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纳米前又苟住了 Intel十代酷睿i9 10900K/i5 10600K首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Intel每次推出新一代处理器,亦或是更新制程和架构,总是习惯于先在移动平台上"试水",从去年开始就让我们游戏玩家们翘首以盼的Intel第十代处理器也不例外。在首次以五位数命名的10XXX移动版登陆笔记本平台近半年以后,DIY用户们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正片——第10代酷睿台式机版,于2020年5月20日正式发售。

520,对说中文的我们来说这是个相当不错的数字,不知是否可以意淫一个潜台词,即Intel向广大国内玩家说:我爱你们,这回不挤牙膏了。
当然了,Intel挤不挤牙膏,还得看AMD是否YES,关于这一点所有DIY老鸟都是心知肚明的。AMD凭借ZEN/ZEN+以及ZEN2架构优良的多核架构向Intel接连发起反击,面对接踵而至的攻势,Intel在10nm制程进展不顺,多线程性能阵地失守的境况下,必须进一步稳固既有的优势,以求平稳度过这段时期。
Intel的既有优势是什么?当然是频率、单核效能,以及受到单核性能连动的同核心数量下的综合性能。在核心数量劣势的情况下,Intel必须用单核性能去对抗。经由最早应用在八代旗舰移动版处理器8950HK上Thermal Velocity Boost(TVB)技术,10代桌面级酷睿再一次获得主频的突破。外网上早有相关信息剥露: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i9 10900K和10900KF可以达到5.3GHz的单核最高主频,且有望通过手动超频实现全核5.3GHz。
其实早先代号为Comet Lake的第十代CPU并不在Intel的产品路线中,原本计划在第十代上直接推出10nm制程产品Ice Lake,让"双10"联袂登场。显然后者还没准备好,Intel却已经等不及了,面对AMD即将在年底凭借ZEN3架构4000系列锐龙发起的新一轮攻势,九代酷睿力不能支,它急需一款新品来削减竞争对手的锐气,哪怕是象征性的。于是Comet Lake在内忧外患中临危受命,它将铸成14nm+++的绝唱,也是10nm制程(Ice Lake)之前的最后一代产品。
Intel官方提供的第十代i9、i5的包装盒
游民星空硬件评测室这次有幸得到Intel官方在第一时间提供的i9 10900K和i5 10600K两款十代酷睿。由于时间紧迫,测试项目繁杂,这次我们将这代CPU细枝末节方面的事情留待以后的文章中讨论,先为大家献上第一手的测试数据。
这代CPU可玩性挺高,咱们慢慢来。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产品的包装盒里i9和i5两颗CPU放在了一起,这应该是Intel媒体送测包装,而不是正式零售包装,否则岂不是买一送一。
i9与i5的开箱,很遗憾这次没有得到i7 10700K,不然就三系同堂了
十代酷睿CPU实物i9 10900K
十代酷睿CPU实物i5 10600K
十代酷睿的型号名称变成了五位数,习惯了之前名称的人第一眼看上去还会觉得有点儿不适应,实际上这延续了传统的命名逻辑,只是把最前面表述代数的数字9改成了10而已。
下图是每次新品首发时大家喜闻乐见的产品规格对比表,我们在其中加入了九代定位对应的i9 9900K与i5 9600K作对比。之所以还要放入八代的i7 8700K,是因为它与i5 10600K的规格几乎一模一样,在同定位迭代性能变化方面具有对比参考价值。

