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美国的车企 如何改变了“黑蜀黍”们的战争?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如果一款游戏(或电影)将目光投向中东或非洲非洲的战争,有一种车辆必然会在其中出现。无论是屏幕上的《使命召唤》《荣誉勋章》或是《Squad》,或是银幕上的《黑鹰坠落》。镜头中都会出现安装机枪或高射炮的皮卡车。尽管在上述作品中,它们的出场就像是飞蛾扑火一般,不过,它们风驰电掣的身影(还有车上打扮花哨的武装人员)却总会在观众脑海中挥之不去。
本图片出自《Squad》,一款硬核向的多人在线FPS,许多中东出现的诡异车辆都能在其中找到
类似的情况也反应在现实中,在游戏和媒体上,它们被称为“technicals”,在反恐战争的简报中,它们被称为“改装战车”,而在美军的官方用语中,它们又被称为“非标准战术载具”。不过,使用最广的还是前者,毕竟,“technicals”这个词简洁、有冲击力,还无比拉风,能体现当地人民的狂放不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武装皮卡就是现代战争中的游骑兵。至于它的英文原词“technical”诞生于1990年代索马里内战期间,当时,人道组织的志愿者们来到了这个国家,但他们发现,这里的通行证不是善良和诚实,而是手中不停作响的武器。
由于人道组织不能携带枪械,他们只好聘请乘坐武装皮卡的民兵来保护自己。在非政府组织的财务报告中,相关费用被称为“技术支援(tactical support)”——据说,从此时开始,“technical”开始与武装皮卡挂钩。
1990年代,索马里民兵操纵的武装皮卡,“Technical”的名称便来自于此时
当然,这种携带重武器的皮卡出现得更早。在索马里内战前10多年,乍得人便用安装重机枪和高射炮的皮卡打赢了利比亚人。在黎巴嫩,宗教民兵在1970-1980年代也在用这些车辆。几十年后,它们又成了利比亚和叙利亚叛军的支柱。而且有趣的是,在这些战争中,叛军、民兵和极端组织宁可抛弃缴获的军车,也要将这些皮卡保留到最后。
为何是皮卡?
如果考虑到他们从事的战争,这种情况实际不难解释。首先是培训问题。大部分现代战车上手门槛都很高——车辆越复杂,情况就越是如此。虽然在战争中,叛军和极端组织偶尔会获得装甲车,但他们完全无法维持这些车辆的战斗力。相比之下,皮卡却可以轻松驾驶,只要有基本机械知识便可修理,不仅如此,它们的零件还常见和廉价。另外,皮卡也巧妙地避开了禁运——只要它们没有安装武器,就是合法的贸易商品。一些车企更是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需求,并专门推出了“民兵版”或“非洲型”。

在战术层面,武装皮卡也是武装分子的理想选择。简单点说,皮卡可以随时把枪炮搬运到最需要的地方,完全契合了使用者“打了就跑”的策略,但重型牵引车却办不到这一点。虽然在面对有空中支援的对手时,这种策略很难奏效,但在中东和非洲,空中支援并非随时存在,此时,武装皮卡便可以高枕无忧。
起源
虽然“technical”这个词源于1990年代,但它的概念并不新鲜。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东作战的英军便装备了一种武装越野车,它采用了美国生产的、福特T型车的底盘。与当时英军的另一种沙漠车辆——劳斯莱斯装甲车相比,福特T型车更轻、更容易修理,机动性也更好,可能轻易从危险地段逃脱——对沙漠巡逻队来说,这一点非常关键。受到启发,在二战期间,英军又组建了远程沙漠大队(Long Range Desert Group)。
虽然远程沙漠大队的主要任务是敌后侦察,但最令这支部队自豪的却是各种袭击行动:驾驶武装越野车,他们在德军后方大肆摧毁机场和仓库——这些传奇行动催生了很多部电影和小说。
英军远程沙漠大队驾驶的武装越野车——它们是武装皮卡的直系祖先
二战结束后,其他国家的军队也注意到了这些车辆的价值,其最终衍生品就是安装机枪和反坦克导弹的“悍马”越野车。不过,无论在武装部队中的角色,还是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它们都永远比不上那些在非洲和中东风驰电掣的皮卡。
