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之地》卡牌词缀详解-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第1页:
展开
《欺诈之地》正式版刚刚上线,不少玩家对卡牌词缀的含义还不了解,为了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卡牌的机制,下面请看“沉默亦然是金”带来的《欺诈之地》卡牌词缀详解,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获得】与【施加】
这是新手容易混淆的两个基础概念。
【施加】:对目标产生效果
如果将【施加】的各个可能性要素全部拆分开,应该是下面这样:
对(1个或多个)(指定或随机的)目标产生(增益或减益)效果。
一般而言,施加增益时,对象总是友方;施加减益时,对象总是敌方。但也有例外。
【获得】是一种特定的施加形式。指:
对(1个)(指定自己)目标产生(增益或减益)效果。
虽然【获得】的对象永远都是自己,但并不限定是增益还是减益。




【在手牌中加入】和各种【即兴抽取】
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存在很大的相似点,但又代表了多种含义。
他们的通用含义如下:
在【指定的牌堆】中,随机抽取【指定数量】的卡牌进入选择池,再从选择池中选择【指定数量】的卡牌进入手牌。
萨儿的匕首【在手牌中加入】:
在【与本卡关联的独特牌堆】中,随机抽取【全部2张】卡牌进入选择池,再从选择池中选择【1张】卡牌,进入手牌。
脏套路【从特殊牌堆中即兴抽取一张牌】:
在【与本卡关联的独特牌堆】中,随机抽取【至多3张】卡牌进入选择池,再从选择池中选择【1张】卡牌,进入手牌。
狡猾【从弃牌堆中即兴抽取一张牌】:
在【自己的弃牌堆】中,随机抽取【至多3张】卡牌进入选择池,再从选择池中选择【1张】卡牌,进入手牌。
饥渴【即兴抽取1张随机的高级出血牌】:
在【已解锁的所有已升级且具备出血词条的卡牌】中,随机抽取【至多3张】卡牌进入选择池,再从选择池中选择【1张】卡牌,进入手牌。
怎么样,注意到了吗?
萨尔的匕首【在手牌中加入】,与【即兴抽取】的后半段实际上是一致的(全部2张改成至多3张也没毛病,因为牌堆里只有2张)
而从效果来看,上面的4张牌虽然都等同于【即兴抽取】这个概念,但实际上分为3个完全不同的类型。
而一般所谓即兴抽取流,实际上仅指下面的第2类。
1、进入选择池的卡,依托于即兴抽取卡存在:萨儿的匕首、脏套路。
2、进入选择池的卡,与自身卡组构成相关:狡猾。
3、进入选择池的卡,既不依托于即兴抽取卡存在,也与自身卡组构成无关:饥渴。

【即兴抽取+】
延续上楼,增强欺骗的效果其实很明显就是楼上所说的第2类即兴抽取,与自身卡组构成有关。
而其中的描述用词变成了【即兴抽取+】,增加了个+号,但并不影响我们用楼上的描述结构去描述他:
从【自己的抽牌堆】中,随机抽取【至多5张】卡牌进入选择池,再从选择池中选择【1张】卡牌,进入手牌。
即,【即兴抽取+】相对于【即兴抽取】,是增加了 进入选择池 的卡牌数量。


【即兴抽取】的数量
虽然几乎所有即兴抽取的战斗卡都只能从选择池中选择1张,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情况都是这样。
如上图的【野蛮咆哮】和【增强野蛮咆哮】
【野蛮咆哮】:从【自己的抽牌堆】中,随机抽取【至多3张】卡牌进入选择池,再从选择池中选择【至多2张】卡牌,进入手牌。
【增强野蛮咆哮】:从【自己的抽牌堆】中,随机抽取【至多5张】卡牌进入选择池,再从选择池中选择【至多2张】卡牌,进入手牌。
可以注意到,哪怕野蛮咆哮仅仅只是即兴抽取,而不是即兴抽取+,它也可以从选择池中选择至多2张卡牌进入手牌。
意思是,如果抽牌堆只有1-2张牌,那么他将可以把抽牌堆中的全部卡牌进入手牌;如果抽牌堆中的卡牌至少有3张,他可以从中选择2张进入手牌。
而在增强野蛮咆哮对他的升级中,当抽牌堆数量不超过3张时,他的效果与升级前是完全一致的,但如果手牌数量更多,则此时的选择池就更大,从而拥有更多的选择可能。


