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2070性能游民首测:改变显卡格局的2K新贵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导读:本篇文章将从技术解析、产品品赏、性能实测、市场影响和未来展望五个方面,对RTX2070进行多角度的详尽评测,文中通过NV在产品上的决策所展现出未来显卡的战略侧重点进行评述,并配以多图和额外测试论证观点,为各位读者带来一片较为全面的显卡性能首测。)
今年八月中旬,德国科隆游戏展上RTX2080/2080Ti的正式发布为沉寂许久的显卡行业带来一枚深水炸弹,全新的架构、全新的技术以及全新的命名超出之前的所有预期,尤其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光线追踪”可谓是为未来游戏画面打开了新的大门,NVIDIA给出RTX技术在《古墓丽影:暗影》与《战地V》中的渲染图更是令玩家心神向往。当每个关注者享受着新显卡带来的惊喜时,性能实测跑分的解禁打破了不少人的美梦。

9月19日,RTX2080/2080Ti的性能跑分正式解禁,各大媒体都在第一时间给出了新显卡的首测文章,虽然其中不泛对新品的赞美之词,但面对与上一代Pascal架构对位产品相比仅30%的性能提升,更多媒体都保持中肯的态度,即使明知道此结果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新显卡没有使用完整的核心,但都还觉得在性能上好像“差点儿意思”。
对于玩家来说,30%的提升幅度的确低的有点儿超出预期,而在新显卡实机游戏测试的部分,正巧遇上《古墓丽影:暗影》和《刺客信条:奥德赛》两款3A大作,在4K分辨率最高画质下平均57/54的帧数表现给了英伟达结结实实得一记耳光,并没有达到官宣RTX2080Ti可以满足4K下稳定60帧的游戏体验,加上新技术“实时光线追踪”迟迟没有开放使用,油管上在1080P《古墓丽影:暗影》中开启RTX后不满30帧的游戏测试视频更是对新产品在公信力上的一次重创,更别说RTX2080Ti直接达到了万元级别的售价,如同一盆凉水当头浇下,让无数美梦成为噩梦。

面对来自各方种种的质疑和声讨,NVIDIA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或反击,反而加速了RTX20系产品发布的时间线,将预测原本在18年年底发布的RTX2070推上日程。在这次并不如意的新品发布后,英伟达仿佛要用产品来向每位关注者证明些什么,那么我们就从RTX2070的角度,来解读显卡巨头英伟达对未来规划的侧重点,和在产品上的努力与执着。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RTX2070在技术方面与RTX2080/2080Ti保持一致,差别仅是在核心上的不同,但为保证各位读者可以更为全面得了解这款显卡,我们会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向各位介绍RTX20系显卡重要的革新。
从英伟达以前的显卡架构更迭规律来看,新一代旗舰显卡都是基于该架构的首款TITAN,所以在9月显卡正式亮相前,人们对新产品架构的遐想也都是基于去年发布的TITAN V得Volta架构,但图灵架构的横空出世给予了新显卡更多可能。
从具体数据上看,跟上一代帕斯卡(Pascal)架构相比,同等同频的CUDA,图灵架构的性能高出帕斯卡50%,更别提新的图灵芯片集成186亿晶体管远超帕斯卡118亿晶体管的数量,让图灵架构达到了完全碾压帕斯卡的层级。但对比Volta架构210亿个晶体管,貌似图灵反而处在劣势,那么在最新的顶级游戏显卡中为何没有使用Volta呢?这得Volta本身说起。

英伟达在包装Volta架构时主要强调了其强大的通算能力,与全新专业处理模块——Tensor Core(张量计算核心)带来的超强AI计算性能。再配合Volta的其他微架构改进,以及支持深度学习和HPC(高性能计算)的软件/框架集成在一起,英伟达看起来使用非常合理设计加以全新黑科技的支持,让Volta成为规模超大性能最强的架构。
但实际上Volta并非那么完美,看似Volta的CUDA规模巨大是为了让显卡拥有更强劲的运算能力,但事实上是由于无法达到7nm的制作工艺,Volta只能通过增加晶体管和面积来硬撑CUDA的规模来换取足量的浮点运算能力,如此行径让Volta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图形性能,且核心面积太过巨大导致成本大幅升高良品率降低,让使用该架构的显卡完全脱离消费层级,英伟达只能定以高价把它当做游戏与专业图形双用途显卡售卖。