在冷战期间,美苏等国都设计了类似的车辆,这里展示的是一种苏联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其利用了越野车底盘,但后半部分安装了4枚反坦克导弹
不仅如此,在非正规部队手上,它们还衍生出了诸多亚型号,它们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流派一样复杂而精深;同时,它们又如同地下艺术,透露出了一种无可名状的邪魅感。
武器
事实上,想要详细列举每一种武装皮卡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民间艺术家一样,改装者会利用手边一切的材料。其中最常见的版本只搭载了1挺机枪,此时,工程师们只需要在货斗上焊接上一个支架即可。至于搭载的枪械完全是就地取材,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苏联生产的PK、PKM和各种变形枪,它们使用7.62毫米子弹,有效射程在1000米以上。其次是苏联生产的SG-43,它们也被称为郭留诺夫机枪,经常能在落后的索马里和西非国家遇到。
苏联生产的PK/PKM系列机枪
SG-43是二战期间的设计,但今天在动乱地区仍然非常活跃
但通用机枪和轻型机枪存在一个问题,它们射程不足,还无法穿透建筑物和工事。于是重机枪也被搬上了皮卡,这些机枪的口径更大,子弹长度相当于成年人手掌的三分之二——其杀伤力也是不言自明的,如果你去往国外网站,经常能找到中弹者们血肉横飞的gif。
12.7毫米子弹与成年人手掌的对比图,这种子弹可以轻松打穿建筑物的墙壁
在动乱地区,最常见的重机枪是苏联生产的DShK,这种武器诞生于二战爆发前,是全球反政府武装和民兵的首选。总的来说,DShK以可靠性和穿透力著称,能以每分钟575-600发的速度发射,有效射程为1500米,能攻击地面目标和低飞的直升机。
安装DShK机枪的武装皮卡
另一种重要的武器是苏联开发的NSV机枪,这种机枪有很多前华约国家制造的衍生品。此外,美国勃朗宁公司生产的M2机枪也不得不提,这种机枪曾在冷战中被大量出口给第三世界国家,在索马里、利比亚、黎巴嫩和西非的冲突中表现都很抢眼。
NSV机枪,另一种在动乱地区常见的武器
但重机枪远不是皮卡可以搭载的全部:它们还能搭载威力更大的高射炮。其中一个最著名的型号是ZU-23-2,与重机枪相比,它的威力更大、更强劲,甚至可以摧毁直升机。
安装ZSU-23-2高射炮的武装皮卡
在面对装甲车辆时,武装分子会在皮卡上安装无后坐力炮。虽然设计已经完全过时,但对由于这种武器极为轻便,而且可以发射反坦克炮弹,它仍然深受武装皮卡使用者的欢迎。
安装106毫米无后坐力炮的武装皮卡,摄于非洲
如果有更先进的反坦克武器,中东和非洲的武装分子一定会果断地拆掉无后坐力炮。在冷战末期,反坦克导弹开始大量流入第三世界国家,而在今天,它们又大量落入了反政府武装手里,成为困扰地区安全的重大问题。最早一批安装反坦克导弹的皮卡最早出现在1970年代的西撒哈拉,当时,苏联将AT-3“萨格尔”导弹提供给了当地武装对抗西班牙和摩洛哥政府,后来,西方又将“米兰”反坦克导弹提供给乍得人,用它们对抗苏联支持下的利比亚军队。
不仅如此,武装皮卡还能够搭载远程武器。这要感谢工程师们在火箭炮领域的创新。与二战时期的产品相比,这些武器威力更大且更轻。其中的代表莫过于中国造的12管63式107毫米火箭炮和苏俄生产的UB-32-57型火箭炮,它们尤其适合武装皮卡搭载。不过,在没有前线观测员、也没有火控系统的情况下,它们的准头注定很差,其落点往往和目标相距数公里。
搭载火箭炮的武装皮卡,这种车辆在近些年的中东表现抢眼
贝鲁特
最早一批武装皮卡诞生于冷战中期的中东。这里是游击战争的温床:从20世纪60年代,巴勒斯坦的武装组织便开始用这种载具对抗以色列。在1970年代的黎巴嫩,武装皮卡也成了一种标志性的武器,驾驶着它们,各个武装组织在贝鲁特街头呼啸而过,摧毁了这个被称为“东方巴黎”的城市。
内战中的贝鲁特市
最初,冲突爆发于基督教的长枪党民兵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之间,但很快,当地的局势便濒于失控。在其中,伊朗、叙利亚和以色列都扶植了代理人,虽然这些代理人的立场迥异,但他们都知道:武装皮卡比军用车辆更有实战意义。
