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织敦史小史:人设家、监督锦织敦史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本文作者;Zumby
随着《Darling in Franxx》的热播,锦织敦史已经毫无疑问是最近人气最高的动画监督了。在20年的从业经历中,锦织敦史担当过动画制作中的许多种工作,不过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人设和监督,这两者也构成了锦织敦史动画创作中最主要的两面。锦织敦史作为动画人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他的魅力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期文章,笔者想要为大家介绍一下锦织敦史进入业界的经历以及他的人设美学的形成。
憧憬着GAINAX的少年
与前辈吉成曜,今石洋之以及其它很多加入GAINAX的人相同,锦织敦史是带着在进入动画业界之前就已经在憧憬着GAINAX了。1990年春天,宅社基于宫崎骏废案制作的《蓝宝石之谜》红遍了日本。《蓝宝石之谜》所吸引住的不只是已经长大的今石洋之和吉成曜;在鸟取县,只有小学五年级的锦织敦史也为这部作品深深着迷。如同岛本和彦所说,动画这一概念在对很多大众来说只是“会动的漫画”这种东西,还是儿童的锦织敦史对动画认识一度也只是这样。然而,《蓝宝石之谜》让锦织敦史意识到了“动画”的独特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蓝宝石之谜》就是锦织敦史的入宅作。再后来,陆续补了《王立宇周军》和《飞跃巅峰》的锦织敦史,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宅社粉丝了。
左起:《A子计划》(1986),《飞跃巅峰》(1988),《魔物猎人妖子》(1990),《秀逗魔导师》1995。御宅系美少女(虽然秀逗魔导士未必归于此类)的表现风格重视对较厚重的面部信息量。眼睛的高光和面部的光影对比体现着美感。相比之下,贞本义行主导下的宅社风格显得与众不同(《飞跃巅峰》的人设是宅社的窪岡俊之)
不过,锦织敦史在《蓝宝石之谜》中觉醒的并不仅仅是作为御宅族的才能,他也觉醒了作为动画人的才能——他觉醒了对于动画的“美”的意识。锦织敦史注意到了他所喜欢的动画,比如《蓝宝石之谜》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美,一种不依赖过于丰富的细节和过于复杂的影子的女性角色的美,一种与当时流行的动画风格颇为不同的简洁的少女之美(见上图)。被这种简洁的美所吸引着,锦织敦史自此萌生了加入业界的想法。不过,也是因为被“少女之美”所吸引的初衷,锦织敦史的动画理想跟在昭和年代度过青春期的前辈们有了很大的不同——他的前辈所喜欢的机器人与战斗,锦织敦史的动画理想则是画美少女。旧宅社还未解体时,锦织敦史“最喜欢美少女”的属性就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2002年的锦织敦史。那时他还是一个身材匀称的小伙,还是不一个胡茬肥宅。)
