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的全新散热 高颜值iGame RTX3080显卡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北京时间9月2日,NVIDIA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NVIDIA Ampere架构的GeForce RTX 30系列显卡,根据NVIDIA的说法,新一代产品实现了GeForce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性能飞跃,对比上一代的Turing图灵架构性能提升了2倍,能效比提升了1.9倍,可以让玩家享受前所未有的实时光线追踪、AI游戏体验。

作为第一个亮相的GeForce RTX 30系列NVIDIA Ampere架构显卡,RTX 3080在9月16日正式解禁,我们也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测试了NVIDIA公版显卡的性能表现,结果令人惊艳,几乎是上一代RTX 2080显卡的性能翻倍,即便是对阵上一代旗舰产品RTX 2080Ti也有30%的显著提升,加上5499元人民币的官方定价,不禁让人大呼真香。

从RTX 20系列开始,NVIDIA就将公版显卡的制造和销售资格收回,AIC只能制造和销售自家的非公产品,所以在NVIDIA正式解禁公版RTX 3080之后,各种非公RTX 3080也已经蓄势待发。
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
我们有幸拿到了七彩虹的首批非公RTX 3080显卡——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全面了解一下这款非公RTX 3080显卡的实际性能表现如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芯片架构大升级
在实际测试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新一代的NVIDIA Ampere芯片架构和上一代Turing有哪些变化和改进。
显卡参数规格对比表
RTX 30系列游戏显卡的NVIDIA Ampere核心并没有沿用之前用于超算的GA100的7nm工艺,而是选择了成本更低的三星定制8nm,这也是为什么RTX 30系显卡的首发价格如此亲民的重要原因。
三星的8nm工艺是基于10nm工艺的改良版本,根据NVIDIA公布的信息,三星8nm工艺制造的GA102核心面积为628mm²,拥有280亿晶体管数量,相比上一代Turing架构的RTX 2080和RTX 2080Super翻了一倍有余,并凭借着工艺的升级,将核心Boost频率参考值提升到1.7GHz,实现了性能的巨大提升。
GA102原生芯片透视图
除了制造工艺上的提升,NVIDIA也重新设计了GA102的SM架构。完整的GA102内建7个GPC,每个GPC拥有12个SM,共84个SM簇;每个SM簇拥有128个流处理器,总数达10752个。RTX 3080的GA102-200只有6个GPC,其中两个GPC还各自削减了两组SM簇,共有68个SM簇、8704个流处理器、272个纹理单元、272个Tensor核心、68个RT单元和96个ROPs,并关闭了两个内存控制器,总带宽为32bitx10=320bit。
RTX 3080的GA102-200核心架构
由于游戏画面渲染的绝大多数工作都是由单精度浮点单元(FP32)参与完成的,SM的数量以及每个SM中拥有的FP32单元数量基本决定了一块显卡的游戏性能定位,所以NVIDIA对SM微架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削减去游戏用不上的FP64单元,并改进寄存器调用机制,将原来负责整数计算的每组16个INT32单元变成了FP32/INT32混合功能单元,让其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进行INT32或FP32其中一种操作。
GA102核心的SM簇微架构
每个SM簇有4组这样的FP32/INT32混合功能单元,加上原专用于FP32计算的每组16个FP32单元,就让每个SM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最多执行128个FP32操作,这就是GA102核心每个SM簇能拥有128个流处理器的原因,也直接导致RTX30系列NVIDIA Ampere架构核心的流处理器数量翻倍,游戏性能表现暴涨。
并采用了第三代Tensor核心,虽然每组SM单元只有4个Tensor Core,数量相比Turing减少了一半,但实际性能却更强,能够更好的发挥DLSS2.0的优势,也让8K分辨率流畅游戏成为了可能。

RTX 30系列NVIDIA Ampere架构显卡采用了第二代RT Core,RT性能从上代的34T提升到了58T,并让SM单元、RT单元和Tensor Core单元共同参与光追应用加速,实现了光追性能大幅提升。
关于RTX 30系NVIDIA Ampere芯片架构的变化我们就简单聊到这里,接下来还是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款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非公显卡究竟有着怎样的表现,是否值得大家购买。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外观(一)

