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编年史》第九章:把握科技!掌握未来! - TGBUS - 电玩巴士
tgbus
*本文精选于A9论坛“刺客信条”专区,作者GET
*文章含系列主线支线故事背景,转载需联系作者本人
Chapter 9 把握科技!掌握未来!
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之后,随着各种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横空出世,他们的理论证明宗教不再是这个星球的唯一真理,然而以此作为自己主要掩护的骑士团不会因此被削弱。作为立志要领导人类获得光明未来的组织,骑士团对未来的臭觉永远都走在了时代的最前列,这点即使是他们永远的竞争对手兄弟会也只能自叹不如。为了未来的胜利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自己洒下了种子并希望这些幼苗在未来能耸立于大地。
随着时代的转变,如斯宾诺莎、约翰•洛克、牛顿和弗兰西斯•培根的横空出世,他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一个科技和科学可以毫无障碍地繁荣发展的社会。看到了未来曙光的骑士团决定押宝在这种新兴社会之上,他们大力发展科技和科学,并最终,为世界带来了通向未来之路:工业**。随着这段时间的发展,骑士团不但给人们带来了冲击性的科技,而且这种冲击还延伸到了那些君主帝国,使它们的控制不再坚固,甚至面临各种**,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旧俄罗斯的罗曼诺夫王朝。当然了,这些科技和科学的发展,看上去是如此之繁盛,但其实还是处于骑士团的控制之下,始终,没人会希望别人爬到自己的头上。
时光推进到十九世纪,骑士团已经在美国工业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这不得不提到那些为此带来重大贡献的骑士:爱迪生(Thomas Edison)、亨利•福特(Henry Ford)和哈维•凡士通(Harvey Firestone)。然而,根据之前的历史,有骑士团出现的地方,就有刺客出现,这次,也没有例外。

△十九世纪美国骑士团三巨头:爱迪生、亨利•福特和哈维•凡士通
在1880年左右,作为骑士的爱迪生发现了他的敌人,那个他以前的下属,真正身份是刺客盟友的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他在伊甸苹果的指引下发明了交流电。出于对特斯拉发明的妒忌和骑士团对科技的控制,爱迪生开始大范围地诽谤特斯拉的设计,向世人宣传特斯拉的科技是危险的。不满足于此的爱迪生还找到了美国骑士团的成员,同时也是特斯拉的赞助人J•P•摩根(J. P. Morgan),爱迪生偷偷地告诉他,特斯拉意图把他的设计免费用于全世界人类,作为一个金融家和银行家,特斯拉这种行为触动的J•P•摩根的神经——既然捞不回本钱,那其他事也免谈。在爱迪生的游说之下,他最终决定切断了对特斯拉的经济支持。获得胜利的爱迪生不但把特斯拉推至生涯谷底,同时,还抢走了他所拥有的伊甸的苹果。至于爱迪生获得了苹果后,他干了些什么,下文自有分晓,因为现在,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其影响之深远甚至扭转了骑士团和兄弟会的命运……(以上来自《刺客信条 官方百科全书》)

