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攒机大法:2018CPU&主板选购基础入门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一台完整的电脑应由主板、CPU、显卡、内存条、电源等结构组层,不论你是爱游戏如生命的骨灰级玩家还是对电脑有极高依赖性的工作狂,拥有一颗优质的CPU将会让你的整台电脑如虎添翼,选择一款合适的主板能让CPU和电脑内部其他硬件的性能得到全面的发挥。
CPU仿若整台计算机的大脑,所有数据都得经过CPU。选择一款合适的CPU是攒机的第一步,所选择的CPU也基本可以确定整台电脑的阶层定位与使用方向。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害怕整机太坑想自己动手攒机的经济适用型新手,或是想亲手组装一台高性能电脑却又不是很懂相关知识的土豪型小白,那么就请你跟我一起来学习了解电脑里最为重要的核心部件——CPU。

CPU入门及选购
CPU中文简称为中央处理器,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主要功能是解释计算机指令和处理软件中的数据。现在市场上制造CPU的两大公司都来自于美国,分别是英特尔和AMD,他们所售卖的CPU都是以X86为主架构研发生产的,咱们今天以市场上使用量更大的英特尔CPU为主要的例举对象。
一.CPU型号认知
英特尔在市面上市售的CPU主要分为赛扬(Celeron)、奔腾(Pentium)、酷睿(Core)和至强(Xeon)四个系列。其中赛扬和奔腾两个系列的历史比较悠久,相信80后这一代对这两个系列的CPU肯定是耳熟能详,至今还在生产和售卖,但由于计算机整体配置提升而对CPU的性能要求更高,大多用户都将注意力放在了英特尔酷睿系列的CPU上。作为现阶段英特尔主流CPU的酷睿系列细分为i3、i5、i7三个级别,性能也是逐步提升。每个级别里更是有很多不同的产品型号,那么,我们该如何认知CPU的型号呢?

如图所示,每一款英特尔的酷睿CPU都会以这种型号出现在用户面前,I7就是在上文中提到的英特尔官方对酷睿系列做的分级,而数字第一个9是指这款CPU的代数,9就是第九代CPU,7就是第七代CPU。第二位的9代表这款CPU在同代数的CPU里的性能排名,数字越大,性能越强劲。三四位是用来区分这款CPU是商用定制还是DIY单品。而在四位产品编码后的字母后缀,则代表这款CPU的一些额外的性能或能力,大概有下图所归类的几种。

除了图中所描述的几个字母后缀外,在查看笔记本的CPU型号时还会遇到其他几个字母,比如M代表可拆卸式处理器,U代表低压处理器,H代表不可拆卸式处理器,Y代表超低压处理器。
讲到这里CPU的型号你应该大致可以分清楚了,通过型号也可以大致判断比较几款CPU的优劣,但要说了解CPU,这还差的远着呢。如果你说,不知道怎么选就去参考CPU天梯图呗?实话说,CPU天梯图最多只能让你直观的认识到不同CPU的排名高低,对于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CPU用处还是比较小的,要是想深入了解CPU,那还得从CPU的几个重要参数说起。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CPU-型号认知
- 第2页:CPU-主频和微架构
- 第3页:CPU-核心和制程
- 第4页:CPU-缓存和集显
- 第5页:CPU如何选购
- 第6页:主板-芯片组
- 第7页:主板-I/O接口和供电模块
- 第8页:主板-PCI-E接口CPU插槽和版型
- 第9页:主板选购及推荐1
- 第10页:主板选购及推荐2
二.CPU重要参数
1.主频,睿频和超频
CPU的主频是在普通情况下CPU工作的最高速度,单位是兆赫(MHz)或吉赫(GHz),一般在CPU的正面都会有明确的标注来表示这款CPU单核的最高工作频率。但提到主频,你肯定听过睿频和超频,那么他们俩又是什么呢?

