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3070 Ti显卡首测:满血版GA104核心 比RTX 3070强7%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RTX 3080 Ti确实强悍,在性能表现上几乎追平RTX 3090,但是比RTX 3080高出3500元,因此,指导价甚至达到了8999元的RTX 3080 Ti显卡显然定位不是普通的游戏玩家。
于是,随着RTX 3080 Ti一同发布,且指导价只有4499元,仅比RTX 3070高600元的RTX 3070 Ti显卡就成为了玩家们关注的另一焦点。

那么,RTX 3070 Ti表现又是如何呢?对比它的“哥哥”RTX 3080以及“弟弟”RTX 3070显卡,甚至是上一代同型号RTX 2070 SUPER显卡之间又有怎样的性能差距?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
RTX 3070 Ti架构解析:
满血的GA-104核心架构组成
RTX 3070 Ti可以说是NVIDIA发布的RTX 30系显卡中首个采用满血架构的显卡了,目前已知RTX 3090显卡采用的是砍掉2组SM簇的GA102核心,RTX 3060显卡同样采用了砍掉2组SM簇的GA106核心。
因此,唯有RTX 3070 Ti显卡,采用了满血的核心——虽然只是GA104。
该显卡拥有6个GPC,每个GPC包含8组SM簇单元。
RTX 3070 Ti相关型号及参数明细
通过参数明细可以发现,不同于RTX 3080 Ti及RTX 3080的差距变化,本篇主角RTX 3070 Ti和RTX 3070相比仅仅是少砍了2组SM簇,以及把显存颗粒由GDDR6升级成了GDDR6X。
当然,功耗的提升也使得RTX 3070 Ti有了更高的外接辅助供电要求,达到了12Pin转双8Pin(RTX 3070是12Pin转单8Pin)。
4块测试显卡GPU-Z截图
注:由于RTX 3080在此前RTX 3080 Ti首发评测时刚刚测过,因此本次数据使用的是6月2号的老数据,其它3块显卡均更新了466.61版驱动。
除去RTX 3080之外,其它4块显卡都是一样的位宽以及显存容量,不过RTX 3070 Ti更换了GDDR6X显存的关系,所以相比都是8GB容量但是GDDR6显存的RTX 3070和RTX 2070 SUPER,其带宽也提升了35.8%。
NVIDIA Ampere架构完整SM簇内部结构图
最后,RTX 3070 Ti的硬件参数构成应为:
6(GPC)*2*8(光栅单元)=96个光栅单元
6(GPC)*8(SM簇)=48组SM簇
48(SM簇)*128(流处理器)=6144个流处理器
48(SM簇)*4(Tensor Core)=192个张量核心
48(SM簇)*1(RT Core)=48个光追核心
8(显存控制器)*32bit(位宽)=256bit显存位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
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RTX 3070 Ti的显卡外观与RTX 3070相同,都是267mm长以及112mm高,双卡槽设计。
较RTX 3080/Ti的285mm长要短一点。

显卡仍旧保持了公版显卡非常标准的双风扇设计,密集的条纹状散热鳍片外观能够更好的提升显卡的散热性能,90度的S行铝合金框架让显卡外观显得不那么单调。

显卡的左侧风扇通过前端输出接口进行排风,右侧风扇则依然采用了吹透式设计,好处是可以辅助机箱内部的风道进行优化。

显卡的背面非常简洁,可以看到RTX 3070 Ti的LOGO以及向外露出的右侧排风扇。

2个风扇均为85mm直径,其中左侧向外吹风的风扇厚度为10mm,右侧相显卡后方排风的风扇厚度为15mm。

此外,该显卡采用了与RTX 3080一样的12Pin转双8Pin辅助供电设计,而在显卡顶部的右侧印有GEFORCE RTX的英文标识。

最后,显卡的输出接口部分,该卡采用了3个DP1.4a以及1个HDMI 2.1的组合。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
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整体平台鸟瞰视角
显卡正面视角
倾斜角度鸟瞰视角
显卡背面视角
左倾鸟瞰视角
I/O接口正面视角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
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左:RTX 3080 Ti公版 右:RTX 3070 Ti公版
在显卡长度方面,RTX 3080 Ti公版显卡外观较长一点,采用了X外观框架设计,散热鳍片除了接近I/O接口为横向排列之外,其它全是对称型倾斜排列。
RTX 3070 Ti公版显卡则采用了S型外观框架设计,比RTX 3080 Ti公版略短,散热鳍片除了接近I/O接口为横向排列之外,其它全是纵向排列。
左:RTX 3080 Ti公版 右:RTX 3070 Ti公版
在I/O接口部分,RTX 3080 Ti的前端散热区域做了较大的镂空,RTX 3070 Ti的前端散热器区域则是密集的方格型网口。
RTX 3080 Ti公版
供电设计方面,RTX 3080 Ti公版采用了10+5+3相设计,其中核心GPU供电为10相+5相,PWM芯片分别是最大10相的MP2888B和最大6相的MP2886B。
显存供电则是3相,由最大4相的MP2884B负责。
RTX 3070 Ti公版
在供电设计方面,RTX 3070 Ti公版采用了10+2相功能供电设计,其中核心供电为10相,显存供电则是2相。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
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测试平台及相关硬件
测试项目
本次测试使用了intel的Core i9-11900K加微星Z590 ACE的顶级平台搭配2条16GB内存的组合。对比显卡则选择了NVIDIA的Geforce RTX 3080、Geforce RTX 3070以及Geforce RTX 2070 SUPER显卡。
测试游戏为10款带有Benchmark的顶级3A大作以及6款带光追和DLSS的热门佳作。
整体测试平台