【弃X张牌】和【弃这张牌】
这两个比较好理解,是触发和被触发的关系。类似于语法中的主语和宾语的关系。
弃牌动作的整体结构是这样的:
【打出】1张拥有【弃X张牌】效果的卡牌,然后【选择】X张手牌,使被选择的牌【进入弃牌堆】,并触发【弃这张牌】的效果。
所以【弃X张牌】是弃牌动作的发起者,而【弃这张牌】是因弃牌动作的选择对象而触发的效果。


【花费XXX】与【最多花费XXX】
这两个概念是数量判定上的差别。
偷袭的【花费2连击点】,是指当你的连击点至少为2时,你可以触发额外效果;当你的连击点不足2时,不会触发额外效果。
劈砍的【最多花费2连击点】,是指当你的连击点至少为2时,你可以触发额外效果,且按2连击点的效果计算;当你的连击点为1时,依然可以触发额外效果,但只按1连击点的效果计算;仅当你的连击点为0时,不会触发额外效果。




【花费XXX】或【最多花费XXX】的卡牌打出条件
这里采用了鲁克的3个【花费所有充能】,这个词实际上等于【最多花费所有充能】。
但本楼要说的是另一个事情,就是这些【花费XXX】的卡,什么时候会【无法打出】(而不仅是无法触发额外效果)
【减压阀】:计谋卡,花费所有充能,每花费1充能就获得2防御。
在你没有充能的时候,减压阀是无法打出的。
因为它有且只有1个效果,而这个效果的前提是花费充能。所以当你只能花费0充能的时候,这张卡将没有任何效果。此时就无法打出他。
(注意,并非所有不会产生效果的卡都无法打出,但【花费XXX】的卡总是如此)
【火焰风暴】:攻击卡,打3-4,花费所有充能,每花费1充能就施加2燃烧。
在你没用充能的时候,你仍然可以打出火焰风暴,因为此时他依然有基础的攻击效果。
【连射】:攻击卡,打2-4,花费所有充能,每花费1充能攻击1次
【注意!】在你没有充能的时候,是【无法打出连射】。
这里有一个很微妙的描述:每花费1充能【】攻击1次。
我们来看看【充能弹幕】是如何描述的:最多花费3过载,每花费1过载【再】攻击1次。
所以实际上,当充能为0时,连射的效果是:花费0充能,攻击0次
而当过载为0时,充能弹幕的效果是:攻击1次,然后花费0过载,再攻击0次



各种【最多】
因为翻译略有不统一,以及性质确有不一样的原因,【最多XXX】实际上有几种表述方式。
【最多花费】在此前已经说清楚了。
【最多转换】与【最多花费】实质上是一个意思。如旋转“最多转换4肾上腺素为2倍于它的防御”,他的意思就是:
最多花费4肾上腺素,每花费1肾上腺素,就获得2防御。
【最多消耗】与【最多花费】意思差不多,但略有差异的原因在于,【花费】的对象总是增益(充能、过载实际上也是增益),而【消耗】的对象是卡牌。但他们本身都是资源的一种。
如打脸的意思就是:最多花费3个空瓶子牌的资源(将他们消耗),每花费1攻空瓶子牌的资源,就(对一个随机敌方目标)攻击1次。
可以注意到,这东西和楼上连射的效果是非常相近的,除了目标的指向性发生了变化、以及花费的资源发生了变化之外。
【最多弃X张牌】则与上面的那些都大不一样。
它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弃牌数量是可以手动选择的,而花费资源的数量是强制执行的。
如清理门户,【最多弃3张牌】,意思是你可以手动选择,弃0张、1张、2张、或者3张。
与花费资源的判定截然相反。当你没有资源可以花费,而导致卡牌没有效果时,这些卡牌将无法打出。
但弃牌则是,当你没有牌可以弃的时候,你的卡牌照样可以打出;甚至如【最多弃X张牌】,即便你手上有很多牌可以弃,但你仍然可以选择不弃,从而打出一张没有效果的牌(但可以获得卡牌经验)。
这大概是因为在游戏中,认为弃牌是一种功能(所以可以放弃),而花费资源是获得功能的前提(所以不能放弃)。



【本回合】、【回合剩余时间】、【下X个回合】
这是关于时间【区间】判断的3类用词。
【本回合】一般指从【本回合开始时】计算,直到你【打出这张卡牌为止】。与本回合开始时,这张卡牌是否在手上,没有关系。
【回合剩余时间】一般指从【打出这张卡牌开始】计算,直到【本回合结束】。
【下X个回合】实际上指从【打出这张卡牌开始】计算,到【本回合结束】时,记为第1个回合;到【下回合结束时】记为第2个回合;当记为第X个回合时,效果终止。
也就是说,【回合剩余时间】实际上等同于【下X个回合】的X=1的情况。