再回过头来看图灵架构较少的晶体管与核心规格实则是英伟达在架构设计上的思路转变,让图灵并没有成为一个靠堆积核心数量来增加运算能力的架构,反而是通过复合运算技巧的特殊算法来组成全新的框架,将AI计算和图形计算进行混合,让架构中的CUDA和Tensor协同工作,以此让着色器直接获得更为强劲的性能。这也就是图灵架构即使CUDA规模不大也能实现颠覆之前架构图像运算性能的原因。
当然,图灵架构也并非全方面优于Volta架构,比如Volta拥有的双浮点运算(FP64)并不被图灵支持。从另一方面来看,图灵缩减CUDA与核心面积其实是在为“实时管线追踪”的加速核心RT CORE让路,用新技术的加持和复合技巧运算来获得超强的图形性能。
从实际表现来看,早在ChinaJoy中展示的一款植入了RTX技术的《星球大战》游戏DEMO需要四张Volta架构GeForce专业图形卡才能驾驭,现在只需要一张采用Turing构架的GeForce RTX 2080 Ti显卡即可实现。这足可见图灵架构带来的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Volta其实是英伟达在转变思路后战略性放弃的显卡架构,并非说Volta被图灵完全碾压,但图灵架构至少是包含了Volta几乎大部分技术与性能,并拥有更有发展空间的光线追踪技术的复合型架构,而单从CUDA数量来判断图灵架构性能提升较小,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核心规格
RTX2070的核心命名为TU-106,具体核心架构图如下:

RTX2070是基于GPU TU-106实现完整功能,其中包含三个GPCs,36组SMs,和八个32位内存控制器(总共256位)。在TU106中,每个GPC包括光栅单元和六个TPC,每个TPC包含一个多形体引擎和两个SMs。
如同TU-102和TU-104一样,TU 106中的每个SM都包含了用于光线追踪的全新RT core核心。每个SM还包括64个CUDA核心、256 KB寄存器、96 KB L1数据缓存/共享内存缓存以及4个纹理单元。整个TU-106 GPU包含108亿个晶体管,包括2304个CUDA核、288个张量核心和36个RT核心。下面几张表对比了基于pascal架构的上一代同级显卡GTX1070的细节参数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全新的SM单元
Turing架构采用了全新的SM设计,该设计结合了早在去年Volta架构中就引入的许多特性。每个TPC包含两个SM,每个SM总共有64个FP32内核和64个INT32内核。相比之下,帕斯卡架构中每个TPC只有一个SM,每个SM 128个FP32内核,TPC的概念被架空了。TuringSM支持FP32和INT32操作的并行执行,独立线程调度类似于Volta GV100 GPU。
SM被划分为四个处理块,每个处理块具有16个FP32核、16个INT32核、两个张量核、一个调度器和一个调度单元。每个块包括一个新的L0指令缓存和一个64KB寄存器文件。四个处理块共享组合的96KB L1数据高速缓存/共享存储器。传统的图形工作负载将96KB L1共享缓存划分为64KB的专用图形着色器缓存以及32KB的纹理缓存和寄存器溢出区域。计算工作负载可以将96KB分成32KB共享缓存+64KB L1缓存,或者64KB共享缓存+32KB L1缓存。

Turing的SM还引入了一种新的统一架构,用于共享内存、L1和纹理缓存。这种统一的设计允许L1高速缓存充分利用资源。与Pascal相比,每TPC增加2倍的命中带宽,并且允许在共享内存分配没有使用所有共享内存容量时重新配置L1高速缓存以增大命中带宽。Turing L1的大小可以高达64KB,与每个SM共享内存分配的32KB相结合,或者它可以减少到32KB,允许将64KB的分配用于共享内存,Turing的L2缓存容量也有所增加。

Turing SM新的L1数据缓存和共享内存子系统可显著提高性能,同时简化编程并减少达到或接近峰值应用程序性能所需的调优。将L1数据缓存与共享内存结合可以减少延迟,并提供比先前在Pascal 中使用的L1缓存实现更高的带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在RTX2080/2080Ti中,英伟达首次使用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增加显存带宽并减少访问延迟。改进和增强的GPU计算特性有助于加速游戏和许多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和算法。新的显示和视频编码/解码特性支持更高分辨率和能够HDR的显示器、更先进的VR显示器、在数据中心中增加视频流需求、8K视频制作和其他视频相关应用。
目前公版RTX2080/2080Ti显卡使用的显存颗粒均由镁光代工生产,在并不知道2060级别显卡的命名和具体参数钱,作为次顶级游戏显卡的RTX2070也同样使用了DDR6规格的显存可谓是非常良心,线面我们简单了解下DDR6规格的显存技术。

