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改行当总理 他靠画画硬生生拯救了一个国家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如果有人问你,阿尔巴尼亚在哪儿?
我感觉你的第一想法可能是一脸懵逼,在认识这个陌生的国度之前,你绝对无法想象,这个看起来就像个小县城的地方,竟然是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国家…

在1976年以前,阿尔巴尼亚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类似于我们中国的清朝。
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些生活用品基本都要靠中国援助。
咱们人民币上的那句“天涯若比邻”说的就是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

阿尔巴尼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从熟悉到陌生的国家。
冷战期间,我们向阿尔巴尼亚提供了75笔援助款,总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人均对外援助最多的国家。

不为别的,阿尔巴尼亚曾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那时候的阿尔巴尼亚,是中国在欧洲最铁的盟友。
而就是在这个国家,有一个艺术家/市长,后来还成了总理,他将艺术和政治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领域相融,改变了一座城,一个国家。
这个人就是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

拉马的父亲是一名雕塑家,他从小就生活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之中。
身高出众的他,还当过篮球队的队员。
阿尔巴尼亚政府倒台后,热血青年拉马开始参与民主运动。
学艺术出身的他,还出过书,当过阿尔巴尼亚艺术学院的教授。

1994年,拉马不想当教授了,就搬到法国去当专业画家,在欧洲、北美、南美及其他地区巡回举办个人画展。
直到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总理法托斯•纳诺邀请他回国当文化部部长,拉马才重回阿尔巴尼亚,踏入政治圈。

2000年,拉马以社会民主党候选人身份当选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长。
从政后的拉马依旧不忘艺术家本色。
在打电话或开会时,都会忍不住拿手头上的政治信件、新闻稿或文件纸来涂涂画画。

他说:“边听电话边速写,让我的口头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还释放了压力。”
拉马随手画的速写后来还成了个人画展的作品,以艺术家的身份在香港饶宗颐文化馆展出。

再说回他当选市长的事儿,那时阿尔巴尼亚极其贫穷落后,说它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也不为过。
地拉那作为首都,也没好到哪里去,整个城市可谓是问题多多:人口收入低,治安状况差、贪污受贿、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让人看到都觉得头疼。

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到底有多穷?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两篇当年的报道:


国家如此贫穷,地拉那的治理经费自然也就没有多少。
拉马曾这么形容这笔钱:它就比零多一点点。
少得可怜的经费,艺术家出身的门外汉,这真的靠谱吗?

说他是门外汉,他就索性从自己的专业入手,开始整顿这座城市。
他接手地拉那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建筑物变漂亮。
在他独到的艺术眼光下,将城市里的楼房改头换面,用色彩将其渲染成美好的童话世界。

拉马从一栋灰暗破旧的建筑开始,拉着一群画家涂刷外墙。
刷墙?
是的,你没看错,他真的是在刷墙。
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城里这么多问题不去整顿,在这拿墙当画布画画?
但不可否认的是,原本斑驳得掉灰的外墙,经艺术家们涂抹之后,如返老还童一般,整个都精神多了。

涂刷的第一栋楼,房子土灰色的墙面泼上了一层亮橘色。
当整栋建筑刷好之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很多市民为了一睹这栋楼的芳容,都争先恐后地跑到这条街上,交通被阻塞,人群聚集围观,骤眼看去,还以为这里是要拍什么国际电影,或是来了一位超级巨星。

涂好了第一栋,自然会有第二栋、第三栋……
黄色、绿色、紫罗兰是外墙上用得最多的颜色,这三种显眼的色调甚至就被市民称之为“埃迪•拉马色”。
建筑的外墙是比之前好看多了,但有批评人士仍指责他一面地注重城市外在的变化,却不去解决政府面临的实质性问题:
“我们国家都快完蛋了,你竟然还有心情在这儿画画?”

