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爆!拯救今年暑期档的,竟然是他!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最近一部疯狂刷屏的国产动画彻底火了。
有豆瓣8.7的口碑认证,也在票房上连破纪录。
国内影史首部单日票房破2亿的动画电影,上映4天的总票房已过8亿。
瞧这架势,15亿打不住,20亿不是梦。
万万没想到,拯救这个低迷暑期档的,居然是它。
《哪吒之魔童降世》

太丑不看,烂片预定。
有多少人起初心怀抵触,带着好奇和质疑走到影院,观影之后却妥妥地真香了。

是其制作水准与经典改编上的颠覆,改变了观众对国漫的既定印象。
作为首部IMAX国产动画,《哪吒》的视效令人难以置信,它甚至比《大圣归来》这种国漫之光更为精细突出。
哪吒微颤的小肚腩,看上去肉感十足。

山河社稷图里构成一派良辰美景、世外桃源的仙意景致。

天劫当日的大战条理分明,节奏虽快但丝毫没有乱打一气的感觉。
燃、爽、炸!人物外部展露的力量和内在情感的喷薄相得益彰。

不夸张地说,《哪吒》刷新了当今国产动画的最高水平,这是一整个行业共同付出的结果。
预算有限,大公司出于盈利考虑不愿接单,导演就只好去找二三线的小团队,将工程拆分开。
凝聚了60多家制作团队,1600多名动画人,从5000个镜头里精挑细选至2000个,特效镜头占全片的80%左右。
哪吒和敖丙牵手渡劫的时候,导演设想的是安插一组地球历史变迁的快速回放,意在显示诞生于天地之间的两人看遍沧海桑田。

耗时耗力地尝试去做了,钱烧完了效果却没做出来,导演只能忍痛把这个镜头砍了。

除了画面有肉眼可见地提升以外,国产动画难得讲好了一个故事。
众所周知的典故被进行大刀阔斧地改编,直接对哪吒的身世下手,还能逻辑自洽。
从灵珠子转世变成魔丸降生,正义无畏的形象活生生被扳到了反面。
而他的“冤家”敖丙得到了灵珠。
以前的敖丙是这样婶儿的;

要么是这样婶儿的;

现在竟翻身成了气度超脱,温文尔雅的少年。

其实时至今日,哪吒在许多人心中的传统印象也是改良而来的。
他最初源于印度佛教护法神,流入中国文化后逐渐演变。在《封神演义》中,他7岁时的事迹尤为出名,国内的影视作品中也大都倾向将他塑造成孩童的样子。

《封神演义》毕竟是封建体制下的产物,有些情节放到现在来看称得上是毁三观。
比如哪吒在原著里真没那么伟大,人设相当于到处惹是生非的熊孩子。
明明是他到东海拿混天绫洗澡,搞得龙宫地震。奉命出来巡视的夜叉因为长得丑被哪吒骂,气得一斧子下去,自己却丧命于乾坤圈下。

三太子敖丙露面,结果哪吒一言不合又给人家抽筋扒皮,后面更有痛打龙王,箭射碧云,复生后追杀李靖等。
犯事不怕,咱后台够硬。像太乙真人,元始天尊以及女娲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偏心。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则摒弃了父权至上的思想,通过把龙变成反派来给哪吒屠龙提供了正当理由,再进而激化矛盾,突显反抗父权的主题。

相信这才是大家记忆里的那个哪吒。90后更熟悉的哪吒大概是《哪吒传奇》里的少年英雄。
《哪吒之魔童降世》显然借用了《封神演绎》里的“糟粕”来为魔童哪吒注入顽劣和暴戾的特性。
同时电影参考致敬了《哪吒闹海》的叙事节奏和美术设定,夜叉掠走小妹、生辰宴上混天绫扭成的小人耍火尖枪的动作、敖丙手持的真知棒双锤都源于那部经典。


