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电影迟早都会被看到 十部小众电影佳作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本文推荐10部还未爆款,但不该被错过的佳作,篇幅限制,一些优秀的影片《乌娜》、《夏日光年》、《当我们十七岁》、《木星之卫》、《夜行盛宴》、《火车司机日记》、《斯特普里的解放》、《筹款风波》等等就仅作提及,不作推荐了。补阙拾遗,希望这些小众佳作可以充实你的假期。
1.《修复生命》(法国)
父母刚刚经历丧子之痛,却要面对是否将儿子的器官捐赠给陌生人的抉择……
年轻的男孩因车祸陷入脑死亡,仅靠医疗仪器维持生命体征。医生告诉男孩的父母,孩子的心脏可以器官捐赠配对,拯救陌生人的生命。时间有限,父母该如何抉择?
同一时间在巴黎,一名深受心疾威胁的母亲正在等待心脏移植,死神在一点点吞噬她,她能否等到匹配的心脏?
本片入选了2016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是一部与器官移植有关的电影,体现着深刻的人文关怀。片子充满了欧洲电影一贯的从容冷静,但当看到换心手术的镜头时,眼泪一定会夺眶而出,对生命也会有更深的感悟。




2.《一周和一天》(以色列)
很难想象,关于死亡的影片还可以拍得如此幽默好玩。
和《修复生命》一样,故事也是有关失独父母的。艾亚的25岁儿子过世了,他与妻子依照以色列习俗要在家守丧七天,原本冀望能平静走完礼仪,心情却被隔壁邻居一连七天的疯狂做爱声打乱。
七天之后,邻居带着蔬菜沙拉前来探望,一肚子火的夫妇二人会如何迎接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近邻”?
本片夺得了2016年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大奖。把生死讲得举重若轻,把人生讲得悲喜同在。其中有一处假装缝针线的段落堪称神来之笔,趣味横生。
无钳无刀,还是能割开病灶;没针没线,依然能缝合心伤。面对死亡,我们都执拗地不肯妥协,向生活做顽强抵抗。但只有明白了生命如何重新开始,才会真正向挚爱告别。




3.《女人的一生》(法国)
这是19世纪的一个欧洲女人,如何面对渣男和渣儿子的故事。
本片入围了2016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故事原著是莫泊桑的小说《一生》。导演史蒂芬·布塞的《弥留之春》、《市场法律》都是深切关注着当下的现实主义佳作。这部作品却回到旧世纪的欧洲庄园,用柔美的画面,简洁的剪辑,刻画出一个命途多舛女人的一生。
年轻时候发现丈夫的欺瞒,她奔跑在寒风中尖叫嘶吼,抗拒整个世界;年老之后意识儿子的欺诈,她蜷缩在躺椅里一言不发,平静接受多舛。这些年命运教会她一件事,就是学着向生活妥协,不禁令人唏嘘。




4.《嘿玛 嘿玛》(不丹)
假如每个人都带上面具,所有人都被匿名,你会不会释放出自己心底的恶魔?
这是一部来自不丹的神秘电影,故事发生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丛林深处,有一个每十二年才举行一次的秘密仪式,被挑选出来的人们戴上面具,抛下世俗身份,开始为期两周与世隔绝的奇异戒律生活。在这段日子里人们体验着真实与虚幻的边界,歌声不禁,舞不停歇。因为带着面具,却激发出人们心底最原始的可怕欲望……
本片导演是活佛宗萨钦哲仁波切,他曾跟随著名导演贝托鲁奇学习过电影制作。不过对于中国大众而言,这部影片的另一特别之处,就是周迅和梁朝伟的免费助力出演——尤其是梁朝伟,他在片中扮演的是一个始终带着面具的角色,然而实际只在片场呆了两三天。最后据说他很后悔没有全程地参与拍摄,因为就在他戴上面具的一刹那,他似乎明白了整部电影想要说的东西,心里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不计后果的生之欲才会将人吞噬。