回到锦织敦史的人生轨迹。大约在1997年,未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的锦织敦史面临着人生的抉择。是继续挑战大学,还是就业?此时,作为旧EVA时代的最终高潮的剧场版动画《END OF EVANGELION》上映了。高水准动画的冲击力再一次震撼了锦织敦史,唤醒了他成为动画人的梦想。重燃梦想的锦织敦史离开了位于本州岛西部、毗邻日本海的鸟取县米子市,前往大城市东京追寻自己的动画梦。来到东京的他首先进入了东映旗下的动画教育机构“东映动画研究所”。不过锦织敦史实际上没上多久学。才在东京动画研究所呆了3个月,锦织敦史就得知了一个好消息:GAINAX开始为《FLCL》招募作画人员。怎么可以错过进入自己憧憬已久的动画公司的机会呢?锦织敦史决定参加考试并且成功进进入了GAINAX。只上了3个月学习机构就能考进GAINAX的表现说明锦织敦史肯定是在高中时期就已经有丰富的绘画锻炼了。之后,经过了GAINAX的培训的锦织敦史开始为《FLCL》绘制中割,算是正式开始了职业动画人之路。
寻找我的美少女之道
(《魔力女管家》第4话中锦织敦史担当的镜头。吃醋的麻幌浇了色情老师一身防晒霜。流线,特效和动作设计体现了鲜明的金田系风格。)
结束《FLCL》的工作之后,锦织敦史立刻就晋升为原画,参与了《魔力女管家》的原画工作。此时是2000年初,GAINAX的创社元老如庵野秀明已经退出一线制作,今石洋之,佐伯昭志,高村和宏等年轻一代担当起了宅社动画创作的主力。锦织敦史的快速晋升跟GAINAX需要新鲜人才的背景有关,但是决定性因素还是锦织敦史的才能。锦织敦史一直所憧憬的大都是真实系原画师,比如大平晋也(跟一般意义上的“真实系”有点差距就是了),矶光雄,还有就是在审美上给予锦织敦史极大影响的本田雄。但是在《魔力女管家》中他却担当了相当金田系——或者说今石系——的镜头,展现了它的多面才能。尽管锦织敦史当时的原画表现可能有作画监督石崎寿夫的修正的影响,不过《魔力女管家》应该还是锦织敦得到了今石洋之的注意的起点——毕竟,自此之后,锦织敦史多次在今石洋之担当回画出了精彩的金田系镜头。想来锦织敦史和今石洋之十数年的激情就是从《魔力女管家》开始的吧。
不过,真正让锦织敦史得到向人物设计发展的机会的还是《安倍野桥魔法商店街》。《安倍野桥魔法商店街》是宅社的脑洞之作,其人设担当是平松祯史。现在平松祯史最为世人所说熟知的应该是《冰上的尤里》的人设工作,不过90年代时平松祯史就已经是闻名业内的一流高手了,庵野秀明的《彼氏彼女的故事》就是由平松祯史担当人设。平松祯史注意到了《安倍野桥》第一话中锦织敦史的镜头。按照平松祯史的话讲,他看到了锦织敦史在作画过程中的思考——除了实现分镜和演出的指示之外,锦织敦史自己也会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作画的内容变得更有说服力。这是成为独当一面的动画人所必须的才能。注意到了锦织敦史的才能的平松祯史决定着力培养锦织敦史。
(锦织敦史早期为《魔力女管家》绘制的版权绘。这里较尖的脸型跟高村和宏的圆脸还是有点差距,不过依然很可爱。)
平松祯史培养锦织敦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指派给锦织敦史动画版权绘的工作。不同于动画作画,虽然版权绘对画风也有要求,但作为静止插画的版权绘一般还是会给创作者更大的构思上的的自主权。有了更多创作机会和自由的锦织敦史开始自考自己的动画理想。自己的理想无疑就是画美少女,但是究竟要画怎样的美少女呢?
《魔力女管家》的人设,日后有“屁股监督”之称的高村和宏此时已经是宅社的重要人设力量和动画界萌系人设的领军人之一。高村和宏后来的《强袭少女》也是萌系动画人设的经典之作。身为宅社前辈的高村和宏是锦织敦史绝佳的学习对象,但是锦织敦史却不想走高村和宏的方向。锦织敦史觉得高村和宏的“萌”是一种御宅的可爱,而他自己想要塑造的是一种更加大众的可爱——那种蓝宝石之谜开始就感动着他的简洁而美丽的可爱,那种以恰好好处的信息量传达出立体的美感的可爱。很多动画人都实践着这种风格,不过其中对锦织敦史影响最大的还要数本田雄,贞本义行和平松祯史。

1993年8月号《NEWTYPE》上为宣传《我的女神OVA》附赠的版权绘。这幅版权绘的作者正是本田雄。锦织敦史曾经表示,本田雄笔下的《我的女神》版权绘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与本文开头组图的人设风格相比,本田雄笔下的贝露丹迪并没有那么厚重的影子和大尺寸的眼睛。但是,尽管描绘所用的笔墨更少了,角色的面容却一样鲜明而美丽。