GDDR6是高带宽显存设计的最新成果。通过许多高速SerDes和RF技术的增强,Turing中的GDDR6显存接口电路已经完全重新设计,以实现速度、功率效率和噪声降低。这种新的接口设计带来了许多新的电路和信号训练改进,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工艺、温度和电源电压引起的噪声和变化。使用广泛的时钟门控来最小化低利用率期间的功耗,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整体功率效率。Turing的GDDR6内存子系统目前可实现14Gbps的速率,相对使用GDDR5X显存的Pascal架构还有20%的功耗改善。
GDDR6的电荷分布图,可以看到高速运行下溢出极少,信号十分清晰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
实时光线追踪可谓是这次RTX产品中的重中之重,也绝对是英伟达面对未来规划的核心战略内容重点,在产品发布前,英伟达官方给出对《古墓丽影:暗影》和《战地V》的RTX渲染图让我们对未来游戏画面又一次拥有了美好的憧憬,但由于插件支持原因,目前并没有开启RTX技术在现有显卡上的使用。在深入了解光线追踪渲染技术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普及度较高并多年使用的画面渲染技术——光栅化。
作为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主要的渲染技术,光栅化渲染技术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决定了画面阴影特效的质量层级。这种技术在对画面渲染前,会降画面分辨率的水平像素值进行细分,根据顶点渲染生成的三角形以人眼所接收到的二维画面来创建需要渲染的图像,再通过计算确定其的位置与大小后进入光栅器,由光栅器的计算来判断这个小三角形上的那些像素被遮蔽或者需要呈现其他三角形的投影。

光栅化高度普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渲染技术的速度较快,配合寄存器与高速缓存可以拥有很快的渲染速度。但当画质提升后在渲染更为精密复杂的特效时,光栅化技术的弊端开始显露,复杂的特效需要渲染更多的三角形才能实现,但光栅化在同一时间只渲染一个三角形,为保证渲染速度只能让更多其他技术技巧进行补足,所以光栅化在实现高级特效时将会相当复杂。而专门针对高级特效的光线追踪技术应运而生。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而光线追踪技术的概念十分好理解,简单地说,就是用光线模拟了人眼在观看事物时的视线,而该技术则是追踪这条代表视线的光线。由人眼(屏幕)发出的这条虚拟光线在触碰到物体后,会根据数据记录的物体材质进行反射、折射或是被物体吸收,而光追踪核心将记录这些光线触碰到物体后产生的阴影等效果,并进行逐一渲染。光线在折射、反射后发出的次生射线将不断重复反射、折射、被吸收和被遮挡等等的过程,直到整个画面的所有特效完成渲染为止。

如此先进但又如此简单的技术理念早在1968年就被提出,但由于技术受限一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光线追踪技术。该技术不同以往技术对画面特效进行记录计算然后渲染的过程,而是把2D的画面模拟成一个空间,再通过模拟屏幕前用户的视觉光线来进行光线特效的计算预渲染。在理论上,这种渲染效果带来的光影特效与现实生活中可视的光影别无二致,但由于显示器的分辨率与人眼的分辨率相差太过巨大,目前并不能实现该层级的光影特效。不过在极限画质的加持下,光线追踪带来的光影在《古墓丽影:暗影》与《战地V》中已经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实体表现。

虽然技术理解起来简单,但根据此前英伟达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每条光线在进行一次完整的反射过程需要上千条指令来共同完成,这种模拟光线反射来进行特效渲染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渲染过程的计算量。为此英伟达使用图灵架构节约出的核心面积加装了独立的RT core光线追踪内核,来为特效渲染的过程进行加速。即便是这样,之前在《古墓丽影:暗影》中1080P分辨率下开启光线追踪技术,游戏帧数都很难稳定在30帧,由此可见跨时代的光影特效带来的性能需求有多么的巨大。官方宣称是因为优化不足与驱动的部分问题导致这次实机测试帧数表现不佳,但最终还是得参考该技术真正开放后的多款游戏实跑表现。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NVIDIA在Turing架构的每个SM中新增RT Core是迈向实时光线追踪的关键,硬件加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RT核的功能,以及它们究竟加速了什么,首先解释如何在没有专用硬件光线追踪引擎的情况下用GPU或CPU执行光线追踪。基本上,BVH遍历的过程需要通过着色器操作来执行,并且每光线投射数以千计的指令槽来针对BVH中的边界框交点进行测试,直到最终命中三角形,并且交点处的颜色将被用于最终像素填充。或者如果没有三角形被击中,背景颜色可以用来填充这个像素,这样就做到了模拟现实世界中人眼的视觉原理——你只能看到反射光的物体。