关于十代酷睿的特性,有几个要点需要着重阐述
十代酷睿的接口从延续多年的LGA1151变为LGA1200,CPU尺寸与前代一致,但防呆槽有所变化,只能在400系主板上使用,后者也不支持前代的CPU。据说Comet Lake接口本可以不变,Intel是为了10nm的CPU平台提前布局。
像预料中那样,十代酷睿的最高内存标准变成了DDR4-2933,但这仅限于i9和不在上表中的i7,i5依然是2666。目前支持十代酷睿的芯片组产品只有定位性能级的Z490,商用级的经济型芯片组仍需等待(B460?),暂无法确定i9与i7在它上面是否也可以使用DDR4-2933。
十代酷睿只有i9支持TVB技术,中文译作"温度自适应睿频加速”。它可以根据处理器在当前距离到达其最大温度数值的空间以及核心负载等因素机会性地自动将频率增至高于单核睿频的频率上,这项功能允许CPU在满足条件时获得比TBM3.0更高的单核频率。顺便说一句,十代的i7有TBM3.0。
i9 10900K与i5 10600K的TDP竟然都是125W,这个有点儿始料未及,后者毕竟比前者少了4个核心,不过4.1GHz的基础频率是史上最高了。另外就是它的最高加速频率才4.8GHz,不出意外十代i5应该有不小的超频挖掘空间。
关于大家此前一直关心的PCIe标准,十代CPU原生支持的依然是3.0,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不过在带宽吞吐量远达不到的情况下,4.0目前确实是强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i9 10900K与i9 9900K合影,注意防呆槽的位置变化
i5 10600K与i5 9600KF合影,注意防呆槽的位置变化
CPU针脚特写,为九代酷睿,右为十代,背面的阻容元件布局有变化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说完CPU再简单聊聊芯片组。要说十代酷睿的专属芯片组Z490与上代Z390相比的最大的变化,半开玩笑的说,就是处理器插槽——从LGA1151变为LGA1200。I/O功能端口方面Z490与Z390的配置从PCIe到SATA再到USB都几乎一致。
Z490芯片组结构
Z390芯片组结构
关于Z490相比Z390的几点变化
注意,USB标准名称规范一度混乱,Z390结构图中USB3.1 Gen2/1就是对应改名之前的USB3.2 Gen2/1。Z490和Z390的这方面规格配置没有变化,两种USB端口分别都是最大扩展6/10个接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消息放出十代酷睿将整合WiFi6控制芯片,这可能是外文翻译失误。所谓Intel AX201依然是一颗物理上独立的控制芯片,并不是集成在十代酷睿的CPU里,而是像往常一样成为芯片组周边的选配。不然岂不是逼着主板厂商给每款产品都设计无线端口,那样十分不利于定位的划分和成本优化。
最后再说一下关于PCIe 4.0,尽管十代CPU和400系列芯片组都没有原生支持这个标准,但有消息放出主板厂商可以根据产品需求通过添加连接到PCH的第三方芯片做出符合4.0传输协议的插槽。
本次评测使用来自微星的MPG Z490 GAMING CARBON WiFi主板(俗称微星暗黑板)
本次评测使用的内存为海盗船的DDR4-4266,有助于考验CPU的内存控制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微星的MPG Z490 GAMING CARBON WiFi中文名又叫暗黑板,是一款定位中高端的面向超频和游戏玩家的主板。
该主板在京东的售价为2299元。

新一代的微星Z490暗黑板在外观方面使用了大量的碳纤维材质,搭配在主板点亮时亮起的的RGB灯效,使得整个主板酷炫了许多。

在供电方面,这款主板采用了12+1+1相并联数字供电设计,共计14相可为CPU提供高达每相60A的电流,搭配8+4Pin的CPU辅助供电接口,能够为超频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内存兼容性方面,这款主板最大支持128GB的DDR4内存,其最高频率可支持到DDR4-4800(OC)。

在PCI-E及M.2接口方面,该主板共配备了3条PCI-E 3.0 X16显卡插槽和2条PCI-E 3.0 1X插槽,其中上边的2条均配有防护装甲,能够在防止较重显卡对插槽造成损伤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电磁干扰,为显卡带来更好的运行环境。
3条PCI-E X16显卡插槽的速率为X16、X8以及X4,并支持AMD的CrossFire双卡互联技术。
而在固态硬盘方面,该主板配有2个被"冰霜护甲"保护的M.2固态硬盘插槽,能够为固态硬盘提供更好的散热性能。
此外2个M.2插槽均支持NVMe及Intel傲腾协议。

