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屏显还支持无线充电 体验高大上的雷柏VT950Q鼠标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在之前给大家带来的雷柏MT750 PRO鼠标算的上是雷柏首款支持Qi无线快充的鼠标了,而在近期,雷柏又推出了VT950Q。

这次给大家带来的就是雷柏高端游戏鼠标——VT950Q双模无线充电鼠标的评测了。
不过,和面向办公领域的MT750 PRO不同,VT950Q是属于雷柏的VT系列,也就是面向游戏系列的游戏鼠标。
所以,VT950Q的性能要更强一些。当然,价格也会高一些。
那么,废话不多说,先来一段简单开箱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VT950(双模)以及VT950Q(双模无线充电)游戏鼠标在京东均有销售,前者售价为329元,后者售价为399元(目前促销中仅售369元)。两者区别仅是双模版支持可拆卸配重块,无线充电版支持Qi无线充电(但没有可拆卸配重块),其它配置完全一样。

在包装的背面可以看到VT950Q的特点介绍:
1,板载记忆体模块,可以直接存储驱动设置。
2,支持7档DPI预设调节,50-16000DPI之间可选,步进为50。
3,带有一块OLED显示屏,并且鼠标支持1600万色幻彩呼吸灯。
4,支持Qi无线充电技术。
5,原相PMW3389光学引擎,最高可达到400的IPS以及50G的加速度。
6,鼠标带有11个可自定义功能的按键(9个按键+滚轮的前滚、后滚行为)。

包装附件:
1,雷柏VT950Q鼠标一只。
2,Micro-USB转USB 2.0数据线一根。
3,无线收发器一个。
4,无线收发器转接器一个(Micro-USB转USB,用于连接数据线)。
5,说明书一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鼠标上部
- 第3页:鼠标侧面
- 第4页:鼠标底部、线材及重量
- 第5页:鼠标握姿
- 第6页:驱动介绍
- 第7页:测试、感想
- 第8页:灯光效果展示
鼠标上部:

VT950Q鼠标的整体呈黑色,表面采用了类肤的材质的处理,相比细磨砂材质,整体表面的感觉更加的均匀、防滑。
整个鼠标为左右对称式设计,所以既适合左手习惯的玩家,同样也适合右手习惯的玩家。

由于鼠标为左右对称式的设计,所以左右2个按键也同样是对称的造型,并没有区别。
不过按键与上壳采用的是分体式的设计,即左右2个按键都是单独的模块。
这样的好处就是按键的回弹全部依赖于鼠标的微动,缺点则是不同模块中间的缝隙容易进灰。
不过好在雷柏VT950Q采用了5000万次寿命的欧姆龙蓝点微动,算的上是非常强悍的微动了。

鼠标滚轮采用的是凯华的编码器,但在滚动的过程中感觉略有生涩,并不是太舒服。在滚轮的后方是DPI的上档和下档切换按键,两种档位的调节是分开式的设计。
该鼠标共支持7档DPI调节,最小为50DPI,最大为16000DPI,并且支持以50的步进来进行设置。

最中间的腰线处有一个倾斜的OLED显示屏,该显示屏可支持64*48像素的画面展现,用户可自定义显示图案。
同时按住DPI上档键加滚轮前滚可进入设置状态,在设置状态中除了对鼠标的模式(游戏/普通等)进行切换之外,还可查看鼠标的APM等功能。

最后,在VT950Q的掌心部分有一个V字形的LOGO,支持1600万色及多彩RGB灯光模式。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鼠标上部
- 第3页:鼠标侧面
- 第4页:鼠标底部、线材及重量
- 第5页:鼠标握姿
- 第6页:驱动介绍
- 第7页:测试、感想
- 第8页:灯光效果展示
鼠标侧面:

侧裙采用了不规则的3D浮雕纹理,有点像是硬像胶材质摸起来比较舒服但并没有弹性,所以时间长了不容易出汗。但抓取力度较为适中。
左侧侧裙有2个按键,位置摆放比较合理且不凸出,不容易发生误触。