【下回合】与【下回合开始时】
在游戏中,【下回合】与【下回合开始时】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都指一个事件【节点】,而区别于楼上的时间区间。
【但注意】,由于翻译并不是特别的清晰,所以部分卡面会省略掉一些信息,从而显得很像是时间区间的描述。
这里拿上面的3张卡来说一下。
【透支】:你下回合所有牌都能被打出两次,但是将被消耗。
清晰的翻译为:下回合开始时,获得透支增益。(透支增益:持续1回合,持续时间内,你的所有卡牌都会打出2次,并且会消耗它。)
【打盹】:下回合抽2张牌。
清晰的翻译为:下回合开始时,抽2张牌。
【鲸吞】:你下回合开始时获得5肾上腺素,但是只能打出1次攻击。
清晰的翻译为:下回合开始时,获得5层鲸吞增益。(鲸吞增益:持续1回合,每层使你获得1肾上腺素,回合内只能打出1张攻击牌。)
说明一下,上述的“清晰翻译”来源于将代码转化为文字,透支增益实际上是协商的隐藏论点(论点实质上就是增益),而鲸吞增益则是战斗的隐藏增益。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欺诈之地专区
责任编辑:无情的打字机器
本文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
已解决0 未解决0
第2页:
展开





【攻击X个随机敌人】、【攻击1个随机敌人X次】等等,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这个绝对是翻译的锅,刚刚已经果断F8了。

请记住,无论它写得多花哨,几乎所有这些词,都是一个意思:
随机指定【1个】目标,并进行攻击/施加效果;对前述全过程(即,随机指定【1个】目标,并进行攻击/施加效果)重复X次。
全游戏有且仅有2个例外:
【火花手雷】:随机指定2个目标,攻击1次。如果只有1个可用目标,则只对这个可用目标攻击1次。
【考量】(萨儿协商基础牌快速思考的特殊牌堆卡):随机指定2个己方论点,对指定的论点施加2淡定。如果只有1个可用论点,则只对这个论点施加2淡定。



【牌组】、【手牌】、【抽牌堆】、【弃牌堆】
这是4个基本概念了。
【牌组】:指【手牌】、【抽牌堆】、【弃牌堆】加起来。
下面说一下卡牌在手牌、抽牌堆、弃牌堆之间变动的情况
1、从抽牌堆进入手牌
抽牌:从【抽牌堆】直接进入【手牌】
从抽牌堆即兴抽取:从【抽牌堆】随机抽取若干张牌进入【选择池】,再从选择池中选择若干张牌进入【手牌】,未被选择的牌回到【抽牌堆】
2、从手牌进入弃牌堆
被弃牌:通过【弃X张牌】的效果,从【手牌】直接进入【弃牌堆】,然后触发被弃牌效果
回合结束时弃牌:在回合结束时,从【手牌】直接进入【弃牌堆】
打出:从【手牌】打出,触发打出效果后,进入【弃牌堆】
3、从弃牌堆进入抽牌堆
洗牌:当抽牌堆没有卡牌,但触发了抽牌需求时,【弃牌堆】的全部牌直接进入【抽牌堆】
(注意,除因正常抽牌需求导致洗牌外,因欺骗、肌肉记忆、花开并蒂这三张牌无法从抽牌堆中即兴抽取到目标卡牌时,也可以强制洗牌。但其他即兴抽取只会抽到残次品)
4、从抽牌堆进入弃牌堆
从抽牌堆移动到弃牌堆(狐尾大林鼠、翻垃圾):从【抽牌堆】直接进入【弃牌堆】,不触发其他任何效果。
5、从弃牌堆进入手牌
弃牌后回到手牌(蓄力一击、卡拉德西尖刃风暴):触发被弃牌效果时,从【弃牌堆】进入【手牌】
打出后回到手牌(回声攻击):触发打出效果后,从【弃牌堆】进入【手牌】
从弃牌堆即兴抽取:从【弃牌堆】随机抽取若干张牌进入【选择池】,再从选择池中选择若干张牌进入【手牌】,未被选择的牌回到【弃牌堆】
6、从手牌进入抽牌堆
选取1张牌放到抽牌堆顶(搁置、规划):从【手牌】进入【抽牌堆】,在抽牌时被优先抽取。
打出最终形态的锁链卡:从【手牌】打出,触发打出效果后,进入【抽牌堆】


