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手工耿”发明了八百万种凶器 只为了爆气球?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最近看到一个心情不太好的网红: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一个不愁会脱发的光头,他每天刀枪斧炮的没有别的事,就想着怎么毁灭气球。


“我没有数过到底牺牲多少个气球了,我一般会去批发,一次买100个装的大包,每月大概会用掉一到两大包吧。”


大叔名叫Jan Hakon Erichsen。大叔自称是一名视觉艺术家,兼气球毁灭者。靠着每天虐待气球、意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在ins上攒了50多万的粉丝。




有两个最明显的特点使Jan大叔的作品不同于普通的毁物视频:
一是他每次都会用一个新的精心设计的鲁布·戈德堡机械式的 “毁灭机器” 来摧毁这些日常物品。


二是Jan大叔在视频中一点也显得不愤怒或狂躁,每次都会及其冷静地操作毁灭机器一步一步抵达毁灭的彼岸,同时非常注意对听力的保护。


后来眼尖的网友发现事情有点不太对劲……连大叔自己都说了:请勿模仿请勿模仿请勿模仿,特别是在家里。 最后大叔不得不为自己这套玩法,戴上耳机保护耳朵,小心翼翼,怕自己被扎伤。




虽然大叔将这一系列称为视觉艺术,但网友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说看大叔的视频,有一种莫名爽的感觉,可以释放压力。比如你在看这些气球齐刷刷被集体击爆的瞬间。




Jan大叔生活在挪威,2004年毕业于奥斯陆的挪威艺术学院。一开始他的行为带有更明确的艺术反思意味,比如用一张皮凳子模仿再现捕猎者狩猎的过程。


动物被捕杀,开膛破肚,享受完了美味,再把剥下来的皮做成家具。Jan大叔把家具当做动物又还原了捕杀的过程,带着一种人类文明中“毁灭”行为的反思意味。后来他开始用到更多平常生活里的对象,并开始自己也加入这个过程中。这个系列大叔起名为“Destruction Diaries 毁灭日记”。



这一系列奇奇怪怪的行为,和Jan所生长的环境有关。 Jan大叔的家乡北欧不成文地流行着一种心态和处事方式,在斯堪的纳维亚语中称为:“Nordisk tungsinn”,可以翻译成:“北欧愁思”,大概说的就是人要时刻惦记着生活中的沉重和挣扎。

Jan大叔是这么说的,“人们每天按照惯例日复一日地重复昨天做过的事,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在这按部就班之间逐渐造起了一台隐形的毁灭机器,于某时某刻在无形之间不知不觉地就毁掉了生活中的一些东西。”




这种概念也可以用来反思人类社会文明,比如人们自己制造了一系列规则来约束自己,最后又受困在规则里左右为难。主动的毁灭者,自己不知不觉也受困在了毁灭的过程里。


甚至你精心设计了各种机关,但也会没有击中时,失落和无奈一种自我毁灭的情绪就油然而生了。 有时还会产生一种无力感,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恰恰自己才是那个始作俑者。
Jan 在之前的采访中曾说过,他并不介意自己的作品只给人们带来哈哈哈,但他希望有心的观众能够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所以有网友说,怎么感觉看着看着,突然就悲伤了起来。



这也就是在地广人稀的北欧,才会有人闲得蛋疼思考人生的意义。而北上广被生活推着走的社畜,自然是没时间会思考这种事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