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显示器如何选?一文读懂刷新率与动态垂直同步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想要流畅游戏,最重要的硬件是什么?答案当然是显卡!但是想要获得流畅游戏体验,显示器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那些追求极限胜负的FPS(第一人称射击)竞技玩家而言,一台好的显示器可能要比显卡更重要。
在PVP竞技中,获得胜利永远是高于画质享受的诉求,两者之间甚至是矛盾的,逼真的画面不一定有利于竞技。从某种意义上讲,帧率=赢率,为此玩家往往牺牲画质来提高游戏帧率,或者减少画面中影响判断的不利因素。这使得电竞游戏对显卡的实际需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无论显卡渲染的快还是慢,最终都要靠显示器的每一次刷新将结果呈现在你面前。

玩家在玩游戏时,游戏内容先由PC主机(显卡)完成图像渲染,然后投影在显示器上被人眼观察到,游戏画面经由大脑处理后对双手下达操作指令,再由键盘鼠标等操控外设反馈到PC主机进行运算处理,完成一次游戏操作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PC主机(显卡)和显示器一里一表相互合作,共同为玩家创造出了精彩绝伦的的游戏世界,但两者也相互制约,直接影响着玩家的游戏体验。
想要理清显卡和显示器的关系,就得从游戏帧数和刷新率说起。
所谓游戏帧数,是指显卡每秒渲染多少次游戏画面,渲染次数越多游戏画面越流畅,给玩家的视觉体验就越逼真。游戏帧数的高低主要由显卡性能、游戏画面复杂程度所决定。
刷新率的概念源自CRT显示器,CRT显示器通过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束逐行激发屏幕内表面荧光粉来显示图像,完全扫描一遍为1Hz,1秒时间内完全扫描的总次数就是CRT显示器的刷新率。我们目前使用的液晶显示器的成像方式、原理虽然和CRT显示器完全不同,但还是沿用了刷新率的概念,用于表示显示器每秒刷新画面的次数。
刷新率源自CRT显示器,又被叫做大头显示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如果游戏帧数和刷新率不能同步工作,那么玩家就会感觉到游戏画面卡顿、粘滞和画面撕裂。
游戏画面卡顿
造成游戏画面卡顿的主要原因是游戏画面的丢失。一般标准显示器为60Hz,也就是每秒刷新60次,每次刷新时间的间隔相同为1/60秒;但游戏帧数却会因为画面复杂程度而需要不同的渲染时间,即便同样是每秒60帧,可能其中有30帧的渲染间隔为1/120秒,而另外30帧的间隔为1/40秒;当游戏帧生成时间为1/40秒时,显示器刷新了2次,显示都是前一张游戏画面,而当帧生成时间为1/120秒时,显示器刷新时会显示最新生成的游戏画面,一快一慢导致中间图像丢失,这种可被玩家视觉感知到的游戏画面丢失就是"卡顿",也叫丢帧。
丢失的红色部分游戏画面会给玩家带来视觉上的"微"卡顿
PS:游戏帧条长度代表帧生成时间的长度,刷新率条长度代表刷新间隔
丢帧会导致玩家错过关键的游戏画面,比如敌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
游戏画面粘滞
导致游戏画面粘滞的原因在于游戏帧数过低。如果说卡顿是暂时的,那么粘滞就是持续的。当游戏帧数持续低于某一个数值时,显示器就会多次刷新显示同一张图像,游戏画面虽然连贯但不够流畅,操作也不能即时得到反馈,给人一种如陷泥沼的感觉。
两次刷新都显示同一帧会给玩家"强烈"的画面粘滞感
游戏画面撕裂
但更常见的是游戏画面撕裂。一般来说,当游戏帧数高于刷新率时,显示器在还没有完全显示完第一帧画面的时候,显卡已经完成了第二帧的渲染,导致显示器同时显示两帧或更多帧"不完全"的画面,不同帧画面之间会有明显的水平错位,这就是画面撕裂。画面撕裂不仅存在于游戏帧数过高的情况下,游戏帧数过低也会导致画面撕裂。
游戏帧数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画面撕裂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Sync(同步技术)
为了解决游戏帧数和刷新率不协调工作导致的问题,先后诞生了V-Sync、G-Sync和FreeSync等同步技术,其中V-Sync,也就是垂直同步技术,是使用最广泛也是最古老的解决方案。
V-Sync(垂直同步)