【出X次牌】和【复制1张牌(X次)】
【复制1张牌(X次)】:复制1张牌,在手牌中加入X张。复制获得的卡牌为临时卡牌,只会在本场战斗存在。
【出X次牌】,实际上是【复制1张牌X次】的变种。
打出卡牌后,复制这张牌,并给复制获得的临时卡牌强制增加“消耗”属性,在手牌中加入(X-1)张,然后立刻打出。
所以当你用了“出X次牌”之后,哪怕这张牌本不消耗(比如萨儿协商双击触发各种非消耗卡),你仍然会在垃圾堆中看到这张卡的复制品。


【受到伤害】与【承受伤害】
这两个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受到伤害】>【承受伤害】
【受到伤害】:指自身损失生命值的情况,包括因自己打自己导致的,也包括因敌人打自己导致的。
【承受伤害】:特指因自己打自己导致自身损失生命值的情况。
在史密斯的战斗卡中,癫狂、力挺、受虐狂、痛苦列车,这4张牌属于【受到伤害】触发,而不仅仅是【承受伤害】,但需要注意他们往往都有其他的触发前提。
今天先这样了,明天再更
先把战斗牌说完吧。说下几个词条。
【流弹】:减益。
是否随时间衰减:否
衰减方式:被触发时衰减1层。
触发条件:同时满足3个条件时触发:(1)被他的敌人攻击;(2)他拥有队友;(3)这次攻击有伤害
触发效果:攻击他的伤害有多少,就随机指定他一个队友,造成等值的伤害。
【注意】流弹在抵消防御前判定伤害值,但对另一个人造成的伤害也会被他的防御先抵挡
【注意】如果你通过攻击牌施加流弹,则这张牌并不会触发流弹效果
【燃烧】:减益。
是否随时间衰减:是。
衰减方式1:如果不同时拥有【烧焦】减益,在他回合开始时,移除一半层数(移除数向上舍入,如5层会移除3层)
衰减方式2:如果同时拥有【烧焦】减益,在他回合开始时,至多只会移除2层
触发条件:他回合开始时触发
触发效果1:对他造成与层数相等的伤害
触发效果2:对他的队友造成与一半层数相等的伤害(向上舍入)
【注意】燃烧是无来源伤害
【烧焦】:减益。
是否随时间衰减:否。
衰减方式:被触发时衰减1层。
触发条件:所有者触发燃烧效果
触发效果:使所有者这次燃烧的衰减层数至多为2层。
【出血】:减益
是否随时间衰减:是。
衰减方式:所有者回合开始时,移除一半层数(或根据调整的系数)(移除数四舍五入)
触发条件:所有者回合开始时触发
触发效果:对他造成与层数相等的伤害
【注意】出血有伤害来源
【埋伏】:卡牌特性。
在战斗/协商开始时,先于初始抽牌出现在手牌中,不占用初始抽牌数量。
【注意】埋伏卡牌超过5张时,意味着你首回合至少有1张牌直接进入弃牌堆(6埋伏只会留下4个手牌位置)
【锁链】:卡牌特性。
打出锁链卡后,他会变成下一阶段的锁链卡并进入抽牌堆(如果已经是最终阶段,则原卡进入抽牌堆);
锁链卡进入弃牌堆时(包括被弃牌、回合结束弃牌),它会变回第一阶段锁链卡再进入弃牌堆。
锁链卡可以被黏性效果留在手牌中,不会因回合结束而变成第一阶段卡。



