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 i9-12900K处理器首发评测:声势浩大的反击!大小核奇妙设计超越锐龙5000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早在11代酷睿发布之前,就有外媒传出12代酷睿将于今年年底发布的消息,也传出12代酷睿会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也使得玩家们对此颇为期待。
不过,11代酷睿的正式发布,虽然其核心性能对比10代酷睿提高了不少,但是由于Intel 11代酷睿增加了对AVX-512指令集的支持,使得温度与功耗大幅提升。再加上仍然采用了14nm工艺,让玩家们在对11代酷睿略感失望的同时,对12代酷睿期待值也是进一步的提高。
就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12代酷睿终于在10月28日正式发布,而它的具体性能,也是在11月4日的21点正式解禁。

我们将通过Intel 12代的顶级桌面处理器Core i9-12900K以及11代的老旗舰Core i9-11900K做一次对比测试,以便让大家对Intel这次12代酷睿旗舰处理器的性能有个直观的了解。
首先还是简单的介绍下Intel 12代酷睿处理器令人兴奋的新技术:
全新的“大小核”设计,准确的说应该是12代酷睿采用了性能核(P-Core)以及能效核(E-Core)的组合方式,使得多任务处理变得更加高效。
桌面级首次引用DDR5标准的内存规范,支持内存频率由DDR4-3200MHz直接升级为了DDR5-4800MHz,使得内存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桌面级首次增加了对PCIe 5.0协议的支持,相比PCI-E 4.0每条通道最高支持16GT/s的传输速度,PCIe 5.0的通道速度再次翻倍,达到了32GT/s。不过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接口,对此我们可以期待Intel或许会让自家的桌面级显卡成为首个支持PCIe 5.0协议的游戏显卡,但仅作为期待就好,目前尚未有家用机硬件支持PCIe 5.0协议。
更低的功耗及更好的PL2保持度。由于12代酷睿去掉了对AXV-512指令集的支持,使得i9-12900K的功耗直接降低至最高241W,因此发热量也大幅降低。此外Intel对12代酷睿处理器添加了Maximum Turbo Power功能,使得无论PL1和PL2可以保持一致且长时间维持在241W的TDP。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产品架构介绍:

3代酷睿对比规格表,这代处理器Intel采用了intel 7工艺制造,不仅是核心架构的不同,在指令集、内存标准甚至是核显方面,12代酷睿也较11代酷睿做了较大的改变。
Intel Core i9-12900K及i9-11900K CPU-Z截图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12代酷睿处理器性能核和效能核心是分别使用不同的1、2级缓存的。并且在3级缓存方面也有改变——整个8(P)+8(E)核心共享30MB的三级缓存,这比11代酷睿的16MB三级缓存几乎翻了一倍。

