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爆米花还有这些 2017年最好看的11部电影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这份榜单中,大部分入选作品给我的观感都差不多,难分伯仲,并无拔尖,基本都属于差强人意的水平。这也反映了我一整年的观影感受:几百部电影中,给出的最终评价绝大多数都是“还不错”,“比较满意”,“优缺点都很突出”之类。
好莱坞在动荡,欧洲混乱而颓靡,2017的影坛,有一些沮丧。希望今年能重新令人振奋。
11.迷失Z城
导演:詹姆斯·格雷
虽然半个篇幅在描写英国与一战,但这也许是《陆上行舟》后最杰出的雨林史诗,亦可当成《阿基尔,上帝之怒》的精神续作。同样是寻找失落之城,影像上秉承了《陆上行舟》的瑰丽气质,内核则与《阿基尔》极其相似,詹姆斯·格雷真的没有深入研究赫尔佐格吗?每场戏都足够厚重有力,三段丛林情节更是高光时刻。人物刻画生动,性格鲜明,视听语言显然也是借鉴前辈颇多——克制、隽永,余韵悠长。当然,不要看国内阉割版。



10.美国制造
导演:道格·里曼
电影宛如一辆失控的跑车,全程不减速地展示巴里的疯狂人生。导演把美国政府黑了个遍,上帝般肆意戏谑这吊诡的荒谬。大量声画分离令影片爽快非凡,迅猛的视听完美渲染出那充满火药与可卡因味道的天空,数字摄影亦赋予其一层真实纪录的味道。从《谍影重重》、《史密斯夫妇》、到《明日边缘》、《美国制造》,道格·里曼的连转递进式节奏真的越来越让人喜欢了。



9.每分钟120击
导演:罗宾·坎皮略
虽然比期待的稍微差一点点,但这仍然是去年最为重要的同性恋题材电影(或许是之一)。相比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美国同志对艾滋病的自嘲和戏谑,以及镜头下昏黄的德克萨斯,《每分钟120击》更加直接、纯粹,骨子里又有着巴黎的冰冷与浪漫。故事脉络从群体浓缩到个体,依靠一场重要的性爱戏来转换,还是值得称赞的。LGBTQ的不屈与悲痛,在一次次如心跳般的鼓击下,振聋发聩。



8.猜火车2
导演:丹尼·保尔
本以为会是个玷污经典的狗尾续貂之作,却出人意料的精彩。依旧有丰富的运动——激烈言行、疯狂情绪、还有迷人的剪辑。当然,也没有忘记乖张的定格镜头。最初是情怀驱动,后来则被这个新的故事本身所吸引。太喜欢这帮人戟指怒目的样子了!即使到了中年危机,也依旧愚蠢、愤怒而叛逆——爱丁堡的这群Losers就是那么可爱。



7.敦刻尔克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既定史实的二战题材,不追求格局和场面,诺兰继续执意玩儿结构,结果也依然玩儿的漂亮。本片直指叙事表达与现实时间延宕的关系,宛如一场大型蒙太奇。对时空的符号化运用非常直白浅显,也确实提升了观赏度。诺兰对非常规叙事的执拗让他独步天下,有时会成为阻碍他大师之路的绊脚石,但是在本片的语境下仍是合适的。只是有点浪费了敦刻尔克这个大背景。这是一部将重心放在体验层面的作品。



6.不成问题的问题
导演:梅峰
本片最大的亮点是高度还原了民国电影的影像风格。舞台剧式的观感在许多时候不代表表扬,但放在本片中,却竖立了其独特靓丽的气质,进而成就了叙事。这是当代创作语境下难得一见的别样风貌,亦还原了老舍原著的风骨,其中的妙趣、冷静、讽喻与批判,经过得体的视听与表演,力透纸背。许多人诟病于固定机位与运动摄影的转换显得生硬,我却认为这恰恰是戳破窗户纸的那一下。梅峰的美学值得赞赏。