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采用了超公版的三风扇外观设计,显卡长29.5cm,高11cm,厚6.5cm,占用3条PCIe槽位,硕大的散热模块会给人一种力量感,但也让显卡的净重量达到了1.6KG,非常沉重,建议准备购买的玩家准备好显卡支架。

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导风罩采用了一体成型的合金压铸而成,表面使用银灰色的镜面喷涂,看上去充满了金属工业的力量感,非常漂亮。
左右两侧各配置了一个9cm直径的13翼定旋扇叶散热风扇,中间是一个7.5cm直径的9翼刀锋扇叶散热风扇,将下方的密集散热鳍片和PCB完全覆盖,确保显卡散热的充足风力,并支持智能启停技术和低载零噪音设计,在为用户提供安静的使用环境同时,也能有效延长散热风扇的使用寿命。

在导风罩的顶部可以看到一个"iGame"的LOGO信仰灯,尾部印刷着"GEFORCE RTX"的字样。显卡采用了3个8pin外接供电接口的设计方案,为显卡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仅在中间的散热风扇上加入了灯光效果,内外两层灯环,虽然数量不多但却非常夺人眼目,支持1600W色域和多种RGB模式,给人一种非常酷炫的视觉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RGB灯光在呼吸之间会让人产生一种风扇停转的错觉,非常有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外观(二)

导风罩的底部还印刷着"ADVANCED"的产品系列LOGO。大家也可以和旁边的1元硬币做个对比,感受一下这块显卡的厚重感。

背面是一块全尺寸的金属背板,表面采用了拉丝处理,印有系列LOGO和"GEFORCE RTX"的字符,周边还搭配着充满科幻风格的装饰条纹。金属背板将PCB完全保护起来,能够有效的预防PCB弯曲。

IO方面配置了3个DP和1个HDMI视频输出接口,和公版RTX 3080一致,不过旁边还多出了一个外置机械按键,能够让用户轻松切换BIOS,实现BIOS备份功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拆解(一)

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导风罩是被固定在散热鳍片上的,而金属背板则是和PCB固定在一起,除了PCB和散热鳍片的之间的固定连接之外,散热鳍片的一端还延长出一段,被固定连接在IO板上,鳍片的尾部则是和金属背板的延长部分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说是整体被设计的非常扎实。

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PCB长度为26.5cm,各种元件被整整齐齐的安排在PCB上,让强迫症患者看的非常舒服,不过尾部略显空旷,而且尾端有3cm长度的额外塑料延长部分,起到了和金属背板桥接的作用。

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关键核心部件——GA102-200核心。周围整整齐齐的排布了10颗镁光GDDR6X显存颗粒,还空着两颗的位置,应该是为更高端型号设计所做的预留。

来自镁光的GDDR6X显存颗粒,单颗容量1GB,一共10颗。
虽然GDDR6X是由GDDR6升级而来,但根据NVIDIA和镁光的介绍,GDDR6X加入了PAM4信令机制,在处理器和内存之间使用四档电压,每个周期内编码可传输2个比特位,这样每周期单沿数据传输率便可达到物理频率的8倍,相比GDDR6翻了一倍,起步就可以做到21Gbps。不过NVIDIA前期应用的的频率比较保守,RTX 3080只有19Gbps。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拆解(二)

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采用了非常夸张的20相供电设计,并为显存单独准备2相独立供电,相比公版RTX3080多出了4相,由此可见这款显卡的用料扎实,GPU核心保守的采用公版频率实在有些浪费。

3个8pin外接供电搭配滤波器,能为显卡提供更稳定的供电,再次体现出了七彩虹对于这款显卡设计的良苦用心。

分段式散热鳍片设计,利用鳍片固定架连接在一起,中间直插了5根8mm直径的纯铜热管,能够将GPU核心和显存颗粒产生的热量迅速传递到鳍片的各个角落。

和GPU核心接触的导热底座外观看上去只是一块镶嵌式的导热底座,但同样"黑科技"满满。根据七彩虹的官方介绍,这是一种名为"真空冰片"的特殊设计,是一片真空压缩的超扁平密闭腔体,内部充满了冷凝液和热绒粉,形成独立的毛细结构,简单理解就是将一根线状的热管压成了一个平片,或者说是一个超大直径的超短热管。这样设计所能提供的散热效能可匹敌树根热管,能够将GPU核心产生的热量迅速传导发散出去。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测试平台简介
测试平台简介

