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3070才是2080的继任者 同级核心性能提升多少?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随着NVIDIA GeForce RTX 3070的正式曝光,各大厂商也陆续开始发布自家的RTX 3070显卡,老牌大厂微星自然不甘落后,微星魔龙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与我们正式见面。
相较于早些时日发布的NVIDIA GeForce RTX 3090 与NVIDIA GeForce RTX 3080,NVIDIA GeForce RTX 3070在性能方面肯定是要逊色一些,不过,性能的些许牺牲也换来了价格方面的更加平易近人。

值得一提的是,30系列的"70"显卡,居然与20系列的"80"显卡竟采用同级别的104核心,而在公版首发价格方面,NVIDIA GeForce RTX 3070却要低200美元,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发布的30系列显卡,在性能与价格方面要比曾经20系列显卡发布时要更具优势呢?

怀揣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通过今天这张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下简称微星魔龙RTX 3070)与NVIDIA GeForce RTX 2080对比,来看看同使用次旗舰级104核心的两代架构究竟有多少差距,架构升级又会为显卡带来多少性能提升。
另外,我们也进行RTX 3080公版与RTX 3070公版的测试,通过数据对比,多维度解读微星魔龙RTX 3070的性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诸多显卡中,为何选择对比RTX 2080
四款显卡详细参数对比
GPU-Z检测下的RTX 3070与RTX 2080参数信息
在显卡详细参数中不难看出,RTX 3070与RTX 2080在显存方面基本一致。不过,虽然同为104核心,但由于架构升级,RTX 3070在流处理器等其他参数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提升。
RTX 3070所使用的GA104-300核心架构图
RTX 2080所使用的TU104-400核心架构图
两张核心架构图乍一看几乎一模一样,RTX 3070与RTX 2080使用的是同样拥有6组GPC,且每组GPC包含4个TPC的104次旗舰核心,并且二者还都削减了2组SM簇,最大的区别在于FP32/INT32计算的调用机制改进,让RTX 3070可用于浮点计算的单元——即流处理器刚好提升了一倍。因而从GPU层面上来说,RTX 3070才是RTX 2080的正统继任者,而不是名称对应的RTX 3080。
核心等级一致,结合上文中的显存一致,Turing架构提升为Ampere架构,可以为显卡性能带来多大的提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外观(一)

本次测试使用的是微星魔龙RTX 3070,这款显卡采用黑灰搭配,多边形切面外观,正面支持RGB灯光,灯效比较新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下一页看到实际效果展示。显卡尺寸为长*宽*厚 323*140*56mm。

显卡风扇采用刀锋6代设计,扇叶两两相连,交错排列,使风压与风流更加聚集,增强散热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噪音。
显卡拥有3个散热风扇,每个风扇有10个扇叶。
实测风扇的直径约为95mm

显卡采用双8Pin供电接口,顶部拥有RGB灯条,下方为支持RGB的英文标识"MSI"以及微星LOGO。通过 Dragon Center软件可以调节灯效,灯效可联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外观(二)
显卡配备了石墨烯背板
加固并保护显卡的同时拥有不错的导热能力,另外这款显卡附送显卡支架,可以提供额外的加固效果。
显卡采用3*DP + 1*HDMI输出接口组合
正面灯效
侧面灯效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拆解(一)
微星魔龙RTX 3070 PCB板
长度为260mm左右,同类产品中相对较长尺寸,更强散热
微星魔龙RTX 3070核心供电部分,8+1项设计,PWM为NCP81610
显存供电,两项设计。
GA104-300-A1显卡核心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拆解(二)
散热风扇拆解,风扇直接固定在了散热鳍片之上,这要比固定在整流罩的松散结构稳固得多

微星魔龙RTX 3070采用6热管散热器,方形核心热管穿插于散热鳍片,与GPU紧密贴合,同时配合气流导向技术,通过导流板引导,使气流在通过鳍片时减少谐波,并达到降低噪音并增强散热的效果。
这里有一个小问题,显卡核心供电上方的导热垫设计不是十分科学,在MOSFET散热片上贴导热垫再直接压到散热鳍片上,接触面利用率太低,且导热介质变化过多,反而可能影响散热效果。试想如果将这层导热垫拿掉,让风透过鳍片直接吹到MOS散热片上会更好。
不过若以整体的角度观察可以看出,微星这么设计的目的是想用导热垫起到支撑作用,散热或许是次要的。避免PCB元件与鳍片接触,维持那个位置的空隙仅靠热管的刚性是不牢靠的,人在手持显卡插拔用力时可能造成形变。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只保留电感上的硅胶垫,或在其它位置添加海绵块就可以了,挡住MOSFET散热片的受风面手法是有些粗糙。

