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一样为何比公版强?影驰2080Ti/2080显卡探秘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显卡芯片更换代之后总有一段令人激动的时光,非公版产品陆续发售,各路玩家们都睁大了眼睛,每天都在期盼着收货惊喜。今天又是一个大日子,小编将为大家带来显卡巨头——影驰非公版RTX 2080Ti与2080的评测分享。

影驰在2004年通过GeForce 6000系列显卡一波宣告崛起,在非公版之路上耕耘十数载,现已如日中天。它在GeForce RTX 2080Ti/2080上首先推出的两款非公版分别RTX 2080Ti大将版和RTX 2080 GAMER,游民星空评测室同时收到了这两款显卡,由于时间紧迫,小编就将它俩放在一篇文章里向大家作展示。

我们已经知道这次NVIDIA公版的性能设定又玩出了新花样。原来的公版在泰坦皮时代被赋予Founder’s Edition的称号,简称FE,每个型号只有一个标准的性能参数。这次老黄竟将公版标准分为FE版和RD版,前者的核心Boost频率更高,简而言之就是Founder’s Edition成了NVIDIA的官方超频版,而RD版才是原来意义上的公版。
NVIDIA官方超频版意味着非公版至少得是这个频率才能保持吸引力了
看来丰厚的非公版市场早就让NVIDIA垂涎不已,之前公版只是一直在卖信仰,现在终于忍不住直接挤进来了。这件事对NVIDIA合作厂商有多大影响,留到评测末尾再与大家分析吧。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影驰最有代表性的产品系列分别是GAMER与HOF,前者定位游戏玩家,后者面向硬件发烧友,可你要问旗舰型号上哪款销量最大,两者皆否,答案是影驰大将系列。上一代游戏旗舰里影驰GTX 1080Ti大将就长时间占据电商搜索头条,现在仍有货在售。

为啥旗舰显卡上影驰大将反而卖的好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实惠、简洁,能让玩家少花几百就实现旗舰显卡的梦想。而且在GeForce 10这一代,大将还是影驰所有高端产品中唯一双风扇,且支持轻载关闭风扇的,即所谓零噪音散热,看这多接地气。
有了消费惯性,影驰在RTX 2080Ti上首先出大将版就是顺水推舟的事儿了。
鉴于TU102是个754mm²史上第二大核,也只能用三风扇求稳了
不过这次影驰大将倒没有加入关闭风扇的设定,采用三风扇设计,体积比上一代GTX 1080Ti有所增加。图灵架构旗舰核心的发热量真心不低,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影驰RTX 2080Ti大将的GPU-Z信息
按以往显卡评测的习惯,小编这里就放出GPU-Z截图供大家先睹为快。镁光在上一代显卡里通过GDDR5X进行技术试水,现在有充足的产能为各AIC们提供GDDR6显存,它与GDDR5X一样拥有物理时脉八倍的数据效率:1750MHz×8=14000Mbps,这方面影驰大将与公版标准一致。