对这些武装组织来说,军用装甲车辆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噩梦,它们不仅难以维护,而且在巷战中很难操纵,如果没有训练有素的步兵伴随,它们可以被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轻松击毁——而凑巧的是,后2种武器在黎巴嫩内战中都有充足的供应。于是,民兵们很快想到了皮卡和越野车,还为它们安装了重机枪、高射炮等武器。
黎巴嫩内战期间,一辆阿拉伯民兵的道奇武装皮卡
至于这些皮卡的来源则五花八门,其中比较常见的型号是英国生产的路虎越野车:在1970年代,叙利亚和黎巴嫩政府军都大量购买了这种车辆,它们后来都落入了各路武装分子手中。
除了路虎越野车之外,日本丰田的“陆地巡洋舰”系列也很常见,此外是美国道奇和雪佛兰公司的皮卡车,这些车辆尺寸更大,是搭载苏制高射机枪的理想平台。另外,一些武装人员还装备了美国陆军的M35卡车,这种被称为“2吨半”的车辆可以安装多管火箭发射器和4管高射机枪。之后仅仅20年,类似的车辆就遍布了中东和非洲大地。
安装高射炮的M35“两吨半”军用卡车
非洲
虽然武装皮卡诞生于黎巴嫩,但它们走向成熟是在世界的另一端。在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它们让传统的沙漠游击战术迎来了复苏,并取代了服务了几千年的骆驼和马匹。其中一个战场在西撒哈拉,这片土地如今几乎被人们遗忘,但如果你把目光投向世界地图,你仍然会注意到,在非洲西海岸、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之间,有一片在法理上归属未定的区域。在冷战期间,当地的武装组织——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一直在同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作战,试图建立一个独立政权。其中,摩洛哥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而在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则得到了苏联和一些中东国家的支援。
在这场战争中,这些武装分子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加齐(Ghazzi)”的古老战术,这种战术的核心是用机动性来挫败强大的对手:他们从来不与大部队或坚固据点交手,而是会寻找封锁线上的漏洞,并深入对方战线数百公里。一位作者后来如此描绘这些游击战士的座驾:“它们都是小型的、沙漠版的丰田皮卡,并在货斗上安装了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它们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和几百年前的沙漠游牧骑兵毫无区别。同时,还有一些摩托车手伴随在它们周围,负责用AK-47步枪提供掩护……这些年轻的士兵默默行动,没有一丝声响——跟在他们周围,你只能听到引擎发出的高亢噪音。”
西撒哈拉武装分子装备的武装越野车
武装皮卡在西撒哈拉亮相,在乍得扬名世界。由于它们(尤其是丰田公司的产品)这场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它很快得到了一个“丰田战争”的诨名。1978年2月,利比亚当局决定干涉乍得内政,并派大军攻入了这个非洲国家,随后,他们击败了乍得的正规军,但面对法国空军的密集轰炸,利比亚人还是被迫后撤。
在接下来的10年中,利比亚军队又数次侵入乍得,后者试图用常规战术抵抗,但面对装甲部队却不堪一击——只是因为法国空军的及时干预,乍得才没有全境沦陷。
浅绿色为利比亚曾侵占的乍得领土
但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于对抗卡扎菲的需要,美国和法国开始大力扶植乍得。但后者并没有向这些国家索要坦克和装甲运兵车,而是要求对方提供大量的丰田“陆地巡洋舰”和便携式防空导弹:前者作为机动工具,后者用于抵御空袭。
乍得武装分子搭乘的越野车
这些皮卡上搭载的最致命的武器,莫过于法国生产的“米兰(MILAN)”反坦克导弹——这种武器简单、便携,可以在远距离轻松击毁利比亚人的坦克。至于皮卡则可以让乍得人迅速在敌军的侧后方占据阵位。一位记者写道:“这些乍得武装人员使用蜂群战术,突然出现在利比亚人的侧翼,并在对方发动反击之前迅速撤退。如果对方构建起工事,他们就利用皮卡进行高节奏的袭扰,并对进入阵地的敌军坦克挨个点名。”在这些战斗中,乍得人用皮卡创造了许多奇迹般的战例:在一次行动中,他们只用几十辆皮卡车便摧毁了一支坦克部队,另一次行动中,他们更是闯入了利比亚境内,端掉了一整个空军基地。