5.寻梦环游记
导演:李·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纳
年度最佳动画!皮克斯的又一杰作!也是目前这个星球上,商业类型动画最好的一种模样。乍看卖相很差:没有外表讨喜的角色,没有足够可爱的画风,没有煽动性的故事,墨西哥文化对多数人也较陌生。但架不住故事太精彩了,叙事几乎完美,节奏明快流畅,情绪感染力难以抵挡,立意也在俗套中有所新意。最后的转折不至于惊天,却是我近年见过的最合情合理又足显张力的反转设置。煽情却不滥情,当真是一部聪明的电影。



4.芳华
导演:冯小刚
因为工作关系,上映前已在大银幕上看过三遍,居然一次比一次的观感要好,对于冯小刚的作品是极少见的。最初的观感很一般,觉得只是一段特殊时代的文工团故事,也有女生宿舍,也有欺负新生,也有被耽误的爱情,也有欢愉时刻——与大多数青春片的本质无异。只是因为年代的可塑性,而充满了更具美感的可能。当然,技术指标很过硬,比如配乐,比如罗攀的摄影……后来却越看越有味道。最有趣的是,严歌苓与冯小刚在文本与影像上的撕裂和对仗,让这部作品充满了矛盾,反而迸发出更大的情感张力。而对人性、命运及时代的诠释,虽比原著柔软很多,却依旧埋藏在每一个场景和对白的细节中。电影版《芳华》几乎看不出任何的反思和批判,却刻骨描绘了小群体的精神面貌,进而形成时代之缩影,也达成了对过往岁月的缅怀。这种柔软恰恰成就了《芳华》的极致美。这是冯小刚目前最成熟的作品。



3.底特律
导演:凯瑟琳·毕格罗
非常犀利的一部电影。从大背景浓缩到阿尔及尔旅馆案件,再延伸至幸存者的余生。大量的手持摄影营造一种极不稳定的影像,在这影像中有绝望,痛苦,愤怒和无奈。死者无法瞑目,生者步履维艰。无论遥远的60年代美国,还是今天我们身边,许多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只留下了亲历者的伤口和泪痕。相当可惜里面拥有金嗓子的Larry,种族主义所带来的终生创伤,还是埋没了如此绝伦的歌手。也许从他第一次因骚乱而错过演出开始,就注定了后面的悲剧命运。



2.嘉年华
导演:文晏
华语年度最佳。特别有欧洲现实主义电影的气质。通过案件讲述创伤,并将这伤痛直指社会。没有身份的服务生、被性侵的女童、责备孩子的母亲,贴满广告后被拆的梦露、承诺书、巨大安静的喇叭、消极的警察、旅馆老板、妇科检查、加害者的礼物、以及最后的发布会……种种意象无不体现社会的诡异和冷漠。《嘉年华》的内核是相当消极的,人物从始至终无法逃离困境。即便角色说这座城市很暖和,我们却无法从视听中感受到其丝毫的温度。影片呈现出一种冰冷的诗意。但是,将本片固定为“女性视角”、“女性主义”和“成长困境”,则是局限了影片的表达空间。它有着更加丰富深邃的主题,即边缘群体与泱泱社会的存续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灵魂破碎后的生存状态又进行了一番生动的勾勒,直指复杂人心与暧昧现实。本片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成就都很高,是去年最杰出的悲观主义作品。最扎心的两句台词:“处女膜是什么?”“那公道呢?”



1.脸庞,村庄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JR
这部电影几乎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都相当戳心。伴随着阳光与诗意,它成为我看过最好的纪录片之一。89岁的阿涅斯俏皮可爱。影片对艺术、现实、职业、家庭、政治和电影均进行了表达。对景观进行重塑,进而指涉人与环境,动物与社会的矛盾和包容。影像的固化与拆解显得自然恰意,是追忆过往,也是定格艺术,同时模糊了虚构与现实。毕竟是“新浪潮祖母”,阿涅斯和JR结尾拜访戈达尔更是将影片推向情感高潮,用个人化的视角回望了法国新浪潮的一刻。但就是这一瞬间,便几乎让人潸然落泪。希望神奇的瓦尔达奶奶长命千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