没有硬件加速的光线跟踪要求每条射线有数千个软件指令槽来测试BVH结构中的连续较小的边框,直到可能碰到一个三角形。这是一个海量计算的过程,使得在没有基于硬件的光线跟踪加速度的情况下,无法在GPU上进行实时处理,速度奇慢无比。
Turing的RT内核可以处理所有的BVH遍历和射线-三角形相交测试,节省了SM在每条射线上花费数千个指令槽,这对于整个场景来说可能是无法承受的巨量指令。RT核心内有两个专用单元,第一个单元进行边框回归测试,第二个单元进行射线三角形相交测试。SM只需要启动一个光线探测器,RT核进行BVH遍历和射线三角形测试,并向SM返回命中或不命中,SM本身即可被充分释放来做其它图形计算工作。

在没有独立RT Core加速的情况下,即便是上一代顶级显卡GTX1080Ti实现光线也是不堪负重。Turing可以在不同的工作负载下提供比Pascal更多的千兆射线/秒,比如Pascal大约花费1.1千兆射线/秒,或者10TFLOPS/千兆射线在软件中进行光线跟踪,而Turing可以使用RT Cores进行10+千兆射线/秒,并且运行速度要快10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显卡赏析
到这里,我们已经用了不小的篇幅来介绍RTX20系显卡上的大多重要技术,除此之外,深度学习单元、深度学习抗锯齿(DLSS)等技术也同样是RTX2070上的重头戏,但由于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故可以参考RTX2080/2080Ti首测文章进行学习。
在结束了技术讨论后,我们来对新显卡RTX2070的外观进行简单的赏析,配合多图论证观点。
包装部分沿用RTX2080/2080Ti纵向开合+底座的包装设计,包装外观简洁明了。

英伟达用如同一个小展台的底座,来衬托新系列显卡的“艺术气息”,在外观方面,RTX2070不出意料的与RTX2080级别的两款显卡保持高度一致,但在版型大小上,RTX2070有明显的面积缩小,实际上手给人以绝对强烈的小巧的感受,以下罗列几张实摄图片以供大家品赏。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当然,英伟达也并不会给RTX2080制造个“双胞胎”出来,在显卡细节上,还是有不小的变动,最引人注目的是RTX2070的交火技术被砍导致原本在RTX2080/RTX2080Ti上设计的与背板一体式的SLI槽位被屏蔽与设计在侧面的单8pin供电接口,和出现在接口部分的DVI接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显卡拆解

在经过拆解后,显卡主要分为外壳(包含风扇)、散热鳍片、PCB板和金属背板四个部分。

外壳部分与RTX2080/2080Ti保持了高度相似。

大面积的散热鳍片均刷有黑色镀层,配合风扇以此保证更好的散热效果。

直触式核心散热与两铜管散热规格,虽说在70级别显卡上使用双铜管规格确实有点儿小扣,好在显卡运行起来温度并不夸张。


TU-106核心是支撑RTX2070一切的基点,四周被蓝色软胶保护的是8个DDR6规格的显存颗粒。


6+2供电方案。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显卡在散热部分基本来自于非公版RTX的设计,非公版RTX2070与公版RTX2070的实机相去甚远,我们选择了非公版媒体影驰旗下的RTX2070作为此次测试的对比,并用图片记录,以供大家简单评赏。
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新品之一,影驰RTX2070那标准的显卡版型、为SLI留下却又取消的接口和6+8pin供电接口让影驰RTX2070比任何一款显卡都要更像是RTX2080/2080Ti的延续着,我们用图片,向各位展示影驰RTX2070的风采与魅力。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测试平台介绍
在介绍了这么多新显卡的技术和图片后,我们终于要来到对新品的性能实测环节,在基础的3DMark和拷机跑分之外,我们选择了几款性能杀手级别的游戏,在1080P、2K和4K三个分辨率最高画质下的进行测试,来讨论新显卡RTX2070具体适合到哪个层级的分辨率来进行游戏。
除此之外,为保证显卡性能和游戏表现得到充足发挥,测试平台选择搭载性能强劲的8代酷睿i7-8700k处理器,使用技嘉Z370 ULTRA Gaming2.0主板,配以影驰双通道DDR4 16G内存,电源部分选择通过美国80PLUS铂金认证的长城Fire G750w电源,显卡驱动使用英伟达官方的内部新卡测试驱动,版本号416_15,测试平台其他参数如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Time Spy默频测试

