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能否逆袭?提升7%的3000XT鸡血版锐龙CPU首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从第一代锐龙处理器完成闲鱼翻身开始,AMD的凭借新颖的交叉互访式多核架构就在并行计算上展现出先天优势,而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无论是制程还是架构,AMD都没有停下脚步,如今采用ZEN2架构的第三代锐龙处理器已经在多线程算力上奠定了胜局,只剩单核性能这最后一座有待攻克的堡垒。

众所周知,游戏对于多核的利用率远远落后于CPU核心的增加速度,单核性能依然是影响游戏表现的最重要指标。尤其是直接体现在游戏AI计算、初始建模等方面的浮点计算性能又跟CPU架构基础设计中的流水线级别有关,简而言之就是IPC(时钟效能),在一整代产品中这不是能轻易变动的。要想提升游戏性能,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提升频率。
在ZEN3架构的桌面级处理器(四代锐龙)上市之前,AMD还需要凭借现有的三代锐龙与竞争对手对手Intel周旋一段时间。而后者显然正在扬长避短,前不久新发布的10代酷睿在频率上再攀高峰,进一步扩大了单核优势。
面对这个局面,AMD势必要拿出点儿什么作为回应,于是今天AMD正式发售了三款新锐龙处理器,它们是Ryzen 9 3900XT、Ryzen 7 3800XT和Ryzen 5 3600XT,分别覆盖了旗舰、高端、主流三个定位。
与现有的锐龙3900X、3800X、3600X相比,新发布的三款"XT"在芯片层面没有变化,只是单纯提高了频率,单核与多核最高加速频率都有提升,甚至连最低加速频率都有变化。
我们先看下列表格:

上表信息来自于AMD官网,我们看到三款新CPU的最高加速频率较旧型号都有所提升,基础主频保持不变。不过AMD官网提供的参数一向比较笼统,没有细分最小加速频率和典型负载下全核加速频率,看上去与AMD之前释放的消息有点儿出入。
在AMD之前透露的信息中:
3900XT最小加速频率为4.1GHz,全核典型负载频率4.6GHz,最高单核频率4.8GHz;
3800XT最小加速频率为4.2GHz,全核典型负载频率4.5GHz,最高单核频率4.7GHz;
3600XT最小加速频率为4GHz,全核典型负载频率4.5GHz,最高单核频率4.7GHz。
到底怎样,只有实测才知道。AMD这次首发供媒体测试的产品数量有限,我们没能第一时间得到3900XT与3800XT,但是对于广大游戏用户而言,能测试到3600XT也不为遗憾,毕竟这是涉及主流游戏应用最多的型号。
Ryzen 5 3600XT处理器实物
这次的"XT"后缀命名是第一次出现在AMD的CPU上,或许是要跟AMD显卡的命名规则统一起来,没猜错的话T应该是Turbo的意思。
下面我们开始测试环节,在上测试结果之前,先为大家介绍测试平台主板AMD B550芯片组,它也是AMD近期发布的新芯片组产品,是此前锐龙用户一直望眼欲穿的X570替代品,相比之前的B450有一些新特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AMD祭出鸡血力扛10代酷睿
- 第2页:测试使用主板微星B550M MORTAR介绍
- 第3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4页:鸡血是否有效?频率状态解析
- 第5页:单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6页:多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7页:综合性能理论基准测试
- 第8页:游戏帧率实测与编辑点评
测试使用主板微星MAG B550M MORTAR介绍:


微星MAG B550M MORTAR(迫击炮)是一款M-ATX架构的主板,其本身B550芯片组的定位就是中端亲民,而迫击炮系列则是微星的爆款产品,更加适合主流游戏玩家们选择。
该主板在京东商城的售价为999元。

由于AMD开放了B550芯片组内存频率和超频的限制,所以该主板在供电设计上和X570相同级别的。
相信也会有不少玩家选择高端AMD锐龙处理器搭配B550主板的组合。

该主板使用的是4相8回路+2相的供电设计,其中CPU核心部分4相,通过并联的方式达到8回路。DrMOS为ISL99360,单颗能够为供电提供高达60A的电流(并联承受电流能力翻倍)。而SoC则是2相直连设计,同样使用ISL99360的DrMOS。PWM芯片则是来自RAA229004。

其中4相8回路的主供电部分采用了重达251g的扩展型散热片,超大的散热铝块搭配7W/mk的导热硅脂垫,能够让DrMOS热量尽快的被散发出去。
而2相SoC则是单独的散热设计。