同时根据外媒der8auer发布的CPU开盖后Die对比图来看,由于工艺制程的进步,16核的12900K仅比10核的10900K要大2平方毫米,比8核心的11900K小了许多。
上:i9-12900K核心架构示意图下:i9-11900K核心架构示意图
上:i9-12900K核心架构示意图下:i9-11900K核心架构示意图
两代处理器核心架构图,可以看到12代酷睿处理器还是有一部分引用了11代酷睿处理器的设计的,比如在上图中,三级缓存位于核心和Ring总线之间,右边核显,左边则是PCI-E通道,顶部则是内存的布局。
为什么会是大小核的设计?
要知道性能核(P-Core)肯定是要强于能效核(E-Core)的,但是Intel为什么没有选择额外安装8个能效核呢?
1是放不开,Ring Bus设计使得CPU核心之间的相互访问还是通过一条Ring总线来连接的。为了保证更高的运行效率,10代酷睿的10核设计就已经比较极限了,从左上角的核心到右下角的核心无疑会拉开比较大的距离,当核心越多、距离越远时,延时也势必会变得更大。
2是虽然单个的能效核(E-Core)不如单个的性能核(P-Core),但是综合性能相比的话,几乎同样大小的单个性能核(P-Core)是不如4个能效核(E-Core)的。但是Intel又不希望无限制的堆核心,毕竟现在有不少应用或者游戏还停留在六核心,甚至更低核心占用率方面,所以如何尽可能的让程序运行更高效,在两者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是Intel一直在研究的,这次的12代处理器可以说是一个答卷。
3也是接着2来的,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是追求多核心的,也就是说——有些应用仅需单核心运算即可,有些应用却需要多核心去运算。因此,为了让不同的应用程序及指令集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处理,调度器也会合理的将其分别放在对长指令集处理更高效的性能核(P-Core)或是短指令集处理更高效的性能核(P-Core)。
和11代相比,12代有怎样的变化?
1是核心区别,12代多出了2个核心的空间来分别单独的放置4个小核,所以这4个小核为1组是无法分开的,也因此12代酷睿处理器要么是N+8的设计,要么是N+4或者N(纯性能核)的设计。
2是缓存方面,11代酷睿处理器采用了512KB的二级缓存设计,i9-11900K拥有8*512KB共计构成了4MB的二级缓存。12代酷睿处理器则采用了1.25MB(性能核)+2MB(每4个能效核)的设计,所以i9-12900K拥有8*1.25MB+2*2MB=10+4MB的二级缓存。
11代的i9-11900K拥有8组2MB的三级缓存,达到了16MB的共享三级缓存。而12代的i9-12900K则是拥有8组(8个P核)2.5MB的三级缓存以及2组(每4个E核)5MB的三级缓存,所有大小核达到了20+10共计30MB的共享三级缓存。
3是11代酷睿内存支持为DDR4-3200MHz起步,12代酷睿则是DDR5-4800MHz和DDR4-3200MHz起步,没错,12代酷睿同时支持DDR5以及DDR4内存,Intel注意到了DDR4在频率的演进上已经成为了瓶颈,而经过测试DDR5会有更好的游戏表现,所以Intel决定率先启用DDR5来引领业界。
4这是第一代支持PCIe 5.0协议的桌面级处理器,虽然目前并没有设备支持,且16条通道全部放在了PCI-E接口上,用于固态硬盘的4条PCI-E通道则还是PCIe 4.0规范。
5是处理器与芯片组交互的DMI通道虽然仍是8条,但是由PCIe 3.0升级成了PCIe 4.0,所以速率提高了一倍。
6核心显卡由UHD 750升级成了UHD 770。
Intel Z690芯片组框架图
这代Z690芯片组也比Z590芯片组有了前所未有的加强,首先是由原来的24条PCIe 3.0通道变成了12条PCIe 4.0+16条PCIe 3.0通道的组合,这样做的好处是——使用芯片组提供的NVMe M.2接口,也可以支持PCIe 4.0固态硬盘了。
SATA 6Gb/s接口也由6个变成了8个,主板厂商可以拥有更多的空间来自由发挥。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i9-12900K处理器欣赏:
第12代Core i9-12900K及Alder Lake芯片架构图
i9-12900K和i9-11900K外观对比
与上一代相比,新一代i9-12900K变得更高了一些,且防呆口由2侧各有1个变成了2侧各有2个。
i9-12900K与i9-11900K外观图
i9-12900K与i9-11900K底部触点图
全新的12900K采用了LGA 1700接口,即1700个触点,而上一代11900K则是LGA1200接口,即1200个触点。
i9-12900K底部触点细节
i9-12900K的触点在改变角度的情况下可以隐约看到由触点组成的图案。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测试使用的主板是来自华硕的ROG MAXIMUS Z690 HERO,这是一款采用纯ROG血统的高端主板,目前在京东商城的售价为4699元。

主板为ATX架构,黑色的主色调设计,在芯片组上可以看到华硕标志性的败家之眼LOGO。左侧CPU供电模块散热器的上边还有一个镜面的LED灯光区域,随着机器的点亮会亮起RGB的ROG玩家国度标识。

主板的供电采用了21相设计,CPU顶部及左侧的散热模块由一根热管进行相连,以保证热量可以更好的进行传递、散发。

详细的供电应为20+1相,其中核心供电为20相,其DrMos为ISL的99390,该芯片可提供90A的额定电流。核显供电则是1相,同样是ISL的99390搭配45A的M超合金电感的组合方式。PWM控制芯片则是来自瑞萨的RAA229131。