V-Sync(垂直同步)技术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让显卡以显示器的刷新率为标准来进行图像渲染,如果显示器刷新率为60Hz,开启V-Sync之后,显卡就会以60的约数速率进行渲染,确保游戏帧数和刷新率匹配协调。这也导致日后显示器的刷新频率都定为60、75、100、120、144等约数较多的数值(85Hz属于CRT显示器的历史遗留问题)。
开启V-Sync会强制显卡和显示器刷新率同步进行渲染,避免画面撕裂
V-Sync虽然有效的解决了画面撕裂的问题,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第一, 当显卡性能富裕时游戏帧数被强制限制在显示器最高刷新率上,在高刷新率显示器出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数值只有60帧,玩家无法获得更流畅的游戏体验;
第二, 当显卡性能不足以支撑游戏帧数与显示器刷新率同步时,会将帧数按阶梯的顺序强制降低到相邻最近的那个可以被显示器刷新率除尽的数值上,听起来有点儿晦涩,打个比方:假设显示器刷新率是60Hz,当游戏帧数低于60fps时会瞬间将其直接降低到30fps,这样每帧画面对应两次屏幕刷新,依然处于同步状态。但是这种腰斩式的剧烈变化让人无所适从,享受变成了折磨。后来为了改进这一弊端,垂直同步引入新的机制允许以非整除的数值阶梯变化,比如60fps下一档是50fps,每帧对应1.2次刷新,但是这样非整数对齐又引发了鼠标延迟和画面微卡等新问题。至此V-Sync依然没有摆脱鸡肋属性。
G-Sync&FreeSync
G-Sync和FreeSync技术的出现,为游戏玩家们提供了效果更好的同步技术解决方案,但工作原理和V-Sync则完全相反,不再是显卡迎合显示器,而且让显示器刷新率随游戏帧数变化而变化,这一切都受益于允许调整刷新频率显示器的出现。
G-Sync和FreeSync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让显示器刷新率和游戏帧数同步
NVIDIA在2013年底提出了G-Sync技术,采用一个显示器的附加模块,取代传统显示器中的脉冲计数器,利用NVIDIA显卡来控制显示器的刷新频率,在显示器完全显示完前一帧画面之后再开始刷新下一帧,这种方法切实有效的为游戏玩家们解决了游戏画面撕裂又不用担心游戏帧数被限制的问题。不过玩家想要享受NVIDIA的G-Sync技术需要额外多付出一些金钱作为代价,而且必须使用NVIDIA显卡。

随后在2014年初,AMD推出了完全免费的FreeSync,同样是通过显卡来控制显示器的刷新频率以达到避免画面撕裂的效果。虽然AMD显卡的市场表现非常羸弱,但并不影响支持FreeSync技术显示器的大量涌现,显示器制造商们也很乐意看到自家的产品多一个卖点以吸引消费者。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重新定义G-Sync
2019年初,NVIDIA重新定义了G-Sync,将G-Sync划分为三个级别:G-Sync Ultimate、G-Sync和G-Sync Compatible。
重新定义的G-Sync分级
最高标准为G-Sync Ultimate(旗舰版),达到该标准的显示器除了要支持帧率同步之外,还要支持HDR1000标准。它与往常一样需要显示器中集成NVIDIA提供的控制固件,使刷新控制器能跟根据显卡输出的帧数来实时改变刷新率。代表产品为华硕的ROG玩家国度PG35VQ。
华硕ROG玩家国度PG35VQ(G-Sync Ultimate标准)
第二档标准为G-Sync,和最高标准相比不再要求支持HDR,可以认为是最初的G-Sync。它也需要显示器中安装NVIDIA的控制固件,这意味着该产品需要从NVIDIA获取授权,这就是G-Sync显示器都比较贵的原因。但是与第三档的兼容模式相比,在显示器里集成控制固件可以确保显卡输出的帧率能准确驱动刷新率控制器,获得近乎100%的游戏兼容性。代表产品为华硕ROG玩家国度PG349Q。
华硕ROG玩家国度PG349Q(G-Sync标准)
第三档标准为G-Sync Compatible,也就是兼容G-Sync,NVIDIA显卡玩家只需要升级显卡驱动,就能让支持FreeSync/VESA Adaptive-Sync的显示器在N卡下开启G-Sync功能。代表产品为华硕TUF Gaming VG27AQE。
华硕TUF Gaming VG27AQE(G-Sync Compatible标准)
或许有玩家很好奇:FreeSync不是AMD的技术吗?怎么G-Sync也能兼容?