△天才发明家特斯拉,他和爱迪生的斗争一直充满神秘色彩
随着对英国、法国,奥斯曼和萨丁尼亚的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作为骑士团成员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 of Russia)开始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国内改革,他于1861年实行了解放农奴政策,并把俄罗斯带进了资本主义。然而,农奴的解放是有代价的,解放了自身的农民需要用钱来赎身,由于贵族地主的寡廉鲜耻的阻挠,高昂的价格让这些活在贫穷线下的农民根本没办法重获自由,这根本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而此也激起了更多的俄罗斯革 命 组织的出现,这之中,最著名的要数人民意志(Narodnaya Volya)。
表面上是一个革 命 组织的人民意志,内里其实是俄罗斯的刺客组织。尽管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兄弟会从暴力暗杀开始转型为以社会和政治等非暴力活动为主,但由于兄弟会的分布过于广泛,所以也并不是所有的刺客分支都会老老实实地按照规矩办事,而俄罗斯的人民意志,显然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反对农奴制,痛恨沙皇制度对农民的剥夺,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认为知识分子才是农民革 命 的主要力量,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 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而他们也做好了榜样,成功地在1881年,在圣彼得堡用炸弹把亚历山大二世给炸死。然而这没有推翻专制统治,亚历山大二世死后,他的次子继承他的皇位并成为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 of Russia),他也继承了他父亲的另一个身份:骑士团成员。而在伊甸碎片之一的帝国权杖(Imperial Sceptre)的帮助下,骑士团重新的夺回了俄罗斯帝国的控制。
为了刺杀亚历山大三世,并彻底断绝沙皇和骑士团的控制,人民意志在1888年派出了他们的刺客尼古拉•奥列洛夫(Nikolai Orelov)去刺杀准备从克里米亚坐帝国火车前往彼得格勒的亚历山大三世。成功潜入火车的奥列洛夫刺杀了数位亚历山大三世的护卫并问出了他目标的所在位置,当他举枪冲进皇帝的包厢的那一刻,他却无法下手。由于并不知道沙皇的家人也在车内,一时间奥列洛夫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这情况,而这也给了亚历山大三世反击的时间。两人厮打起来,虽然在打斗中奥列洛夫成功地刺中了亚历山大的小腹,但此并没有对其造成太大伤害。二人的战斗很快因为整辆火车翻侧并最终撞毁而打断。

△俄罗斯刺客奥列洛夫乘马追上沙皇所乘的火车
从车厢残骸中爬出来的二人继续着之前的战斗,这时亚历山大三世忽然从餐车中拉出自己的权杖并扔给刺客要他用此解决自己。虽然曾经在刺客训练中学过如何使用伊甸的权杖,但由于始终不是自己熟悉的武器,奥列洛夫反而被亚历山大三世用体术所击倒。被击倒的刺客躺在地上听天由命,但由于沙皇孩子的到来,沙皇决定宽恕眼前这个失败者。

△亚历山大三世把皇家权杖抛给奥列洛夫,然后用体术将他击倒
虽然战胜了刺客,但沙皇还是没逃过自己的命运,由于没有治好奥列洛夫在他身上留下的伤,在1894年,沙皇死于这次伤后的并发症:肾衰竭,而他的儿子尼古拉斯二世(Nicholas II of Russia)则获得了帝国的控制权。此时,一个身份为神棍的圣殿骑士拉斯普京(Grigori Rasputin)通过“奇迹般”地治好了沙皇的儿子而成功靠近尼古拉斯二世,借此机会,拉斯普京把权杖从沙皇身边换走,并把真品带到了位于通古斯河(Tunguska)的骑士团研究中心。
过了数年之后,人民意志在1908年捉到一个骑士多林斯基(Dolinsky),由于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奥列洛夫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认为这跟骑士团有关的他对多林斯基进行了不太人道的严刑拷打,经受不起如此虐待的多林斯基透露出了权杖现在位于西伯利亚通古斯的研究中心,以用于测试从特斯拉那偷来的电子机器。得到确切地点的刺客领袖要求奥列洛夫和他的同伴们毁灭权杖。

△奥列洛夫对骑士团成员多林斯基使用酷刑逼供,他的毒打连自己的伙伴都快看不下去
当他们到达设施附近,奥列洛夫告诉他的伙伴们特斯拉在美国准备好了武器以用于远程毁灭通古斯的研究中心。由于时间紧迫,刺客们旋风式地清除了所有的守卫并拿到了权杖,正当奥列洛夫到达顶层的时候,电流激活了权杖,这时奥列洛夫听到有声音片段如“一直都是战士”、“这就像你父亲”和“夏娃”从权杖里边传出。正当奥列洛夫为这些声音所出奇的时候,身在美国的特斯拉发动了他的武器,以此来报复爱迪生对他所做的一切。
“见鬼去吧,爱迪生!”

