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有无超线程重要吗?i7 10700K与9700K对比测试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Intel Core i7系列处理器一直以来都是高端的象征,在早先很久的一段时间里都是非HEDT平台的顶级桌面处理器代表。
不过在第九代酷睿的时候,由于i9正式下放到普通家用机平台(非HEDT)的关系,为了体现i9的优势,i7处理器首次去掉了对超线程的支持,i7-9700、i7-9700F、i7-9700K以及i7-9700KF都是8核心8线程的设计。

终于,随着10代处理器的发布,新的i7再次增加了对超线程功能的支持,全新的i7-10700K处理器现在是8核心16线程的设计。除此之外在最大睿频和3级缓存方面也有提升。
新的i7-10700K在性能表现上较9代的i7-9700K又有怎样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值得一提的是,Intel第十代酷睿家族中,我们已经做过i9-10900K、i5-10600K以及i5-10400的评测,这次的i7-10700K是第三篇关于十代酷睿的文章了,对前边几款处理器感兴趣的同学不妨点击链接进行跳转。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看到这张CPU-Z,你是否发现了什么?
没错,10代酷睿的接口变成了LGA 1200,但是除了这方面的改变之外,i7-10700K和i9-9900K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i7-10700K完全可以看成是i9-9900K的强化版,也是i7-9700K的超线程解锁版。首先在TDP方面,i7-10700K的TDP由i9-9900K的95W上升到了125W,更高的热设计功耗可以发挥出CPU更大的潜能。再者i7-10700K的基础频率为3.8GHz且支持酷睿加速Max 3.0技术,最高频率可达5.1GHz,所以相比基础频率只有3.6GHz,最高频率只有5.0GHz的i9-9900K还是有不少提升的。当然了,得益于内存控制器规格的提升,i7-10700K的内存频率达到了2933MHz,而i9-9900K则还是2666 MHz。
但是在其它方面两者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同样是14nm,同样是8核心16线程以及同样是16MB的三级缓存。
上:9代8核心处理器 下:10代8核心处理器
如果将9代8核心处理器的磨片图与10代的i7-10700K来进行对比的话,可以发现两者在设计方面是完全相同的。

其实这类布局设计Intel延续了好几代了,简单的讲就是将CPU核心变成两排的分散设计,而在核心区域的左右两侧则分别是集成了北桥的系统代理(System Agent)以及核心显卡(Integrated Graphics)。
这样的好处就是CPU核心之间结构变得更加的紧凑,所以CPU核心之间的通信延迟变得非常低。且8个核心可以共享16MB的缓存,方便缓存的调用。
系统代理的一端包括了20条PCIe通道以及内存控制器、I/O接口等部分。而核显一端则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开启(如型号为F结尾的处理器)。

4款处理器的各项参数对比。注意,在价格方面我们使用的是京东自营店的原价,因为现在处于618活动期间,部分处理器目前在降价促销,所以价格方面会有不同幅度的拨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本次测试使用的主板为技嘉的Z490 AORUS MASTER,又叫超级雕,是定位属于次旗舰的主板,目前在京东商城的售价为3298元。

包装附件一览,作为一款高端主板,Intel Z490芯片组支持的2.5G网卡和Wi-Fi6必然也是安排上了。

该主板为ATX架构,非常标准的4根DDR4内存插槽、3根PCI-E X16显卡插槽以及3个M.2固态硬盘的设计。

在供电方面,技嘉采用了真14+1相供电设计组成,其中14相给CPU,1相给SOC。

且在DrMos散热方面,技嘉采用了散热鳍片+热管直触式的散热设计,不过热管和DrMos之间有一层硅脂用于导热,并非真正的直接接触。

14相中,每相供电为一颗DrMos搭配一颗电感的组合,然后经由11颗钽电容进行电动态响应的改善(供电部分钽电容为正面3颗背面3颗,CPU背面另有5颗,合计11颗),CPU的14相供电DrMos为ISL99390,最大支持90A的电流。PWM控制芯片为ISL69269,由于该芯片最大只支持7相供电,所以在每两相背面有一个倍相芯片,达成共计14相供电。
SOC的DrMos则是SIC651A(可提供50A的输出),同样1 DrMos+1电感的设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主板的24Pin主供电接口以及CPU的8+8Pin辅助供电接口均做了金属保护罩的设计,作用是可以防止拔插电源线时对接口造成损伤,同时也能够起到屏蔽电磁干扰的作用。