由于对称式设计,右侧侧裙与左侧一样是有2个侧键,不过相对来说左右手习惯的人同一侧的2个按键都不是很容易按到(比如右手习惯的人右侧侧裙的2个侧键就不容易按到)。所以这两个按键在实际游戏中的功能并不是很大,娱乐办公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前端,由于鼠标支持无线模式,所以为了达到最佳省电的效果,只有OLED屏和掌心的LOGO支持灯光显示,另外LOGO处支持1600万色的RGB灯光。前端以及滚轮都没有亮灯的地方,所以这并不是一款“花里胡哨”的游戏鼠标。
前端的底部是Micro-USB接口,用户可以插上数据线让鼠标成为一款有线鼠标,也可仅做充电使用。

躬型的掌托弧度不算太大,不过得益于129.31mm大手型的设计,所以手腕不容易与鼠标垫发生摩擦,因此玩家不必担心会出现“鼠标手”现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鼠标上部
- 第3页:鼠标侧面
- 第4页:鼠标底部、线材及重量
- 第5页:鼠标握姿
- 第6页:驱动介绍
- 第7页:测试、感想
- 第8页:灯光效果展示
鼠标底部、线材及重量:

底部采用了5脚贴设计,上、下、及左右各有一个大脚贴,然后在光学引擎周围有一圈小脚贴。
该鼠标采用了原相的PMW3389光学引擎,在前边我们提到过,该引擎可支持50DPI-16000DPI之间的切换,同时最大步进为50。同时能给鼠标带来400的IPS以及50G的加速度。
中间部分取消了VT950的可拆卸配重模块,内部增加了无线充电的接收模块,并在上边印有一个电的标志。

VT950Q采用的是编织线缆,能够增加整体线缆的坚固度,接口为USB 2.0转Micro-USB。

在平时的时候,这条线直连鼠标可当做有线鼠标来使用,也能够给鼠标进行充电。

此外还支持通过转接器来连接无线收发器,这样可以让收发器摆在一个非常开阔的地方,以增加信号强度,防止干扰。

最后,这款鼠标在我的秤上重量显示为124g。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鼠标上部
- 第3页:鼠标侧面
- 第4页:鼠标底部、线材及重量
- 第5页:鼠标握姿
- 第6页:驱动介绍
- 第7页:测试、感想
- 第8页:灯光效果展示
鼠标握姿:

扒握姿态左下视角。

扒握姿态左上视角。

扒握姿态右下视角。

扒握姿态右上视角。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鼠标上部
- 第3页:鼠标侧面
- 第4页:鼠标底部、线材及重量
- 第5页:鼠标握姿
- 第6页:驱动介绍
- 第7页:测试、感想
- 第8页:灯光效果展示
驱动介绍:

相比其它型号鼠标的驱动,雷柏VT950Q的驱动要更加的详细了许多。在主要设置界面,首先是CPI设置。用户可以针对7档CPI进行相关设置,最低50,最高16000。
之后是Windows指针速度设置,分为慢和快,其效果等同于CPI的调节。
此外还有USB报告率、滚轮以及用户自定义按键设置。

按键分为左右2侧4个按键和前滚、后滚、左键、中键、右键以及CPI的上档和下档共计11个按键。每个按键可设置相应的功能,并且支持录制宏自定义功能。

而主要设置右边靠上位置的OLED显示功能则可以自定义图片或是显示内容,甚至是文字,不过其像素只有64*48,这个需要注意。

在颜色设置中可以针对掌心部分的雷柏LOGO进行颜色设置,背光效果中可以普通循环,也可以点击进行触发或者是关闭。

同时在下方可以选择呼吸或是常亮时所使用的灯光颜色。
宏编辑则是允许用户录制宏自定义功能。
最后支持和云同步则分别是固件、驱动版本的更新以及上传或是下载云端配置。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鼠标上部
- 第3页:鼠标侧面
- 第4页:鼠标底部、线材及重量
- 第5页:鼠标握姿
- 第6页:驱动介绍
- 第7页:测试、感想
- 第8页:灯光效果展示
游戏测试:

基础测试游戏《连连看》,这是一考研眼力和手速的游戏,所以对于鼠标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我们把它作为较为基础的测试项目,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FPS游戏测试《彩虹六号:围攻》,作为一款以“钢枪”和“偷人”为主的游戏,这款游戏对于鼠标的要求还是蛮高的,也能反映市面上绝大多数FPS游戏的水准。

MOBA类游戏《Dota2》,这款游戏不仅要求对技能的释放,躲避技能的瞬时操作有一定要求之外,同时还有“正补”以及“反补”2种补刀概念,因对,对鼠标也是有一定的操控性要求。
使用感想:

首先是方便性,这款鼠标支持2种使用模式以及2种充电模式。分别是有线模式和无线模式,以及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鼠标是支持Qi无线快充的,这代表着市面上绝大多数无线充电手机的充电器对这款鼠标依然适用。因此,如果你是一个无线鼠标爱好者,那么在平时适用鼠标时放到鼠标垫上正常适用。而在不用电脑时将鼠标放到正常的Qi标准的无线充电器上就可以了——毕竟,有一部分用户的桌面上是有一个无线手机充电器的,不是吗?
当然了,雷柏自己也产支持Qi标准的无线充电器,10W的XC100无线充电器在京东售价仅需49元,它支持iPhoneX、三星S9、小米MIX 2S等系列手机,所以价格不算太贵,也能够方便用户对鼠标和手机随时充电,还是蛮有性价比的。
其次是握持感,虽然这是款左右对称式鼠标,但是鼠标的握持感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舒适的,中间下凹倾斜的OLED屏幕让手在握持鼠标的时候能够留出一定的空来,不那么容易捂汗,但又不会减少手与鼠标的触感。
底部的腰线比普通鼠标要宽一点,所以拇指和小指能够非常轻松的将其给“夹住”,因此在握持方面是比较到位的。
然后是在重量方面,这款鼠标在我秤上的重量是124g,虽然有无线鼠标的电池和无线充电功能的加持在里边,但是它并不能给你轻量级鼠标的感觉,至少在抬起来仔细感受重量时,它还是略有“份量”的。
因此相对来讲它比较适合MOBA类游戏,或者是适度的FPS游戏。
在按键方面,虽然左右两侧侧裙都各有2个按键,但是作为一个右手习惯的我来说,果然和之前的想法一样,右侧侧裙的2个按键由于很难碰到,所以玩游戏时基本不会有使用它的时候。
不过在我做制图和剪辑的时候,它能够代替一些不是很常用但总必不可少的功能,还是聊胜于无的存在。
中间的OLED屏在我个人看来是个“噱头”大于实际应用的东西(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因为经过一周左右的使用,我发现我是真的真的没有看过它几次,除了评测的需要。
当然,如果你经常切换游戏模式,比如800CPI的FPS或者1200CPI的MOBA,那么你还是需要通过它来准确的提醒你目前的CPI值的,因此算是比较实用的东西。
但是我经常玩的游戏是《彩虹六号:围攻》,所以CPI不常切换,因此作用不是很大而APM我个人也不是太过关心,因此只是针对我个人来说,并没有太大作用,不过每个人的需求不同,这里我仅代表自己的观点。
游戏方面,5个脚贴带来的是在鼠标垫上的绝对平滑。原相PMW3389的专业游戏引擎,可以说是旗舰级引擎了,并且搭配德州仪器的无线2.4GHz以及欧姆龙蓝点微动的加持,这款鼠标本身的定位就是高端,所以并没有什么性能方面的瑕疵。
当然,硬要说缺点的话,可能就只有滚轮略微偏硬了。
最后,369元的价格,还是值得体验一下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鼠标上部
- 第3页:鼠标侧面
- 第4页:鼠标底部、线材及重量
- 第5页:鼠标握姿
- 第6页:驱动介绍
- 第7页:测试、感想
- 第8页:灯光效果展示
灯光效果展示: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鼠标上部
- 第3页:鼠标侧面
- 第4页:鼠标底部、线材及重量
- 第5页:鼠标握姿
- 第6页:驱动介绍
- 第7页:测试、感想
- 第8页:灯光效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