这里就要重点提到Adaptive-Sync。2014年4月VESA(视频电子设备协会)将Adaptive-Sync正式作为DisplayPort1.2a的规范之一,包括随后的DisplayPort1.3。作为DisplayPort的功能之一,Adaptive-Sync允许改变显示器的刷新频率,AMD的FreeSync就是利用Adaptive-Sync在游戏帧渲染出时刷新显示器来实现同步效果。
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人明白了,所谓G-Sync Compatible其实就是NVIDIA在Adaptive-Sync基础上推出的一种同步解决方案,和AMD的FreeSync异曲同工,仅在一些驱动指令方面存在差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是所有FreeSync显示器都能完美开启G-Sync兼容模式,即使能开启兼容模式也不确保所有游戏都能生效,它需要驱动指令能够与显示器刷新率控制器匹配,这就取决于显示器厂商能否配合NVIDIA的标准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ROG PG349Q(一)
那么G-Sync显示器是否真的能帮助玩家改善游戏体验呢?G-Sync又是如何使用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用华硕的ROG PG349Q显示器来实际游戏来感受一下。
华硕ROG PG349Q
华硕ROG PG349Q是一款34英寸大小的超宽曲面显示器,超窄边框设计,屏幕曲率为1900R,采用IPS面板,最佳分辨率为3440x1440,4ms响应时间,显示器默认刷新率为100Hz,可以超频至120Hz,支持G-Sync,也就是符合NVIDIA的第二档标准。

显示器背面右上半部分采用装甲纹理设计,充满了科技感,右上角的"败家之眼"RGB LOGO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可以和其它Aura Sync神光设备一起打造酷炫的灯光效果,粗壮的钛色支架柱将硕大的显示器屏幕稳稳的架住,支持10cm高度和约30°仰俯角调节,旋转三脚支架为显示器提供了左右各55°的水平旋转功能。

高度调节空间大约为10cm
仰俯角调节空间大约为30°
可以实现左右各约55°的水平旋转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ROG PG349Q(二)
钛色的支架柱上同样印着"败家之眼"LOGO
OSD功能控制键位于显示器背面的左下角
IO接口
IO接口位于显示器背面的下部,平时由一块塑料挡板遮住,里面为用户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接口选择,从右往左依次是:显示器供电接口,USB3.0 Type-A接口x2,USB3.0 Type-B接口,3.5mm音频接口,HDMI接口,DP接口,最后是一个用橡胶垫盖住的维护用端口。

三脚支架采用合金材质,螺旋设计能够稳稳的支持显示器本身重量,不会轻易翻到,支脚配置了防滑垫,抓地力非常好,便于用户旋转显示器。
备受好评的支架底部投影设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在实际游戏之前,我们要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游戏体验平台简介
一颗八代酷睿i7-8700K超频至4.8GHz,搭配一块顶级RTX 2080Ti显卡,以确保游戏的稳定运行。
利用Over Clocking解锁120Hz刷新率
华硕ROG PG349Q显示器默认刷新率为100Hz,但可以通过OSD菜单中的"Over Clocking"进行超频,解锁120Hz刷新率。
超频之前显示器最高刷新率为100Hz
超频后显示器最高刷新率为120Hz
接下来就是在显卡驱动中打开G-Sync功能。如何判断G-Sync是否已经生效,这就是体现华硕ROG 349Q显示器的厉害之处了。