电力短缺不去管,饮用水危机不去管,经济落后不去管,治安脏乱差不去管。
就光在这搞啥城市美化,拉马你到底是想怎样?
市长大大却淡定的说:“色彩让这些房子不仅仅是变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它还象征着地拉那人生活的希望。”
从艺术美学的角度看,色彩会带给人希望和光明,新的生活从现在开始了。

道理是这样,可政治不相信童话,很多人对他这种艺术家式的行事风格依然持着怀疑的态度。
一位负责基金的法国欧盟官员专门跑来制止他们的行动,嘶吼着要停止资金援助。
拉马不解:“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选的颜色和欧洲标准不合。”

拉马环视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强硬地说道:“这么说,周围这一切都不符合欧洲标准,尽管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我们会选出我们想要的颜色。如果你不让我涂,我马上在这条路上开记者会,告诉大家你看待我们的方式,就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审查者。”

法国官员听拉马这么说,感觉自己是碰到钉子了。
他用软化一点的语气问有没有妥协的空间,拉马仍然立场坚定:“抱歉,没有。妥协用颜色来表示的话,是灰色。我们人生中已经有太多的灰色,是时候要做出改变了。”

“城市清洁绿化”行动,他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城里的5千栋违章建筑被一一拆除,最高的有8层。

后来,在欧盟官员的妥协下,埃迪在全城范围内大肆开始了他的表演。

身为艺术家,埃迪当然知道哪些鲜艳的颜色和图案能让人愉悦。
“我是一名艺术家,我一直在画画。我喜欢艺术,喜欢颜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打破艺术和政治的界限,就有可能赋予一座贫穷城市新的生命。”

这个骚气的市长,把整个穷困潦倒的城市当成了画布,一笔一笔画出了希望。

他和艺术家们一起把愉快的图案和颜色绘制到建筑物,回馈首都人民的希望。
一时间,居民楼统统焕然一新,孩子们看见自己的家充满色彩,笑得合不拢嘴。

公共空间也不是从前的样子,活力十足,俨然第二个巴黎。

群众欢呼声里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有人质问:“这算什么管理?把墙和房子涂上颜色有什么用?能有什么影响吗?”
埃迪耐心地告诉他们:“墙上的色彩虽然不会喂饱孩子,不能照顾病人、教育文盲。”
“却是带来了希望和光明,是让大家知道,生活不是只有一种样子,可以更加精彩。”

为了尊重群众意见,他做了个民意调查:
“1.你们喜欢给城市涂上颜色嘛?2.你们是否希望这场活动继续?”
63%的人表示喜欢,希望继续,37%的人说不喜欢,但这其中有一半人也希望活动继续。

涂墙的魅力,确实影响了这个城市。
涂墙后,首都的犯罪率降低了,在大街上随地扔垃圾的行为减少了,街道越来越干净。
埃迪说,“这种廉价而有效的方式,能改变人们对国家及其共同空间的看法。”

可以说,就是颜色,唤起了人们对这座城的归属感。
这种感觉已被深埋在杂乱无章的建筑中,在黯淡无光的街角里,很久很久。
直到拉马带来了新的色彩,一种想改变的情绪开始感化人们的心灵。

2004年,也就是他当市长的第四年,地拉那市民对自己居住的地方越发热爱,在绚丽的色彩绽放下,纷纷重拾信心。
此时,拉马击败了世界各地400多位市长,成为了该年度的“世界最佳市长”。

2013年,当了11年市长的拉马带领社会党联盟和左翼党派,击败现任总理的保守派阵营,成为了阿尔巴尼亚的新一届总理。
而他的城市美化计划,最终得到了80%阿尔巴尼亚人的支持。

用艺术的方式来解决争端,是拉马在政坛中一直以来的坚持。
他常说,自己首先是一名艺术家,然后才是一个官员。
这座城、这个国家就是大家共绘美好未来光景的画布,而且,这也许会是他最满意的一幅艺术作品。

穷困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安于现状的心。
只要心存美和希望,就能作出更多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