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理发店的Tony老师 都可能成为你的心灵导师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头发是每个人的门面,也是个人精神面貌的重要输出渠道,决定着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作为可以提升幸福感的部位之一,除了理发师之外,你很难信任任何人对你的头发动手。(本文经微信公众号:不相及研究所(buuuxiangji)授权转载)

但很多时候理发师本身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别太短”这三个字往往就是一场处刑的开始。只要坐上那张充满陷阱的理发椅,不管你在之前有多么具体的讲解,Tony老师们总能给你带来一些惊喜。


“这就是那个有层次感的发型?”
理发店的存在证明世界上确实没有后悔药,每把剪刀见证的事故可能比店里办的会员卡还多。“理发就像一场赌博,而我基本没赢过,换了多少家理发店,就换了多少种丑法。”
也有人说这其实无关发型,主要看脸
很多人都觉得理发师是全世界最难沟通的人了,他们永远听不懂你的需求。但如果你把目光转向他们的推销能力的话,他们似乎又成了最擅长沟通的人。
“进门前本来只想打薄一点,最后办了张1000的储值卡,还染了个发。”
理发师自然也是分段位的,收费15块钱的叫师傅,100块钱以上的才能叫Tony,他们往往背负艺术总监的重任,可以说是一个理发店的精神支柱。

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哪家理发店里没个Tony老师,很可能业绩都会受到影响,有些一个理发店里就有3个叫Tony的,导致现在男生如果叫Tony的话会被人直接联想是不是发型师。
据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营销策略,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名字,在牛津词典的解释中可以找到原因。
Tony、Kevin、Allen,并称美发三巨头
在对于发型设计的理解上,每个Tony老师虽然见地不同,但都有同样的敏锐感知,他们善于发现你的任何缺点,并给出“为你好”的建议。
比如一会说你头发这里不好,一会说你发质差,一会说现在的发型影响气质,然后再不厌其烦地劝你染头发。
“一进理发店我就觉得自己是粘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
即便你的头顶已经快成为一片荒原,他们也能发挥你所有的剩余价值。
“先生你肯定做的是大生意,用脑多就容易脱发,要注意身体啊,要不烫一下头发,显得头发多。”
作为一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Tony老师们对你上心程度基本上已经接近一种超越血缘的人文关怀,你妈可能都没这么仔细分析过你。
从网上流传的发型师沟通专业话术中能看出,他们有多想跟你拉近距离。

尽管大家都知道他们最后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你办卡消费,很多人对自己的Tony老师依然从一而终,毕竟找到一个合适的理发师不比找个对象容易。

相比于现在主要靠社交软件维护的人际关系,Tony老师们每句话好像都在顺着你,总会被一部分朋友解读为某种亲切。
“如果你愿意,在理发店里可以聊自己想聊的一切,包括各种负面情绪,反正不管你说什么,理发师都会夸你看起来很不错。”
运气好你还能让皇上给你理个发
在一些心理学家看来,这似乎就是一种天然带有疏导情绪作用的心理疗法,国外有些理发师已经开始兼职心理咨询了。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市的一家理发店正在进行心理咨询培训
印第安纳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教授Sula Hood曾表示:
“一个人和他的理发师之间是一种独特的信赖关系,理发师倾向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吸引对方,对方就不会感到被孤立,这与心理医生所处的位置不同,但经常发挥了类似的功效。”
“即便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客户与他之间也隔着足够厚的心理防线,而面对理发师很多人却会不经意间吐露自己的秘密。”
现在新西兰的理发师开始尝试调解家庭暴力
新西兰梅西大学临床心理学讲师Kirsty Ross博士也曾公开自己的研究,她认为客户与自己理发师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治疗性的关系。
就像有位Tony老师说:“我们总是看见人们自认为最丑的一面,没有化妆,头发是湿的,有时上面还包着箔纸,已经完全没什么好隐藏的了,所以人们总是喜欢事无巨细跟我们分享自己的故事。”

某种程度上说,理发师确实很容易突破陌生人的心理安全距离,他们可能是唯一用剪刀触碰到你脖子而你不会害怕的群体了。

2015年,心理疾病高发的日本宫城县政府曾组织理发师进行心理学培训,用以消除人民心里的苦闷,据说最后效果很好,他们发现人们在理发时更不抵触心理咨询。
同年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国理发师Tom Chapman在自己的一位朋友自杀后,成立了名为Lions Barber Collective的国际理发师组织,致力于培训理发师识别抑郁症,希望能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从而预防自杀。
他们还把“理发师”和“防自杀”这两个原本不相关的概念搬上了TEDx的讲台。

“自杀是45岁以下英国男性的主要死亡原因,理发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心理安全区,可以在友好,非临床的环境中减轻焦虑,如果经过正式培训,我们也可以挽救生命。”
2018年时,英国登记的自杀人数为6507人,据统计全球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
越来越多的理发师开始关注顾客的心理健康,逐渐成为了一些人精神上的朋友。
其中Nikky Okyere现在已经是伦敦非裔社区里最火热的理发师,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掌控了整个英超联赛的发型走向,因为很多球员说如果一两个星期不见Nikky的话,就会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压力。

他还以一个非足球运动员的身份受邀参加了巴洛特利25岁的生日宴会
来自加纳的他对于理发和心理健康之间有更深刻的理解,毕竟生活在非洲很多地方并不安全,很多人对生活充满消极感,拥有一个好发型可能就是唯一值得高兴的事。
“在非洲很多人都愿意和理发师交谈,理发店是个思想交流的地方,有些妇女因为在家里不能发表政见,还会专门去理发店和发型师讨论政治。”
“穷人有自己的抗争方式,我希望把这样的模式带到英国来。”
他从开店起就一直贯彻自己“心灵理发师”的信仰,希望无论何时顾客只要坐在理发椅上,都能感到放松和自信。
如今他还帮助有天赋年轻人在自己的店里录制视频,发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甚至歌手组合kwamz&flava就是从他的店里出道的。
以他的经验看来理发店就应该是个相互帮助的地方,最起码也要达到各取所需的水平。


在推销产品之外,你还是能看到理发师这个古老职业的闪光点,一切似乎回到了几百年前他们兼职外科医生的时代,只不过这次兼职的是心灵导师。
任何事物都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有人在理发店里和Tony老师博弈,也有人需要在这里寻找安慰,对他们来说走进理发店就像走进一个逃离复杂世界的庇护所。
“当然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头发剪得好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