为了检测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真实性能表现,我们选择了一块iGame Z490 Vulcan X V20主板,搭载一颗Intel的十代Core处理器i9-10900K;内存为2根芝奇的32GB容量RGB皇家戟组成64GB双通道,内存频率为3600MHz。

为了方便大家能对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性能表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我们在测试中加入了iGame GeForce RTX 2080Ti Vulcan X OC和iGame GeForce RTX 2080 SUPER Vulcan X OC显卡作为对比参考。
iGame Z490 Vulcan X V20主板

测试使用的内存为芝奇的F4-3600C18D-64GTRS,2条DDR4-3600MHz 32GB容量的内存共计组成了双通道64GB。该内存套装时序为18-22-22-42,电压为1.35V。其超高的容量可以更好的发挥出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性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基准测试
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GPU-Z信息
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采用了双BIOS设计,两个BIOS的核心频率都为1440/1710,和公版RTX 3080一致,用户可以通过IO板上的外置机械按钮实现一键切换,实现BIOS备份功能。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测试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测试
3DMark Time Spy测试
3DMark Time Spy Extreme测试
3DMark Port Royal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刺客信条:起源》是由育碧蒙特利尔工作开发的一款动作冒险游戏,是《刺客信条》系列的正统续作,是系列首次把时间线推前到刺客信条初代以前,游戏背景设定在托勒密王朝末期,采用开放式地图沙盒玩法,玩家将扮演一名法老的护卫,探索埃及以及周边地区,探寻刺客兄弟会的起源。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无主之地》是由Gearbox Software打造的经典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系列。该系列以其游戏大胆的美术风格,以及极佳的游戏性,在玩家间广受好评。而作为系列最新一部作品,《无主之地3》不仅继承了以往系列作品的优点,而且武器枪械更具特色,地图面积也会远超前作,玩家能够选择全新四位全新的秘藏猎人尽情探索潘多拉之外的迷人世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死亡搁浅》是由Kojima Production制作、索尼发行的一款动作冒险游戏,也是小岛秀夫成立新工作室后的第一部作品。游戏中的世界在经历了神秘的爆炸之后,引发了一系列超自然的事件,这些事件被称为"死亡搁浅",导致整个地球变得面目全非。玩家将穿越在灾后的美国,尝试将支离破碎的世界重新"链接"在一起。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孤岛惊魂5》是由育碧制作并发行的一款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玩家可以单人也可以双人合作,自由的探索这个看似平静,实则无比凶险的世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战争机器5》是微软开发制作的一款第三人称视角射击游戏,是微软游戏《战争机器》系列的正统第五部作品。本作除了登陆XboxOne和微软自家的应用商店之外,还在Steam游戏平台上同步推出,喜欢《战争机器》系列的玩家不容错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地平线:零之曙光》是由Guerrilla Games开发并由索尼发行的一款第三人称动作冒险游戏,玩家将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被部落抛弃的年轻人Aloy,为解开围绕自己身边的一些神秘事件而踏上冒险旅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荒野大镖客:救赎2》是由Rockstar打造的一款第三人称射击游戏,是《荒野大镖客:救赎》的正统续作,目前已经正式登陆PC平台。PC版的《荒野大镖客:救赎2》充分利用了PC硬件的性能优势,为游戏玩家们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游戏画面视觉效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生化危机3:重制版》是卡普空基于2001年推出的《生化危机3》,经过高清重制后推出的作品,玩家在游戏中将扮演《生化危机》初代中的女主角吉尔,在危机重重的浣熊市中杀出一条血路逃出生天。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战地5》是由EA开发制作发行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战地1》的正统续作,本作以二战为背景,讲述那些被历史淹没的无名英雄们的故事。
《战地5》作为最早加入光追技术的游戏,能否开DLSS是由玩家使用的显卡规格以及游戏分辨率来决定的,例如RTX 2080、RTX 2080可以在2K以上分辨率下开启光追和DLSS,但在1080P分辨率下只能开启光追而无法使用DLSS;而性能更强的RTX 3080显卡则只能在4K分辨率下同时开启光追和DLSS。所以对比测试中我们仅开启光追而不开DLSS。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光明记忆》是由国内游戏工作室飞燕群岛开发制作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游戏讲述了自然科学研究组织队员舒雅的冒险旅程,玩家将前往空中大陆阻止神秘组织找到古老生物重生的秘密,体验一场血腥畅快的厮杀之旅。
