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设计师用什么配置?最强i9+最强主板性能揭秘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自凭借ZEN架构完成咸鱼翻身之后,从商用级到性能级再到发烧级,AMD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势覆盖了所有消费级CPU市场,昔日牙膏挤惯了的Intel阵脚大乱,几乎要跟不上节奏。去年10月8日,Intel在美国悄声无息地发布了新一代9000系列HEDT处理器,这次如此低调的作风和以往的意气风发对比鲜明——原因恐怕不外乎两个:一是新产品的规格和制程了无新意,二是在HEDT平台所强调的多线程性能上依然被对手碾压。面对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的局面,Intel想高调脸皮厚度也不够呀。

尽管疲于招架而暂无还手之力,Intel目前至少还将单核/单线程性能的优势握在手中,这使它在主流应用领域还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威胁。这次发布的9000系列相比上一代,最高规格没有变化,依然是18核36线程(i9 9980XE和i9 7980XE),但通过钎焊的回归,改善了散热性能,转化而来的频率提升巩固了既有优势。不得不说,Intel的策略是有效的,它没有在核心数量这一难以短时间内取得突破的领域与AMD纠缠不休,而是将用户对自己最为看重的优势放大,先稳住基本盘。
Intel消费级CPU产品列表,18核36线程为目前最高规格
9000系列HEDT旗舰9980XE,工艺制程14nm,18核36线程,三级缓存为24.75MB,PCIE通道数44条,这些与上一代旗舰i9 7980XE保持一致。不同的是9000系列的顶盖导热介质由原来低成本的硅脂改为钎焊,这使得核心到散热器底座的传热效率和导热稳定性有了显著改善。因此,9980XE得以将基础频率从7980XE的2.6GHz提高到3.0GHz,最高睿频从4.2GHz提高到4.4GHz,Turbo boost Max3.0频率则从4.4GHz提升到4.5GHz。
当然,单核/单线程性能与多线程性能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属性,在核心线程数相同的前提下,两者互为正比的关系。所以对于线程需求低于40以内的应用,Intel相比AMD还是秉持明显优势,尤其是在涉及大量浮点运算的3D图形开发、图像渲染领域。
i9 9980XE中文盒装的官方售价高达17000元
HEDT平台上9000系列的发布,也为沉寂了一年的X299主板市场注入了活力,主要品牌为此纷纷推出了X299新品。作为台系一线大厂的微星自然也没有缺席,它在代表其最高设计水平的MEG系列中推出了一款中文译名为"设计师"的X299产品——X299 CREATION。实际上这个英文后缀与微星更早发布的AMD HEDT平台产品X399 CREATION相同,只是后者中文译名为"创世板"。看得出来,这两款产品都脱离了游戏玩家范畴,而是为开发设计人员而生,就像它们各自伺服的旗舰处理器9980XE和2990WX的市场定位一样。
MEG X299 CREATION,中文名为"设计师",售价同样令人咋舌:7999元
难得的机会,游民星空硬件评测室同时拿到了i9 9980XE和微星MEG X299 CREATION,并有几天时间来测试它们,下面就让笔者带各位领略这双王合璧的风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被逼出来的旗舰:i9 9980XE
- 第2页: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 第3页: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 第4页: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 第5页: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 第6页: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 第7页: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 第8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9页: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 第10页: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 第11页: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
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HEDT平台通道繁多,配置复杂,对主板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无论是Intel还是AMD,除了几家老牌台系,鲜有见到其它品牌推出HEDT主板。

CPU方面倒没什么好说的,9980XE相比7980XE只是改用了钎焊和提升了频率,外观上也是2066针处理器的一贯样式。但是主板方面微星X299 CREATION却像它的名字一样充满了新意,值得笔者为观众仔细评说一番。、
老规矩,先贴上几张高清大图供各位鉴赏。


MEG X299 CREATION采用E-ATX版型,宽度达到的27.2cm,也只有E-ATX才能容纳如此丰富的功能配置来释放拥有超多线程的发烧级i9 处理器的威力。相比游戏与日常办公,这款主板专门设计用来执行一些如视频编码、3D渲染等繁重的任务,微星取译名"设计师"实至名归。

整体外观上,X299 CREATION与微星为AMD TR4设计的同名产品X399 CREATION十分相似,白、灰、黑渐进式的素色搭配体现出工程领域崇尚的严谨作风。同样是发烧级定位,CREATION与那些打扮的花枝招展,面向游戏玩家设计的产品形象有着显著区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被逼出来的旗舰:i9 9980XE
- 第2页: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 第3页: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 第4页: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 第5页: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 第6页: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 第7页: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 第8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9页: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 第10页: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 第11页: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
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对于HEDT主板,用户最为关注的永远是设备扩展能力,这是它相比性能级和商用级主板的核心优势,所谓笔者先跟大家聊一下这个部分。