在显卡驱动界面打开G-Sync功能
在华硕ROG 349Q显示器的OSD菜单中,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G-Sync功能是否生效,如果生效,菜单界面会显示"G-SYNC Mode",而当G-Sync没有开启或者没有生效的时候则会显示"Normal Mode"。这就非常方便我们时刻确认游戏中的G-Sync效果。
G-Sync功能已经生效
G-Sync功能没有开启或者没有生效
除了能确认G-Sync是否正常工作之外,华硕ROG 349Q显示器还有一个超赞的特技——显示屏幕刷新率!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用这款显示器来体验G-Sync的理由。
显示器背面的第三个"游戏助手"功能按键进入选择显示刷新率选项
注意:这里的FPS计数器不是显示帧数,而是显示屏幕的刷新频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开启G-Sync/关闭垂直同步(一)
开启G-Sync/关闭垂直同步(二)
开启G-Sync/开启垂直同步
关闭G-Sync/关闭垂直同步
在《绝地求生:大逃杀》游戏中,G-Sync仅在部分帧数低于120帧的游戏场景中有效,显示器刷新率和游戏帧数达成同步,避免了游戏画面撕裂;但在帧数高过120帧的场景下,显示器只能以120Hz的最高刷新频率运行,G-Sync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想要完全避免游戏画面撕裂,就需要G-Sync搭配垂直同步一起使用。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开启G-Sync/关闭垂直同步
开启G-Sync/开启垂直同步
关闭G-Sync/关闭垂直同步
《怪物猎人:世界》的游戏帧数较低,即便不开启垂直同步,G-Sync也能完美帮助玩家避免游戏画面撕裂。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开启G-Sync/关闭垂直同步
开启G-Sync/开启垂直同步
关闭G-Sync/关闭垂直同步
DX11模式下需要开启全屏独占模式,G-Sync才能正常工作
不确定是游戏BUG还是DX11的问题,G-Sync在《古墓丽影:暗影》DX11模式下,需要开启全屏独占模式才能有效工作,普通全屏模式刷新率会保持最高刷新率不变;而在DX12模式下,G-Sync能够完美运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CS:GO》实测
开启G-Sync/关闭垂直同步
开启G-Sync/双重缓冲
关闭G-Sync/关闭垂直同步
《CS:GO》的游戏帧数远超显示器的120Hz刷新率,所以需要开启双重缓冲来完全避免游戏画面撕裂——120帧也足够游戏玩家的竞技需求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开启G-Sync/关闭垂直同步
开启G-Sync/垂直同步单帧
关闭G-Sync/关闭垂直同步
另外一款热门FPS竞技游戏《彩虹六号:围攻》,游戏帧数偏高,需要搭配垂直同步来完全避免游戏画面撕裂。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
对于想要获得最佳游戏体验的玩家们来说,显卡和显示器永远是话题中心,一里一表相互合作,为玩家创造出精彩绝伦的游戏世界,但两者又相互制约直接影响着玩家的游戏体验,游戏帧数和刷新率的异步会给玩家带来游戏卡顿、操作延迟、画面撕裂等问题,早期的V-Sync虽然能够有效解决画面撕裂的问题,但游戏卡顿的情况却变得更加严重。
随着可调刷新率显示器的出现,也为解决游戏帧数和刷新率同步问题提供新的方向,Adaptive-Sync、G-Sync、FreeSync同步技术抛弃了V-Sync强制游戏帧数同步刷新率的思路,让显示器刷新率主动去迎合游戏帧数的变化。