5.《抽搐症候群》(美国)
一群练舞蹈的女孩突然逐一染上了一种怪病——抽搐。怪病不知源头在哪,也不需要被治疗。抽搐时面目骇人,抽搐后自动痊愈,仿若什么都没有发生。
隔壁房间练拳击的女孩只有11岁,她也目睹了这悚然发作的怪病。平时无所事事的她,混迹在打拳的男孩子中间,这场怪病对于她,仿佛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说不好……
这部独立影片或许会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虽然只有短小精悍的71分钟,却营造了独属于女性导演的视听氛围。而这份新鲜感实在太稀有了,于是难免会让人联想起,拍过《天地悠悠》、《柳暗花明》的墨西哥导演卡洛斯·雷加达斯,以及拍过《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幻梦墓园》的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6.《梦中人》(意大利)
主角小男孩的童年经历了母亲的郁郁寡欢,而他一生都活在母亲自尽的阴影里无法摆脱。
本片是2016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开幕片。导演是拿过终身成就金狮奖的意大利国宝级导演马可·贝洛基奥。而影片将温柔又伤感,一生无法寄托的情感描摹得细腻动人。影片的结尾令人十分难忘,气度不凡。蒙着双眼,有些人似乎永远困在人生的迷藏中。这与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的《木星之卫》结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有些知识恐怕要花费一生才能领悟,有些遗憾注定要耗尽一世才能释怀。没有勇气爱别人,这不是报复,而是我存活的手段。




7.《西尔玛》(挪威)
究竟是什么样的小女孩,被亲生父亲用猎枪瞄准打算诛杀?又是怎样的仇恨,令她与亲生弟弟的死脱不开干系。
本片是挪威今年申报“奥斯卡外语片”的作品,讲述灾后阵痛,入围过戛纳主竞赛的《猛于炮火》导演约阿希姆·提尔,今年却带来一部奇幻而惊悚的新作。
片子始终攫取着你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吸引你关注着故事诡异而多变的走向。
被魔鬼附体,引地狱业火焚燃父亲;经天使开化,借愈合之力治疗母亲。祖母是无名无姓的活死人;女友成了不得不爱的傀儡人。让人无力招架的爱慕和伤害,究竟是癫痫发作,还是欲望作祟?




8.《爱情合众国》(波兰)
四个女性的爱情故事,在大时代下释放着最悲哀的气息。
90年代初的波兰,正待迎接共产政权垮台后的崭新未来,年龄光谱横跨数十载的四名女子,也即将遭逢人生的剧变。受困于乏味婚姻生活的主妇,意外爱上教会的神父;严谨干练的小学校长,于一段不伦恋情中饱受煎熬;年轻美丽的舞蹈教练,不愿继续在远距离恋爱中寂寞枯萎;年过半百的文学老师,为教育奉献一生却突然失去了工作。她们的难题各异,命运却紧紧相连……
本片入围了2016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四个女人的爱情,牵涉了宗教禁恋、不伦之恋、异地苦恋、同性之恋。透过爱情,讲述的却是人生;透过人生,讲述的却是时代。80后的波兰年轻导演托马斯·瓦希勒夫斯基,在关注同性深柜男人《漂浮的摩天楼》之后,转而关注旧时代下的女性悲欢。




9.《火山下的人生》(危地马拉)
这是一部讲述女性觉醒与成长的故事,一段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异域奇闻。
利亚是一位17岁的卡齐格尔族玛雅人,她与父母一起生活在一座活火山脚下的咖啡种植园。虽然她被许配给了种植园的一位工头之后。但玛利亚却一心想要去发现火山另一头那片对她来说是完全未知的世界。
本片获得第65届德国柏林电影节阿弗雷鲍尔银熊奖殊荣,并代表危地马拉角逐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影片开篇就是女子着盛装待大婚。与比利时的《婚事》等很多女性题材的影片都很像。
导演杰罗•布斯塔曼特成长在危地马拉的一个卡齐格尔族玛雅人地区,所以他选择回到这里制作自己的电影。面对这样一部充满古老信仰和异域生活的影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以及让人完全不熟悉的日常生活。




10.《啊,荒野 后篇》(日本)
改编自寺山修司的同名原著,将时间改到了近未来的2021年,故事却仍聚焦着年轻人的迷惘与焦躁。
拳击题材的影片《勇士》、《洛奇》、《奎迪》、《百万美元宝贝》,到同为日影的《百元之恋》,都很容易拍出沸腾的热血。
与上部作品《二重生活》关注跟踪尾随的私文化相同,导演在这部新作里也引入了自杀、环保等命题,与主线故事相互衬照,使得故事后劲十足。
一边是积攒的恨,一边是原宥的爱;一边是困顿中的死,一边是绝望后的生。地震摧毁家园,余震却绵延心底;核爆毁灭楼宇,辐射却折磨一生。他们只好用拳头,爱与死,恨与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