△通古斯大爆炸
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天空泛起暗淡的红光,一个蘑菇云拔地而起,尽管离爆炸中心很远,依然可以看到这种奇观,宛如世界末日。爆炸摧毁了设施周边的的一切,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六千万棵树焚毁倒下,史称通古斯大爆炸。尽管爆炸是如此的剧烈,但奥列洛夫还是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不过他的同伴却不幸全部遇难。在如此巨大的爆炸下,伊甸的权杖被炸得粉碎,完成了任务的奥列洛夫完整地回到了家,起码他还没有死……

△奇迹般活下来的奥列洛夫
奇迹从爆炸中生还之后的第九年,一封来自列宁(Vladimir Lenin)的信递到已经年老的奥列洛夫手上,尽管对于兄弟会来说,沙皇已经名存实亡,但列宁还是写信给奥列洛夫要求他刺杀这个帝国最后的象征。出于与列宁的友谊,奥列洛夫带着老迈的身躯潜入沙皇的住所,他捉住了尼古拉斯二世并询问他帝国权杖究竟在哪里,沙皇带着他找到了权杖,但9年前已经见过真正的权杖的奥列洛夫瞬间就确认这个权杖是个仿品——真正的权杖会闪耀出光芒。将假冒的权杖摧毁掉后,以为自己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沙皇恳求刺客放他一马,就像他父亲以前所做的那样。但这时候的奥列洛夫已经没有杀他的心,时光已经磨灭了他的雄心壮志,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这一切已经不再重要。

△从尼古拉斯二世的皇宫中找到了皇家权杖,但奥列洛夫却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是假货
正当奥列洛夫准备离开时,沙皇告诉他,他记得拉斯普京的身上有一块碎片,其发出了如奥列洛夫之前所描述的那种光芒。跟着线索,奥列洛夫来到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Krasnoyarsk),他在当地收容所找到古瑟娃(Khioniya Guseva),一个曾经刺杀拉斯普京但最终失败的牧师,古瑟娃告诉奥列洛夫,尽管她刺中了拉斯普京很多次,然而这一切都徒劳无功,转眼间就恢复如初的拉斯普京使用碎片的力量,操纵她的双手从自己的脸上狠狠地划了下去……在确认了拉斯普京身上的碎片就是权杖的一部分后,古瑟娃让奥列洛夫杀死她,把她从不幸之中解放,看着眼前这个不幸的女人,奥列洛夫答应了她最后的请求……

△把一个美丽的女人毁容和杀了她没区别,面对一心求死的古瑟娃,奥列洛夫答应了她最后的请求
带着另外两个人,奥列洛夫找到了拉斯普京的坟墓,并挖出了那块权杖遗留的碎片。完成任务之后的奥列洛夫不久之后就从兄弟会退休并切断了自己和其一切的联系,与自己妻子安娜和女儿一起越洋踏上了一块他们完全不熟悉的土地:美国,并在那里开始了新的生活。没人知道这之后奥列洛夫遇到了什么事情,但唯一可以知道的是,数十年后,他的后裔,在这片新的土地上掀起了一阵血雨猩风,并改变了刺客和骑士团之间的格局……(以上来自周边漫画《刺客信条 堕落》)

△拿回碎片之后,奥列洛夫就离开了俄罗斯,前往美国
二十世纪的黎明,对于很多圣殿骑士来说简直就是他们新纪元的开始,在这个时代里,科学不但得到了繁盛发展,而这也正如他们之前所说,完全地改变了社会的形态。于是,在1910年,骑士团高层开始了一个计划,而这个计划在二十七年之后实施,这就是Abstergo工业,以一群有影响力的骑士企业家为首建立的这间跨国公司,使得骑士团在700年之后,再次公开屹立于人民面前。当然,这公开只是部分而已,为了不重复之前的错误,这次他们决定拿Abstergo工业作为自己的面具,而骑士团则不再以真面目示人,继续在幕后活跃。
以此同时的欧洲,战火的浓烟所弥漫着整个大陆,伸手不见五指,也看不清未来,如果回顾整个事件,可以发现其实这一切都可以归咎一个德国人的崛起,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身为德国元首的他,背后却是骑士团秘密成员。正因如此,他的成功崛起并不是偶然,和大部分名留青史的人一样,苹果是他平步青云的重要踏脚石。