核心基础频率与Boost频率,RTX 2080Ti大将直接采用了FE版的设定。我们知道大将版的频率通常会比GAMER稍低一些,NVIDIA的举措逼高了非公版频率设定的门槛,对玩家来说无疑是个利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这里放出影驰RTX 2080Ti大将多角度大图供读者鉴赏。
三风扇设计,扇叶为喜闻乐见的海藻扇
海藻扇(Seaweed-Blade)一直被影驰大将系列所采用,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叶片气动设计,它能将气流更多地保持轴向输出,减少向四周扩散的扰流,同时也就减少了空气与鳍片和其它零件的撞击。与普通风扇相比,相同转速转速下静音效果更好。
大将设计有铝合金背板,上面开了一些三角形和条状散热孔,这一代确实太烫了
显卡脊背有三处发光灯效,分别为"GALAX"的Logo和两变白色灯条,支持RGB
外接电源为双8pin设计,与公版设计一致,加上PCI-E供电总共能支持375W的功率
视讯输出接口遵循NVIDIA公版标准
三个支持8K@60Hz的DP1.4和一个支持4K@60Hz的HDMI2.0,外加一个用于VirtualLink技术的USB-Type-C。在此前的首测文章中小编已经详细介绍过了,VirtualLink能极大简化连接VR头盔分繁复操作,它提供HBR3四通道DP视讯连接的同时还整合了USB3.0通道用于反馈控制信号,包括供电在内,这些都基于这个Type-C接口实现。等于将原来的视讯、控制、供电三根线变成了一根线,应用的极大便利或许将使VR设备市场迎来一波繁荣。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非公版PCB的研发需要时间,这次架构变化剧烈,核心面积暴增,NVIDIA各合作厂商需要加以时日才能吃透,所以这次几乎所有第一批亮相的非公版RTX 2080Ti都直接采用公版PCB设计,加以匹配各家的散热方案,影驰大将也不例外。
散热器可单独拆卸
影驰为公版PCB量身打造了一个全覆盖的散热铝板
我们都知道FE版的解决方案是将散热器和各元件散热接触面整合在一起,影驰则采用独立设计,这样不但可以让风扇穿透鳍片的气流直击铝板,更大的好处是便于日后的除尘维护。玩家可以将散热器单独拆下,不用动这块铝板,从而保全了里面极易破损的导热硅脂垫。硅脂垫一点缺损、供电模块的散热将得不到保障,而绝大多数用户都没有替换的备件。
铝板和PCB结合的天衣无缝,面面俱到,每一处发热点都照顾到了
PCB是由散热铝板和背板夹在中间固定的
散热器还是常见的热管鳍片结构
大将的散热器拥有6根6mm纯铜热管,穿过两侧的鳍片阵列,鳍片似经过镀镍处理,长久使用也不会出现难看的氧化瘢痕。 核心导热面采用纯铜设计,表面打磨水准为中上,看不到切削与拉丝的痕迹。镶嵌在铜底周围的是与热管压固在一起的铝板,它负责显存的散热。
热管与鳍片采用回流焊工艺结合,成本较高,导热效果稳定,结构强度好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关于影驰RTX 2080Ti大将的PCB,没什么特别之处,与NVIDIA公版一模一样,首测文章里已经详细介绍过了,这里简单略过。
NVIDIA公版将核心供电设计成两个独立的模块,至于核心左右两侧,各有主控
右侧为7相核心供电,3相显存供电,连接到8pin+8pin的外接电源
左侧为6相核心供电,连接到PCI-E插槽供电,它还兼顾节能轻载时的电源
影驰RTX 2080Ti大将的介绍到此告一段落,紧接着我们来看影驰RTX 2080 GAMER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影驰RTX 2080 GAMER还是那熟悉的红+黑+铁灰的配色,三风扇设计,比以往的GAMER系列显卡明显大了许多。
中间与两边的风扇尺寸不同

这次RTX 2080 GAMER的长度增加到了30cm,高度也超过了PCI-E挡板标准,相比上一代GeForce GTX 1080的GAMER足足大了一圈,后者自诞生以来一直坚持不超过公版长度上限27.5cm,如今终于破了戒。按说定位游戏玩家的显卡应该充分考虑机箱的兼容性,可见这次图灵架构的发热让所有厂商都严阵以待,影驰选择了先稳一波为妙。
影驰RTX 2080 GAMER的GPU-Z截图
显存与核心基础频率都跟FE公版一样,Boost频率比FE版高了45MHz,后者为1800MHz,等于影驰在NVIDIA官方超频的基础上再次超频。尽管超频幅度不大,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意义,至少也算做出点儿区别,否则全按照FE的参数来,那这一届的非公版岂不太沉闷了。
这个角度看着还是挺有质感的,楔形的红色蚀刻装饰有些立体感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影驰上一代GTX 1080 GAMER还能维持双槽的厚度,给ITX机箱和SLI玩家行了不少方便,GeForce 20看来要跟方便说再见了,RTX 2080 GAMER直接占用了三槽的厚度,买之前可要先把机箱功课做仔细了。
两小一大的风扇
RTX 2080 GAMER的通过一个9cm风扇加两个8cm风扇的不对称组合将长度控制在30cm,此类设计在已发布的GeForce 20非公版显卡中已司空见惯,各家都在见缝插针似的设法增强散热性能。
作为高端显卡,铝合金背板当然不能缺席,正后方还有GAMER的Logo
脊背上,影驰"GALAX"的Logo与周围穿过的线条构成了该显卡的RGB灯效
外接供电为8pin+6pin设计
视讯输出端口RTX 2080Ti的规格相同,上文已经介绍过,不再重复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
RTX 2080 GAMER的结构比RTX 2080Ti大将简单一些,这里用一页篇幅就够了。