该主板支持DDR5规格内存,配有4条内存插槽,共计支持128GB的最大容量以及DDR5-6400MHz的频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主板配有3条PCI-E X16显卡插槽,其中上边和中间2个带有金属加固及防屏蔽功能的是由CPU提供的16条PCIe 5.0通道插槽。上边插槽单插时为16速,中间插槽插入设备时2个插槽均变成8速。
最下边的则是由芯片组提供的PCIe 4.0插槽,可支持4速或者是双4速模式,用于安装随主板附送的M.2固态硬盘扩展卡。

同时,主板配有3个NVMe M.2固态硬盘插槽(不包含M.2扩展卡的2个槽),最上边的插槽由CPU提供PCIe 4.0 X4模式。
左下角底部没有导热硅脂垫的M.2插槽则是由芯片组提供的PCIe 3.0 X4模式,右下角含有导热硅脂垫的则是由芯片组提供的PCIe 4.0 X4模式或是SATA模式。

华硕的声卡部分采用了ROG SupremeFX技术,搭配低压差稳压器可以为SupremeFX ALC4082提供更加稳定的供电能力,再搭配ESS 9018Q2C的DAC模块,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音质享受。

最后,主板的I/O模块。1个清除CMOS设置按键以及1个不点亮刷新BIOS按键。1个HDMI接口。1个USB 2.0接口以及1个雷电4 Type-C接口。1个Intel 2.5Gb网卡接口以及1个USB 2.0接口(可配合不点亮刷新BIOS按键实现刷新BIOS)和第2个雷电4 Type-C接口。2个USB 3.2 Gen2接口以及1个Type-C接口。4个USB 3.2 Gen2接口。1组Wi-Fi 6E无线网卡接口。1组带光纤的高清音频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整体测试及对比平台表
本次测试除了上一代的i9-11900K参与对比之外,我们还选择了友商的锐龙9 5950X作为对比,不过锐龙9 5950X只参与理论性能对比测试,不参加游戏测试。

测试分为基准测试和基准游戏测试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性能测试,第二部分则是10款带Benchmark的游戏性能测试,以对比其中差距。
为了保证更好的发挥CPU性能,我们使用的是Windows 11操作系统以及1080P分辨率。同时为了保证其他硬件不会对测试造成干扰,我们尽可能使用更高容量、频率和更低时序的内存以及高性能显卡、电源、散热设备。
整体测试平台

由于12代酷睿处理器添加了对DDR5内存的支持,所以我们使用了来自芝奇的F5-5200U4040A16GX2-RS5K,又称S5焰刃,2条16GB共计组成了双通道32GB的容量和5200MHz的频率。

测试使用的硬盘是来自三星的NVMe 980 PRO SSD,这是一款1TB容量,支持PCIe Gen4协议的NVMe M.2固态硬盘,其质保时限为5年,连续写入速度可达7000MB/s,连续写入速度则是5100MB/s。

测试使用的显卡来自华硕的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这是ROG家族,猛禽系列的NVIDIA目前顶级桌面游戏显卡。其显卡采用了3个8pin外接供电设计,强悍供电带来的是1890MHz的核心频率,能够让玩家得到更好的游戏表现。

