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劫无间》职业联赛 会成为下一个LPL吗?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永劫无间》职业联赛即将开打”。
老实说,当关磊在4月21号的发布会上抛出这个大新闻的时候,在场的我心里毫无波动,只想说一句“怎么才来”。毕竟对于这么一款创造了国产买断制游戏销量记录的多人生存竞技作品而言,职业化与赛事化几乎是它在娘胎降生时就背负的天职。

不过,当我看到《永劫无间》在未来希望缔造的电竞生态蓝图的时候,我还是被惊到了。这是一个由劫杯、NBPL(《永劫无间》职业联赛)、锦鲤杯三条赛道;中国大陆、北美、欧洲等七大赛区;全球数十支队伍共同参与的行业巨无霸,整体的运营模式与赛事规模像极了如日中天的《英雄联盟》电竞生态体系。

只不过,把NBPL做成LPL级别赛事的过程,对《永劫无间》和24工作室而言,可能是一场难度更胜过往先行者的豪赌。
“蓄谋已久”的职业电竞化
早在《永劫无间》发售之前,职业电竞赛事就已经成了24工作室为这款作品打造的独立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测阶段邀请YYF、茄子等电竞名宿跨界站台,为《永劫无间》的竞技性与玩法背书。

在国服不删档测试阶段,也有逐鹿杯、菜狗杯等第三方赛事。这些游戏上线之初的小比赛,让陈伟、GBL等如今活跃在职业赛场的明星选手与队伍脱颖而出,证明了《永劫无间》开展竞技比赛的可能性,并初步探索出了如今赛程和规则的雏形。

经过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后,作为《永劫无间》正规赛事的“劫杯”和“锦鲤杯”,已经有了更加完善的规则。赏金机制、天人之战等赛场细分规则的加入,让击杀分数在单局总分中拥有了更高的权重,引导职业战队从“苟排名”走向“多打架”,进一步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单排比赛中禁止全赛段使用单一英雄的规则,也在兼顾观赏性的同时保证了总体的竞技公平。
长赛程、多赛道的职业电竞体系,让《永劫无间》赛事拥有了在全年大部份时段,为用户提供优质赛事内容的能力。而奋战其中的职业选手们,也由此得到了足够的实战次数,进一步提升了整个赛事的竞技水准。过去不少被收录进集锦的高端操作,已经因为对局双方底牌尽出、技能全用的不合理的博弈,而罕见于职业赛场。

赛场之外,《永劫无间》完善的商业化体系也为职业电竞生态的搭建早早铺好了路。从“吕小军联名皮肤”到“金乌纪文化开发企划”,从“杜蕾斯联名套装”到“仙剑奇侠传联名活动”,都证明了《永劫无间》及其衍生产品巨大的商业价值。

优异的商业成绩,促成了《永劫无间》上线以来的数次破圈,让产品得到足够的曝光次数,保证了它在泛娱乐群体间的持久吸引力,吸收到了JDG星宇电竞、英超狼队等电竞头部合作伙伴的支持,形成了让职业联赛顺利落地的坚实后盾。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永劫无间专区
除了还不够好看,其他都很乐观
近千万级别销量带来的庞大用户基数让《永劫无间》职业联赛拥有可观的潜在观众;锦鲤杯的大获成功让《永劫无间》的电竞化顺利起步;作为顶级赛事的劫杯也凭借出色的竞技水准和高额奖金,吸引到了国内外多家电竞豪门的青睐。

但说到底,职业电竞本质是一个内容行业,高知名度的赛事和广泛的受众才是决定项目生死的关键属性,就目前而言,《永劫无间》的职业化赛事在普通玩家圈子内的知名度还相对有限。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与游戏的高门槛脱不开干系,更是缘于所有成熟赛事在起步阶段都会遇到的重要痛点——比赛还不够好看。
以正在进行的第二届锦鲤杯为例,尽管赛事转播方已经在开局阶段制作了队伍热力图和落点布局图,并在对局阶段提供了选手第一视角、俯瞰视角等多个观赛维度辅助理解。但仍旧无法避免“乱”成为整台比赛的主基调。