(《蓝宝石之谜》39话尾声部分的作画也是由本田雄担当的。锦织敦史对这段尾声的评价相当高。笔者毫无根据地怀疑,或许本田雄日后的衣褶风格在此时已经开始成形了。)
人称“师父”(师匠)的本田雄是日本最顶尖的动画人之一。介绍本田雄对笔者来说实在太过困难,这里就暂不献丑了。不过,即便是从来没听说过本田雄的名字的人,只要看看他的履历,也一定能直观的感受到这位动画人的地位之高,资历之深。对于锦织敦史来说,本田雄则是他的“原点”。本田雄凭借简洁的信息(如少量的面部光影,更不突兀的瞳孔,少影甚至无影的衣褶设计)刻画少女美感的技巧是锦织敦史在进入业界之前就希望达到的动画理想。

最左边是本田雄的版权绘,右三图则是一组贞本义行设计的角色。跟文章开头的组图中的人设相比,可以看出贞本义行笔下的少女并没有那么复杂的面部和那样水灵灵的大眼睛,但是面容并不会让人觉得简陋,反而是很有立体感,这跟本田雄是颇像的。最后一幅图中的诺诺确实有点不一样,有一双大眼睛,但这种风格的变化其实也是贞本义行刻意为之——贞本义行有意不担任人设原案,而是让别人提供原案,然后自己根据原案创造人设。贞本义行的风格影响了宅社的许多动画人。
从设计思路上讲,一度主导GAINAX人设风格的贞本义行跟本田雄是颇为相似的。解体之前的GAINAX大手遍地,画出的EVA版权绘的风格也各不相同。在诸多不同的风格中,本田雄的风格——或者说本田雄许多年前的风格——大概是最贴近贞本义行的(上图)。尽管本田雄没有用贞本义行的那样厚重的水彩,两人对角色面貌简单却立体的描绘异曲同工。宅社的贞本义行风格无疑是在锦织敦史的好球区以内,作为GAINAX人的锦织敦史也逃不开贞本义行的影像。

《安倍野桥魔法商店街》的版权绘。笔者无从确定这张版权绘是否出自平松祯史之手。不过,这个版权绘非常恰当地展现了动画人设风格——多变而夸张。
不过,本田雄和贞本义行固然更加 “大众”,但是他们的大众离“御宅”似乎又有一些太远了。两人的人设后来也确实走上了跟真实或艺术的道路。本田雄担当《千年女友》的人设,贞本义行则跟细田守连续合作。锦织敦史的追求的美少女,跟这两人有似乎有所不同。而平松祯史的风格似乎为锦织敦史提供了新的思路。
前文已经提到过,作为《安倍野桥》的人设和作监的平松祯史注意到了锦织敦史的才能并对他进了培养。反过来,锦织敦史也学习到了平松祯史风格的独特性。锦织敦史把平松的风格称为“漫画的真实”( 漫画リアル)。笔者觉得,这一表述既形容了平松祯史的作画表现,也很好地概括了平松祯史的人设风格。上图《安倍野桥》的版权绘中,男主的奶奶今宫梦音(眼镜红发女性)出现了两次,时而真实(左下),时而更具备漫画式的夸张(中间)。女主朝比奈由美(黑发辫子的少女)更是出现了四次,体现了漫画化的夸张和真实系的立体刻画之间的不同均衡。这种既具备真实和立体感,同时又可以毫不违和的兼容进各种漫画式夸张表现的人设风格,正是平松祯史的魅力所在。事实上《冰上的尤里》的男主人公们在帅气的写实表现和搞笑的漫画式表现间的随意切换也体现了平松祯史人设的长处。
平松祯史的“漫画的真实”对锦织敦史很有启发。平松和本田雄及贞本义行一样,把面部处理的很干净,并不依赖过于复杂的光影设计。但是平松的人设在其多元的表现力上又更贴近御宅审美的需求,这为锦织敦史找到了调和审美技巧的办法和创造人设的思路。同时,平松祯史刻画元气角色的技法,特别是圆润眼眶的画法,想必也是对锦织敦史有启发的。总而言之,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训练和学习之后,2007年,锦织敦史终于作为人设而出道了。
锦织敦史的华丽简洁
