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演技快退散 21世纪25个最佳女性表演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最近一个帖子还蛮红的,标题特别扎眼,叫“21世纪最好的25个女性表演”,主语落到了表演。然后各家粉丝就撕起来了,为什么没有A,为什么没有B,为什么没有C…
其实每个榜单的宿命都是这样,总有人批凭什么有他没有他。列一个榜单太容易了,一些必选,一些私人喜爱,一些抢眼球的,就能组合出众人疯转的榜单。

为什么忽然排一个“21世纪最好的25个女性表演”呢?翻看IndieWire原文,这25个女演员是由6位编辑挑选而出,排名不分先后,正文第一段写着:
很多人说当代电影里缺乏强势的女性角色,论述女性在电影世界里的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总能举出反例,这些电影能让你感受到主创对女性的关注,而这些作品值得我们重复回味的原因,正是她们的饰演者真正把自身代入进角色的生活里。
所以,这25个女性角色关注重点其实不是“演技”,而是角色的力量,以及饰演者与角色之间的契合度。从另一个角度看,这25个电影角色,正在创造,或者说创造了,今天的人们对女性的看法和定位。那么她们是谁呢?
《她》 伊莎贝尔·于佩尔
2017年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于佩尔女神强大的气场与角色相得益彰,电影中的女主角遭遇强暴、家庭悲剧、离婚、儿子误解…然而她并不是受害者,反而成为生活的强者,与每种亲密关系保持独立、可回旋的距离,驱散层不出穷的“男性疑云”。




《杀死比尔》 乌玛·瑟曼
2004年金球奖 剧情类电影最佳女主角(提名)
昆汀·塔伦蒂诺创造的经典人物已经很多了,但他把真正的礼物送给自己最喜欢的演员。乌玛·瑟曼是如此独特的屏幕存在,一个女人血腥的复仇进化成一个动作高手的过程中,除了原始的体能与意志训练,她还学习多种多样的战斗动作,混搭电影里幽默和不切实际的时间感,让她创造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动作英雄之一。



《托尼·厄德曼》桑德拉·惠勒
2016年欧洲电影奖 最佳女主角
尴尬的父女相处、尴尬的天台相遇、尴尬的聚会演唱、尴尬天体舞会,这部在戛纳电影节和欧洲电影节引起轰动的《托尼·厄德曼》就是一部“尴尬人生大礼包”,桑德拉·惠勒饰演的女儿碰到每个“尴尬”的反应都让人眼前一亮。



《葛洛莉亚》宝琳娜·加西亚
2013年柏林国际电影节 最佳女演员
大龄单身文艺女青年如何对抗宿命的故事,直面自身的欲望和黑暗面,理解生命的不完整,《葛洛莉亚》是一部充满勇气的女性电影。



《密阳》全度妍
2007年戛纳电影节 最佳女演员
全度妍在《密阳》中出演失去儿子的寡妇,破碎、崩溃、绝望、脆弱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全度妍凭借此片获得戛纳电影节影后,这是韩国演员第一次获得此奖,韩国总统亲自写信向全度妍表示祝贺。



《藩篱》维奥拉·戴维斯
2017年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配角
维奥拉·戴维斯饰演的母亲成为强烈父权色彩家庭中一抹坚强的温柔。维奥拉·戴维斯具有爆发力的表演为话剧改编的《藩篱》增色不少,面对丹泽尔·华盛顿的那场哭戏令人印象深刻。



《普通女人》丹妮拉·维加
在电影史上变性人的形象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表现,要么苦情要么猎奇,《普通女人》中丹妮拉·维加饰演的“梦幻般的女人”会成为电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抹颜色。年初《普通女人》在柏林电影节就引起不小的话题,虽然最后只获得最佳剧本奖,(最佳女主角败于金敏喜《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但丹妮拉·维加的表演依然获得众人力捧。