Fire Strike默频测试

Fire Strike Extreme默频测试

Fire Strike Ultra默频测试

跟据跑分可以很清楚的得到,跟上一代同等级显卡GTX1070相比,RTX2070的跑分涨幅在20%-30%之间,其中在2K环境下的测试(FSE)跑分,RTX2070的跑分涨幅达到巅峰。
如果这么说不是非常直观,那么对比老一代的GTX10系显卡,RTX2070在跑分分值一举超过了GTX1080这款显卡,如此程度的性能提升绝对可以用良心一词来形容。


紧接着我们使用Furmark软件对RTX2070进行稳定性的测试,测试环境为室温。在开始拷机时显卡频率自动从1410MHz升到1560MHz,此时温度45度,风扇保持在一个较为安静的状态下运行。在拷机过程中,显卡频率上有小幅的升降,最终稳定在1500MHz,而备受关注的温度最终是稳定在64度的成绩,此时风扇转速增加200,并无明显的散热噪音发出。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古墓丽影:暗影》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刺客信条:奥德赛》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孤岛惊魂5》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恶灵附身2》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看门狗2》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使命召唤15》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在游戏测试环节,我们并没有选择太多的游戏大作对RTX2070进行地毯式测试,是因为根据3Dmark跑分与RTX2080/2080Ti进行对比后,基本可以推断出RTX2070在绝大多数单机游戏上都会拥有较为不错的游戏体验。
在此次游戏测试部分,我们根据游戏发布时间的先后选择对硬件性能有较高需求的五款具有代表性的游戏+NV推荐的《使命召唤15》进行测试,《看门口2》和《恶灵附身2》的发布时间距今已有时日,但在4K分辨率下两款游戏都表现出对硬件配置的需求之高,即使使用GTX1080Ti也与60帧的流畅体验相去甚远,《孤岛惊魂5》《古墓丽影暗影》和《刺客信条奥德赛》均为今年的性能标杆测试游戏,尤其后两者与RTX新显卡一同发布,但在极限画质分辨率下,表现均为达到预期,而《使命召唤15》作为近期的3A游戏新作,成为NV的推荐测试游戏也是在情理之中。在这六款游戏中,我们使用GTX1070到RTX2080六款显卡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更好的展现出RTX2070真实的性能表现层级。

在1080p下,测试的所有显卡均表现出对这个分辨率层级的完全掌控,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显卡之间的性能差别将会非常明显。RTX2070作为本次测试的针对显卡,相比于上一代同级显卡GTX1070/1070Ti表现出完全碾压的趋势,这也是满足的这款显卡最最基本的性能涨幅预期,值得细说的是RTX2070和GTX1080这两款显卡,在3Dmark测试中,RTX2070表现出稍优于GTX1080性能跑分,但在游戏实测中两款显卡的帧数高低有来有往,也是体现出不同架构、不同技术核心在面对不同需求的画面渲染上实则自有优劣。