为了保证整个测试过程的稳定性,我们使用了海韵的PRIME TX1000这款额定功率为1000W的80Plus钛金电源,该电源支持单路12V输出,电流可达83A,能够为系统提供更加纯净,充足的供电性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CPU-Z基准性能测试:
CPU-Z单线程基准性能测试成绩对比
CPU-Z多线程基准性能测试成绩对比
CPU-Z AVX-2单线程基准性能测试成绩对比
CPU-Z AVX-2多线程基准性能测试成绩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SuperPI 1M 3次测试用时对比(用时越低越好)
WebXprt3办公上网功能测试成绩对比
wPrime单线程32MB计算用时对比(用时越低越好)
wPrime多线程1024MB计算用时对比(用时越低越好)
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在该项测试中,或由于软件与Windows 11及线程调度器中间出现问题,Intel Core i9-12900K测试成绩出现偏差。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Cinebench 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Cinebench R23单线程得分对比
Cinebench R23多线程得分对比
AS SSD Benchmark综合得分对比
Ciystal Disk Mark测试性能对比
AIDA64 内存与缓存测试成绩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PCMark10 Extended综合得分对比
3DMark CPU Profile最大线程得分对比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CPU得分对比
3DMark Time Spy CPU得分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物理得分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物理得分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物理得分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10款游戏1080P分辨率测试结果对比(一):
《无主之地3》恶棍画质Benchmark结果对比
《荒野大镖客:救赎2》注重质量画质Benchmark结果对比
《孤岛惊魂6》极高画质Benchmark结果对比
《全面战争传奇:特洛伊》极高画质Benchmark结果对比
《古墓丽影:暗影》最高画质Benchmark结果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10款游戏1080P分辨率测试结果对比(二):
《幽灵行动:断点》终极画质Benchmark结果对比
《全境封锁2》极高画质Benchmark结果对比
《荣耀战魂》极高画质Benchmark结果对比
《彩虹六号:围攻》最高画质Benchmark结果对比
《CS:GO》手动最高画质Benchmark结果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3DMark》Time Spy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3DMark》Fire Strike Extreme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3DMark》Fire Strike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
工况测试:

在最后我们使用AIDA64进行了25分钟的单烤FPU压力测试,测试室温为21度,此时CPU功耗为243.94W,频率为4.9GHz,CPU的温度在搭配华硕龙神2 360水冷的情况下达到了86度,最高温度87度,平均温度85度。
在使用RTX 3090显卡(仅单烤FPU)的情况下,整体平台的功耗为347.6W。
我们这次适用的散热器为华硕的龙神2 360水冷,在这里也是提示一下,如果玩家们之前购买了华硕的水冷,现在可以去微信ROG会员小程序申请LGA1700扣具。
测试感想:
为了解决线程调度的问题,Intel特意从硬件层面增加了线程调度器,但目前的优化并不算非常完美,老实说Intel的i9-12900K赢了,但没有完全赢,尤其是在wPrime及Super PI等计算方面,还是会出现性能不及i9-11900K的现象。
同时由于线程的原因,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够支持,至少在笔者测试时,育碧的《刺客信条:英灵殿》以及《看门狗:军团》就出现了进不去的现象(笔者有联系育碧,得到答复是已经收到了许多反馈,正在改进)。不过,最新发布的游戏《孤岛惊魂6》却没有问题。
Intel 12代酷睿处理器的“大小核”工作方式是这样的:
当处理器需要处理一个指令运算时,在性能核(P-Core)空闲时,线程调度器会优先分配给性能核(P-Core)运行,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如果线程调度器发现即使在能效核(E-Core)中运行也已经足够,且能效核(E-Core)有空余运算力的情况下。线程调度器会交由能效核(E-Core)来接管运行。
所以说虽然优先级仍然是性能核(P-Core)最高,但是最终一个指令的运算会由哪种核心来运行,这是一个动态的,而非固定的。
也因此,它需要长期的学习,才能够让处理器更加的智能,我们使用起来才会更加的快捷。以目前来看,它已经很成功了。但是,距离完美,尚需要系统,游戏厂商的配合才行。
同时,我们测试是比较单方面的,日常使用中难免会遇到多任务同时处理的情况:
比如有些主播喜欢在打游戏的时候进行推流,或者进行游戏录制。
有些内容创作者在进行视频渲染生成时觉得无聊打开网页甚至是小游戏之类的。
开着QQ放着电影、聊着YY等等等等。
实际使用中多任务是非常常见的,这次的首测只是进行单任务的游戏性能测试,但因为测试目标不统一,所以并不能讲处理器“大小核”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
相信用户们实际上手时还会有更多惊喜的发现。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产品架构介绍
- 第3页:i9-12900K处理器欣赏
- 第4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一)
- 第5页:测试使用华硕主板介绍(二)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CPU-Z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SuperPI、WebXprt3及wPrime基准测试
- 第9页:CR23、固态硬盘及内存测试
- 第10页:PCMark10及3DMark性能测试
- 第11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一)
- 第12页:10款游戏1080P测试结果对比(二)
- 第13页:3DMark核显性能综合得分对比
- 第14页:工况测试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