睿频是指当电脑启动一个程序后,为了保证程序的运行流畅,CPU会主动为自己加速到合适的频率,这个加速幅度大概在10%-20%左右。而超频则是通过主动调整CPU频率让CPU在高于本身额定的功率下工作,以此来提高电脑的工作速度,超频可以将CPU的工作频率大幅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尔CPU为了保护自家产品线定位在旗下大多CPU上都做了锁频处理,禁止用户私自超频,而在上文中提到的CPU型号后拥有字母K后缀的CPU则可以进行超频行为。在超频的过程中,小幅超频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越是要达到更高的频率,越是需要更高的电压,与之俱来的是功耗和温度的大幅上升,如果你没有良好的电源和优质的散热,大幅超频的后果很可能对你的CPU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微架构
微架构简单的说就是CPU内部晶体管排列的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让CPU在处理数据时效率变得不同。文章开头提到过现在的CPU都是在X86为主体架构的环境下研究开发的,理论上相同背景下微架构越先进的CPU在实战中表现就越牛逼。
就拿英特尔的CPU来说,8代酷睿使用的Coffee Lake架构相比使用Kaby Lake的7代酷睿CPU,除了拥有全新特性外,性能也在其上。而相比同等级使用Zen+架构的AMD二代锐龙处理器,在同频率下浮点运算能力更为强劲,使得在依赖该运算的游戏实战表现上AMD的CPU还是略逊一筹。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CPU-型号认知
- 第2页:CPU-主频和微架构
- 第3页:CPU-核心和制程
- 第4页:CPU-缓存和集显
- 第5页:CPU如何选购
- 第6页:主板-芯片组
- 第7页:主板-I/O接口和供电模块
- 第8页:主板-PCI-E接口CPU插槽和版型
- 第9页:主板选购及推荐1
- 第10页:主板选购及推荐2
3.核心、线程和超线程
一台电脑里虽然只有一个处理器,但就在这一个CPU里却有多个核心,每个核心拥有一个线程。核心越多代表线程越多,从而同时可以处理的数据也就越多。
超线程技术就像让核心拥有了分身术一样,将一个CPU模拟为两个并可以同时执行的两条线程,可理解为在核心不变的情况下让线程多了一倍。比如i5的四核八线程,i7的6核十二线程,都是运用了超线程技术。但毕竟终归核心数没有变化,所单核心模拟成双线程最多也只能提升40%左右的运算速度。

4.制程
制程指的是CPU的制作工艺,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制作精度,单位是纳米(nm)。我们现在常见的制成多为32nm-14nm的制程工艺,随着纳米数的减少,单位面积所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将会越多,这带来的不仅仅是体积上的减少,减少了功耗发热量的同时对性能也有所提升。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CPU-型号认知
- 第2页:CPU-主频和微架构
- 第3页:CPU-核心和制程
- 第4页:CPU-缓存和集显
- 第5页:CPU如何选购
- 第6页:主板-芯片组
- 第7页:主板-I/O接口和供电模块
- 第8页:主板-PCI-E接口CPU插槽和版型
- 第9页:主板选购及推荐1
- 第10页:主板选购及推荐2
5.缓存
缓存可以理解为是CPU自带的内存,但实则是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缓存的容量很小但是交换速度却比内存要快得多。高速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为CPU运算速度要比内存读写速度快很多,这样会使CPU花费很长时间等待数据到来,而CPU等待从内存中读取数据的时间则会以卡顿的形式呈现在电脑上。
为了规避这种卡顿,让CPU无需等待就可以连续工作,故先根据CPU即将访问的数据预先从内存里调到缓存里,短时间内CPU所有的数据调取都将从“反应神速”的缓存里进行调取。
当CPU需要在短时间内调取大量的数据时,数据量超过了单缓存的存储上限时怎么办?这时就引入了多级缓存的概念。以目前比较成熟的缓存技术来看,已经有1、2、3共3个级别的缓存被广为应用,简称为L1、L2、L3。
一级缓存位于CPU内核的旁边,是与CPU结合最为紧密的CPU缓存,主要承担的工作是缓存数据和缓存指令,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性能影响很大,但是由于它被要求以与核心相同的速率工作,制作工艺及成本非常大,故一级缓存的大小都控制在1M以内。
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早些年分内外两个部分,因为当时的工艺制程还不足以将其整合到一个DIE上,否则会造成芯片面积过大。如今二级缓存都整合在CPU核心内部,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二级缓存的内存要比L1稍大,不过家用级L2的大小都控制在个位数的MB左右。
三级缓存早期都是外置在主板上,且只有服务器级别的CPU才拥有三级缓存,后来随着制程的提升,一步步下放到家用级CPU并集成在CPU里。三级缓存的作用是进一步降低内存延迟,同时提升海量数据量计算时的性能,这对游戏有直接的影响!
