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重人格于一体,这个戏疯子的演技又炸了!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本文作者|影视怪蜀黍
好莱坞类型片的创作模式早就不限于重启和拍续集了。
开辟宇宙和宏伟布局更能够吸引观众入坑,而且迪士尼的漫威电影宇宙、华纳的DC扩展宇宙以及传奇的怪兽电影宇宙等还占着大IP的优势。
当然最成功的案例绝对是走过了11个年头的MCU,如今《复联4》的全球票房都已经超过了《泰坦尼克号》,排在影史第二。

然而有一个另类超级英雄电影宇宙的不仅是原创,还耗时19年,全部出自同一位导演之手。
他就是好莱坞印度裔导演M•奈特•沙马兰。
2000年的《不死劫》是这一宇宙的开端。
布鲁斯•威利斯继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灵异第六感》之后再度与沙马兰联手。

2016年的《分裂》是第二部。
主角拥有24种人格,“一美”詹姆斯•麦卡沃伊炸裂的演技大家有目共睹。

要不是因为有《分裂》最后那个关键性的彩蛋,在大家眼里这就是两部各自独立的悬疑惊悚片。

它们之间到底存在何种联系?答案留到了第三部。——《玻璃先生》

本片得到评价褒贬不一,但还是以2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收获了2.47亿美元的票房,简直赚翻了。
不过作为三部曲的终章,它有一定的观影门槛。
因为人物和世界观都是由前两部电影展开而来的,所以叔简要地进行一下前情回顾。
《不死劫》讲述了保安大卫•邓恩从一场造成了131人死亡的火车事故中幸存。

他是唯一的生还者,竟然还毫发无损。
“你这一生生过几次病?”这样一张便条开始让大卫意识到,自己好像从来没得过病。
按照便条上的地址,大卫找到了漫画艺术品经销商伊利亚•普莱斯。
伊利亚天生Ⅰ型成骨不全,一辈子骨折过几十次,身体像瓷娃娃一样极其脆弱,“玻璃先生”的绰号由此得来。

先天残疾的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
①漫画不是完全虚构的,它也许记录着真实的历史,对应着当下发生的事实。
②世界是守恒的,既然他这样弱不禁风,就也会有人处在另一个极端,拔山举鼎。
伊利亚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大卫这个超凡之人,并帮助他正视自我。
除了力大无穷身强体壮,大卫还能依靠肢体接触发现坏人的罪行,进而变成了一个惩恶扬善的义警。

就当大卫卸下防备与伊利亚握手时,他才恍然得知真相。
原来伊利亚为了寻找他这种超级英雄,不惜成为善用脑力的邪恶反派,故意制造了那起火车事故,白白害死上百人。

之后伊利亚被诊断为精神异常送入精神病院,大卫继续隐匿在人群中行侠仗义。
《分裂》的主人公凯文曾在幼年遭到患有强迫症的母亲的虐待和恐吓,她在凯文父亲一去不回后更是变本加厉。
凯文从此患上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他拥有23种人格,在电影里只展现了8种,有的是9岁男孩,有的是成熟女性,有的是重度洁癖男……

秉着未遭受过苦难就不纯洁的理念,其中一个人格“丹尼斯”负责绑架了3个女孩。

与此同时,**第24个人格“野兽”**在凯文的体内觉醒,扮演起应激的保护者。
肌肉健硕的“野兽”可以扳动钢筋,也可以在光滑的墙壁上爬行,挨了枪子也无大碍。

最后只有凯西一人幸免于难,因为幼年被叔叔性侵过的她表现出过自残倾向,“野兽”见到了她的伤口便决定放过她。

不见了踪影的凯文以及他的众多人格选择相信“野兽”,让他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强大。
其实“玻璃先生”是中文译名,英文原名“Glass”直译过来是“玻璃”。
它是将伊利亚、凯文和大卫联系到一起的重要意象。
伊利亚,玻璃先生,易损易骨折。

