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试玩《王者荣耀》尝试治疗网瘾 - TGBUS - 电玩巴士
tgbus
广州日报近日进行了“沉迷《王者荣耀》谁之罪”的调查,共有886名网友参与调查。调查显示,《王者荣耀》玩家群体的年龄阶段以20~25岁为主,超过40%,其次是14~19岁,占26%。其中,56%的玩家在游戏上花费的时间不到1小时。

王者荣耀最近负面话题不断,对于游戏运营方,虽然《王者荣耀》的运营方上线了更为严厉的防沉迷措施,但在网友心中,47%的网友认为“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远远不够”,而40%网友则认为“无效,因为孩子可以很简单地绕过防沉迷系统”。

如何能够“解毒”王者荣耀在青少年中带来的负面呢,一位心理医生妈妈就用专业知识配合深度试玩《王者荣耀》来帮助孩子“解毒”。
之所以会出现沉迷游戏的现象,网友心中排名首位的原因是“家长没有正确的管教”,之后才是“游戏运营方缺少可靠的防沉迷措施、没有对游戏实施分级”,以及“学校、社会没有合理引导,没有形成有节制的氛围”等。
一位心理医生妈妈就用“解毒心法”深度陪孩子玩《王者荣耀》希望能“解毒”儿子的痴迷。

从事心理咨询治疗十多年,经手过大量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她原以为自己已深谙治疗游戏成瘾之道,不过,最近她发现自家10岁的孩子对这款游戏入了迷,为了搞清楚游戏的吸引力,这位母亲自己也开始成为“陪玩”,并尝试找出预防沉迷之道。
“选诸葛亮,后期很强的!”“打野!”“补刀!”“小心偷袭!”听着这些似懂非懂的游戏术语,她几乎懵了,开局不久就被秒杀,没想到却换来儿子的“白眼”,儿子一把抢过手机:“你还是看我玩,别坑队友了。”
渐渐地,她发现这款游戏的确有自身的魅力。游戏里各式各样的英雄以及英雄炫丽的皮肤满足了大家的很多幻想,“现实当中可能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学生,游戏里就可以很帅很酷,成为大伙的头目。”

在她看来,所有网络游戏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话题,而依托着微信和QQ两大平台的《王者荣耀》更加占据着社交渠道的主动权。“这两大平台本身用户量就非常大,即使是成年人,大家聚在一块,如果唯独你不会玩,就会参与不进去,变成多余的旁观者。”
“游戏并不是不好,它有很多有益的东西,比如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敏感性以及手脑协调等。关键是如何合理的控制。”为此,她特意给孩子设立了一套玩游戏的管理办法——用孩子的表现积分来兑换游戏时间。

比如规定好孩子玩游戏的时间,王晓丽说,要培养儿子尊重规则,更要让他学会自己选择,比如制定考试成绩,完成后安排自己的游戏时间。她说,让儿子自己安排,也是让儿子自己做出抉择,如果他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学业),就能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游戏)。“所以他就没有选择权了,由我来规定他每天玩游戏的时间,这样说清楚孩子还是接受的。”
家长们也可以效仿这样的方法,合理控制孩子游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