缓存是CPU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进一步优化数据的调度,加强数据的吞吐和暂存,提高执行效率。一个拥有3级缓存的CPU正常工作状态下,只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所以可以看出,缓存在CPU的流畅运行和数据快速调取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6.集成显卡
简单地说,集显和独显都属于显卡,是电脑进行数模信号转换的设备,承担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只不过集显是将显卡元件精简然后集成在CPU里,而独立显卡则需要单独的插槽连接线甚至供电,集显大多没有显存,加上体积小构架简单,一般满足家用视频观看和简单的游戏需求,而独立显卡性能要比集显强劲很多,一般用来满足大型单机游戏或者专业制图的需求。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一块CPU的主要部件及重要参数都有了个比较详尽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简单的选择一款属于自己CPU。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CPU-型号认知
- 第2页:CPU-主频和微架构
- 第3页:CPU-核心和制程
- 第4页:CPU-缓存和集显
- 第5页:CPU如何选购
- 第6页:主板-芯片组
- 第7页:主板-I/O接口和供电模块
- 第8页:主板-PCI-E接口CPU插槽和版型
- 第9页:主板选购及推荐1
- 第10页:主板选购及推荐2
三.CPU简单选购
至今为止,Intel酷睿系列CPU已经发布到第八代,i3/i5/i7甚至i9总共的CPU数量非常庞大,在短时间内了解每个系列的每款CPU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儿,所以今天咱们简单介绍下每个系列所定位的用户群。
如果你使用电脑仅是需要处理文书类工作,在休闲娱乐上也只是网上冲浪或简单的看看综艺视频或电影,i3系列处理器已经足以满足你的所有需求。
而i5系列分两部分说,若平时喜欢玩儿点儿简单的网络游戏,或者比较低端的单机游戏,i5前几代CPU的性能可以用“管够”一词来形容。而对于7代和8代i5,针对得则是AI较多数据量较大的网游以及绝大多部分的大型单机游戏,在工作方面涉及到编程和基本的图形处理,7/8代i5CPU也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i7系列处理器3代和5代在性能上已经被7/8代i5处理器所超越,所以本文暂不推荐,而7/8代i7处理器则针对的是大型编程、专业级图形或视频处理工作,DIY发烧友以及未来发布的超大型游戏,如果没有这类专业需求还是不太推荐购买,因为CPU发热量太大,没有良好的散热或水冷实在是压不住!