一个遭到乍得军队突袭后的利比亚基地,对于这种非对称战争,利比亚的军队几乎毫无办法
被遗弃在沙漠深处的一辆利比亚坦克
索马里
面对驾驶皮卡的武装分子时,感到棘手的不只有利比亚人,当1990年代、美国军队来到索马里时,他们同样陷入了类似的困境。在该国的首都摩加迪沙,搭载各种武器的皮卡成了街头的主宰,它们在市内呼啸而过,到处散播着恐惧。
对于这段历史,有一部著名的电影——2001年上映的《黑鹰坠落》。也正是它,将运载民兵的武装皮卡呈现给了全世界的公众。其故事的原型发生在1993年10月,当时,2架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当地武装击落,这些直升机正运载着士兵前去缉拿一位名叫艾迪德(Aideed)的军阀,当时,这位军阀曾被美国政府视作威胁。
电影《黑鹰坠落》剧照
在伏击幸存美军的行动中,风驰电掣的武装皮卡表现抢眼。正如一位美军士兵所说:“如果你看到了一辆皮卡,你就惹上了麻烦。”也正是在这次事件后,联合国要求当地军阀交出这种车辆,但不幸的是,就在联合国维和部队撤离后,这些皮卡就再一次回到了当地军阀的手中。
在索马里内战中,有2种武装皮卡占据着主要地位,其中一种是从欧洲进口的二手轻型卡车,它们可以搭载高射炮,另一种则是日本车企生产的“陆地巡洋舰”。当然,为了战场需要,这些车辆都接受了大规模的改进,其中很多直接切掉了驾驶舱,以便让搭载的武器能拥有360度的射界。

今天,索马里内战依旧没有结束,那些军阀像走马灯般轮换,只有他们的座驾——武装皮卡没有改变。作为“黑鹰坠落”的策划者,军阀艾迪德在1996年的一次交战中被搭乘武装皮卡的枪手杀死,最后,是另一辆武装皮卡将他的尸体运往了墓地。
利比亚
武装皮卡另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是21世纪的利比亚内战,无论它们是否在战术上成功,但它们已经做到了一点——令世界大开眼界。它们的改装之奇异,就像是《疯狂的麦克斯》中改装车的翻版。
在利比亚,当地人的一项创举是为皮卡加装了附加装甲,这可以让它们抵御轻武器的射击。至于这些装甲大多是从报废的装甲车上切割而来的,也有的是民间钢铁厂的产品。有时,利比亚人还会将一些民用车,比如出租车和越野车强行改装为皮卡,并在上面涂上五颜六色的迷彩和宗教标语。
利比亚叛军用皮卡底盘改装的装甲车
有趣的是,就像在商用车市场上的情况一样,武装皮卡的市场也并非完全由日系和美系车独占。在利比亚,除了丰田和三菱之外,还有大量韩国现代公司的产品,另外,中兴皮卡的表现也非常抢眼。至于这些车辆搭载的武器也五花八门,有一些是直接从空军战机上拆下来的。
在利比亚内战爆发之初,武装分子曾占领了当地东部的一些空军基地。在他们的战利品清单中,就包括了大量的S-5航空火箭弹,这些火箭弹曾被安装在武装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上。由于叛军缺乏足够的战机的驾驶员,因此,这些火箭弹便被立刻拆下,安装到了皮卡的货斗上。但由于这些火箭弹会产生巨大的尾焰,因此,使用者在发射时必须小心调整角度,否则,它们就可能将整个皮卡一起烧毁。
皮卡车上安装的S-5火箭弹发射巢特写,该发射巢经常被安装在武装直升机上
利比亚人的另一项创举,是为武装皮卡安装BMP-1装甲车的炮塔。这种装甲车也是战前利比亚陆军的主要装备,在内战初期,它们曾被大量抛弃和摧毁。上面的73毫米滑膛炮后坐力不大,但威力却超过了武装分子可以获得的大部分重型武器。然而,这些炮塔往往安装在由钢条搭建成的框架上、整个架构实际非常脆弱,另外,由于没有瞄准装置,它们的精度也非常有限。
利比亚,经过当地人改装后,安装上BMP-1装甲车炮塔的皮卡
叙利亚和伊拉克
和利比亚的情况一样,武装皮卡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同样是战场上的主角,但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武装皮卡的使用者不止包括了武装分子,还有这两个国家的正规军队:在内战初期,它们都损失了大量的军用车辆,此时,军队只能像武装分子一样依赖各种民用载具。