显卡的背板,显存与供电等处均有导热垫覆盖,可有助于起到实质性的散热作用,而不是阻碍散热。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一览
游戏测试分为1080P、2K、4K分辨率,其中由于选中测试的光追游戏基本同时支持DLSS功能,所以光追游戏在每个分辨率下我们还分为【光追开启/DLSS开启】、【光追关闭/DLSS关闭】两种设定进行测试。
测试平台实机特写
测试平台实机特写
测试平台点亮特写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3D Mark基准测试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测试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z测试
3DMark Time Spy测试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测试
3DMark Port Royal测试
3DMark DLSS功能测试(2K分辨率)
在3D MARK的测试项中,微星魔龙RTX 3070的得分均略高于公版RTX 3070,且远高于RTX 2080,说明微星魔龙RTX 3070的性能要略强于公版RTX 3070,远胜RTX 2080,Ampere架构对比Turing架构,性能提升十分明显。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荒野大镖客:救赎2》是由Rockstar打造的一款第三人称射击游戏,是《荒野大镖客:救赎》的正统续作。 PC版的《荒野大镖客:救赎2》充分利用了PC硬件的性能优势,为游戏玩家们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游戏画面视觉效果。
下面为1080P/2K/4K分辨率的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无主之地》是由Gearbox Software打造的经典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系列。该系列以其游戏大胆的美术风格,以及极佳的游戏性,在玩家间广受好评。而作为系列最新一部作品,《无主之地3》不仅继承了以往系列作品的优点,而且武器枪械更具特色,地图面积也会远超前作,玩家能够选择四位全新的秘藏猎人尽情探索潘多拉之外的迷人世界。
下面为1080P/2K/4K分辨率的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英雄萨姆4》是由克罗地亚开发公司Croteam制作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英雄萨姆》系列的第四部作品,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享受到横扫千军的极致爽快射击游戏体验。
下面为1080P/2K/4K分辨率的游戏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古墓丽影:暗影》是由《杀出重围:人类分裂》的工作室Eidos Montreal制作的动作冒险游戏,本作是《古墓丽影》系列重启后的第三部作品。本作古墓的风格将与之前的作品完全不同,劳拉也将会实现自我的蜕变,迎来关键性的时刻,用尽所有的力量,成为真正的"探险家"。
下面为1080P/2K/4K分辨率下的光追+DLSS/标准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德军总部:新血脉》是由Machine Games开发,Bethesda发行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为《德军总部》系列续作之一。
本作会更注重于叙事节奏,整体的开放性更高,虽然在内容和基调上都相对轻量一些,但关卡设计和非线性叙事的手法则能让玩家体验到更多活动与事件,因此实际游玩时间也许会比之前的作品更长一些。下面为1080P/2K/4K分辨率下的光追+DLSS/标准性能测试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控制》是由《量子破碎》工作室Remedy制作的一款第三人称视角射击冒险游戏。游戏故事背景为纽约的一个秘密机构在被异世界力量入侵之后,主角杰西·法登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机构新局长,并努力让局面重回控制(Control)。
下面为1080P/2K/4K分辨率下的光追+DLSS/标准性能测试对比:



在游戏测试中,微星魔龙RTX 3070在大部分游戏三个分辨率下帧数表现均略超过RTX 3070公版,且远高于RTX 2080,但也不乏在个别游戏中的个别分辨率下的帧数表现略低于RTX 3070公版。总体来说微星魔龙RTX 3070的游戏性能略强于RTX 3070公版,得益于Ampere架构的综合提升,对比同等级核心的RTX 2080,微星魔龙RTX 3070的帧数表现完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
24℃室温,待机30分钟
微星魔龙RTX 3070的风扇支持空闲停转功能,在较长时间的待机状态下,GPU温度为46℃,风扇处于停转状态。
FurMark满载30分钟
在散热测试中,我们使用FurMark烤机,测试时间为30分钟。30分钟后,显卡的实时温度为61℃。此时GPU的使用率为97%,功耗为232.2W,此时三个风扇负载在42%左右,转速为1375RPM左右。
总的来说,微星魔龙RTX 3070显卡的温度控制十分不错,显卡满载温度仅为61℃。

通过本篇RTX 3070与RTX 2080这两款使用同等级核心的显卡对比不难看出,今年的30系列显卡确实很香。这个香不止是在性能提升方面,大概是在AMD的发力刺激下,作为30系列中的"70"显卡,使用的却是与20系列"80"显卡同等级核心,同时首发价格却要低200美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波操作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加量不加价"。
从厂商角度来说,这种"加量不加价"操作会使工艺要求与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利益受损,不过对于玩家来说,相对比20系列,30系列真正意义的做到同样付出,收获更多,可以说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完美诠释了。
三大方面解读微星魔龙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外观方面:多边形切面外观,正面与侧面支持RGB灯光,且灯光效果可联动,整体设计与视觉效果不错。
性能方面:在3DMark测试与游戏测试中,性能小胜公版RTX 3070,远超RTX 2080。在各种游戏中,2K分辨率下基本毫无压力,同时还能基本流畅的运行4K游戏,性能出色;同时得益于Ampere架构的综合提升,对比同104非满血核心的上代架构实力提升明显。
散热与噪音方面:得益于刀锋6代设计的风扇设计 + 拥有方形核心热管与气流导向技术的6热管散热器,显卡整体的散热能力出色,满载温度仅为61摄氏度;GPU满载时风扇的转速仅为1375RPM左右,同时支持空闲停转,噪音方面把控的很好。
总的来说,微星魔龙RTX 3070这款显卡表现不错,基本可以算是无短板,高水准高性能,当然这款显卡的对应定位也相对较高,比较适合对显卡有较高要求的高端游戏玩家。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微星GeForce RTX 3070 GAMING X TRIO 8G
- 第2页:为何对比对象为 RTX 2080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与测试方法介绍
- 第8页:3D Mark基准测试
- 第9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英雄萨姆4》游戏实测
- 第12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3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14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15页:静音散热测试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