CPU到这里已经基本说的差不多了,相信你不仅有了全面的了解,在购买一颗适合自己的CPU时也有了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但因为不同代数的CPU对主板的要求不同,所以选择一款合适的主板也是攒机的重中之重,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下主板的基础知识。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CPU-型号认知
- 第2页:CPU-主频和微架构
- 第3页:CPU-核心和制程
- 第4页:CPU-缓存和集显
- 第5页:CPU如何选购
- 第6页:主板-芯片组
- 第7页:主板-I/O接口和供电模块
- 第8页:主板-PCI-E接口CPU插槽和版型
- 第9页:主板选购及推荐1
- 第10页:主板选购及推荐2
主板入门及选购
主板是由集成电路和插槽构成的电路板,是承载电脑其他硬件的“地基”, 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这些元件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脑性能的强弱与主板的拓展性,由于电路板元件过多,挨个介绍讲解篇幅过长,下面就挑选几个比较重要的主板元件配合选购角度一起讲解。

一.芯片组
当你想了解主板的知识时最先接触到的都是一些Z或B开头的主板型号,而这些型号大多都是由主板的芯片组命名的。芯片是具有处理功能的集成电路,芯片组就是由多块芯片构成的芯片集。芯片组是主板的核心组成部分,几乎决定了这块主板的功能,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脑系统性能的发挥。
按照在主板上的排列位置的不同,通常分为北桥芯片和南桥芯片。北桥芯片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内存的类型和最大容量、ISA/PCI/AGP插槽、ECC纠错等支持。南桥芯片则提供对KBC(键盘控制器)、RTC(实时时钟控制器)、USB(通用串行总线)、Ultra DMA/33(66)EIDE数据传输方式和ACPI(高级能源管理)等的支持。其中北桥芯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称为主桥。
随着成本的控制与主板稳定性的需要,北桥的部分功能被集成到CPU中,剩余的功能则与南桥集成在一起,形成了现在比较常见的单桥主板,所以主板基本都以南桥的芯片组的名称来命名。
芯片组的不同大多直接决定了主板功能的不同,大体区别有以下两点:
1.不同的芯片组可承载不同的硬件规格和不同数量的硬件
越高端的芯片组可以承载更高规格的硬件设备,也可以支持更多的硬件插槽,比如近年出厂的中高端主板大多都支持DDR4规格的内存条,除此之外在外接USB插口,硬盘SATA接口,PCI-E总线数等,在数量上也都会受到芯片组的影响。
2.不同芯片组可支持主板不同的拓展性
对于一个发烧级电脑DIY玩家来说主板的拓展方向可谓是五花八门,而芯片组直接决定这款主板是否支持多样化的拓展功能。拥有越高端芯片组的主板,在可玩性和拓展性上也就越强。
比如近两年英伟达与AMD都没有发布新一代的显卡,对于土豪级DIY玩家可谓是等得饥渴难耐,而实在等不住的用户选择用显卡交火(SLI)的方式来提前体验下一代显卡的性能。而对于很多老主板来说并不支持SLI功能,这不仅仅是因为PCI-E总线数不足,更主要还是因为芯片组不支持显卡交火的操作。
除了这两点外主板的价格也随着芯片组的优质程度而变化,越高端的芯片组相对应的主板价格自然也就越高。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CPU-型号认知
- 第2页:CPU-主频和微架构
- 第3页:CPU-核心和制程
- 第4页:CPU-缓存和集显
- 第5页:CPU如何选购
- 第6页:主板-芯片组
- 第7页:主板-I/O接口和供电模块
- 第8页:主板-PCI-E接口CPU插槽和版型
- 第9页:主板选购及推荐1
- 第10页:主板选购及推荐2
二.I/O接口
I/O接口是电脑主机与被控对象进行信息交换的纽带,I/O接口的功能是负责实现CPU通过系统总线把I/O电路和外围设备联系在一起。简而言之,就是上文中提到由芯片组的规格决定的主板接口类型与数量。