RTX 2080 GAMER没有独立的全覆盖的散热板,它的供电都集中在了一起,只要在散热器对应位置上添加一个接触面就能搞定。这种解决方案在此前的非公版设计中屡见不鲜,实践证明非常简单有效的。
RTX 2080 GAMER也采用了6根纯铜热管,好像其中一根直径4mm?其余5根为6mm。
RTX 2080 GAMER的鳍片相当厚重
这里厉害了,覆盖在供电模块上的鳍片阵列,挖出复杂的形状用以适应PCB上高低起伏的贴片元件。热管与鳍片同样采用回流焊工艺固定,不过RTX 2080的鳍片没有经过镀镍处理,可能是为了节省一点成本吧。
很眼熟的PCB布局
可以肯定的是,影驰RTX 2080 GAMER的PCB绝不是公版,一是它的高度超过了PCI-E挡板标准,二是公版上没有铝壳电容,而是贴片钽电容。可是又看着似曾相识不是?
其实老玩家一看就明白,影驰使了个小聪明,依照公版RTX 2080的成熟走线方案,稍微加高了一点PCB尺寸,又把钽电容全部用铝壳直插电容替代,这样便抢先制作出自家的非公版。
供电规格依然保持公版设计不变
RTX 2080 GAMER的供电依然能是核心8相+显存双相,功率IC还是采用DrMOS,铝壳电容成本虽不及公版上用的钽电容,但影驰替换的FPCAP(原富士通)也是日系大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除了3DMARK基准跑分之外,小编选择了10款具有代表性的单机游戏大作来展示影驰这两款显卡的性能。游戏测试分辨率将涵盖1920×1080、2560×1440以及3840×2160三种分辨率,游戏画面设置为最高,抗锯齿开启。
我们知道GTX 1080Ti基本征服了2K分辨率,在1080P下已明显呈现性能过剩,那么这次4K分辨率将成为更强大的RTX 2080Ti挑战的焦点,也是本次首测游戏部分最大的看点。不过这里有个遗憾,就是硬件技术通常会领先软件发布,尽管NVIDIA公布了25款游戏支持DLSS还有5、6款游戏同时支持DLSS和光线追踪,但实际上是"将要支持",真到能用还有待游戏厂商更新补丁。
最后笔者按例还会进行功耗和散热的测试,并将结果与此前得出的公版成绩做对比。
即将开始对影驰两款GeForce 20显卡的测试
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如下:

注意,为了充分发挥显卡性能,尽可能消除系统瓶颈,笔者将测试平台的CPU i7 8700K全核超频至4.8GHz,Ring频率与主频同步。
测试电源为长城提供的金牌巨龙1250W,充沛的功率保证本次首测顺利完成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首先是3DMARK跑分测试,这里使用Fire Strike Extreme和Time Spy Extreme两个场景。
影驰RTX 2080Ti大将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得分16260,公版FE为15883
影驰RTX 2080Ti大将3DMARK Time Spy Extreme得分6060,公版FE为5938
影驰RTX 2080 GAMER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得分12891,公版FE为12673
影驰RTX 2080 GAMER 3DMARK Time Spy Extreme得分4923,公版FE为4825
影驰这两款显卡跑分都稍强于公版FE。可能有人会问,RTX 2080 GAMER频率高可以理解,2080Ti大将频率跟FE一样,为什么得分也高呢。看最后的散热测试你就全明白了,影响性能的不光是那个表面上的Boost频率,功耗、温度阈值同样重要。
这里附上RTX 2080Ti FE(点击)与RTX 2080 FE(点击)首测中的跑分页面链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回顾首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到了游戏测试环节,三个分辨率,分别是1080P、2K、4K。