微星MEG X299 CREATION提供了四个全尺寸的PCI-E 16插槽和一个PCI-E 1×插槽。前者上有银色的金属加固框,很好辨认,后者则位于第三和第四PCI-E 16插槽之间。
微星X299 CREATION将四个PCI-E 16插槽的金手指连通从上到下依次做成16×+8×+16×+8×,理论上支持4显卡SLI和交火,但事实上是不可能全部用满的。我们知道Intel HEDT处理器最大提供44条PCI-E3.0通道,更何况还有一些其它板载设备要用到PCI-E通道。值得一提的是现在NVIDIA和AMD都已经不建议两片以上的多路显卡,游戏优化的未知性和本身的性能损失都会得不偿失,16×+16×组双路已经足够完美了。

不知是谁带的头,现在许多主板都喜欢将M.2的散热片与南桥散热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利用散热空间,同时也营造视觉上的浑然一体。X299 CREATION也不例外,它提供三个M.2插槽,安装之前需要拧下上图所示的螺丝。

这三个M.2支持的SSD尺寸和连接方式都有所不同,从上往下数,M.2_1和M.2_2支持2242/2260/2280和22110,它俩连接到南桥芯片提供的PCI-E 4×,在安装了SSD时分别会占用SATA1和SATA2接口的通道,使其无法使用。而M.2_3最大尺寸支持到2280,会占用PCI-E插槽的4×通道,换句话说,它就是你们想要的CPU直连M.2。

X299 CREATION提供8个SATA 6G接口,比一主板多出的两个实际上也就是与前两个M.2共享通道。已经不常露面的U.2也出现了,这个由Intel主张推广的中二接口的应用十分小众,主要是设备昂贵难以普及。

除了主板本身提供的接口之外,X299 CREATION还带有两个强大的附件,进一步扩充了I/O规模。它们就是大名鼎鼎的M.2 Xpander AERO和雷电3扩展卡,下面笔者分别作解析。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被逼出来的旗舰:i9 9980XE
- 第2页: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 第3页: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 第4页: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 第5页: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 第6页: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 第7页: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 第8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9页: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 第10页: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 第11页: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
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微星X299 CREATION的硬盘扩充能力远不止主板上的那些,下面这个才是重头戏。
M.2 Xpander AERO正面
M.2 Xpander AERO反面
这个很像是显卡的东西就是微星专为CREATION主板设计的M.2 Xpander AERO,如果你看着很眼熟,是因为它直接沿用了微星超短显卡AERO的板型和散热设计。实际上它是用来安装M.2 SSD的,也只有PCI-E通道及其富裕的HEDT平台才能在不干扰显卡的情况下使用它。
M.2 Xpander AERO拆解
这是一个PCI-E 16×的转接卡,可以插在其中一个16×通道的显卡槽上,上面有四个M.2槽位(插在8×显卡槽上只能使用其中两个),最大尺寸支持2280,刚好每个槽位分享到PCI-E 4×,即32Gbps的理论带宽。
Xpander AERO允许用4块SSD,通过直连CPU的PCI-E通道组成极速的RAID0,这对从事视频编码、图像渲染之类涉及到超大文件吞吐的开发人员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神器,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节省等待时间。
SSD独立供电模块,保证4块SSD稳定工作
每个SSD一个温度探头
我们知道现在SSD的固件里都有温控程序,温度超过阈值SSD速度会大幅下降,Xpander AERO采用一套独立的闭环控制风冷系统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温度探头紧贴SSD芯片可以准确探测到实际温度,风扇转速则根据温度智能变化,确保将SSD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其最大工作速率。
图中的SSD为编辑展示使用,主板包装中不包含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被逼出来的旗舰:i9 9980XE
- 第2页: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 第3页: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 第4页: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 第5页: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 第6页: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 第7页: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 第8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9页: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 第10页: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 第11页: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
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X299 CREATION的另一个强大附件是雷电3扩展卡。雷电3同样是Intel一直在主张的中二设计标准,对大多数台式机用户而言它的确不是必须的设备,但是对于设计创作人员则有非凡的意义。

MEG X299 CREATION 具有特色扩展卡Thunderbolt M3。为完整的4K视频体验提供双DisplayPort和双雷电3接口,另外采用新Daisy-chain菊花链技术可连接多达6个雷电设备,可快速传输大量文件,视频,提升工作效率。
接入PCI-E 4×通道的Intel雷电3芯片,德州仪器主控负责USB数据的转接
该扩展卡提供两个DP接口和两个USB3.1 Type-C接口
由于HEDT平台一般都要安装独显,使用DP接口用作视频输出的机会不大。可是哪怕仅仅当做一个USB3.1扩展卡来用,32Gbps的数据带宽也是无与伦比的,目前也只有通过雷电技术才能实现。