协商论点的【植入】、【获得】、【创建】
首先并不确定获得与创建之间,是否能够准确对应(即不确定翻译时有没有对应词条效果)。
但整体来说,还是可以像我下面这样理解的。
【创建】(创建X):在自己的论点环中,新创建一个(X个)论点。
【获得】(获得X):如果在自己的论点环中,已经有了这个论点,就为他添加1层(X层);如果没有这个论点,就新创建1个论点,这个论点拥有(X层)
【植入】(植入X):如果在敌人的论点环中,已经有了这个论点,就为他增加添加1层(X层);如果没有这个论点,就在敌人的论点环中新创建1个论点,这个论点拥有(X层)
说一下协商的几个基本概念:【核心】、【论点】、【赏金】、【植入物】、【隐藏论点】、【个性】
先说【论点】,这东西有点坑,他其实有两个含义。
广义的【论点】,是指所有在自己的论点环上出现的东西。(论点环就不说了,自己看官方新手教学去)
【核心】:自己的本体
【论点】(狭义):在论点环上创建的,有意志值的,且被击毁时不会产生额外损失的论点(广义)
论点(狭义)一般可以类比为战斗中的增益效果,总是能带来正面效果。
【赏金】:在论点环上创建的,有意志值的,但被击毁时会产生额外负面损失的论点(广义)
赏金被击毁时总是造成负面效果,存在时有可能拥有正面效果(如盛名),也可能纯粹只有负面效果
【植入物】:在论点环上创建的,一般没有意志值,且总是造成负面效果。
【隐藏论点】:不在论点环上创建的,一般可以带来当回合正面效果的增益。
如史密斯的全力以赴(获得2毫无防备,随机使2张手牌减1费)的减费效果,就是通过隐藏论点实现的
【个性】:在论点环上创建的,无意志值的,但不会对自身论点带来负面效果的论点(广义)。如疲劳、某些额外抽牌、作弊等。



论点的【销毁】、【摧毁】、【移除】
【销毁】:属翻译问题,实际效果为【摧毁】
【摧毁】:当一个论点或赏金,因意志值归零而消失时,被称为摧毁。摧毁赏金,会触发赏金的负面效果。
【移除】:当一个论点不因为意志值归零却消失时(如卡牌移除,或者层数归零),被称为移除。移除赏金,不会触发赏金的负面效果。

【准备】与【备牌】
【备牌】:在协商中,这张牌是你手牌中,最左边的那张。
【准备】:将一张原本不是备牌的卡,移到最左边,从而使他成为新的备牌。
如果你对已经是备牌的卡进行准备,那将不会判定为准备,而是判定为放弃准备。(从而不会触发由于准备一张牌而生效的效果)
【赌博】、【作弊】、【设定硬币】
【赌博】:随机改变你的硬币朝向。
【作弊X】:你下X次【赌博】时,必定翻出你作弊的面。作弊的面发生改变时,移除另一面的作弊效果。
【设定硬币】:直接改变你的硬币朝向,不会触发【作弊】,也不视为【赌博】


两个杂项:【激活】和 升级卡中的【+1】
【激活】:当回合第一次满足条件时,只要这张牌不在垃圾堆(即可以在手牌、抽牌堆、或弃牌堆),都会自动打出它。
升级卡中的【+1】,这里用上面【延长威吓】的实例说明。
【威吓】(没升级前)
核心效果:攻击1次
核心效果触发次数:X次,根据花费的费用而定
即花费了X费时,攻击X*1=X次
【延长威吓】(升级后)
核心效果:攻击1次
核心效果触发次数:X【+1】次,根据花费的费用而定
即花费了X费时,攻击(X*1)+1=(X+1)次
注意一下我上面两个等式的计算逻辑(括号),就可以类推了。
冷知识:战斗(协商)的各个阶段
在一场战斗(协商)中,他用了许多个时间节点,划分出了不同的时间阶段。
这里我们默认玩家回合先开始,且最后由玩家取得胜利,以战斗为例
大阶段:【战斗初始化】、【战斗进行时】、【投降处置】
【战斗初始化】:从进入战斗,到首个玩家回合开始前
在这个阶段触发所有的【战斗开始时XXX】效果
【投降处置】:从所有生存的敌人均已恐慌或死亡时,直到战斗结算前
在这个阶段移除抽牌堆、手牌、弃牌堆中的所有牌,并将与场上敌人人数相等数量的处死卡加入手牌。在处置结束时进入结算。
【战斗进行时】:是战斗的主体阶段,以一个完整回合为循环。
一个完整回合是指:【玩家回合】、【盟友回合】、【敌人回合】均触发了一轮的情形
每类角色的回合,都包括【回合开始】、【角色操作】、【回合结束】这三个基本阶段。
即一个完整回合是如下9个阶段组成的:玩家回合开始→玩家操作→玩家回合结束→盟友回合开始→盟友操作→盟友回合结束→敌人回合开始→敌人操作→敌人回合结束。
这里我只说玩家的3个阶段,其他阶段就懒得说了
【玩家回合开始时】是一个自动进行的阶段,下列效果依次触发:
1、获得行动点
2、如果是第一回合,将埋伏牌从抽牌堆移至手牌,不触发任何效果
3、从抽牌堆及弃牌堆,将工具箱移至手牌,不触发任何效果
4、进行初始抽牌
5、触发【玩家回合开始时XXX】的效果
在这个阶段中,会触发【抽到这张牌时XXX】
另外,防御的持续时间也是【回合开始时移除】,因此防御是在这个阶段移除的。
【玩家操作】是唯一一个玩家可以自主控制的阶段。
几乎所有的词条,都是为了这个阶段服务的。
【玩家回合结束】以玩家点击回合结束为起始,下列效果依次触发:
1、触发【玩家回合结束时XXX】的效果
2、将手牌中的倦怠卡消耗
3、将除了黏性、工具箱和粘稠之外的所有手牌移除弃牌堆,且不会触发【弃牌时XXX】的效果