但芯片组只能决定支持I/O接口数的最大数量,实则在主板上I/O接口数的数量多由研发主办的厂商设计决定。在游戏级高端主板中有些型号的主板开放了10个USB接口,而一般的主板为了成本和售价考虑只开放4-6个USB接口。
I/O接口的数量差别影响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所以在购买主板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同I/O接口数的主板。

三.供电模块
电力是让电脑各部件运行的基本条件,随着技术发展,插在主板上的CPU、显卡、散热等部件都需要独立供电,电流通过电源传输到主板,主板将电流进行稳压和调制后传递给主板上的各个部件,那么一个稳定且足量的供电模块就是一块好主板的重中之重。
供电模块构成比较复杂,主要影响供电效果简分为两个部分:
1.元件质量
元件的质量是由元件生产厂家直接决定,而生产元件的厂家则会被主板厂商直接例举出来,所以在这里咱们暂不讨论。
2.供电相数
而供电相则是维持供电稳定的重要环节。单供电相由一个电感元件一个电容和两个MOS管构成,主要的功能是对电源输入的电流进行滤波和稳流。电感又称作输出扼流圈,每一个供电相配备一个电感,为保证输出的电流连续且平滑。而MOS管全称为场效应管,主要是为其他配件提供稳定的电压,由于每一个供电相拥有上桥和下桥,故单供电相至少需要两个MOS管,在工作时通过上下桥轮番导通,对供电相的电感进行充放电,便可在输出端得到一个稳定的电压。电容的主要职责是滤波,同时防止MOS管开关时的尖峰脉冲对其它电路形成串扰。
前文中提到更多硬件在性能上的提升与之俱来的是对单独供电和供电量上的更大需求,单相供电早已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供电相也就越做越多。理论上供电相越多供电越稳定越好,特别是对于CPU超频和显卡交火用户来说必须保证供电稳定,不然就会因为供电不足拉不动导致死机、蓝屏、重启或者无法正常启动。多相供电电路可以非常精确地平衡各相供电电路输出的电流,以维持各功率组件的热平衡,在器件发热方面上多相供电具有优势。且在部分高端主板采用节能技术,该技术会根据实时电脑需要的供电量来对供电相进行调控,关闭多余的供电相,保证省电且降低发热量。
目前正常的主板供电相在5-10个左右,高端多功能主板供电相有12-15个甚至更多,同时成本和售价也随之增加,所以在选购的时候还是得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供电模块。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CPU-型号认知
- 第2页:CPU-主频和微架构
- 第3页:CPU-核心和制程
- 第4页:CPU-缓存和集显
- 第5页:CPU如何选购
- 第6页:主板-芯片组
- 第7页:主板-I/O接口和供电模块
- 第8页:主板-PCI-E接口CPU插槽和版型
- 第9页:主板选购及推荐1
- 第10页:主板选购及推荐2
四.PCI-E接口
PCI-E接口全称是“PCI-Express”,是最新的外部设备总线。该接口在主板上的用处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加装独立显卡、独立声卡、独立网卡等,可以对主板芯片组自带设备以外进行拓展,如蓝牙模块、3G模块、无线网卡模块和固态硬盘等等。
在选购是还是那条原则,按需择量。
五.CPU针脚与插槽
CPU需要通过某个接口与主板连接的才能进行工作。CPU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采用的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Intel每一代的CPU针脚数不同,所需要的插槽口规格不同,故所对应的主板也不同,即使有些针脚数相同代数不同的CPU在同一款主板上,如果不刷bios也无法达到兼容。
所以在选购主板时一定要注意看中的主板与自己的CPU是否兼容。

六.主板板型
主板板型简单的说就是指主板的规格大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加强型(EATX)多为大型主板或服务器主板,面积大拓展性强。
标准型(ATX)针对的就是普通个人PC用户,大小合适比例均匀,拓展性与接口随厂家设定而不同。
紧凑型(M-ATX)主板针对低端市场,大部分插槽较少用料低端价格便宜,需要在购买时注意。
迷你型(MINI-ATX)主板针对喜欢小型主机的DIY玩家,虽然版型较小但反之大多用料精良价格不菲。
