感想:

其实在打开散热器的一刹那我就蛮震惊的,要知道我们测试的RTX 4070 Ti AMP Extreme AIRO显卡和RTX 4090 AMP Extreme AIRO中间和还间隔这RTX 4080 AMP Extreme AIRO。
但是这块显卡在全方位的向大家透露着索泰为了稳定运行而做的“堆料”。散热系统不认真看的话,你几乎很难发现,仍然是相同的扇叶,相同的背板,相同的9根热管设计,只是与GPU和显存接触的面由均热板变成了铜底。
而在供电方面,则是由RTX 4090的24+4变成了现在的24+3,由于型号的关系显存由24GB变成了12GB,所以显存供电砍掉1相可以理解,但是供电相数没变,DrMos仍然是55A的设计,可以说这样豪华的配置,带动450W的显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在颜值方面,索泰是采用了大面积的曲线设计。顶部贯穿首尾的RGB灯带,下方则是有一条轻微的点缀,这块卡有光,但并不会给你以“十分花哨”的感觉。
最后则是性能方面了,这块卡的基本性能就要强于非公版的RTX 3080 12GB显卡,而得益于DLSS 3.0插帧的支持,它的性能甚至高出了RTX 3080 12GB 50%之多。
即使是在非常吃配置的《赛博朋克2077》中,开启最高画质的光追,DLSS质量不开插帧,4K表现也有56帧,开启插帧后,4K的表现直接上升到了78帧。5款单机/联机的3A大作也均保持了最高画质4K近90帧以上的成绩。
所以,如果你主玩游戏是保持在4K分辨率的话,那么索泰的RTX 4070 Ti AMP Extreme AIRO是能够帮你实现这一分辨率下最高画质+最高光追畅玩的。按照的我感觉来说,如果你对这个帧率能够满意的话,那么RTX 4070 Ti就足矣了,由于我们测试的是吃配置的游戏,其它竞技类游戏反而帧数还会再提升一步。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显卡灯光效果
- 第3页: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显卡拆解
- 第5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6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7页:3DMark DLSS性能测试
- 第8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一)
- 第9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二)
- 第10页:DLSS 3.0游戏性能测试(三)
- 第11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12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3页:单机/联机3A大作性能测试对比(三)
- 第14页:温度测试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