4根DDR4内存插槽可支持双通道模式,最大可支持4400+(OC)MHz的频率以及128GB的容量(单条32GB)。

在芯片组方面,B550和B450最大的区别就是PCI-E通道的改变。
B550芯片组搭配3代锐龙处理器拥有24条PCI-E 4.0通道(B450是24条 PCI-E Gen3通道 ),其中16条用于显卡,4条用于存储,最后4条用于和芯片组相连。
而B550芯片组则拥有14条PCI-E 3.0通道(B450芯片组的通道则是PCI-E 2.0的),其中10条用于存储,4条用于与CPU相连。
注意,B550主板CPU与芯片组之间的通道的PCI-E 3.0的。
此外就是相比B450芯片组拥有更多的USB 3.2 Gen2接口了。

在PCI-E显卡插槽方面,微星MAG B550M MORTAR主板有2个PCI-E X16显卡插槽,其中上方带有屏蔽罩的是CPU提供的PCI-E 4.0 X16显卡插槽,速率为x16(需搭配3代锐龙处理器)。
下边标准状态的是由芯片组提供的PCI-E 3.0 X16显卡插槽,速率为X4,与2下方的M.2插槽公用带宽。
此外,该主板还提供了2个PCI E 3.0 X1显卡插槽。

而在M.2接口方面,微星MAG B550M MORTAR为上方的M.2插槽配备了冰霜散热装甲,通过该散热装甲上的导热硅脂垫能够轻松将M.2固态硬盘的热量传输出去,让固态硬盘可以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
该插槽支持PCI-E 4.0 X4模式(需搭配3代锐龙处理器),同时支持PCI-E 3.0 X4或SATA模式。
下方的M.2插槽则是由芯片组提供的,仅支持PCI-E 3.0 X4模式,与主板下方的PCI-E 3.0 X16显卡插槽共享通道。

在声卡方面,该主板采用了ALC1200搭配日系尼吉康专业音频电容的组合,算是顶级板载音频解决方案了。

最后是I/O接口部分,从左到右依次是:
1个DP接口以及1个HDMI接口,1个免开机升级BIOS按钮,1个PS/2接口以及2个USB 2.0接口(下方的USB接口可直接插入U盘然后免开机升级BIOS),2个由RTL 8125B芯片提供的2.5G RJ-45网线接口以及2个USB 3.2 Gen1接口,1个USB 3.2 Gen2接口以及1个Type-C接口,一组带光纤的高清7.1音频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AMD祭出鸡血力扛10代酷睿
- 第2页:测试使用主板微星B550M MORTAR介绍
- 第3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4页:鸡血是否有效?频率状态解析
- 第5页:单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6页:多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7页:综合性能理论基准测试
- 第8页:游戏帧率实测与编辑点评
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本次测试除了对新品Ryzen 5 3600XT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考察之外,为了让读者对其地位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还将加入Intel 10代酷睿中与其定位相同的i5 10600K与之对比。测试将包括基准测试和游戏测试两部分,游民读者尤其要注意游戏测试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显卡,而CPU的影响往往就是百尺竿头那么一丁点儿,所以我们本次测试选择的10款游戏均自带Benchmark程序,只有将测试场景元素100%固定才能准确对比出CPU的差别。任何非Benchmark的自由场景测试都可能造成大于CPU实际差距的帧率波动,只能通过多次测试来提高准确度。由于时间紧迫,本次测试避开了这些游戏。
安装在微星B550M MORTAR主板上的3600XT
测试内存使用海盗船白金统治者RGB DDR4-3600 8GB×2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参与测试的Intel平台为对等的B460,搭配10600K最大内存只支持DDR4-2666。
测试电源采用海盗船RM750X保驾护航,支持风扇启停技术,通过80plus金牌认证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AMD祭出鸡血力扛10代酷睿
- 第2页:测试使用主板微星B550M MORTAR介绍
- 第3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4页:鸡血是否有效?频率状态解析
- 第5页:单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6页:多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7页:综合性能理论基准测试
- 第8页:游戏帧率实测与编辑点评
鸡血是否有效?频率状态解析
首先我们考察这颗Ryzen 5 3600XT的各项参数和工作状态。
截止目前最新版本的CPU-Z尚未准确识别3600XT的后缀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3600XT的动态最高主频为4625MHz~4650MHz,从超过官网标注的4.6GHz,如按四舍五入可归为4.7GHz。
主板准确识别出微星的主板型号,但是南桥依然显示为X570,有待CPU-Z更新
内存可以无压力执行X.M.P中的DDR4-3600,并且FLCK可与之物理频率同步
重头戏来了:
Prime95烧机测试,最小加速频率为4.1GHz
Prime95能对CPU施加现实应用中难遇的极致负载,使其功耗和发热达到理论峰值。通过该测试,我们能准确得到CPU的最小加速频率,也称作最小全核频率。
AMD之前透露3600XT的最小加速频率为4GHz,所言不虚,甚至在极致负载下还高了100MHz。接下来看理论测试表现如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AMD祭出鸡血力扛10代酷睿
- 第2页:测试使用主板微星B550M MORTAR介绍
- 第3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4页:鸡血是否有效?频率状态解析
- 第5页:单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6页:多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7页:综合性能理论基准测试
- 第8页:游戏帧率实测与编辑点评
单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先看单线程理论基准测试,首先是基于圆周率整数计算的两项:注意Spuer Pi与wPrime的测试结果单位是秒,越少成绩越好。