凯文,一个身体里承载着一个族群,形状各异的玻璃碎片指代出人格的分裂。

大卫,游走在街头通过擦肩而过的触碰获知罪恶的信息,正如映在每片碎玻璃上的不同的影像。

现在这三个复杂的人在精神病院里碰了头。
心理医生斯泰普试图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系列超自然现象归结为是妄想一类的精神错乱。
看似不可思议的天赋背后都能够找到科学依据。
比如“野兽”受到枪击没啥事,是由于枪支老化子弹受潮,能爬墙也不算超越人类极限。

而大卫得到的诊断结果是,火车事故虽然在躯体上没伤到他,却给他脑子撞坏了。

以至于他力气大点就以为自己刀枪不入,把魔术师一样精湛的概率猜算当作是特异功能。
这相当于是在推翻《不死劫》传达的去神化的超英起源,和《分裂》中提出的多重人格进化论。
尽管斯泰普医生始终在否定他们的自我认知,但研究漫画多年的伊利亚未被说服。
他一边装傻一边伺机而动,创造机会让“守护者”大卫和“野兽”形态的凯文不得不相互对抗,向世人证明超级英雄是真实存在的。


二者超凡的斗争,早在《不死劫》里就有所暗示。这一桥段正呼应了幼年伊利亚收到的第一本漫画的封面内容。
梗埋得够深的。
可是,对决并没有按我们预期的那样轰轰烈烈。
说好的要去费城新开幕的商业大厦决一死战成为镜头前的焦点,结果人家在精神病院门口就把架给打完了。
进度条快要撑不住的时候,沙马兰第n次施展了一连串反转技能。
凯文的父亲当年一去不回,是因为他坐上的恰恰是大卫死里逃生的那班火车。
于是凯文杀了罪魁祸首伊利亚,但伊利亚却异常兴奋与欣慰。
身为一个残疾人,他再次证明了自己活着是有意义的,他用一场灾难让大卫和“野兽”这两个有着超能力的人都走到了大众的视野里。
那个所谓的心理医生则是某神秘组织的成员,他们的宗旨是不允许有“神”出现在人类当中。
这种平衡已经持续了上万年,它不该被超级反派甚至是超级英雄所打破。
所以一有情况他们就会不偏袒任何一方的进行阻止,掩盖事实。
导演沙马兰总是这样,先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大的矛盾,拖到结尾才揭开隐藏的秘密。
只是这样的手法并不是每次都像《灵异第六感》那样好用。
就《玻璃先生》而言,前面的叙事节奏缓慢,整体呈现的人物动机较弱。
等到爆点来临之际,观众的热情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如果放到球赛里,这可能是一球致命的绝佳防反。但这是电影,人们会介意导演干嘛拖这么久。
最令影迷失望可能还是三大狠角色的最终的下场根本没达到沙马兰想要营造的那样史诗。
叔不敢相信,在《虎胆龙威》里一人解决一楼匪徒的布鲁斯•威利斯能死得如此窝囊。
他居然,在一个马路上的小水洼里活活淹死了。
即使水对于大卫来说是阿喀琉斯之踵,情节这样安排也还是不免刻意讽刺,强行收尾。
叔觉得沙马兰是倾向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突破类型片的传统程式,然而崩盘的次数却不占少数。
他的《不死劫》、《神秘村》来自迪士尼旗下的试金石影业,《灭顶之灾》来自福克斯,《最后的风之子》来自派拉蒙,《重返地球》来自索尼,参与了编剧和制片的《电梯里的恶魔》来自环球,而以上几部片的口碑和票房均不理想。
从此之后,沙马兰就有了“坑遍六大”这个名副其实的称号。
好一个转折。
好在他眼光不错,提供给了一美一个飙戏的机会。
当他看到为演X教授剃了光头的一美之后,便认为他应该就是《分裂》的男主。
《分裂》里经常是一个人格换一套行头。
而《玻璃先生》里,凯文就更多的是在同一情景和同一套服装下屡次进行不同人格的无缝切换。
难度加大,一美的表演仿佛也更为释放。
明显能透过他的神态感受到各个人格之间的区别,妥妥的演技大赏。


以上是5个不一样的人格
所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
沙马兰未必是个好导演,但一美无疑是个好演员。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