文章的最后,笔者想要简单的回顾一下锦织敦史的三个人设作品:《天元突破》,《偶像大师》和他自己的本子,以及他简洁却华丽的美妙风格。至于锦织敦史的创作故事,且等笔者下期再聊。什么?《吊带袜天使》去哪里的?《吊带袜天使》的人设表现太过丰富,属于另一个故事,请容许笔者暂且不谈……

锦织敦史亲自绘制的版权绘。其主角是《天元突破》的两位美少女主人公。宅社的作品一贯喜欢重复利用之前作品的点子,在《天元突破》的人设中也不例外。尼娅这个十字星的眼睛跟《飞跃巅峰2》的诺诺也是脱不开干系。
锦织敦史在《天元突破》中面临的挑战,跟平松祯史在《安倍野桥魔法商店街》的人设工作以及《FLCL》的作监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是类似的:他们面对的是一群非常有个性的动画人,以及一个同样很放纵个性的动画公司。制作者的个性决定动画也会有各种非常个性化的表现,这也要求作品的人物设计可以包容对于角色的诸多不同表现——特别是在今石洋之主导的动画中,指望着画师们按照某张细致而华丽的人设去作画,实在是异想天开。锦织敦史在《天元突破》中的人设相当程度上贯彻了自己的动画美学,也充分得体现了“漫画的真实感”。天元突破的人设无疑是简洁的,就算是对于美少女角色来说,脸部的线条也并不多,也见不到过于复杂的瞳孔设计,睫毛的夸张以及脸颊的腮红或高光处理。与之相对的是,对面部曲线的精确掌控确保了角色面容的立体与明确。这种简洁笔触下的华丽正是锦织敦史所一直追求的本田雄、贞本义行等大师的美学——虽然《天元突破》的人设和两人并没多少相似就是了。另外,也正是线条的简洁性让锦织敦史的人设可以容纳各种漫画化或者说金田化的表现,而不显得违和。可以说,《天元突破》的人设非常清晰地表现出了锦织敦史多年以来的审美趣味和他在宅社的锻炼与积累。
不过,锦织敦史自己也提到过,他虽然很享受《天元突破》的工作,但《天元突破》的工作终究还不是他的动画。不是他的动画之道的反映。锦织敦史仍然会时常去思考自己的动画之道究竟是什么。不过,后来的一部属于他的作品,让他终于拥有了对自己的动画之道的自信,这就是《偶像大师》。

最左图是窪岡俊之笔下的《偶像大师》初代人设。中间是锦织敦史笔下的偶像大师全家福,右边则是松尾佑辅担当人设的《偶像大师灰姑娘女孩》。本文虽无意指摘老前辈窪岡俊之或者新一辈动画人中的佼佼者松尾佑辅,但是不得不说锦织敦史的人设要更胜一筹。
锦织敦史在《天元突破》和《吊带袜天使》之后的第三次进行商业人设创作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杰作——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锦织敦史《偶像大师》动画版人设,那就是“他改变了偶像大师”。自锦织敦史之后,偶像大师系列中765系偶像的人设风格从窪岡俊之的原案风格全面转向锦织敦史在动画中创立的风格。虽然《偶像大师》与《天元突破》的风格截然不同,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锦织敦史是如何把他在《天元突破》中建立的审美感完美的发挥到偶像大师中去的——《偶像大师》的人设依然是那么简洁干净。面部仍然没有诸多藻饰,对角色个性的传达却是如此地明确。这样简洁的笔触也像《天元突破》那样给了动画人更少的约束和更大的发挥空间。相比之下,松尾佑辅担当人设的虽然在眼睛设计及五官比例上大体遵从了锦织敦史的风格,但是松尾佑辅的人设中对于腮红,睫毛和瞳孔等细节进行了强化。这样的设计固然更直接地贴近了御宅审美,却让角色欠缺了一些灵性,也让其人设难以承受动画师个人风格导致的变化。以最少的信息传达最多的美,这是锦织敦史的人设最为厉害的地方,也是很多人设难以达到的目标。
锦织敦史的同人本GORIPON GIRLS EXTRA2 强烈的无影风格让锦织敦史的设计充满了老害的气质
