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款游戏测试告诉你:不玩光追 A卡比N卡胜负几何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实时光线追踪”这项技术大家想必已经是耳熟能详了,NVIDIA显卡SM簇中的RT Core以及AMD显卡CU中的Ray Accelerator都是为了这项技术而生的。和普通的流处理器功能不同,它们将会专门用于“光追”方面的计算。
但是,显卡能计算是一回事,有没有游戏支持,这项技术在该游戏中到底适合不是适合我们又是一回事。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抛开光追,四款尚在云端的显卡——AMD RX 6800 XT、AMD RX 6800以及NVIDIA RTX 3080和NVIDIA RTX 3070显卡究竟谁的性能更强。
“实时光线追踪”的特点在于让光影表现的更加逼真、更加贴近现实。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适应贴近现实的感觉,先不说3D眩晕方面的问题,“光追”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让没有光线的时候更黑暗了,有光线时更明亮了,这样的反差就像漆黑的屋子里突然亮出一道强光,你会适应吗?
且喜欢玩《魔兽世界》的玩家们都应该清楚,虽然9.0版本加入了光线追踪技术,但这显然就是一个笑话,开关“光追”后对光影效果的改变几乎看不出来不说,帧数却是真正的下降了。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要发表“光追无用”论,“光线追踪”一定是未来游戏的发展趋势!但是以目前的现状来看,能应用这项技术,且把它做的更加成熟的游戏真的是太少了——如《控制》等游戏虽然光追效果制作的非常出色,但显然粘度不高。喜欢《赛博朋克2077》的玩家们喜欢的是游戏本身的剧情。玩《我的世界》的玩家又不喜欢开启“光追”特效。同理,《堡垒之夜》的玩家注重的是流畅感,对“光追”也不是很感冒。

目前,大部分粘度较高的游戏主要集中在多人游戏方面,以SteamDB的信息来看,截至笔者发稿时,目前人数最多的前3游戏分别是《CS:GO》、《DOTA2》以及《绝地求生》,显然这些非常热门,甚至粘度超高的游戏短期内是没有加入光追计划的,同理玩家们也是更加关心游戏的流畅度表现,因此在画质和流畅方面,电竞玩家往往会有线选择流畅。
那么,在不开“光追”的情况下,AMD的RX 6800XT以及对位的NVIDIA RTX 3080显卡,甚至是AMD的RX 6800与对位的NVIDIA RTX 3070显卡,究竟谁的表现会更好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使用显卡及BIOS设置介绍
- 第3页:蓝宝石显卡及平台外观展示
- 第4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5页:RX 6800 XT对比RTX 3080表现
- 第6页:RX 6800对比RTX 3070表现
- 第7页:测试总结
测试使用显卡及BIOS设置介绍:

由于核心架构不同,AMD显卡和NVIDIA显卡其实放在一起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上图只是一个参数表,方便大家来对显卡的性能参数进行一个快速了解。
左:蓝宝石RX 6800 XT超白金OC,右:蓝宝石RX 6800超白金OC
我们本次测试主要使用的两款显卡分别是蓝宝石的RX 6800 XT超白金OC以及RX 6800超白金OC,超白金OC系列是蓝宝石为游戏玩家们打造的一个高频版系列显卡,配合三风扇及强悍的散热系统,可以让显卡在高频状态下运行更加稳定。
当然,这两块显卡我们在《RX 6800XT搭锐龙5000有多强 11款游戏对决RTX 3080》一文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产品介绍了,对显卡内部结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上边的文章标题直接跳转。
AMD Smart Access Memory技术介绍:

AMD的Smart Access Memory(下简称SAM技术)是一个基于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和RX 6000系列显卡的智能访问显存技术。由于PCI-E基址寄存器映射的是多个离散的GPU内存空间,所以CPU在每次访问时只能方位显卡所有显存中的一小部分。
而SAM技术则是依托于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自带的PCI-E 4.0通道和RX 6000系列显卡所支持的PCI-E 4.0技术所推出的,它能够充分利用起PCI-E 4.0带宽的优势,让CPU可以直接访问显卡的全部显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本次采用的是AMD X570主板,同时配备了AMD R7 5800X处理器和RX 6000系列显卡,所以为了发挥PCI-E 4.0带宽的优势,因此测试时我们在BIOS中将SAM技术设置为开启状态。
注:这里需要调节的内容有2项,分别是“Re-Size BAR Suppor”选项以及“Above 4G memory/Crypto Currency mining”都设置为开启状态。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使用显卡及BIOS设置介绍
- 第3页:蓝宝石显卡及平台外观展示
- 第4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5页:RX 6800 XT对比RTX 3080表现
- 第6页:RX 6800对比RTX 3070表现
- 第7页:测试总结
蓝宝石显卡及平台外观展示: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使用显卡及BIOS设置介绍
- 第3页:蓝宝石显卡及平台外观展示
- 第4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5页:RX 6800 XT对比RTX 3080表现
- 第6页:RX 6800对比RTX 3070表现
- 第7页:测试总结
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本次测试平台如上图所示,为了保证其它硬件不对显卡产生瓶颈影响显卡性能的发挥。我们使用的是AMD的锐龙7 5800X处理器,这是一款8核心16县城的处理器,其基础频率为3.8GHz,最高频率可达4.7GHz。
主板则是微星的顶级X570旗舰主板GODLIKE,又称为“超神”。