导演饺子在采访中说:“每个时代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精神内核和时代烙印。我做改编的话,也是为了服务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观众,希望能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打破成见,这部片子显而易见的主题。
对于这一点,导演饺子完全是有感而发。
弃医从画的饺子曾辞职闭关制作动画,靠母亲的退休金过活,一度饱受非议,被当作是啃老族。
一人花费3年制作出了16分钟的动画神短片《打,打个大西瓜》(2008)得到广泛认可,后来和朋友成立了现在的可可豆动画公司。

又经过了5年,改了66版剧本,再投入繁杂的制作,饺子才用《哪吒》这部优质的作品证明了只要坚持不懈,成功就在眼前的鸡汤。
之所以哪吒丑,敖丙俊,太乙真人肥成猪,李靖变慈父,都是要消除往日的偏见。

双生的关系构成了哪吒和敖丙之间的羁绊,也从两种角度诠释了同一个道理。
被乾坤圈锁住了大半功力和魔性的哪吒自幼就被百姓们当成妖怪来对待。

尽管如此,性情生来有些乖张,时而难以控制自身能力伤及无辜的哪吒却选择留在社稷图里学习法术。
以便今后斩妖除魔,保护那些他伤害过,也伤害过他的乡亲父老。
但他心中却满是因外界而生的怨气,仅存的希望也在人人喊打中幻灭。
社会你藕霸,人狠话不多
既然这般被误解,他就索性遂了他们的心愿。
敖丙虽有灵珠加持,可本质上仍是低人一等的妖族。

他肩负着全族人的使命,跟着申公豹苦苦修炼,与世隔绝。
龙族镇守着犹如海底炼狱的龙宫,牵制着沉重的锁链把怪兽囚禁在岩浆层之下。
而百姓相传的说法是,龙族是被镇压在海底的。
伴着疼痛,无数从龙体血肉上剜下的鳞片在敖丙身上汇集成了坚不可摧的万龙甲。

龙族流露出的不仅仅是改变命运的迫切,还有孤注一掷的绝望。
正如申公豹所言,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
哪怕敖丙行了善事,一露出龙角就立刻功亏一篑。
冥冥之中的意外相遇,使同样孤独,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哪吒和敖丙成为了知己。

命里的定数,又导致二人兵戎相见。
立场的转换,继续造成了哪吒与敖丙在身份上错位。
魔丸救世,灵珠灭口。颠倒的局面中,水淹陈塘关和哪吒三头六臂的情节设定都得以自然地植入。

一场冰与火的强强对决,实际上也是双方互相说服与证明的过程。

究竟是冰压得了火,天意难违?
还是火融得了冰,人定胜天?
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化冰为雨,直逼燃点。

《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正犯了一千七百杀戒”,这里的哪吒是魔童,各自皆有不如意的宿命。
这一次,身为父亲的李靖没有放弃儿子。
有一个细节不知大家发没发现,哪吒刚降生时李靖还是满头黑发。

之后白发渐渐爬上两鬓,3年过去,李靖的头发已是半白。

为了哪吒,他可以上天跟天尊求情,可以挨家挨户拉下脸面把百姓求到李府。
甘愿舍命的李靖大概心中所想:是魔是仙,他都是我儿。

当哪吒意识到父亲原来从未停止爱他的那一刻,倍受感化的他也正式觉醒,谨遵父亲的教诲去做出自己的选择。
记得79年版《哪吒闹海》里的哪吒自刎尤为悲壮。
“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横剑的哪吒含泪死去。
“削骨还父,削肉还母”中透着太多的情感和含义。
倔强又痛心疾首的他与父权和礼教决裂,以极致的方式挣脱束缚获得自由。

哪吒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反叛精神的象征,可能也正因如此,唱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痛仰也一直将其作为乐队的标志。
执着追梦,向死而生,脱胎换骨。
有人觉得在电影中去掉“自刎”很可惜,但叔觉得坦然迎接天劫不也是自我牺牲吗?

一人做事一人当,纵使万劫不复,也不向命运屈服。

电影改动这么大,还能得到广泛认可而不是被批毁经典的原因就在于此。
到头来你会发现,哪吒依旧是哪吒。
永远热血难凉,永远做自己的英雄。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