2K分辨率作为70级别显卡的主战场,曾经一度成为2K专供的GTX1070和1070Ti两款显卡面对今年的新游大作基本已经展露出明显的颓势,不足40帧上下的实测表现不说游戏体验是否真的良好,至少从现在开始2K分辨率下GTX1070/1070Ti已经不再是最好的选择。RTX2070在2K下则表现出基本OK的态势,虽然在五款游戏中80-55帧的表现并没有达到出彩的级别,但要想到这五款游戏基本是性能需求的顶峰,以此来看RTX2070在更多游戏的2K分辨率下基本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当分辨率达到4K,游戏榨干了显卡里的每一丝性能,RTX2070、GTX1080及以下的所有显卡并非为这种极限性能而设计,所以帧数表现也集体拉闸,GTX1080Ti和RTX2080在这个层级的画面与画质下仍缠斗得难解难分,但整体的流畅度表现也并不令人满意。对于未来游戏的4K分辨率,GTX1080Ti的表现已成定局,但RTX2080还有深度学习、光线追踪等黑科技还未发挥完整的实力,等到技术解禁,RTX20系显卡很有可能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辉。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2K新王者的到来
RTX2070在面对五款对PC综合性能有较强需求的游戏洗礼后,表现出的实测帧数可以说是达到了预期内较好的结果以现在来看,最为普及的分辨率仍在1920*1080层级,但从今年开始,几乎所有的3A级别单机游戏大作均表现出对电脑硬件更高水准的性能需求,加上显卡、主板等硬件的更迭,所以在未来几年里更多用户选择对电脑进行升级将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届时会有不少的玩家会把目光放在已经趋于完全成熟的2K技术上。
在这种可以预见的硬件大规模更新的前夕,英伟达肯定不会放过这块肥肉,更别说RTX2070从GTX1070/1070Ti手中拿走接力棒,成为将来两到三年内的2K分辨率主力军。英伟达在这款中流砥柱的显卡产品上,更为关注2K下的实机游戏体验,所以官方发布了一份包含几十款游戏大作在2K分辨率最高画质下使RTX2070/GTX1070/GTX970三款同级别显卡的帧数横屏,并以百分比的形式展现出性能的提升幅度。根据这张英伟达官方的测试数据表格来看,RTX2070的到来用完全碾压的表现,宣告了GTX9系显卡的退役已经正式拉开帷幕!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SLI交火功能取消
之所以将交火功能取消的部分写在文章后半段,是需要各位读者在充分了解了RTX2070展现出的性能后,对英伟达的这一行径可以展开反向思维的推论,从而延伸到对英伟达在未来产品规划的一个展望。
RTX显卡使用的TU系列核心参数曝光时,交火功能仅在RTX2080/2080Ti两款显卡上支持使用的事实已成定局,英伟达在RTX2080/2080Ti核心数大砍一刀已经让NV铁粉苦酒入喉心作痛,当他们发现英伟达又开始限制用户的交火操作时,气的冒烟粉丝已经开始在各大论坛贴吧对英伟达官方进行反向宣传。

交火一直是个人用户兼得性能与成本的重要途径,自“取消2070级别显卡交火功能”的消息已经公布一月有余,面对这一不接受也得接受的事实,更多的舆论风向都认为这是英伟达为了保证RTX2080级别的两款显卡销量所做的妥协,笔者通过对GTX/RTX显卡更深层次的理解,向各位读者抛出一个观点:交火功能的取消实为英伟达对单卡性能的肯定。

就上一代GTX1060 6G取消交火功能来说,两张GTX1060交火的性能直超GTX1080,为了其余产品的正常销售,英伟达取消了GTX1060得交火功能也是情有可原,这也是更多人认为英伟达在RTX2070上取消交火是为RTX2080/2080Ti让路的根本原因,本质上是因为单卡性能的过度强劲而“逼迫”英伟达取消SLI功能。也正因如此,GTX1060 6G凭借着超乎寻常的性价比成为GTX10系列显卡中的神卡,即便是砍掉了SLI也丝毫不影响它成为目前普及度最高的显卡之一,那么发生在GTX1060 6G身上的事儿如今发生在了RTX2070身上,那么是否意味着RTX2070将会成为20系显卡中的那颗新星?这得结合下文中RTX2070对现有显卡格局的改变进行综合讨论。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不论是GTX还是RTX,也不论是7/9/10/20各代显卡,70级别的显卡所处的位置其实非常微妙,头顶是面对顶级游戏发烧友的高端产品,下面是面对中层次用户的甜点级产品,那么70级显卡要在性能上做怎样的取舍才能成为一款链接中高端产品线又不失性价比的合格中高端显卡呢?
在RTX之前,70级别的显卡首先保证性能要完全碾压上一代同级产品,同时又不能太过接近80级显卡,保证一个“中庸”的性能水准。在性能上如此权衡的70级显卡的加入其实是在对显卡性能层级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