可以看到,无论是公版还是非公版,RTX 2080Ti与2080的性能格局是一样的,越高的分辨率越能发挥旗舰和次旗舰的性能。通过与之前首测时的数据对比,小编发现影驰大将和GAMER比公版FE的帧数略高一点,甚至3DMARK的差别还要明显一些。看来功耗和温度阈值的影响在游戏中更大,3DMARK的负载实际上还是偏高的。
回顾公版首测的游戏帧数汇总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游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最后是烧机测试,体现非公版最大价值的时候来了。
影驰RTX 2080Ti大将待机与烧机测试
影驰RTX 2080Ti大将待机GPU温度31℃,风扇1200rpm
虽然没有待机风扇停转功能,但是静音效果还可以,不把耳朵凑上去听不见什么声音。
影驰RTX 2080Ti大将烧机GPU温度77℃,核心频率1470MHz
RTX 2080Ti FE公版烧机GPU温度74℃,核心频率1350MHz
差别就在这里,烧机半个小时后,影驰大将的功耗依然在阈值范围内:99.8%,而公版FE的超过了100%。所以公版降低到了基础频率运行,而影驰大将的Boost依然生效,频率差了120MHz。频率高,电压高,温度自然就高,因此三风扇的影驰大将反而比公版要热一点,离安全上限还有空间,所以没问题。
影驰RTX 2080 GAMER待机GPU温度26℃,风扇1300rpm
RTX 2080 GAMER的风扇尺寸大,转速又高一些,所以待机时声音比RTX 2080Ti大将略大一点。
影驰RTX 2080 GAMER烧机GPU温度71℃,核心频率1785MHz
RTX 2080 FE公版烧机GPU温度73℃,核心频率1620MHz
再来看与公版的烧机对比,本身GAMER的Boost频率就高一些,再加上功耗和温度阈值设定宽,领先的频率就跟多了,差距达到165MHz。公版FE同样超过了100%,GAMER却只有97.6%
功耗和温度阈值是一个函数曲线,一般游戏负载没Furmark烧机这么高,频率的发挥也将接近曲线的顶点,Furmark的差别尚如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游戏中影驰性能发挥的更好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
灯光与编辑点评
关于灯效,这一届非公版显卡随潮流而动,普遍加入了RGB功能,本文评测的这两款显卡都有。影驰近期已经通过软件实现了显卡、主板、内存这自家三条产品线的灯效整合控制,未来几日小编将单撰一篇文章来详细展示影驰的这项成果。
下面放出RTX 2080 GAMER与RTX 2080Ti大将的测试平台实拍,让玩家先简单了解其灯效样式。
影驰RTX 2080Ti大将
影驰RTX 2080Ti大将
影驰RTX 2080 GAMER
影驰RTX 2080 GAMER
点评:
总的来说,这两款显卡依然很好地贯彻了影驰长久以前的设计理念,通过设宽功耗和温度限制,让显卡Boost机制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在频率相差不多甚至一样的基础上表现出比公版FE更好的性能。小编原认为FE版可能会吞掉很大一块非公版市场份额,现在看来完全是多虑,非公版性能依旧比公版强,哪怕它是NVIDIA官方超频版。
关于静音,大将取消了关闭风扇的功能,但实际体验并无大碍,倒是GAMER,感觉待机风扇转速偏高,稍稍有点吵。温度压倒26℃没啥意义,空载和轻载50℃以内都是安全的,希望影驰以后能调整一下BIOS参数,这一点也不费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玩家的老朋友:GAMER与大将
- 第2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简介
- 第3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Ti大将
- 第4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散热解析
- 第5页:影驰RTX 2080Ti大将PCB:直接用公版
- 第6页:影驰RTX 2080 GAMER简介
- 第7页:多角度看影驰RTX 2080 GAMER
- 第8页:影驰RTX 2080 GAMER散热与PCB解析
- 第9页:测试平台软硬件配置构成
- 第10页:3DMARK跑分与公版对比
- 第11页:游戏帧率实测汇总:提升更明显
- 第12页:提升来自哪儿:烧机测试解疑
- 第13页:灯光与编辑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