不过,最后的最后,笔者认为锦织敦史自己的人设风格也是不得不提的。上图是锦织敦史新近发售的本子的的宣传图。与锦织敦史的商业人设相比,锦织敦史自己的同人人设其实最能体现他对于本田雄等前辈的尊崇。上图中锦织敦史的同人设计的简洁程度更胜他的商业设计——“瞳孔结构”这种东西几乎已经完全不存在了,只有眼珠与眼白的区分。衣褶和头发走了只有线条没有影子的无影路线,而无影路线正是不少老一代大手原画师——包括本田雄在内——最爱的风格。尽管风格上如此的简洁,其塑造出的却是五个性格跃然纸上的少女。应该说,从业将近二十年的现在,锦织敦史确实在不断走向自己心目中的作为原点的动画理想——用尽可能简洁的笔触,刻画华丽的少女之美。
石原章弘今年的新照片,已是尽显老态
时间回到2001年。那个时候还没有一家名叫“万代南梦宫”的公司,株式会社南梦宫还是一家有着46年历史,以格斗游戏和音乐游戏闻名的游戏制作公司。这一年的9月,南梦宫确立了新的街机游戏企划。企划的监督(director1)是石原章弘,内容则是美少女游戏。经过一番商讨之后,这个新企划最终被确立为了偶像育成类游戏。为了提升角色们的一体感,石原章弘决定用海军战舰的名字作为少女们的姓氏,比如天海春香的姓氏天海就来自于一艘扫雷艇。也是因此坊间才有了“偶像大师是最早舰娘”的说法(不过,在街机初版上并没有出现的我那霸响和四条贵音则是名字来源于战舰(一说无关),而星井美希的名字跟战舰的关系不明)。当然,有句讲句,用战舰当角色的姓氏这件事,还是战舰厨庵野秀明做的更早(EVA的角色们)。2005年,在一系列颇为有趣和超前的运营宣传之后,街机版偶像大师终于登场了。彼时担当街机版监督的有6个人。主导了偶像大师系列企划的石原章弘后来获得了“Director 1”(ディレ1,或许可以翻译成头号监督)的爱称。不过在2016年石原章弘已经从万代南梦宫离职,加入了Cygames,成为了赛马娘系列的企划人。这都是后话了。
窪岡俊之笔下的天海春香早期设计
当然,本文的主题并不是偶像大师的企划整体,不过介绍一下偶像大师企划还是很有必要的。石原章弘选择用战舰为自己的角色命名是否是受到了EVA的影响,笔者不得而知。不过,笔者觉得窪岡俊之成为偶像大师人设原案这件事,跟偶像大师角色思路和EVA相似之间或许是有一定关系的。前文中提到过,窪岡俊之是宅社的老前辈,也是《飞跃巅峰1》的人设和总作监。然而此后窪岡俊之渐渐淡出了Gainax的动画工作,而是参与Gainax的游戏制作去了。是的,除了动画制作之外,90年代Gainax还做了很多美少女游戏。比如说曾经在中国大陆出版过正版游戏的“美少女梦工厂”就是Gainax的作品。制作美少女游戏的初衷本来是为了还债,但是庵野秀明似乎做的一发而不可收拾了。EVA成为社会现象之后,庵野秀明也制作了一些列EVA题材的美少女游戏,其中甚至还有18禁作品,窪岡俊之也参与其中。然而庵野秀明却对窪岡俊之画H图的功力非常不满意。大概是对这种境况感到不满,窪岡俊之淡出了Gainax。尔后窪岡俊之先是参与了南梦宫的《青春Quiz Colorful High School》的企划,再然后就被石原拉进了《偶像大师》的制作组。
说完了石原章弘和窪岡俊之,我们就可以绕回锦织敦史了。锦织敦史在偶像大师还只在街机上运营的时候(2007年之前)就已经注意到这款游戏了。相比于各种宣传活动,偶像大师引起锦织敦史注意的原因更多还是老前辈窪岡俊之的参与。从工作经历来看,锦织敦史在1998-1999年左右入社的时候,窪岡俊之应该依然在Gainax工作,不过那时两人似乎并没有发生交流。尽管如此,锦织敦史一直以来还是很仰慕窪岡俊之的。他尤其喜爱窪岡俊之参与的《铁甲人 地球静止之日》。关注着窪岡俊之的锦织敦史也听说了“前辈参与了一个3D少女跳舞的游戏”。尽管如此,锦织敦史在阶级时代并没有玩过《偶像大师》。直到2007年XBOX版《偶像大师》发售,一直以来认为“3D美少女不可以!”的锦织敦史才终于带着试试看的心态入了坑,然后被游戏的高水准惊到了,然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成为了偶像大师系列的忠实粉丝。
要不要做动画监督?