Super Pi测试一直属于Intel的绝对领域,原本对锐龙都呈碾压性优势。不过AMD这次凭借打了鸡血的频率将差距缩小了一些,3600XT的成绩较以往有明显进步。

有趣的是类似的测试机制下,3600XT在wPrime 32M测试中的单线程表现反比10600K好,有些耐人寻味。


CPU-Z与R20的单线程测试两者互有胜负,差距都不大。

浮点性能测试Intel依旧领先AMD,这一点与游戏性能表现关联较为紧密,游戏中CPU需要承接大量的浮点运算。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AMD祭出鸡血力扛10代酷睿
- 第2页:测试使用主板微星B550M MORTAR介绍
- 第3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4页:鸡血是否有效?频率状态解析
- 第5页:单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6页:多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7页:综合性能理论基准测试
- 第8页:游戏帧率实测与编辑点评
多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紧接着看多线程性能测试,注意wPrime成绩依旧是越少越好。




多线程理论测试部分基本没有悬念,AMD从第一代ZEN架构时就赢了Intel,现在3600XT将优势进一步扩大。这部分与日常办公、设计应用效能紧密相连,比如视频渲染、压制,图像编辑等等。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AMD祭出鸡血力扛10代酷睿
- 第2页:测试使用主板微星B550M MORTAR介绍
- 第3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4页:鸡血是否有效?频率状态解析
- 第5页:单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6页:多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7页:综合性能理论基准测试
- 第8页:游戏帧率实测与编辑点评
综合性能理论基准测试
理论测试最后一部分是3DMARK、PCMARK等综合测试。


DX12与DX11下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表现,DX12下10600K占优,该API会将更多的工作交给CPU,更充分的利用CPU做一些图形渲染前的建构工作,涉及到大量浮点运算。而DX11的测试仅仅考验CPU的物理算力,说白了也就是纯粹取决于多线程性能,该得分说明在物理效果较多的游戏中3600XT可能会有些优势。

PCMARK测试两者在伯仲之间,10600K略微占优。

内存与缓存测试。因为本次测试为了实地模拟消费者的应用环节,对i5和R5这俩中端CPU均选择搭配与其定位相符的B系列芯片组,所以10600K的内存频率只能被限制在DDR4-2666。这是Intel定位设计给自己造成的劣势,而AMD方面则没有此限制。
不过AMD也存在自身的缺点,由于3600XT物理上只有一个CCD核心,到SoC的链接通道少了一半,导致内存写入性能几乎被腰斩,这是娘胎里带的问题,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架构改进。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AMD祭出鸡血力扛10代酷睿
- 第2页:测试使用主板微星B550M MORTAR介绍
- 第3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4页:鸡血是否有效?频率状态解析
- 第5页:单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6页:多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7页:综合性能理论基准测试
- 第8页:游戏帧率实测与编辑点评
游戏帧率实测与编辑点评
最后是与游戏玩家利益息息相关的游戏测试,选择1080P与2K分辨率,而4K由于图像渲染对GPU负荷过高,瓶颈在显卡上,难以体现CPU差距,故弃之。


经过以上10款自带Benchamrk的游戏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尽管3600XT的频率较以往有所提升,单线程和多线程理论性能较以往3600X分别增长了6%和7%,但整体游戏性能逊于10600K。

如果跟之前的9600K对比,或许3600XT游戏表现能平分秋色,但时代的车轮不会停歇,竞争对手也在进步。Intel的10代酷睿精准放大了它的优势,10600K的最高睿频高达4.8GHz,重要的是它的最小全核频率也有4.5GHz,两者之间仅差300MHz,这意味着在游戏中遇到重负载环节,10600K依然能稳住性能输出。而3600XT最高和最低加速频率相差了600MHz,遇到重负载,可能骤降到4GHz附近,势必会影响到游戏性能。这仅仅只是频率方面,更别说浮点性能差距带来的影响。
其实Intel酷睿与AMD锐龙的游戏帧率对比之前翻来覆去做过许多次,无论是什么定位对比,除了一些特别的优势项目,锐龙几乎总是以几帧之差落后于酷睿。显然这不单单是频率的问题,想在游戏领域彻底翻身,AMD在架构上还得加把劲。
以上测试与分析仅从定位和性能角度出发,不涉及价格与性价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AMD祭出鸡血力扛10代酷睿
- 第2页:测试使用主板微星B550M MORTAR介绍
- 第3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4页:鸡血是否有效?频率状态解析
- 第5页:单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6页:多线程理论基准测试
- 第7页:综合性能理论基准测试
- 第8页:游戏帧率实测与编辑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