【牌面颜色】与【卡牌类型】
这里必须说明一个事情,卡牌类型是可以并列的,但牌面颜色有顺序优先级。
比如火花手雷,虽然它长着【物品牌】的颜色,但它同时也是【攻击牌】。
在欺诈之地中,牌面颜色的优先级是这样的:
战斗牌中:分数牌(纪念物)>物品牌>繁荣牌>寄生虫>攻击牌>计谋牌>状态牌>特别牌。
(不要问我特别牌是什么)
协商牌中:物品牌>寄生虫>繁荣牌>敌对牌>外交牌>计谋牌>状态牌。
比如火花手雷,虽然它既是物品牌,也是攻击牌,但从牌面颜色优先级而言,他就会显示为深绿色的物品牌颜色。可这并不能掩盖他是攻击牌的事实,所以这东西可以增加创伤效果、无法帮助你完成不打出攻击牌的成就等等。
至于最简单的分类,游戏中除了(增强大脑虱)是计谋牌之外,其余所有在牌面顶端有伤害的,都是攻击牌。
而游戏中除了显示成攻击牌颜色却不在牌面顶端有伤害的牌(如史密斯的 斗狠 和 施洛克辣椒酒)和(史密斯繁荣卡 捷径)是攻击牌外,其余所有牌面顶端没有伤害的牌,都是不是攻击牌。
至于协商牌,就没那么多事,物品牌就是物品牌,总之是怎么也算不上外交或者敌对的,就算有伤害也不是外交或者敌对,牌面颜色基本上是可信的。
【能力】、【增益】、【减益】、【天赋】、【种族恩赐】各是什么意思?
在游戏中,在卡牌、社交恩赐、移植物之外,对人物的战斗属性造成影响的,就是他的附加状态了。
附加状态分为3个类型:【增益】(buff)、【减益】(debuff)、【天赋】(innate)
【天赋】(innate):实际上是为了区别于增益和减益的效果,不会因为增益或者减益而受到判定,一般仅出现在野怪上(如沃若客的每回合1闪避、巨蚤的每回合护甲、克利的每次受击加力量等)
【增益】(buff):指对所有者带来优势的效果,属于代码人为划分的一个类型,实际上并非所有增益都会带来实质效果。增益在游戏中的本质是不会被“移除减益”效果移除的附加状态类型。
【减益】(debuff):一般情况下是给所有者带来劣势的效果,但也是代码人为划分的一个类型,实际上部分可以利用部分减益,而获得优势。(如白嫖力量)
【能力】:
永久生效的、独特增益的统称。多数情况下来源单一,所以难以叠加;且所有的能力都是永久生效,不会因时间而失效的。
【种族恩赐】:
永久生效的、根据npc的种族确定的独特增益。在npc进入战斗时自动获得(与【天赋】类似),实际上可以看成是npc的【能力】
【假增益】:这是一个特殊概念,是指那些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只是用来给你介绍boss行为的东西。
比如萨儿第三天boss浊斯克两兄弟的复活,虽然是用增益的形式写出来的,但实际当你移除那个增益的时候,他们依然可以复活。(至于怎么移除,嗯,mod中什么都可以有)
说简单一些吧,在游戏中的附加状态,本质上只有两种:【减益】和【不是减益】
因为在原版游戏中,实质上只有【主动移除减益】的办法,而没有【主动移除增益】的办法(有偷力量,但这个是指定类型的,与他的分类无关)
图标为红框的都是减益,这类是有各种方式去影响的。
而图标不是红框的,就不用管它了,反正就在那里,你没法主动以通用性的方式干掉他,只能根据他的特点进行处理。当然,大多数时候,你也不用担心这东西被敌人移除。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欺诈之地专区
责任编辑:无情的打字机器
本文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
已解决0 未解决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