虽然有提供用于基准测试的Benchmark,但无法关闭RTX光追,所以我们选择进入游戏采取实景测试,游戏有120FPS的帧数上限。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控制》是由《量子破碎》工作室Remedy制作的一款第三人称视角射击冒险游戏。游戏故事背景为纽约的一个秘密机构在被异世界力量入侵之后,主角杰西·法登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机构新局长,并努力让局面重回控制(Control)。
《控制》游戏的中DLSS等级采用了分辨率划分,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将开启最高分辨率的DLSS选项。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是由Infinity Ward制作,Acticision发行的一款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是《使命召唤》系列的正统第16部作品,同时也是"现代战争"的重启之作。
《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虽然加入了光线追踪技术,但并没有DLSS。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堡垒之夜》是由Epic Games开发的一款第三人称射击游戏,玩家可以组队一起探索世界拯救幸存者,也可以相互竞争决出最后的胜利者,带领大家保卫家园。
和《我的世界》一样,有创作者专门做了一张RTX光追游戏地图以供我们测试,游戏中提供了不同等级的光追特效和DLSS。需要注意的是默认开启光追特效的情况下,光追反射仅为中等质量,而全局光照则是关闭状态,开启这两项之后游戏帧数会暴跌,尤其是最后的全局光照,会硬生生将游戏帧数拦腰砍半。测试过程中我们将开启光追选项中的反射和全局光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地铁:离去》是由4A Games开发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地铁》系列的第三部作品,玩家将乘坐抢来的列车曙光号,在战后的大陆上一路奔驰探索,探明莫斯科被封锁的原因,并寻找新的家园。
作为最早一批加入光追特效和DLSS的游戏,《地铁:离去》同样对能够开启DLSS做了限制,玩家只能在2K和4K分辨率下开启DLSS,1080P分辨率下会强制关闭。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古墓丽影:暗影》是由Eidos Montreal制作的一款动作冒险游戏,也是《古墓丽影》系列重启后的第三部作品。
同样是最早一批宣传会加入光追和DLSS的游戏,《古墓丽影:暗影》的DLSS加入时间较晚,而且玩家无法在开启DLSS的情况下进行1080P游戏,所以测试过程中我将全部不开DLSS。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德军总部:新血脉》是由Machine Games开发、Bethesda发行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德军总部》系列的最新续作。游戏故事背景设定在《德军总部:新巨人》的19年后的法国巴黎,玩家将扮演传奇英雄B.J.Blazkowicz的双胞胎女儿,在被纳粹占领的巴黎中寻找失踪的父亲。
《德军总部:新血脉》是第一款支持DLSS2.0的光追游戏,也是目前唯一采用Vulkan API的光追游戏。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为了方便大家对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游戏表现有一个完整认识,我们将本次测试的16款游戏帧数表现汇总成了条形图,以供大家参考。
4K分辨率非光追游戏实测
2K分辨率非光追游戏实测
1080P分辨率非光追游戏实测
8款非光追游戏全部能在4K分辨率最高画质设定下获得60FPS以上的流畅游戏帧数,这让我们第一次有了完全征服4K分辨率游戏的感觉。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4K分辨率光追游戏实测
2K分辨率光追游戏实测
1080P分辨率光追游戏实测
在没有了DLSS的支持后,想要在4K分辨率最高画质下流畅游戏所有光追游戏还是有点难度的,即便RTX 3080显卡的性能有了巨大提升,但依然无法在不开启DLSS的情况流畅运行《地铁:离去》和《古墓丽影:暗影》,由此可见DLSS对于光追游戏帧数提升的帮助有多大。
《堡垒之夜》是一个另类,和《我的世界RTX》一样,RTX光追地图纯粹是为了展示光追特效而存在,不过比《我的世界RTX》无脑开启全局光照好的是,这次《堡垒之夜》中可以手动调整全局光光照选项,默认为关闭。在关闭全局光照的情况下,玩家能在4K分辨率下获得60FPS左右的帧数,其它测试媒体也都是在关闭这个选项的前提下进行的测试。不过一旦开启最高等级的全局光照,游戏帧数就会直接拦腰斩断,游戏帧数从60暴跌到30。所以需要慎重考虑是否开启。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
功耗和散热测试
最后再让我们来看看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功耗和散热。
FurMark"甜甜圈"GPU烤机测试
经过30分钟的FurMark"甜甜圈"GPU烤机测试后,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最终核心温度维持在了65℃,历史最高温度也仅为67℃,散热风扇的转速保持在50%、1800RPM左右,显卡整体的噪音情况良好,不会让人感觉聒噪。
功耗测试(左待机状态,右FurMark烤机状态)
我们的测试平台在待机状态下整体功耗大约为117W,开启FurMark GPU烤机测试后,功耗会提升到437W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出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功耗大约为320W。而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采用了8pinx3的供电接口设计,能够提供高达450W的额外供电,完全能够满足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供电需求,能够确保显卡持续高效的稳定运行。
结语:RTX 20系图灵显卡虽然为我们开启了光追游戏的新纪元,但羸弱的光追性能和昂贵的售价让人食之难咽,如同鸡肋。大破后必然是大立,所以当RTX 30系显卡凭借着巨大的性能提升和更强的光追表现来到时,玩家们无不举手欢庆,更是凭借着超级亲民的首发定价让人不禁大呼真香!