4条内存插槽,该主板最大支持DDR4-5000MHz(OC)的内存频率以及最大128GB的容量。
值得一提的是,技嘉这次为内存做了专门的优化,首先内存槽做了金属保护罩的设计,除了增加坚固性还有抗干扰的作用。其次,技嘉在设计该主板时将内存插槽区域独立了出来,不再有其它的主板布线从CPU与内存插槽之间通过,所以两者之间的通信不会再受电磁干扰所影响。第三,CPU和内存插槽之间采用了菊链式串接设计,全新的设计更加的高效稳定,有效的消除了Stub(线头或歪线)效应。


该主板共有3条PCI-E X16显卡插槽,其中速率自上到下分别是X16、X8、X4。上边2个显卡插槽是为PCI-E 4.0定制的低阻抗显卡插槽。
需要注意的是,Intel第10代酷睿处理器原生是不支持PCI-E 4.0的,但是PCI-E 4.0与PCI-E 3.0的插槽定义物理上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每个通道的速率上限,PCI-E 4.0是比PCI-E 3.0是翻倍的。因此,可以通过第三方芯片来使Z490的插槽速率达到PCI-E 4.0的标准。
技嘉采用的方案是使用了一个PCI-E 4.0 Turbo B-Clock芯片加8个PI3EQX16控制切换芯片的组合。PCI-E 4.0 Turbo B-Clock芯片用于调节主板的BCLK频率,使其达到PCI-E 4.0的速率。而8个PI3EQX16则可以实现将PCI-E 4.0 x16和PCI-E 4.0 x8/x8速率之间的切换。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面向未来的PCI-E 4.0设备(比如显卡)未雨绸缪,让其更完美的与CPU的PCI-E通道接驳。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埋藏在散热装甲下边的是3个PCI-E 3.0固态硬盘插槽,其中最上边的仅支持NVMe协议,下边2个则支持NVMe及SATA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散热装甲上增加了硅脂垫,在插槽的下方也增加了硅脂垫,可以整个把M.2固态硬盘包裹起来,进行更好的导热及散热,以保持固态硬盘的稳定运行。

芯片组散热器为第二代堆栈式散热鳍片设计,相比普通的散热鳍片,新的鲨鱼腮定向欺凌设计能够控制气流从鱼腮的前缘进入,控制气流的方向,以达到更有效散热的目的。
IntelZ490芯片组

如此高级的主板在声卡方面自然不会差,别看这是集成声卡,但是它是经过Hi-Res Audio以及DTS Ultra认证的。首先声卡默认有一层抗干扰屏蔽罩,能够保证声卡不被电磁干扰。

其次,声卡部分采用了ALC1220顶级音频解码芯片加ESS9118功放芯片的组合。
并且使用了高品质音频专用电容和高解析度音频专用晶振的组合,能够更高效的发挥出芯片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更纯净逼真的音效体验。

I/O接口除了自带挡板之外,上边还有一层保护罩,同样是防止电磁干扰。

接口方面从左到右依次是1个清除CMOS按钮以及1个快速刷新BIOS按钮,1组由Intel AX201NGW提供的Wi-Fi6无线网卡天线接口,4个USB 2.0接口,2个USB 3.2 Gen1接口以及1个HDMI接口,1个USB 3.2 Gen2接口以及1个Type-C接口,1个由Intel S0103S21(I225V)提供的2.5G RJ-45网卡接口以及2个USB 3.2 Gen2接口,1组含光纤接口的音频接口。