锦织敦史走上了吉成曜和今石洋之的老路——越来越肥的道路,非常遗憾。反观Gainax分到Khara那边的人,比如庵野秀明,本田雄和平松桢史等依然保持着身材。
时间来到2009年。《天元突破剧场版 螺岩篇》的上映算是给《天元突破》的潮流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Gainax并没有迎来它的好时光,反而是愈发的人心思变,开始走上了解体的道路。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宅社资深动画人,也是锦织敦史的老上司大冢雅彦的大学同学正好在参与《偶像大师动画版》的企划。大冢雅彦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把消息透露给了Gainax的同僚,锦织敦史也因此听说了这一内幕消息。对偶像大师比较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在2011年的TV版之前,偶像大师就有谜之机战动画《偶像大师xenoglossia》(人称“萝卜大师”)和2008年的OVA动画两部作品,两部作品的质量无论如何也不能令人满意。身为偶像大师粉丝的锦织敦史虽然没有公开表示过对前作的意见,不过他无疑也是对之前的动画化不满意的。这样的锦织敦史怎么能错过制作《偶像大师》新作的机会?于是他对大冢雅彦激动地描述了自己对偶像大师的感情多么深,结果话题就因此的渐渐转向了参与《偶像大师》动画制作的话题。锦织敦史表示,要不要做点短片或者PV之类的呢?大冢雅彦则说“要做就做TV动画!”一来二去,锦织敦史最终成为了《偶像大师》系列的监督。
《偶像大师 xenoglossia》的主角之一……葛城美里,或者说葛城千早(无误)
可是这监督并不好当。动画监督起码得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怎么拍,第二是跟谁拍。对于初监督的锦织敦史来说,这个两个问题更加艰难。为了克服自己对于监督工作的陌生,锦织敦史做出的选择是——成为人设。当然,锦织敦史成为动画人设这个决定肯定有制作委员会的多种考量。不过对于锦织敦史本人来说,一个重要的动机就是他对自己的动画人设是有自信的。从动画人设入手让他更好的熟悉和适应了监督的工作。但是,这里也要补充一下,虽然锦织敦史打算“从人设入手”,不过实际上他的人设工作可是并不顺利,2010年年末都还没有完成人设呢。
锦织敦史面临的另一个“怎么拍”方面的困难就是演出和构成的问题了。锦织敦史之前参与过的作品——《魔力女管家》也好,《安倍野桥魔法商店街》也好,《天元突破》也好——最大的特点就是“非日常”。然而,恰恰相反,《偶像大师动画版》需要的是日常(不,不要再提“萝卜大师”了)。这就让锦织敦史颇为难受了:怎么做日常的部分呢?而且这还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日常故事——这是765 production的13位偶像的的日常故事,而且这还是不把业务担当小鸟,两位社长和男团的几个人包括在内的数量。锦织敦史的应对是:循序渐进。一方面,动画的前半更多地遵循原作(游戏事件),在动画的后半才开始增添原创的内容。另一方面,以单元剧却不完全似单元剧的形式,每一集把几位偶像作为重点,再搭配几位偶像作为配角,有序的铺陈重点角色的同时也不至于让次要角色失去戏份(以及配音的工资)。这种群像剧的手段在《偶像大师》里发挥的很精彩,锦织敦史后来也把这种手法带进了——可能读者也感觉到了——带进了《DitF》中。当然, “充分把握角色的性格,刻画少女的心理”也是必要的,不过这就要需要可遇而不可求的对作品的爱啦。
意外的帮手

《偶像大师动画版》17话截图。左上是分镜和作监,右上是原画。柴田由香,石崎寿夫,半田修平,米山舞,岩崎将大,雨宫哲……全都是后来Trigger的人(也可以说是当时。偶像大师17话播映时,Trigger已经正式成立了)。OP方面也是大量Gainax大手。顺带一提,锦织敦史最喜欢的角色是菊地真,然后菊地真为主角的这一话ED担当是锦织敦史本人,再然后这一话也是Trigger或者说Gainax回。这会是巧合吗。
但是,动画,至少商业动画,绝对不是一个人就能担当制作的。要想实现对于“怎么拍”的构想,就需要一个给力的制作团队。锦织敦史的帮手主要来自于两方:Gainax和A-1 Pictures——对,这就是《DitF》的阵容构成,Gainax中参与了《偶像大师》动画制作的人,日后大多都去了Trigger,比如大家熟知的今石洋之和吉成曜。Gainax那边的好帮手,比如河野惠美,就让笔者放到其它文章中再谈吧。这里就先说来自A-1 那边,令人意外的京都动画出身的帮手们。