Z490芯片组散热片上可以看到微星的CARBON因为标识以及龙型LOGO,相比Z390暗黑板,Z490的芯片组散热器不再是和M.2固态硬盘散热装甲连载一起的设计,外观上边也更加酷炫了许多。

在音频方面,这块主板采用了ALC1220顶级板载音频解码芯片搭配日系尼吉康专业音频电容的组合,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加清澈的音质。

背部I/O接口从左到右依次是1个PS/2接口以及2个 USB 2.0接口,1个DP接口以及1个HDMI接口,1个USB 3.2 Gen2接口以及1个Type-C接口,2个USB 3.2 Gen1接口,1个由Realtek 8125B芯片提供的2.5G网卡接口以及2个USB 3.2 Gen1接口,1组Intel AX201提供的Wi-Fi 6无线网卡天线接口,以及1组带有光纤输入的7.1声道高清音频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表现
首先我们来考察i9 10900K和i5 10600K的工作状态和一些基本属性。
10900K最大睿频5.3GHz
10900K默认Ring频率4.3GHz,内存控制器可以轻松支持4000以上频率
通过烧机验证,主板BIOS默认状态下最小全核睿频4.8GHz,相当了得
这意味着I9 10900K所有核心最低频率为4.8GHz,作为常规零售版CPU在Intel历代产品中是前所未有的,即便算上9900KS这样的限量特别版它也能排名第二,更何况比后者多了两核心4线程,确实是将14nm挖掘到了极致。不过发热是个问题,普通风冷散热器难以压制烤机测试,CPU快到100℃了,需要更给力液冷解决方案。
10600K最大睿频4.8GHz
10600K默认Ring频率也是4.3GHz,同样可以轻松支持4000以上内存
通过烧机验证,主板BIOS默认状态下最小全核睿频4.5GHz
I5 10600K的全核最低频率相对普通,烧机时Ring频率会降低100MHz,但温度就很友好了,普通风冷散热亦游刃有余。CPU的睿频表现取决于定位设计,跟手动超频潜力基本无关,笔者还是很看好十代i5的超频空间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CPU科学算力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3DMARK(CPU得分)与PCMARK10测试(显卡为CPU核显)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刺客信条:奥德赛》是由育碧制作并发行的一款动作冒险游戏,游戏背景设定在古希腊,玩家将以一名斯巴达战士的视角进行冒险。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无主之地》是由Gearbox Software打造的经典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系列。该系列以其游戏大胆的美术风格,以及极佳的游戏性,在玩家间广受好评。而作为系列最新一部作品,《无主之地3》不仅继承了以往系列作品的优点,而且武器枪械更具特色,地图面积也会远超前作,玩家能够选择全新四位全新的秘藏猎人尽情探索潘多拉之外的迷人世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战争机器5》是由微软开发制作的一款第三人称视角射击游戏,是微软游戏《战争机器》系列的正统第五部作品,本作除了登陆XboxOne和微软应用商店之外,还在Steam游戏平台上同步推出。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地铁:离去》是一款由4A Games开发、Deep Silver发行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本作是地铁系列的第三作,也是《地铁2033》与《地铁:最后的曙光》的续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荒野大镖客:救赎2》是由Rockstar打造的一款第三人称射击游戏,是《荒野大镖客:救赎》的正统续作,目前已经正式登陆PC平台。PC版的《荒野大镖客:救赎2》充分利用了PC硬件的性能优势,为游戏玩家们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游戏画面视觉效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古墓丽影:暗影》是由Eidos Montreal制作的一款动作冒险游戏,也是《古墓丽影》系列重启后的第三部作品。游戏背景和叙述是基于玛雅神话和阿兹特克神话,故事发生在《古墓丽影:崛起》事件后不久,劳拉为了阻止玛雅末日的爆发,冒险穿越美洲热带地区,来到传奇城市帕提提,并与圣三一展开战斗。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星际争霸2》是由暴雪娱乐在2010年7月27日推出的一款即时战略游戏,是《星际争霸》系列的第二部作品,游戏剧情方面延续了《星际争霸》初代作品的剧情和世界观,保留了一些《星际争霸》的兵种和建筑,同时一些兵种被赋予了新的技能,也淘汰和替换了一些兵种,旧有兵种、升级兵种以及全新的兵种一一登场,为了各自种族的生存展开搏杀,战火烧遍整个星系,游戏以三部曲的形式推出,即《星际争霸2:自由之翼》《星际争霸2:虫群之心》和《星际争霸2:虚空之遗》。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全境封锁2》是由育碧Massive工作室主导,联合育碧安纳西工作室、RedStorm工作室、Reflections工作室、育碧布加勒斯特工作室以及育碧上海工作室共同合作研发的一款第三人称视角多人在线对战射击游戏,是根据著名军事小说家汤姆克兰西同名小说改编游戏《全境封锁》的续作。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德军总部:新血脉》是由Machine Games开发、Bethesda发行的一款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是《德军总部》系列的最新续作。游戏故事背景设定在《德军总部:新巨人》的19年后的法国巴黎,玩家将扮演传奇英雄B.J.Blazkowicz的双胞胎女儿,在被纳粹占领的巴黎中寻找失踪的父亲。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
Intel十代酷睿台式机处理器i9 10900K与i5 10600K的测试至此告一段落。纵观测试数据,其实也并没有出乎意料,Comet Lake的内核架构设计严格意义上依然是当年Sky Lake的衍生品,其流水线级数和IPC都没有明显变化,那么决定其算力的只有核心数量、频率这两个因素了,只要有一定经验根据这两者都可以估出它们的性能。