RTX2070的到来打破了这一格局,用性能压制宣告了GTX9系显卡的退役,从性能上来看GTX1070Ti逼平了GTX980,而RTX2070面对GTX1070Ti呈现了完全碾压的态势,更别说GTX980/980Ti的年代已久技术跟不上,显存规格容量还不太够看。其次RTX2070让GTX10系显卡所对应的性能需求整体下降一个档位,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游戏愈来愈大的性能需求,GTX1070/1070Ti已经下放到1080P的完全流畅体验,GTX1080/1080Ti也并不能在新游大作中满足4K60帧的流畅度,从而与RTX2070一起扛起2K分辨率的大旗。
在了解RTX2070以一技之长重新定义了GTX10系显卡后,我们继续上一章节对取消交火部分的探讨,首先要确认的一点就是英伟达对RTX2070在性能上的肯定。在GTX1060 6G因为性能之后,英伟达必定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在新品上更细致的性能划分,绝不可能在20系显卡上“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取消RTX2070交火功能是英伟达有意而为之,通过对显卡性能更精确的把控,来让用户使用单卡就能得到所需求的足量性能,而并非借助交火才能实现。这是从侧面展现出NV的一个重要战略意图,或许在RTX30系列(猜测名)显卡中,仅有RTX3080Ti一张显卡支持SLI,以满足小部分用户的个人需求(并非性能需求),其他显卡则均能用更为精确得对应的性能来满足使用者的全部需求。

从性能上讲,RTX2070的出现其实已经大致为RTX20系其余还未发售的显卡仅能有个一个大致上的圈定,在本次测试中RTX2070与GTX1080表现出不相上下的水准其实是在为RTX2070Ti留有富足的发挥空间,同样RTX2070性能都那么强劲,那么RTX2060(或GTX2060)也差不到哪儿去,一张链接中高端的显卡展现出了超乎预期的性能表现,实则是说RTX20系其余的显卡基本都“稳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RTX描绘未来
到了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我们再次回归到了RTX实时光线追踪技术上,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图片阴影/光影特效,而拥有实时光线追踪的RTX20系显卡已经开始描绘未来的模样。
试问当时间推至到半年前,如果有人问你如何才能有效改变游戏的画面表现?也许你会回答“再次提升游戏最高分辨率?”或者“改变游戏画风,精进细节处理?”等等。这些模棱两可的答案很可能都无法经过你自己的缜密推敲,但英伟达用渲染图片和RTX20系显卡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通过模拟人眼发出的视线和追踪光源发出的光线,来完整的革新游戏画面的每一个光影细节。

从古至今,人们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并不那么包容,但新技术RTX光线追踪托了英伟达这个品牌的名气,受到大范围的关注,外媒对这个技术实测时表示在4K下RTX2080Ti无法稳定达到60帧,而紧随其后的油管视频曝光了RTX2080Ti运行《古墓丽影:暗影》时开启RTX技术,在1080P的分辨率下游戏帧数在30-40帧间浮动,部分场景甚至无法达到稳定30帧,非常不稳定的表现让人极为失望。


虽然《古墓丽影:暗影》官方开发团队很快对此做了解释,表明英伟达的RTX技术光线追踪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还处在早期开发阶段,但此次的实测结果带来的则是对新产品与新技术在公信力上的重创,尤其是测试视频放出的时间距离产品正式发布已经近在咫尺,让人觉得英伟达这次把一个尚未成熟的新技术放在了新一代顶级游戏显卡上。
英伟达真的会用一款在新产品都上表现不佳的新技术,作为给NV铁粉的答卷么?笔者觉得不太可能,但从游戏官方都给出回应这一点来看,是变相承认了以目前的技术在《古墓丽影:暗影》中的表现确实不太尽如人意,那么问题出在了哪个环节呢?为了找到答案,我们用老一代GTX10系显卡在1080P+极限画质下还原了油管RTX技术测试视频的主要场景。