最后,主板的背面有层金属背板,且该背板在供电DrMOS的背面贴有导热硅脂垫,能够起到加固主板以及辅助散热的作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其实技嘉Z490主板的BIOS界面和Z390系列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映入眼帘的仍然是EASY MODE模式。
左上角是主板、CPU及内存的基本信息,靠中间则是CPU和内存的详细信息。
左边中间是内存插槽的检测,下方则是X.M.P功能的开启和关闭,最中间部分则是SATA、PCI-E以及M.2接口的安装信息。
左下则是系统引导盘的信息,中间则是主板风扇接口信息查询。

F6位机箱风扇检测,在此界面可以设置CPU或是机箱风扇的阈值,并根据不同的温度来进行相应的转速调整。

F8则是BIOS更新和保存功能,这款主板对于BIOS的设置还是非常亲民的,不仅可以通过U盘来进行BIOS更新,还支持用户将BIOS保存到U盘中进行备份。

F2为高级设置,最左边一项为最喜爱参数一栏,这里列出了用户常用的几个习惯性的选项,(也可根据你的喜好来进行随意的删减)。当设置好后仅在这里即可轻松的对主板的主要参数进行设置调节,非常的方便。

Tweaker为系统设置,主要是针对CPU和内存来进行详细、全面的设置了,无论是超频还是节能等功能均在这个选项中完成。

当然了,在设置完成后进行保存时,BIOS还会提示你这次的BIOS设置做了哪些更改,可以说是前后对比一目了然。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整体测试平台配置图
在对比处理器方面,我们选择了Intel的i7-9700K处理器,想要对比下这代的i7与上一代i7相比有怎样的性能差距。
此外,我们还选择了i9-10900K处理器,对比下这代的i7与旗舰级i9处理器又有怎样的性能差距。
注:i7-9700K为9代处理器,所以使用的是Z390芯片组主板。

测试项目如上图所示,CPU、内存及固态硬盘和综合测试项目我们一共选择了10项(包括3DMark),而游戏方面我们则选择了6款带有预设画质和Benchmark的游戏,方便大家来做参考对比。
为了更好的发挥其性能,我们尽可能的将其他硬件都选择较高的水准。
整体测试平台(不含显卡)

为了保证i7-10700K处理器的稳定运行,我们选择了猫头鹰的NH-U12A这款塔式风冷散热器。该散热器为7根热管设计,配备了2个SSO轴承的NF-A12x25风扇。并且达到了100%全内存兼容性,是目前风冷平台的顶级CPU散热器了。