为了保证系统其它硬件不受影响,测试使用的内存为芝奇的F4-3600C16D-32GTNC焰光戟系列内存,该内存套装时序为16-19-19-36,电压为1.35V,单根容量为16GB,共计2条组成了双通道DDR4-3600MHz的频率以及32GB的容量。

本次测试使用的i9-11900K和Z590 ACE主板均支持PCI-E 4.0协议。为了保证测试性能的发挥,所以本次测试所使用的主固态硬盘为WD_BLACK的SN850 NVMe HS RGB(1TB),这是一款自带散热护甲的高性能存储固态硬盘,其连续读取速度可达7000MB/s,连续写入速度可达5300MB/s。可以更好的提升电脑运行速度。

由于本次测试项目及游戏过多,以及测试使用的4块显卡均支持NVIDIA Resizable Bar功能,为了保证流畅的游戏运行速度,我们使用了WD_BLACK AN1500(2TB)固态硬盘作为数据存储盘,该固态硬盘为PCI-E接口,其连续读取速度可达6500MB/s,连续写入速度可达4100MB/s。

本次测试的RTX 3070 Ti为高功耗显卡,为了给整体平台提供更加纯粹,稳定的电流,我们选择了来自海韵的PRIME TX-1000这款80PLUS钛金牌电源,该电源为单路12V输出设计,其最大电流可达83A。在50%负载下,电源的转换效率可达96%。同时电源提供12年的超长质保,可以说是高端用户一劳永逸的选择。

由于CPU是8核心16线程的顶级Intel处理器Core i9-11900K,为了让该处理器以较低温度保持稳定流畅的运行来更好的发挥出整体平台性能,散热器方面我们选择了德商必酷的SILENT LOOP 2 360一体式CPU水冷散热器,这是一款采用了360mm的冷排,其水泵采用了三腔水泵设计,泵体内部水流可以充足有序的进行分流,且在水泵外围添加了大范围的减震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水冷产生的震动及噪音。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
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4款显卡3DMark Time Spy Extreme(DX12,4K)测试得分对比
4款显卡3DMark Time Spy(DX12,2K)测试得分对比
4款显卡Fire Strike Ultra(DX11,4K)测试得分对比
4款显卡Fire Strike Extreme(DX11,2K)测试得分对比
4款显卡Fire Strike(DX11,1080P)测试得分对比
4款显卡Port Royal(光追)测试得分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
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刺客信条:英灵殿》游戏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无主之地3》游戏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古墓丽影:暗影》游戏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
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中土世界:战争之影》游戏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杀出重围:人类分裂》游戏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看门狗:军团》游戏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全面战争传奇:特洛伊》游戏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地铁:离去》游戏性能测试结果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
5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看门狗:军团》开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结果对比
《地铁:离去》增强版开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结果对比
《控制》开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结果对比
《赛博朋克2077》开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结果对比
《边境》基准测试程序光追及DLSS综合性能对比
《光明记忆:无限》基准测试程序光追及DLSS综合性能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
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在早先,由于电脑算力最初是经过CPU提供的,所以当时的专业用户们只能通过CPU来完成图形、图像、视频的渲染和转码等工作。
但是,CPU最为擅长的是逻辑运算,即指把问题逐一解决。这与渲染以及转码不同,两者大部分其实都是一些简单而又重复的工作,属于并行计算的范畴。
这些东西交给CPU能做吗?能做,但是效率肯定降低,一个资深工匠去认真设计并打造一个工艺品和一个工厂批量生产一批工艺品显然是有区别的。
因此,现在的生产力软件(如Adboe全家桶,Autodesk全家桶以及DaVinci等软件)开始尝试把一些计算逻辑进行了改变,比如把困难的计算交给CPU,把简单重复的计算交给GPU来完成。

虽然NVIDIA的Geforce系列显卡主要面向的是游戏玩家,但并非所有专业用户都会选择价格昂贵的NVIDIA Quadro系列,针对这一类用户,面向专业领域的NVIDIA STUDIO驱动就诞生了。