《幸运星》的山本宽监督降板(撤换)事件或许是圈内十年以来最为令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之一。至今也有人在争议山本宽的流失到底是不是京都的损失——当然,从最近发生的某件事来看,山本宽的出走终究为京都动画减少了麻烦。但是京都失去过的人才——姑且把山本宽算作人才吧——绝不只是山本宽一位。有两位极有才能的人也先后离开了京都,它们就是演出家高雄统子和作画监督松尾佑辅(离开京都的当然还有其它厉害的动画人,比如吉冈忍,渡边政治等,不过这里先不赘述了)。松尾佑辅是个80后,在幸运星降板事件之后和山本宽一同离开了京都,并加入了Ordet与山本宽一同制作了《神薙》。松尾佑辅在《偶像大师灰姑娘》中才升格为总作监,所以这里也不再深入介绍。如果想要直观的了解的松尾佑辅的实力的话,可以看一下《神薙》第13话的前半部分(A part),画的很精彩,而且骑自行车那一段可以相当直观的感受到松尾佑辅的画力。

图左上的石原章弘就是偶像大师企划的“Director 1”,右下角就是彼时还是一位动画制作人的清水晓(日文:Animation Producer,动画制作人,专门负责动画的制作管理和协调)。在《偶像大师动画版》之前,清水晓担当过《空之音》和《神薙》的制作人。如果注意下这三部动画的制作阵容的话,会发现他们的联系非常大。《空之音》的人设和作监赤井俊文也是《偶像大师动画版》的主力之一。现在功绩卓著的清水晓是A-1旗下三个制作部门之一,Clover Works 第三制作部荻窪 studio的部长。
高雄统子并不是随山本宽出走的。京都时代的她是轻音的主力演出之一,在轻音第二季完结之后才退出了京都。不过她京都时代最令人为人熟知的表现应该说是《幸运星》第22话《此处的彼方》。这是幸运星中极为少见的(唯一?)的煽情回,高雄统子担当了分镜和演出,充分展现了她的实力。从京都退社之后,大概是通过之前退社的同僚的关系,高雄统子进入了《偶像大师动画版》动画制作人清水晓的视线中。说来也巧,此时锦织敦史也对清水晓犯了难。锦织敦史觉得自己不但没当过监督,就连演出经验也不够丰富,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于是清水晓把高雄统子介绍给了锦织敦史。高雄统子也因此担当了《偶像大师动画版》的“系列演出”一职。要说这个职位的内容,虽然不太妥当,不过大家理解成“副监督”,“副导演”之类的“至关重要的二把手”就可以了。至于说高雄统子的表现,《偶像大师动画版》24话中高雄统子的演出应该说到目前为也依然是她的巅峰。
截图分别来自偶像大师24话(左)和20话(右)。24话为高雄统子分镜演出,20话为高雄统子分镜。在这量化,特别是24话中,锦织敦史贡献了《偶像大师动画版》中最精彩的演出(除live外,或许),这些演出也充分体现了高雄统子的演出风格。请看上方全/远景镜头,最大的特点是人物位置的不平衡(右下,偏右)以及透视的不稳定(空间的狭窄与倾斜感)。下图则是中/近景下的不平衡构图。这种构图的不平衡感,及不平衡构图相互组合构成的冲突感(截图未展现),是高雄统子的一大特色。此外高雄桶子对光影的把控也很有特色。她并不喜欢“一刀切”式的影子,而是对整体的明暗以及人物细部的影子更有控制欲。整体明暗的感觉已不需要赘述,大家一看便知。至于细部——可以看左下,春香面部周遭的一圈细微的白色高光,右下千早肩膀和头发的边缘光,这些也是高雄统子的特色,把暗淡感表现的更加强烈。在《偶像大师灰姑娘》中。高雄统子有过如出一辙的演出。当然,高雄统子对人物动作也有非常细致的把控,条件受限就不赘述了。
锦织敦史,高雄统子,加上锦织敦史Gainax的人脉,还有制作人鸟羽洋典(负责整体制作,包括音乐,宣传,发行等多种任务)以及清水晓在《神薙》和《空之音》等作品中的人脉(如用“堀口神”作为笔名的精神京都人赤井俊文),锦织敦史就这样凭借豪华的阵容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的监督生涯。动画成片最终掺杂进了很多很有趣的搞怪和恶搞情节。有的时候还会冒出来一些跟年轻的制作阵容很不搭的老动画人,比如《橙路》和《听见涛声》的监督望月智充。可以说这部看起来非常类型化和宅向的动画,最终变成了许多动画人展现自我风格的场所。锦织敦史虽然有着“作出日常系动画”的初心,不过最终《偶像大师动画版》还是一部深深打着宅社烙印的动画。锦织敦史究竟是Gainax的一员。