在NVIDIA发布RTX 3080显卡之后,各家AIC也都在第一时间公布了自家的非公版显卡设计,但小编在看了一圈之后,内心的感觉十分复杂。不知道是因为公版显卡的外观设计太优秀了,还是各家设计师的品味变奇怪了,多家的非公产品外观设计上总是会让人产生一种别家风格的异样感,比如影驰的黑将看上去颇有七彩虹九段的意思,耕升的凤凰很像映众的冰龙,技嘉则给人一种很"华硕"的味道……多家AIC品牌的显卡外观设计上都有相互"串味"的感觉,只有少数几家的设计保留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诸多AIC非公版RTX 3080显产品中,七彩虹的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的外观设计是小编最为喜欢的,整体外观继续沿用了自己品牌一贯的未来科幻风格,银灰色的一体成型的合金装甲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工业力量感,同时简约但并不简单的独特"中央矩阵"灯光效果,更是夺人眼目。
抛开外观设计这种因人而异的外在因素,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在设计和做工用料方面同样令人满意,三风扇五热管再配合上硕大的密集散热鳍片,让玩家不用再担心显卡GPU核心的散热问题,特殊的真空冰点技术设计,更是让GPU核心的散热效能再提升一个档次;超越公版的20相核心供电和独立显存供电设计,为GPU核心提供了澎湃的电力,3个8pin外接供电接口配合滤波电容更是确保了显卡供电的充足和稳定性,散热模块和PCB的多处固定连接方式,更是让人在细节上感受到这款显卡设计上的诚意。

当然这款显卡也并非没有遗憾,在小编看来,iGame GeForce RTX 3080 Advanced 10G显卡如此豪华用料和用心设计,却只保守的设定了公版RTX 3080的核心频率,颇有大材小用的意思。不过根据七彩虹透露,这款显卡未来可能会推出更高频率的官方超频版,让玩家获得更好的游戏性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30系显卡来了
- 第2页:芯片架构大升级
- 第3页:外观(一)
- 第4页:外观(二)
- 第5页:拆解(一)
- 第6页:拆解(二)
- 第7页:测试平台简介
- 第8页:基准测试
- 第9页:《刺客信条:起源》游戏实测
- 第10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1页:《死亡搁浅》游戏实测
- 第12页:《孤岛惊魂5》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平线:零之曙光》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生化危机3:重制版》游戏实测
- 第17页:光追游戏《战地5》实测
- 第18页:光追游戏《光明记忆》实测
- 第19页:光追游戏《控制》实测
- 第20页:光追游戏《使命召唤16:现代战争》实测
- 第21页:光追游戏《堡垒之夜》实测
- 第22页:光追游戏《地铁:离去》实测
- 第23页:光追游戏《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24页:光追游戏《德军总部:新血脉》实测
- 第25页:非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6页:光追游戏测试成绩汇总
- 第27页:功耗和散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