根据我们的实际游戏体验,在开启G-Sync功能能够有效的避免画面撕裂、游戏卡顿丢帧的情况,也没有产生类似开启V-Sync所带来的操作延迟问题,游戏体验非常出色,但前提是游戏帧数不超过显示器刷新率的最高值,比如我们这次使用的华硕ROG PG349Q刷新率为120Hz,当游戏帧数位于60~120帧区间时,游戏体验可以说是完美,但当游戏帧数超过了120帧之后,G-Sync功能就形同摆设,PG349Q变成了一款非常普通的IPS超宽曲面显示器。
从结果来看,G-Sync等同步技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为玩家提供最好的游戏体验,无法完全解决游戏帧数和刷新率异步所产生的画面撕裂等问题。受限于硬件(显卡和显示器)性能,再好的技术也有局限性,不过依然是目前效果最好的同步技术,对于大多数游戏玩家而言也是完全够用的。
而且随着NVIDIA重新定义G-Sync,不仅N卡玩家也能享受FreeSync所带来的的福利,而且取消的普通G-Sync需要外接附件支持的设计,价格也更加亲民,如果你是一个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玩家,那么不妨来尝试一下G-Sync技术所带来的的游戏改变,或许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在考虑显示器之前必须先考虑显卡性能
说了这么多高刷新率的好处和G-Sync的优势,我们不能忘记一点:从键鼠操作到显卡计算再由显示器反馈到你眼前,这是一条完整的流水线,游戏性能的原始动力还是显卡里那颗负责渲染每一幅画面的GPU。

在现代游戏中,“游戏引擎”、“Direct X Render”和“GPU”都有相同的延迟。GPU 速度越快,这三个过程所需时间越短,玩家就能越快在屏幕上看到更新后的图像,从而做出反应。因此,GPU 是降低延迟最重要的因素。
在电竞游戏,尤其是FPS类游戏中,K/D(击杀/死亡)比是衡量竞技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游戏帧率和屏幕刷新率都会明显影响到这一数据。NVIDIA官方通过多位电竞选手做了一次实验统计,发现游戏帧率和屏幕刷新率对K/D的影响呈现一种互为下限的关系。
见下列统计柱状图:

上图理解起来可能有些晦涩, 这里给各位做一下解读:按电竞最常用的1080P分辨率为标准,以GTX 1050/Ti为起点,使用144Hz显示器能给该显卡用户带来44%的K/D比例提升。由于1050/Ti是起点,60Hz作为最基本的参照,不会显示为K/D加持,同时由于这一档显卡帧率有限,所以更高的240Hz相比144Hz也没有什么区别,自然也不会显示为K/D加持。
接下来,在横坐标轴上,随着显卡(帧率)的提升,更高刷新率的作用也开始显现出来。比如从GTX 1050/Ti升为GTX 1060以后,如果还用60Hz显示器,那么K/D只能提升10%,如果是144Hz则可以再多提升49%,换240Hz再多提升8%,往后皆可以此类推。
所以,拥有高刷新率和G-Sync的显示器固然可以提升竞技水平,但前提你的显卡不能太托后腿,低端显卡用户还是要优先考虑升级显卡再考虑显示器,本末倒置就不好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游戏需要好显示器吗?
- 第2页:帧数&刷新率异步弊端
- 第3页:Sync(同步技术)
- 第4页:重新定义G-Sync
- 第5页:ROG PG349Q(一)
- 第6页:ROG PG349Q(二)
- 第7页:游戏平台&准备工作
- 第8页:《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
- 第9页:《怪物猎人:世界》实测
- 第10页:《古墓丽影:暗影》实测
- 第11页:《CS:GO》实测
- 第12页:《彩虹六号:围攻》实测
- 第13页:G-Sync引领的视觉体验革命很多人还没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