十代与九代相比,i9的最高频率提升了300MHz,i5则提升了200MHz,对于相同纳米制程的CPU而言这个飞升幅度可算是了不起的成就,对于Intel巩固单核/单线程优势十分重要。它不但能帮助Intel在游戏性能领域继续确立霸主的地位,连带也能缓解因核心数量迟迟上不来而捉襟见肘的多线程性能劣势,本身受频率所困的AMD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扭转局面的。
此外,在产品定位划分方面,因为性能级平台旗舰型号顶到了10核,Intel终于可以不用开关超线程来划分i9到i3的定位。换言之,十代酷睿从i9到i3,可以每级两个核心为区隔划分定位,所有型号都享有超线程功能。即i9为10C/20T,i7为8C/16T、i5为6C/12T,i3为4C/8T。
至此不由得感叹,这才几年,现在i3的规格已经跟七代i7一样了,而从初代直到七代,Intel性能级平台上的核心数量就没变过,多亏了AMD逼宫啊!
不管怎么说,有了这次频率和核心的双重升级,Inte基本稳住了局面,在10nm之前又能苟一段时日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10"破天惊的十代酷睿
- 第2页:CPU外观与规格详解
- 第3页:十代酷睿专属平台Z490芯片组浅析
- 第4页:测试平台:微星Z490暗黑板介绍
- 第5页:默认状态下十代i9与i5的频率与温度
- 第6页:CPU单线程性能测试
- 第7页:CPU多线程性能测试
- 第8页:CPU科学算力测试
- 第9页:3DMARK与PCMARK测试
- 第10页: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 第11页:《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实测
- 第12页:《无主之地3》游戏实测
- 第13页:《战争机器5》游戏实测
- 第14页:《地铁:离去》游戏实测
- 第15页:《荒野大镖客:救赎2》游戏实测
- 第16页:《古墓丽影:暗影》游戏实测
- 第17页:《星际争霸2》游戏实测
- 第18页:《全境封锁2》游戏实测
- 第19页:《德军总部:新血脉》游戏实测
- 第20页:局面稳住了,但压制对手仍需1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