3排比赛中,整片聚窟洲同时的发生多场遭遇战,让解说几乎不可能对赛场全貌进行分析,对一波精彩的对攻也只能用“壁击接V23A”这种概括性极强的术语来简单描述。对于那些仅上线完成每日任务的轻度玩家而言,这种程度的赛况概括几乎起不到信息解读的作用,对于比赛的精彩程度与紧张状况自然也难以感知。
而在赛事导播这边,问题则更加严重。极富多样性的皮肤和捏脸,让观众只能通过选手ID和角色技能特效来识别喜爱的选手和他们选用的角色。多线开花的广袤战场,也迫使转播画面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视角切换,进一步强化了比赛画面的杂乱感,让人头晕目眩。

比起其他生存竞技游戏,想让比赛更好看,《永劫无间》要面对的问题更多,可借鉴的经验更少,路自然也更难走。
不负责任地讲,《永劫无间》赛事解说需要做的,可能是用解说《APEX》的逻辑,在《PUBG》的转播视角下,描述一场场《守望先锋》团战。

从游戏内容的层面来看,作为一款带有复杂技能体系的动作游戏,《永劫无间》相比于《PUBG》和《APEX》等生存竞技游戏,有着更加复杂的交战过程和更长的TTK。技能选用、阵容搭配、开局落点等思维博弈,也让《永劫无间》职业比赛自带一套独立的竞技逻辑。
在一场《PUBG》比赛中,解说需要解读的可能只是”A队占据某高坡靠着有效掩护团灭了对手”。但在《永劫无间》里,同样的结果可能却有着更加复杂的过程,整场遭遇战的时长也多出数倍,其中可能还包含着队伍间重要技能资源的互换,以及数波精彩的振刀。

种种专属于项目的全新要素,构成了《永劫无间》的核心乐趣,赋予了观赛体验极高的上限,但也对观众造成了更高的理解门槛,同时对解说与导播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向观众传达出尽量丰富的战场信息,并展示出队伍完成的思维链条,可能是整个《永劫无间》赛事组需要优先解决的重要课题。
平稳起步的NBPL
老实说,如今这档口可能并不是NBPL上马的最好时刻。当下,多变的疫情状况让线下赛事难以开展,虽然已经获得了上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官方背书,并拥有了冰雪之星这一顶级线下场馆,但对于新生的NBPL而言,它可能仍无法避免“线上开赛”这样一个让人感到惋惜的起步。

除了稍显不足的赛场氛围外,线上赛事对各种粉丝文化孵化和赛区亚文化诞生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一瓶丢向主舞台的矿泉水可以让两个队伍之间产生长达10年的“恩怨”,并成为整个赛区观众的“时代记忆”,而对急需这些的《永劫无间》而言,产生衍生内容的土壤,因为疫情的关系实在有些薄弱。
好在,从全渠道吸纳优秀选手的“锦鲤杯”,让《永劫无间》拥有了主动的“造梗能力”。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锦鲤杯单排赛段中,来自自媒体平台的主播与高分路人用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征服了观众。不管是富有侵略性的“摆刀Mike”,还是不到决赛圈不露头的“陈伟”,都已经在玩家圈子里引起了相当的讨论与关注。

这些独属于《永劫无间》的“初代选手”,为单排赛事创造了赛场焦点。他们的表现催生出了更加富有条理的赛况导播逻辑,也将《永劫无间》赛事的看点从大V、KOL导向比赛本身,帮助着职业联赛由“话题性”向“竞技性”转变。
结语
对于惊艳亮相的《永劫无间》职业电竞体系而言,来自媒体侧的看好或看衰可能真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玩家和观众的态度才是决定项目存活的关键。比起吸纳更多高水准的选手,也许找到自己独特的导播方法论与解说逻辑,才是永劫无间职业赛事最需要先解决的痛点。
如果有一天,一句“冰妈在大佛胯下疯狂输出”在《永劫无间》的玩家圈子里广为传播,那距离NBPL比肩LPL,可能真就不太远了。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永劫无间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