在选择主板板型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自己的机箱大小来进行选择,千万不要范为了追求更多插槽接口而选择大主板,最后机箱却容纳不下的这种“低级错误”!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CPU-型号认知
- 第2页:CPU-主频和微架构
- 第3页:CPU-核心和制程
- 第4页:CPU-缓存和集显
- 第5页:CPU如何选购
- 第6页:主板-芯片组
- 第7页:主板-I/O接口和供电模块
- 第8页:主板-PCI-E接口CPU插槽和版型
- 第9页:主板选购及推荐1
- 第10页:主板选购及推荐2
七.主板选购总结及推荐
总体来说主板对电脑其他硬件的性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更高端的主板可支持并承载更多的更高规格的其他硬件,从而使电脑的整体性能带来大幅提升。到这里构成主板的重要元件基本都介绍得差不多了,其中也穿插了每一种元件在选购时的注意事项,总体来说就是四个字“按需选择”。
那么选择一块适合自己的主板的整个过程小编再为各位整合梳理一遍:
1.根据CPU代数选择兼容的主板插槽和芯片组
2.根据自己机箱大小和对I/0与PCIE接口数量的需求来选择主板版型
3.根据所需硬件数量和特殊需求选择供电相数量
现在主板市场上在口碑和质量有双向保证的一线主板商是华硕与技嘉,用料豪华设计精良,稳定性一流只是价格稍贵,而微星、七彩虹、映泰等品牌实为二线品牌,在用料和设计上也都不错,对应中端市场价格也都适中。今天我们主要为大家推荐两款针对第八代酷睿CPU的游戏主板,分别为技嘉的Z370 AORUS Gaming 2主板和微星的B360 GAMING PLUS主板。
技嘉的Z370系列主板隶属技嘉的超耐久系列主板,采用更高额的电容防电流涌动,全固态电容防雷保护芯片和改造PCB板对主板进行全方位保护,让整个主板的稳定性有所保障。这款Z730 Gaming 2主板针对最新第八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以游戏发烧友和DIY狂人等为主要用户群,支持CF显卡交火与CPU超频技术,支持拥有32G/s理论传输速度的M.2 SSD插槽和对应的散热装甲,三条PCI-E的拓展接口增强整个主板的拓展性,十一相供电也足以为整个主板上的所有部件提供动力,而炫彩的主板自带的炫彩灯光也让整个主板的颜值更上一层楼。
参考价格:1499元
产品更多详情请见:点击进入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CPU-型号认知
- 第2页:CPU-主频和微架构
- 第3页:CPU-核心和制程
- 第4页:CPU-缓存和集显
- 第5页:CPU如何选购
- 第6页:主板-芯片组
- 第7页:主板-I/O接口和供电模块
- 第8页:主板-PCI-E接口CPU插槽和版型
- 第9页:主板选购及推荐1
- 第10页:主板选购及推荐2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这款微星B360 GAMING PLUS主板,虽然名字里带有PLUS标识,但版型还是标准的ATX版型,所以无需担心自己的机箱太小装不下整个主板。这款B360同样是为游戏用户设计,是当下比较热门的微星主板之一,主板集成核心加速引擎,配合微星优化线路布局和电源设计可更好的支持多核心处理器,搭载的因特尔B360芯片组为整个主板带来强劲的性能,支持多频率内存插槽加上多个PCI-E插槽和6个SATA接口让主板的拓展性支持双显卡交火,同时可实现你天马行空的DIY想象力,4+3相供电可以满足整块主板的电量需求,足量的散热也为硬件和主板的正常工作 带来保障,更别说这样一款优秀的主板在价格上还十分美丽。
参考价格:949元
产品更多详情请见:点击进入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CPU-型号认知
- 第2页:CPU-主频和微架构
- 第3页:CPU-核心和制程
- 第4页:CPU-缓存和集显
- 第5页:CPU如何选购
- 第6页:主板-芯片组
- 第7页:主板-I/O接口和供电模块
- 第8页:主板-PCI-E接口CPU插槽和版型
- 第9页:主板选购及推荐1
- 第10页:主板选购及推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