测试使用了20款自带预设画质以及Benchmark的游戏,涵盖近两年推出的各类3A大作,同时也方便大家进行对比测试。
蓝宝石RX 6800 XT超白金OC测试平台

测试使用的内存为芝奇的F4-3600C18D-64GTRS,2条DDR4-3600MHz 32GB容量的内存共计组成了双通道64GB。该内存套装时序为18-22-22-42,电压为1.35V。其超高的容量可以更好的发挥出RX 6800XT/ 6800以及RTX 3080/3070四块显卡的性能,不会其游戏表现造成瓶颈。

由于测试项目比较多,所以我们使用了西数的WD_BLACK D50 NVMe SSD游戏扩展坞来作为数据存储盘,该扩展坞可将兼容Thunderbolt 3接口的笔记本电脑转变为提供沉浸式体验的一体式游戏站,通过NVMe协议提供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容量以及多个配件端口。

为了保证其CPU的散热效率让整体测试平台稳定的运行,我们使用了芝奇的上古水神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该散热器由3个12cm风扇进行送风,搭配多水路高密度冷排以及高密度阶梯式铜底散热鳍片的设计,可以起到更好的CPU降温效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使用显卡及BIOS设置介绍
- 第3页:蓝宝石显卡及平台外观展示
- 第4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5页:RX 6800 XT对比RTX 3080表现
- 第6页:RX 6800对比RTX 3070表现
- 第7页:测试总结
RX 6800 XT对比RTX 3080表现:
RX 6800 XT与RTX 3080的4K分辨率下10款游戏成绩对比(一)
RX 6800 XT与RTX 3080的4K分辨率下10款游戏成绩对比(二)
RX 6800 XT与RTX 3080的2K分辨率下10款游戏成绩对比(一)
RX 6800 XT与RTX 3080的2K分辨率下10款游戏成绩对比(二)
测试小结:
在4K分辨率下,RX 6800 XT与RTX 3080显卡呈现互有胜负的情况,20款游戏中,两者各是十胜十负。
而在2K分辨率下,RX 6800 XT的性能就比较明显了。在该分辨率下测试的20款游戏中,RX 6800 XT达到了16胜,RTX 3080则只有4款游戏胜出。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使用显卡及BIOS设置介绍
- 第3页:蓝宝石显卡及平台外观展示
- 第4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5页:RX 6800 XT对比RTX 3080表现
- 第6页:RX 6800对比RTX 3070表现
- 第7页:测试总结
RX 6800对比RTX 3070表现:
RX 6800 与RTX 3070的4K分辨率下10款游戏成绩对比(一)
RX 6800 与RTX 3070的4K分辨率下10款游戏成绩对比(二)
RX 6800 与RTX 3070的2K分辨率下10款游戏成绩对比(一)
RX 6800 与RTX 3070的2K分辨率下10款游戏成绩对比(二)
测试小结:
不同于RX 6800 XT与RTX 3080的对比,这里测试的RX 6800比RTX 3070要表现出了更高的优势,在4K分辨率中,RX 6800在20项游戏对比测试中19项要超越RTX 3070显卡。而在2K分辨率中,RX 6800也有17项高于RTX 3070显卡,1项持平。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使用显卡及BIOS设置介绍
- 第3页:蓝宝石显卡及平台外观展示
- 第4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5页:RX 6800 XT对比RTX 3080表现
- 第6页:RX 6800对比RTX 3070表现
- 第7页:测试总结
测试总结:
4款显卡20项游戏4K分辨率测试成绩对比图
4款显卡20项游戏2K分辨率测试成绩对比图
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我们把数据重新统计了一遍,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
NVIDIA的RTX 30系列显卡虽然增加了对PCI-E 4.0通道的支持,但是毕竟不是自家的处理器,而AMD使用的全部是自家的产品及技术,所以可以更好的与5000系列锐龙处理器以及X570芯片组进行搭配,发挥出其更加强劲的“3A”优势。
我们测试使用的是超频版的RX 6800 XT以及RX 6800显卡,同时也是高频版的RTX 3080及RTX 3070显卡,所以两者其实在价位方面差距并不是很大。
如果你是一个不经常玩光追游戏的玩家,考虑组建一套AMD平台无疑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且“Big Navi”架构的RX 6000系列显卡已经内置了用于进行“实时光线追踪”计算的RA单元,即使未来有十分喜欢的“光追”佳作,RX 6000系列显卡也有着非常强悍的光追运算能力。
不过,考虑到目前货源紧缺,无论是AMD还是NVIDIA都是出于极度缺货的状态,我不建议现在入手,可以做个等等党,等产量提上来之后再从有质量保证的正规渠道入手,届时不仅价格会低很多,攒机使用的其它硬件方面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测试使用显卡及BIOS设置介绍
- 第3页:蓝宝石显卡及平台外观展示
- 第4页:测试平台及测试项目介绍
- 第5页:RX 6800 XT对比RTX 3080表现
- 第6页:RX 6800对比RTX 3070表现
- 第7页:测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