△希特勒的崛起绝非偶然
目光回到1896年,作为爱迪生的下属,哈利•福特成功地获得了自己上司的信任,并得到了苹果的使用权。他使用第四苹果的力量,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福特汽车帝国。在这之后的23年,福特在1929年把他手上的苹果传给了身处欧洲的希特勒。使用苹果的力量,身为纳粹党成员的希特勒成功地获得了整个国家的控制并成为德国的元首,由于苹果的强大影响力,这种统治快速并毫无障碍地传遍了整个德国。对希特勒的控制陷入狂热状态的德军在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的元首指示下入侵波兰,从此,无情的战火蔓延到了整个世界,并把无辜的人们推进了战争的旋窝。然而,这整个战争只不过是骑士团的一个巨大的阴谋——通过操纵战争的胜方,让人们再次受到他们的控制。

△二战盟军三巨头中,罗斯福和丘吉尔正是隐藏的骑士团成员
当时的世界分成了两大势力,一边由希特勒与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领导的轴心国,而另一边则是由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斯大林(Joseph Stalin)和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所领导的同盟国。然而,双方其实都有成员是圣殿骑士,在骑士团的操纵下,随着盟军的节节胜利,完成目标的骑士团决定终止这场战争。1945年,完成自己任务并准备撤出的希特勒用苹果制造了自己的分身,并用其分身的死亡意图欺骗所有人认为他已经自杀身亡。但正当他带着苹果从元首地堡中逃出,准备去见另外一个骑士,盟军的领导人兼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时候,他却被一直潜伏在其附近的刺客捉住并最终杀害。随着他的死,第四苹果重新回到了刺客的手上。
随着盟军的获胜,骑士团暗地里得到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然而,在他们自己的主要根据地的美国,情况却没有如他们所想的方向发展。由于当时的总统肯尼迪(John F. Kennedy)自己就拥有伊甸的苹果,因此他拒绝了骑士团的合作建议,遭到拒绝的骑士团高层把心一横,既然总统你敬酒不喝喝罚酒,那也别怪人家手下无情。

△肯尼迪遇刺前的瞬间
1963年11月22日,一声枪声划破了围观群众的热情欢呼,欢乐的海洋顿时化作灰烬,他们完全没想到眼前这一切会发生。在骑士团刺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扣下扳机的那瞬间,美国历史从此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子弹击穿了肯尼迪的头部,令他当场死亡。为了夺取肯尼迪身上的伊甸苹果,骑士团利用第一苹果的能力,在周围制造出幻影增加混乱。趁着周围的人惊慌失措的瞬间,由骑士团指派的驾驶员威廉•格里尔(William Greer)从肯尼迪手中偷走了他所拥有的第三苹果。随着肯尼迪的遇刺身亡,当时的副总统,同时也是秘密骑士的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顺利地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至此,一切如骑士团之前所计划的一样,他们获得了这个世界中心的控制权。既然大权在握,那之后发生的事情也顺理成章了。在肯尼迪刺杀事件六年之后,已经成功控制了美国的骑士团通过他们的分支组织NASA,派遣阿波罗十一号从月球成功地取回了藏在那里的第五苹果。

△李•奥斯瓦尔德,围绕着他的阴谋论至今依然未散,然而没人知道他其实是个骑士
然而美国的控制并没有让骑士团骄傲自满,因为他们谨记只有控制全世界才能真正达到领导全人类。他们通过推翻共产主义政权,来获得数个强大国家的控制权,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圣殿骑士叶利钦(Boris Yeltsin)在1991年推翻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所领导的苏联政权,使得雄霸一方数十年的苏联正式成为历史。而骑士团也因为叶利钦成为第一任民选俄罗斯总统而获得了世界另外一方的霸权,时至今日,尽管叶利钦在2007年已经驾鹤西游,他的继承者普京(Vladimir Putin)依然延续着骑士团对俄罗斯的控制。(以上来自《刺客信条 官方百科全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