通过Intel雷电3实现的USB3.1 Type-C是一种万用接口,它可以传输PCI-E通道,传输4K视频,传输USB数据,还可以提供高达100W的供电。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被逼出来的旗舰:i9 9980XE
- 第2页: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 第3页: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 第4页: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 第5页: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 第6页: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 第7页: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 第8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9页: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 第10页: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 第11页: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
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关于供电部分,其实Intel HEDT平台都不会太亮眼,因为Intel始终坚持将HEDT平台CPU的VRM内置,从而大幅度降低对主板本身供电精度的要求,节省捉襟见肘的主板空间。


X299 CREATION的CPU供电位于CPU插槽正上方,两组内存插槽之间。除了低压滤波段全部采用耐受力更强的贴片钽电容之外,规模也并不是很夸张。

为了让主板线路能够轻松应付日夜不停的高负荷运转,X299 CREATION设计了3个CPU 8pin电源接口,每条线路承担的电流和发热得到更多分担,这简直是将服务器主板的标准搬了上来,也对电源接口提出了极致的要求。
我们知道除了少数千瓦以上功率的高端型号,提供3个CPU 8pin的电源产品并不多,不过用户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微星的设定是连接第一和第二接口就可以让主板正常工作,第三个只是备用,平常可接可不接。
6相12回路供电,比普通6相6回路提供双倍的电流承载力
关于供电模块的布置,通过叠加并联的方式,用一个原生6相供电PWM主控实现6相12回路供电,也就是俗称的"12相供电"。它的电压精度依然是6相的表现,但是功率上限可以达到12相的水平。因为采用IVR的缘故,Intel HEDT平台对主板本身的供电精度要求并不高,只要功率能扛住就可以。

主板底部设置了一个大4pin电源接口(D口),补充PCI-E设备的供电,在插槽使用较多时可以增强PCI-E设备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连接。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被逼出来的旗舰:i9 9980XE
- 第2页: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 第3页: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 第4页: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 第5页: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 第6页: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 第7页: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 第8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9页: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 第10页: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 第11页: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
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最后再来说一下X299 CREATION的特色设计。通过强大第三方USB 3.1 Gen2主控ASM3142,主板上共有三个速度达到10Gbps的USB端口。其中一是位于24pin电源附近的机箱前面板接口,另外两个在I/O背板上。
前置USB3.1 Gen2能让用户享受到便利而又高效的数据传输
另外两个USB3.1 Gen2接口做成Type-A+C的形式,接口与第二个有线网卡整合在一起,下图中一眼就能发现。
I/O背板的接口极其丰富
此外,还有I/O面板上还有ASM1074提供的6个USB3.1 Gen1接口。两个有线网络端口分别由Intel I219-V和Realtek TRL8125-CG控制,二者均为千兆网卡。无线网络主控则是目前消费级顶端的Wireless-AC 9260,支持2.4G和5G频段,无线标准包含802.11 a/b/g/n/ac,支持MU-MIMO模式,最高速率1.73Gbps。
Realtek ALC1220音效解码芯片,支持7.1升声道,得到微星纳美音效授权
傻瓜超频旋钮和Debug灯,让设计师也能轻松压榨CPU性能
重启和开机热键就做的低调了许多,两个朴素的微动开关,毕竟不是为玩家设计的
这款主板主持双BIOS切换,单刀双直开关就在微动上方,很好找。两颗存储BIOS的ROM芯片也赫然在目。
WiFi天线为微星最新设计,外形更美观,信号效果也有所增强
经过以上几番详述,相比大家对CPU和主板都已了解的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将迎来测试环节。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被逼出来的旗舰:i9 9980XE
- 第2页: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 第3页: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 第4页: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 第5页: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 第6页: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 第7页: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 第8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9页: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 第10页: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 第11页: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
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除了极少数钱多到要找人帮着花的真土豪以外,相信没有那个人会那这颗17000元的CPU加上微星这8000元的主板去玩游戏,有这钱上两块RTX 2080Ti之后剩下的都够CPU和主板了,所以本次测试就直接将涉及游戏的部分排除在外。
测试平台实拍
既然主要是面向设计师、开发者这类有企业背景的用户,我们的测试项目也要真正能检验这套平台在进行一系列开发应用时的表现,所以除了一些CPU的例行测试之外,我们还准备了设计师常用的两大软件Adobe和Autodesk来进行模拟测试。
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电源使用动力澎湃的长城金牌巨龙1250W来确保TR+2080Ti双旗舰的稳定运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被逼出来的旗舰:i9 9980XE
- 第2页: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 第3页: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 第4页: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 第5页: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 第6页: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 第7页: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 第8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9页: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 第10页: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 第11页: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
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首先是运行最具有官方参考性的CPU测试软件——CineBench R15
i9 9980XE CPU-Z信息
笔者测试使用的这颗9980XE为ES Beta,属于供给主板厂商和媒介测试使用的版本,它的规格参数、性能功能以及GPU-Z读取出来的信息已经和正式版已经没有区别,所谓ES正显就是指这类。
为了让用户对测试结果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们还加入了之前i9 7980XE、7900X和AMD线程撕裂者二代的两款产品2970WX、2950X的测试数据对比。