NVIDIA STUDIO驱动就是针对市面上超多设计软件所专门开发的专业驱动,该驱动的作用就是似的用户可以在工作时更好的调动GPU,让其运算更加的高效、稳定。
该驱动可直接在NVIDIA官网进行下载,安装起来也是非常便捷。
而在性能表现方面,我们使用了Adobe的Premiere PRO 2020来进行一段视频的渲染生成,在编码器方面分别选择了使用NVIDIA STUDIO驱动的RTX 3070 Ti显卡进行硬件编码,以及标准i9-11900K的软件编码,通过计时器分别测试了视频生成用时。
GPU硬件编码及CPU软件编码视频渲染生成速度对比

最后,通过测试可以发现,使用RTX 3070 Ti进行硬件编码用时为2分43秒左右,而通过i9-11900K进行软件编码用时10分38秒。后者是前者的几乎4倍用时。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
温度、工况、噪音测试:
本次显卡测试使用的是开放式平台,且使用的是一体式水冷散热,因此CPU温度不会对显卡造成影响, CPU烤机项目没有加入。
测试环境为10平米小屋,空调制冷模式,温度26度,测试前吹一小时。

首先是NVIDIA RTX 3080 Ti公版显卡的单卡温度测试,测试时间为25分钟左右,使用的测试软件为FurMark,此时GPU频率为1575MHz,GPU最高温度79度,目前温度77度。
此时显卡的1号风扇转速均为55%,转速在1984转左右。2号风扇转速为59%,转速在1982转左右。
显卡的整体功耗在285W左右。

以上为整机平台输入电压,待机下整机功耗约75-80W左右,使用Furmark单烤显卡时功耗在425-430W左右,使用AIDA64+Furmark双烤CPU加显卡时功耗在645-650W左右。

此外,显卡烤机时噪音约为53.7分贝。
挖矿算力对比:
虽然现在矿潮逐渐瓶颈,但是之前受到“挖矿热潮”的影响,算力多多少少会影响到“矿老板”的购买欲望以及产品的溢。所以我们还是进行了算力测试。

通过简单的挖矿测试,在默认情况下,RTX 3070 Ti的算力为37.98MH/s,其显卡功耗为184W左右。经过优化之后,显卡的算力可以达到43MH/s,功耗在145W左右。
RTX 3070Ti的ETH算力与RTX 2070 SUPER几乎相同,显卡的每算力价格与ETH币值存在一定关联,并随着币市行情变化,由此我们发现前者的官方定价与当前2070 Super的价格近乎不谋而合。不过无论功耗成本还是发热量,3070Ti都要大于2070 Super,投入矿场的利益空间已被极尽压缩,3070Ti投入市场后的的实际价格现在还不好说,但至少属于游戏玩家的份额将得到很大程度的保留。
测试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我们把前边的游戏测试成绩直接列了一个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通过上标来对比下4款显卡的游戏性能表现。
首先是价格定位问题,这次发布的RTX 3080 Ti与RTX 3070 Ti两款显卡,从性能提升来说,RTX 3070 Ti的提升无疑是最小的(RTX 3080 Ti比RTX 3080多了12组SM簇,2GB显存,性能提升了约8%左右,RTX 3070 Ti比RTX 3070多了2组SM簇,显存升级成GDDR6X,性能提升了6.5%),这样对比起来似乎觉得RTX 3070 Ti意义不大。
但其实不然,RTX 3070 Ti的指导价为4499元,只比RTX 3070高了600元。而RTX 3080 Ti呢?则比RTX 3080要贵了3500元。
所以,RTX 3070 Ti的性能,就是让用户在4K分辨率下,以适当的画质流畅的体验到各类3A大作。在2K分辨率下,则能以最高画质保持流畅的体验。到了1080P分辨率,那就是电竞般的快感了。
综上所述,RTX 3070 Ti更适合2K分辨率的画质党,或是1080P的高刷党。

最后,虽然RTX 3070 Ti的发售并不会受到“矿老板”的阻扰,但是黄牛党和JS犹在,RTX 3070 Ti同样会像索尼PS5刚刚发售那样经历“8000元”的高价时期。
但矿潮热度已经过去,小规模的矿卡回流市场也使得高价显卡不会像以前那样“坚挺”。再等等吧,显卡很快就会回到原价状态(OC版仍会比指导价高点),届时再原价入手岂不是更香?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满血104架构诞生
- 第2页:RTX 3070 Ti架构解析
- 第3页:RTX 3070 Ti显卡外观赏析
- 第4页:RTX 3070 Ti显卡平台照片
- 第5页:RTX 3080 Ti/3070 Ti外观及PCB对比
- 第6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7页:3DMark基准性能测试
- 第8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一)
- 第9页:10款3A大作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二)
- 第10页:6款光追及DLSS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 第11页:NVIDIA STUDIO驱动介绍及测试
- 第12页:温度、工况、噪音、算力测试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