这个是一个看起来并不太复杂的动态机关场景,中心转轴联动多根金属管不停旋转,四周环绕着布满古老装饰的石壁,貌似只需要发挥主角劳拉的爬墙基本功就能轻松过关。但每一次接近机关出口时,连接你与出口的路径(墙壁)都会随之崩塌,所以你必须在墙壁与转动的机关间来回跳跃,找到更上一层楼的方法,当你爬到转轴顶端,再来个信仰之跃即可过关。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
在该场景的测试过程中,GTX1070及以上的所有显卡都能表现出完全流畅的帧数水准,就连在针对《古墓丽影:暗影》性能测试中表现并不十分出彩的GTX1060 6G也能在该场景下拥有60帧上下不错的游戏体验。在1080P分辨率下《古墓丽影:暗影》并没有表现出对电脑性能的太大需求,但为何开启RTX技术便让游戏体验直接崩塌?
作为这款游戏的首发性能测试者,本人对测试过程以及游戏本体进行了反思整理,认为出现“1080P下帧数不足30”的测试结果,更多问题应来自游戏本身,玩儿过这个系列游戏的玩家应该知道,自2016年前作《古墓丽影:崛起》发布起,由于游戏引擎的原因该游戏对电脑硬件性能需求便远高于当时的平均水准,而今年《古墓丽影:暗影》的到来不仅再一次大幅提升了性能需求,用4K+极限画质下即使使用RTX2080Ti,平均帧也非常稳定的在57-58帧的成绩表现,给了英伟达一记响亮的耳光(英伟达曾官宣新显卡的到来可以满足4K下稳定60帧的游戏需求),同时还因为游戏内容与画面的设定,将完全流畅的水准从60帧提升到了70帧,绝对是对电脑硬件的新一轮性能冲击。
除此之外,油管RTX测试视频的场景选择也有点儿奇怪。RTX技术是通过不同的渲染方式来为游戏画面提供更为逼真的光影特效以及光反射、折射特效,但作为《古墓丽影》系列游戏的经典解密内容,该场景内并不拥有可以很好得展现RTX光影、光反射特效的元素,阳光的直射面积也仅占整个场景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个场景处于游戏剧情8小时左右的必经之路上,在此之前有多个水源、阳光充足的场景,而测试者却选择在这个并不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场景中测试出“无法稳定30帧”的结果,那么基本可以推测出该版本《古墓丽影:暗影》在水源与光线充足的场景下开启RTX技术,可能连次流畅的游戏体验都无法保证,所以更多是因为游戏本身的因素导致RTX技术首测的结果那么难看。
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个推论可信性,我们选择参考网络上同为今年游戏大作的《战地V》中RTX的实测表现,测试中虽没有提及1080P下的帧数表现,但在4K+极限画质下开启RTX技术可以达到30平均帧的结果,也从侧面证实了上文中的推论。

《古墓丽影》重启版系列一直都在扮演“第一个吃螃蟹”的角色,用绝对亮眼的画面表现和更为苛刻的性能需求,来描绘对未来游戏的畅想,所以RTX在该游戏中表现不佳也是情有可原。综上所述,与其说RTX并不是一款成熟到可以内置于顶尖游戏显卡中的技术,还不如说早前版本的《古墓丽影:暗影》还没有为RTX这款技术的到来做好准备。

所以希望看到这里的各位读者能对即将到来的RTX技术重拾信心,既然技术行上已经得到了认可,那么性能上也不必担心,如果说RTX真的在2080Ti的级别都很勉强,那么把该技术下放到2070上和很有可能同样支持RTX技术的2060上,岂不是一个很呆的决定?在确定了这两点后对RTX2080Ti那万元级别的定价的看法也可以随之挥去了,即便现在看来相比于GTX1080Ti在性能方面提升低于预期,在新游体验上也就那样。但当RTX技术、深度学习技术、RT CORE等黑科技全面开启时,GTX1080Ti将对于RTX2080Ti毫无对比性可言,GTX支撑过去,RTX剑指未来。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RTX2070到来
- 第2页:图灵架构与Volta架构间的抉择
- 第3页:核心规格
- 第4页:全新的SM单元
- 第5页:全新的DDR6规格显存
- 第6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一)
- 第7页:光栅化渲染技术与光线追踪(二)
- 第8页:RTCore带来实时光线追踪
- 第9页:显卡赏析(一)
- 第10页:显卡赏析(二)
- 第11页:显卡拆解
- 第12页:非公版显卡影驰RTX2070品赏
- 第13页:测试平台介绍
- 第14页:RTX 2070跑分测试与拷机
- 第15页:《古墓丽影:暗影》
- 第16页:《刺客信条:奥德赛》
- 第17页:《孤岛惊魂5》
- 第18页:《恶灵附身2》
- 第19页:《看门狗2》
- 第20页:《使命召唤15》
- 第21页:游戏测试结果总结
- 第22页:2K新王者的到来
- 第23页:SLI交火功能取消
- 第24页:RTX2070对显卡格局的改变
- 第25页:RTX描绘未来(一)
- 第26页:RTX描绘未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