CineBench单线程测试依然是Intel占优,不过相比7980XE,9980XE最高动态频率提高100MHz确实不痛不痒。

但是多线程测试中Turbo boost Max3.0技术派不上用场,这将考验全核睿频的能力。9980XE的4.4GHz再经过多核运算的叠加,效果还很可观的,相比AMD的2950X终于拉了差距。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被逼出来的旗舰:i9 9980XE
- 第2页: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 第3页: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 第4页: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 第5页: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 第6页: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 第7页: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 第8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9页: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 第10页: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 第11页: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
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紧接着是最近风靡的CPU-Z Benchmark,自从CPUID将这项功能整合进CPU-Z之后,该测试在行业中越来越流行,大有成为继R15之后另一大业界标杆的趋势。
CPU-Z Benchmark同样分为单线程和多线程测试部分。


CPU-Z测试结果的格局跟R15差不多,不同的是多线程部分2950X比7980XE强。
内存与缓存性能测试
本次测试内存频率运行在DDR4-3000,这个频率中规中矩,但9980XE四通道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可以看到在对应用体验影响最大的内存读取上,9980XE取得了相比双通道几乎翻倍的成绩,内存写入和内存复制的性能亦可圈可点,尽管内存延迟较弱,但这也是所有HEDT平台的弱项。
对于内存的支持依然是Intel不可撼动的优势。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被逼出来的旗舰:i9 9980XE
- 第2页: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 第3页: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 第4页: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 第5页: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 第6页: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 第7页: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 第8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9页: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 第10页: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 第11页: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
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
最后到了专业设计部分,为了测试出CPU的实际应用效能,我们必须先解除显卡应用程序端口的限制,故而使用NVIDIA Quadro M4000专业卡。这就有点儿像玩NVIDIA PhysX游戏,如果没有N卡CUDA架构来作物理计算,CPU和显卡着色器只能以最低效能运转。
Adobe After Effect 2018视频编码测试
Adobe Premiere Pro 2018视频编码测试
Autodesk 3ds Max 2018 3D建模测试
Autodesk Revit 2018 3D建模测试
隔行如隔山,笔者对于专业设计领域的速度快慢概念还不够清晰,所以找了一位从业人士来对以上测试结果做出评价,它的原话是:“从来没见过M4000能跑的这么快。“由此可见在设计领域,CPU对于发挥专业卡的性能也是至关重要的,显卡是负责终的输出,海量的初始数据还是要由CPU来提供。
CPU功耗与发热测试
最后是功耗与发热测试,可以看到,在单烤FPU的情况下,i9 9980XE的功耗水平达到了203W,与上一代旗舰7980XE持平,14nm++工艺的确带来了不错的功耗控制方面的进步。如果想用9980XE搭配一片现如今的旗舰专业卡Quadro RTX 8000,那至少要准备一个足额功率不低于700W的电源才能确保绝对安全。
7999元RMB的微星MEG X299 CREATION
MEG X299 CREATION获评游民星空2018最佳设计主板
最后不妨让我们来做一件有趣的事,意淫一下用9980XE来搭建一套最顶级的设计师平台得花多少钱:
CPU:i9 9980XE 17000元
主板:微星MEG X299 CREATION 7999元
内存:DDR4-3200 16GB×8 =8000元
显卡:Quadro RTX 8000×2 =140000元
硬盘: 三星970EVO 2TB×4 =16000元
剩下机箱+电源+散热就当5000元来算
一共是…………………………………………………………………193999元,可以买台B级车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被逼出来的旗舰:i9 9980XE
- 第2页:牙膏的场子谁敢不捧:微星X299设计师
- 第3页:海量存储扩展随你怎么玩
- 第4页:这不是显卡:微星神器Xpander AERO
- 第5页:Intel的中二却是设计师的宠儿
- 第6页:供电:没有最稳只有更稳
- 第7页:令人爱不释手的细节
- 第8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9页:基准测试对比:CINEBENCH R15
- 第10页:基准测试对比:CPU-Z与内存
- 第11页:设计从业者评价:从未见过如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