飞跃演唱会的巅峰
说起来,笔者很难讲锦织敦史的风格到底是什么。应该说,他在《偶像大师动画版》毫无疑问形成了极强的群像剧演出能力,也形成了对群像剧的偏好。这种能力与偏好跟他形成《DitF》群像剧的设计应该是分不开的。但是,《偶像大师》时代的他并不是今石洋之那样有非常强烈的镜头美学的人。如果说拿今石洋之比较实在太过度的话——那么和高雄统子比也是一样的。当然,笔者对于演出的洞察力是很有限的,面对那时的锦织敦史那样风格不强烈的人,就显得更加有限了。尽管如此,如果要去总结一下的话,那么除了惊人的细致之外,锦织敦史的演出展现出的就是“安排”或者“协调”(Arrange)的能力,包括对剧本的协调,对群像剧的协调,以及对演唱会演出的协调。
《偶像大师剧场版》片尾演唱会。作为动画人的锦织敦史已经为动画文化留下了独属于他的东西。
TV完结之后的2012年,制作人鸟羽洋典受到了偶像大师7th演唱会的刺激,冒出了制作新动画的企划。这一企划经过一系列的讨论,最终确立为了剧场版动画,也就是后来的《偶像大师剧场版 走向光辉的未来》,锦织敦史也获得了第二次成为监督的机会。缺乏剧本构思的锦织敦史曾经打算把剧场版搞成五集动画的拼接。虽然最后这种自暴自弃的计划没有付诸实践,不过坦白来讲剧场版的剧情部分依然显得冗长,并没有TV版展现的协调感。当然,考虑到剧场版构思的难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锦织敦史在《偶像大师剧场版》中留下了日本动画偶像演唱会的巅峰。如果说对偶像半毛钱兴趣都没有的读者为什么要看偶像大师,那么剧场版结尾这一场光的海洋中的演唱会可以成为一个理由。应该说单纯论作画的话,剧场版的演唱会也并不会比TV版中的两场演唱会更加令人心动——剧场版演唱会的作画充满了“纰漏”,也没有多么令人眼前一亮的“神作画”。但是这场演唱会表现出了动画的价值:超越现实,表现出一些现实中无法呈现的美。比方说那个环绕场地一周,充满力量的镜头,仍不是现实所能达到的。
从偶像大师一路走来的锦织敦史收获了奖项,赞誉以及期待,也为偶像大师系列本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仅是上次提到的锦织敦史为新世代偶像大师提供了新的人设风格。《偶像大师动画版》的成功,也为偶像大师系列走出“炎上事件”的低潮做出了巨大贡献。剧场版之后,锦织敦史低调了相当一段时间,并且在2018年推出了自己的监督新作《Darling in the Franxx》,这次又怎么样呢?
结语:未足令人心动

《DitF》第一话,锦织敦史分镜回。令笔者心动的并不是荧幕宽屏镜头的设计,而是锦织敦史的“简洁”——上图的镜头中,镜头虽然大略是静止的,但是一刀切的影子加上富有力量的透视,辅之以简洁系的人设,锦织敦史的这些镜头充满了直截了当的力量感,气氛和视觉美都是令人赞赏的,也更能呼应他在个人本中展现的实力。这样的监督家锦织敦史,更像是一位Gainax的出身的充满个性的监督了。但是笔者在《DitF》中对于锦织敦史的心动也是仅止于此了。
《DitF》从企划成为作品的事情,网上已经有了详细的叙述,笔者也没什可说的了。总而言之,锦织敦史找到老搭档,偶像大师动画系列(整体)制作人鸟羽洋典,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企划。人脉广布的锦织敦史一方有求,于是八方前来支援。A-1和Trigger(偶像大师时的Gainax——不过话说回来,偶像大师放映期间Trigger其实就正式诞生了)再次组合,将锦织敦史擅长且喜爱的群像剧企划变成了人气作品。可是结果来说,笔者认为,《DifF》既不能(配)成为机战,也不能成为恋爱。《DitF》究竟成为了什么呢?

《Kill La Kill》?《EVA》21话?飞跃巅峰?弱化版反螺旋人?
笔者想说,除了并不“国家队”水准的制作,《DitF》最令人惋惜的是它的主题性。Gainax的“新生代”动画人一直都是处在“Gainax”的阴影下的。他们往往放不下《飞跃巅峰》和《EVA》,以至于这些经典主题和表现还会反复出现。有的时候,这样的反复成功了,比如《天元突破》。但有的时候,这样的反复注定失败,比如作为杂糅而诞生的《DitF》。
锦织敦史这次未能令人心动,更多的不妨等《DitF》完结再说吧。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