伊拉克军队装备的皮卡,其顶部安装了一挺可旋转的机枪
在这些国家,武装皮卡不仅是机枪和高射炮的搭载平台,还成了火箭炮发射车:至于搭载的武器既有常见的107毫米中型火箭弹,也有更大、口径超过240毫米的重型火箭。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在两个地区巷战经常发生,只有较大口径的火箭弹,才能炸毁隐藏在混凝土建筑中的敌军火力点。
在与极端分子作战期间,伊拉克军方人员正在向一辆搭载火箭炮的皮卡上装填火箭弹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国家的战争已经成了一场“皮卡战争”。皮卡不仅是交通工具、后勤车辆和武器,还是使用者的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视频网站上,经常能找到这些皮卡排成长队,载着武装分子招摇过市的景象:在这两个国家,一个武装组织拥有多少辆皮卡,决定了他们在瓜分地盘时能有多大的发言权。
在叙利亚武装分子手中的皮卡
由于当地的武装组织与极端主义联系紧密,而皮卡又是他们的重要工具。因此,各国也开始限制向当地的出口,至于车企也严格遵循了这些规定,不过,相关措施还是被证明收效甚微,每年依旧有数以千计的车辆流入了武装分子手中。
这些车辆怎样到了中东?调查人员将目光转向了黑市:按照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在该国,可能有800辆被盗的卡车辗转运往了叙利亚和伊拉克。但最离奇的例子来自一名美国水管工,2013年,他将自己的皮卡转卖给了一家二手车行。
随后,故事开始变得愈发诡异:这辆车显示漂洋过海来到了土耳其,然后又从土耳其抵达了叙利亚。后来,在观看视频时,这位水管工发现自己的皮卡已经落到了恐怖组织手中,期间,后者还为它安装了一座四联装高射机枪作为武器。
事实上,这辆皮卡很可能是一个庞大产业中的冰山一角,通过代理人,恐怖组织在欧美黑市上套购二手车和赃车,然后把它们送往约旦、土耳其等国家,并从当地走私进伊拉克和叙利亚。随后,根据车况不同,它们会被接受各种各样的改装:其中车况最差的用于运输,更好的则被安装上不同的武器。还有一些则加装了钢板,改装成装甲运兵车。在2016-2017年以来,各国空军都曾试图炸掉改装这些车辆的“工厂”,但由于情报不足,相关的行动总是失败,直到后来,极端组织的大本营——拉卡市被占领后,这些车辆才逐渐销声匿迹。
特种部队
这些武装皮卡的使用也给了许多特种部队以启迪,在深入敌后时,他们需要一种所谓的“低能见度车辆”。从而在接近目标前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皮卡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与军车相比,它们的尺寸更小、重量更轻,还能被直接塞进直升机的机舱里运往前线。
从1980年代后,美国的三角洲部队、海豹突击队和绿色贝雷帽都使用过皮卡,还有一些则将“悍马”车进行了类似武装皮卡的改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拆除了侧板和后板,并安装了重机枪和榴弹发射器,至于后半部分则用帆布遮蔽起来。其中一些还安装了红外车灯、仪表和电子装置系统,以便在夜间进行隐秘作战。
搭乘皮卡在中东作战的美军特种部队成员
在车臣地区,俄国特种部队也采用过类似的改装,按照他们的说法,在有些时候,他们的成员会穿着当地服装坐在后面的货斗里,外面再盖上一层帆布。执行任务时,3-4辆皮卡将和2-3辆装甲车共同出动,这样一来,整个车队便可以运输更多的人员,同时又不惊动敌军的眼线。
结语
武装皮卡不仅是叛军的重要武器,还深受正规军青睐,不仅如此,它们俨然成了战乱的象征,只要一个地方爆发了战争,它们的身影便必然出现。在当今世界上,恐怕也很难找到一种能与之匹敌的车辆:它们廉价、简单、耐用,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改装。虽然它们的性能和威力注定无法同坦克和装甲车辆相提并论,但在武装分子手中,它们却是一种合适的装备。同时,随着战争的成本越来越高昂,一些正规军队也会寻求这种车辆的帮助——这一切,注定了武装皮卡将继续活跃在战场上。

专栏征稿——点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