在内存方面,我们选择了4条来自美商海盗船的白金统治者RGB内存,其频率为DDR4-3200,时序为16-18-18-36。

由于测试主板技嘉Z490超级雕使用的是为PCI-E 4.0定制的低阻抗M.2 SSD插槽。所以我们还想看看PCI-E 4.0的M.2固态硬盘能够在该主板上得到怎样的发挥。
因此选择了美商海盗船的MP600 1TB M.2固态硬盘。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CPU-Z单线程与多线程性能对比:
CPU-Z是一款家喻户晓的CPU检测软件,是检测CPU使用程度最高的一款软件了。此外,该软件自带Bench基准测试程序,除了可以针对单/多核心进行计算之外,还能通过对比来直观体现出处理器之间的差异。
3款CPU在CPU-Z单线程下的得分表现
3款CPU在CPU-Z多线程下的得分表现
CPU-Z Benchmark测试截图
测试小结:
在单线程下,可以看到i7-10700K要比i7-9700K强了许多,但是在多线程下,多了8线程的i7-10700K优势却没有那么大,反而多了4线程的i9-10900K提升就比i7-10700K大了许多。
wPrime基准性能测试对比:
wPrime是一款通过算质数来测试计算机运算能力等的软件(特别是并行能力),但与Super Pi只能支持单核心不同的是,wPrime最多可以支持多个线程来进行运算。
3款处理器在wPrime的32M单线程计算中用时对比(越小越好)
3款处理器在wPrime的1024M多线程计算中用时对比(越小越好)
Intel i7-10700K单线程32M与多线程1024M计算用时
测试小结:
由于测试用时越少越好,所以看这个表格时则是条形图越短越好。wPrime的表现与CPU-Z Benchmark正好相反,单线程下与i-9700K的优势不是很明显,而到了多线程下,多8个线程的差异却被更好的发挥了出来。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Super PI Mod 1M计算性能测试对比:
Super PI是一款专用于检测CPU性能的软件,软件通过计算圆周率让CPU高负荷运作,以达到考验CPU计算能力。
该软件以用时为参考成绩,所以花费时间越短(数值越小)代表计算性能越强。
3款处理器SuperPI 1M单位计算用时对比
Intel i7-10700K Super PI-1M三次测试最佳成绩均是7.515s
测试小结:
由于是单线程的测试,所以3款处理器的用时也是由短到长成阶梯型排列。差距都在0.3秒左右。
AS SSD Benchmark固态硬盘测试对比: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来自德国的SSD专用测试软件,可以测试连续读写、4KB随机读写和响应时间的表现,并给出一个综合评分。它能直观的反映出产品的写入性能么,同时对于4K读取的测试也非常的专业准确。
3款处理器使用PCI-E 4.0固态硬盘进行性能测试最终得分对比
Intel i7-10700K AS SSD BENCHMARK PCI-E 4.0固态硬盘性能测试结果
测试小结:
实际测试结果,i7-10700K明显要强出i7-9700K许多,多8个线程的优势在M.2固态硬盘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AIDA64内存与缓存性能测试对比:
AIDA64是一款测试软硬件系统信息的工具,它可以详细的显示出PC的每一个方面的信息。
此外,AIDA64不仅提供了诸如协助超频,硬件侦错,压力测试和传感器监测等多种功能,而且还可以对处理器,系统内存和磁盘驱动器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估。
Intel i9-10900K运行AIDA64内存与缓存性能测试结果
Intel i7-10700K运行AIDA64内存与缓存性能测试结果
Intel i7-9700K运行AIDA64内存与缓存性能测试结果
测试小结:
在内存表现方面,i7-10700K的延迟最低,L3缓存方面也是如此,此外在内存的读取、写入以及复制方面,i7-10700K是要强于i7-9700K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PCMark10综合性能测试对比:
PCMark10是国外大名鼎鼎的Futuremark公司开发的一款专家级权威电脑整机性能全面基准测试软件。
PCMark 10含有一整套全面的测试项,涵盖现代办公场所中的各种任务。PCMark 10 具有一系列性能测试,自定义运行选项,电池寿命数据图表和新的存储基准测试,是针对现代办公的一个全面的PC基准测试。
3款处理器PCmark10 标准模式下综合得分对比
测试小结:
3者只有CPU的区别,而显卡、内存等设备都是一样的,但是尽在CPU有区别的情况下,综合得分却产生了非常明显的阶梯状差异。i7-10700K以绝较大的优势领先i7-9700K,然后又逊色于i9-10900K。
3Dmark CPU得分测试对比:
跑分一直以来都是衡量显卡具体性能的直观表现,尤其是3DMark这个以图形计算能力为主的测试软件,其分数的高低可以很直观的表现在游戏性能方面。
3款处理器在3DMark Time Spy Extreme模式下CPU得分对比
3款处理器在3DMark Time Spy模式下CPU得分对比
3款处理器在3DMark Fire Strike Ultra模式下物理得分对比
3款处理器在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模式下物理得分对比
测试小结:
与PCMark的结果一样,3者在只有CPU有区别的情况下,仍旧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阶梯状差异。I7-10700K以绝较大的优势领先i7-9700K,然后又逊色于i9-10900K。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古墓丽影:暗影》游戏性能测试:

《古墓丽影:暗影》是由《杀出重围:人类分裂》的工作室Eidos Montreal制作的动作冒险游戏,本作是《古墓丽影》系列重启后的第三部作品。本作古墓的风格将与之前的作品完全不同,劳拉也将会实现自我的蜕变,迎来关键性的时刻,用尽所有的力量,成为真正的“探险家”。
这款游戏拥有预设画质,所以我们先将其设置为最高,然后来测试4K以及2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古墓丽影:暗影》最高画质中2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古墓丽影:暗影》最高画质中4K分辨率下的表现。
测试小结:
在2K分辨率下,i7-10700K略逊色于其它两款处理器,但是在4K分辨率下,i9-10900K与i7-10700K完全持平,且略胜于i7-9700K处理器。
《地铁:离去》游戏性能测试:

《地铁:离去》是由4A Games制作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灵感取自小说《地铁2033》和《地铁2035》。游戏仍然采用分线性任务系统与沙盒地图以探索刺激的剧情,游历整个春夏秋季,以及核冬季,游戏采用昼夜循环系统以及动态气候系统。
本作讲述的是主角Artyom和其他探险者登陆俄罗斯东部的蒸汽列车“Aurora”号,这是一个重型改装的避难所。当然不是所有探险者都能同你一起搭档,你的选择将影响他们的征途,重复可玩性大增。
这款游戏拥有预设画质,所以我们先将其设置为高,然后来测试4K以及2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地铁:离去》高画质中2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地铁:离去》高画质中4K分辨率下的表现。
测试小结:
无论是在2K还是4K分辨下,i7-10700K都以微弱的劣势逊色于其它两款处理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无主之地3》游戏性能测试:

《无主之地3》是由Gearbox Software打造的经典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该系列以其游戏大胆的美术风格,以及极佳的游戏性,在玩家间广受好评。在新作中,武器枪械将更具特色,地图面积也会远超前作,玩家能够选择全新四位全新的秘藏猎人尽情探索潘多拉之外的迷人世界。
这款游戏拥有预设画质,所以我们先将其设置为恶棍,然后来测试4K以及2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地铁:离去》恶棍画质中2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地铁:离去》恶棍画质中4K分辨率下的表现。
测试小结:
在2K分辨率下,i7-10700K逊色于i9-10700K但是略胜于i7-9700K,但是在4K分辨率下,i7-10700K要逊色于另外两款处理器。
《中土世界:战争之影》游戏性能测试:

《中土世界:战争之影》是由华纳发行,Monolith打造的获奖游戏《中土世界:暗影魔多》续作。
玩家将利用魔戒的威力来对抗各种可怕的敌人,包括索隆和他的戒灵军团。与之前的作品一样,本作也采用开放世界冒险游戏的形式,并会加入改进的复仇女神系统。初代游戏中的“稳定个人化”系统也会在新作整个世界中应用,世界中的环境和角色都会被玩家的选择和行动所改变,彻底打造出自由、且具有玩家风格的中土世界。
这款游戏拥有预设画质,所以我们先将其设置为极高,然后来测试4K以及2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中土世界:战争之影》极高画质中2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中土世界:战争之影》极高画质中4K分辨率下的表现。
测试小结:
在2K分辨率下,3款处理器表现持平,但是在4K分辨率下,i7-10700K及i7-9700K则要小胜i9-10700K处理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战争机器5》游戏性能测试:

《战争机器5》是The Coalition制作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战争机器》系列脱胎于游戏史上最受欢迎的传奇之一本作与前作相比更为宏大,包括五种精彩刺激的游戏模式以及有史以来最具深度的剧情战役。
这款游戏拥有预设画质,所以我们先将其设置为超高,然后来测试4K以及2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战争机器5》超高画质中2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战争机器5》超高画质中4K分辨率下的表现。
测试小结:
无论是在2K还是4K分辨率下,i7-10700K都要逊色于另外两款处理器。
《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性能测试:

《刺客信条:奥德赛》是由育碧制作并发行的动作游戏。本作的游戏背景设定在古希腊,视角聚焦在了斯巴达战士身上,玩家可以选择男性与女性两个全新的主角,并且加入了对话选项。游戏内容可以称作《刺客信条:起源》“某种意义上的续作”,还包括“起源”神魔大战风格的希腊神话角色战斗。
这款游戏拥有预设画质,所以我们先将其设置为极高,然后来测试4K以及2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刺客信条:奥德赛》极高画质中4K分辨率下的表现。

3款处理器在《刺客信条:奥德赛》极高画质中2K分辨率下的表现。
测试小结:
在2K分辨率下,i7-10700K要逊色于i7-9700K,但是略胜于i9-10900K。而在4K分辨率下,i7-10700K则略胜于i7-9700K。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烤机及超频测试:

由于TDP上升到125W的关系,所以这款处理器对于散热器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哪怕是我用了顶级风冷散热器猫头鹰的NH-U12A,在默频全核心满载的情况下,也无法把处理器压到90度以内。
测试时间为50分钟,测试方式为Prime 95的Small FFTs(含L3缓存测试),测试线程数为16条,实际测试CPU全核频率降到了4.7GHz,CPU温度93度,计算核心温度93度,最高温度为5号核心的93度。
不过令我感觉不错的是主板PCH温度仅有42度,算是比较给力的了。

由于采用的是风冷散热器,所以CPU在频率较高(电压也同样调高)时有点压不住,所以只是简单的尝试了下将全部核心超频至5.3GHz,然后跑了一下CPU-Z的Becnhmark。
左:超频至5.3GHz的i7-10700K 右:原始频率下的i7-10700K
可以看到在超频之后无论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都有所提升,且多线程的倍率达到了9.92倍(高了0.06倍),对比AMD同样8核心16线程的R7 3700X表现更加明显。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
测试总结:
3款处理器在6款游戏2K分辨率下性能表现
3款处理器在6款游戏4K分辨率下性能表现
不管如何,10代处理器和400系列芯片组的发布标志着新的主板时代就要来了。毕竟,接口换成LGA1200了嘛,如果还选择300系列芯片组的主板,就跟不上朝代了。
10代处理器的变化是核心频率、数量以及线程的增多,从i7-10700K和i7-9700K来看,增加了超线程的i7-10700K甚至在频率方面也要高于i7-9700K。
而在基准性能测试方面,虽然两款处理器都是8核心设计,但是得益于多线程的支持,8核心16线程的i--10700K明显在许多方面都要强于8核心9线程的i7-9700K,尤其是在wPrime的多线程计算上。同样的,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也更利于发挥M.2固态硬盘的优势,同样的M.2固态硬盘,i7-10700K比i7-9700K要高了近900分(891分),在4K的读取和写入表上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不过在游戏的表现方面,由于处理器带来的提升不如显卡那么明显,所以这3款处理器在6款游戏的2K分辨率下表现几乎持平,而在4K分辨率下则是互有胜负。但是,随着游戏场景的越来越宏大,游戏中的NPC角色越来越真实,相信对于计算力也会有更高的需求,因此,处理器的比重也会随之上升。
可以预见的说,将来的3A大作,多线程、多核处理器在游戏中势必会有更好的表现。
当然除了这些测试之外就是实际应用方面了,处理器代表的是生产力,而生产力其实关乎着我们电脑应用的方方面面,比如打开游戏的速度,读取和渲染图片甚至是视频的速度,又或者是解压缩时的速度。
更多的线程也意味着处理器在运行这些东西是速度越快,效率越高。
但是,对于电脑而言,不仅仅是处理器强悍了就完事,一块强大的主板不仅仅能可以让处理器轻松拉到更高的频率,还能对内存进行超频,同时也能够对固态硬盘等其他设备进行保护和优化,甚至在你打游戏时为你带来更加干净、通透的音效。

因此,一个好的平台关乎着能否给与整个机器更好的运行环境。正所谓好马配好鞍,既然选择高性能的i7处理器了,主板也不能落下,不是吗?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
- 第2页:8核16线程,i9-9900K的延伸
- 第3页:测试使用主板外观及供电介绍
- 第4页:测试使用主板接口介绍
- 第5页:测试使用主板其它部分介绍
- 第6页:测试使用主板BIOS介绍
- 第7页:测试平台及测试硬件介绍
- 第8页:CPU-Z及wPrime单/多线程对比
- 第9页:Super Pi计算及M.2固态存储性能对比
- 第10页: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对比
- 第11页:PCMark及3DMark综合测试对比
- 第12页:古墓丽影:暗影及地铁:离去性能测试
- 第13页:无主之地3及战争之影性能测试
- 第14页:战争机器5及刺客信条奥德赛性能测试
- 第15页:烤机及超频测试
- 第16页:测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