《穆赫兰道》娜奥米·沃茨
已经有无数电影关于好莱坞的梦想与梦碎,但从来没有《穆赫兰道》这样令人印象深刻地把洛杉矶绝望的一面表现出来。娜奥米·沃茨极具天赋地适应了大卫·林奇的电影世界,并神迹般用面部表情诠释出欲望和绝望共同降临的真实时刻。




《梦之安魂曲》艾伦·伯斯汀
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演员带来超高难度的表演,极具戏剧张力又真实无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梦之安魂曲》中艾伦·博斯丁疯狂、歇斯底里、崩溃、又惹人心碎的表演就是其中之一。



《我办事你放心》劳拉·琳妮
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是孤儿也是单身母亲,劳拉·琳妮在《我办事你放心》中优雅而忧郁的表现让她有资格被冠以“本世纪最伟大的女演员”头衔。



《爱》埃玛妞·丽娃
2013年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面对身体和生命的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对于埃玛妞·丽娃这样的传奇演员而言,饰演这样的角色,不仅需要技巧和天赋,还需要极大的勇气。并不是每个人成功的电影演员都愿意将自己衰老的一面印刻在银幕里。



《玫瑰人生》玛丽昂·歌迪亚
2008年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
完美复制皮雅芙的神情、动作、歌喉,台上意气风发,台下病态崩塌,玛丽昂·歌迪亚在《玫瑰人生》里上了一堂超高难度的表演课。



《皮囊之下》斯嘉丽·约翰逊
2013年英国独立电影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黑寡妇”的成功已经是斯嘉丽·约翰逊演艺事业最大的“障碍”,能否打破固定人设在观众心中的刻板印象是许多一线演员的集体困扰。而《皮囊之下》斯嘉丽·约翰逊的神秘、纯净、缄默让人相信她其实还有许多潜力未被开掘。



《女魔头》查理兹·塞隆
2004年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
她在电影里真的变成不折不扣女魔头,这是电影的成功,也是一个女演员的成功。



《忧郁症》克斯汀·邓斯特
2011年戛纳电影节 最佳女演员
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她既是最敏感的那一个,在婚礼上忽然发狂,又是最宁静的那一个,独自躺在月光下。克斯汀·邓斯特与拉斯·冯·提尔的首次合作既是她短暂脱离好莱坞的新鲜尝试,又为这个充满才华的年轻女演员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少年收容所》布丽·拉尔森
2014年美国独立精神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房间》里充满爆发力的表现让名不见经传的布丽·拉尔森拿下奥斯卡影后。而其实之前在《少年收容所》里她就技惊四座。电影中她面对被大人殴打、虐待的孩子们时展现的母性和温暖,让人不敢相信她才24岁。



《死囚之舞》哈莉·贝瑞
2002年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
获得奥斯卡影后时哈利·贝瑞的一句“这一刻让我觉得自己微不足道”令人动容,而电影里她“压抑、收敛但时刻准备爆发的情感让人难忘”。



《一次别留》蕾拉·哈塔米
2011年柏林国际电影节 最佳女演员
沮丧的眼光、感到反感的不适应、负面情绪的累积…蕾拉·哈塔米的表现成为电影控诉对体制愤怒的关键引擎。



《Girl Walk: All Day》安妮·马森
在这部75分钟的音乐短片里安妮·马森用高超的舞穿梭在纽约,从人行道到商场,全面打破纽约市在公共和私人空间之间的独特平衡。这一次,身体语言更有解读的空间。

《南国野兽》奎文赞妮·瓦利斯
2013年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奎文赞妮·瓦利斯的感染力完全天然,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奥斯卡最年轻的提名者。



《女佣》卡塔利娜·萨韦德拉
电影里卑微身份的小小女佣竟然展现出超常的战斗力,冷静,果敢又有勇有谋,《女佣》塑造的根本就是一个“超龄”的反英雄形象。



《合法副本》朱丽叶·比诺什
2010年戛纳电影节 最佳女演员
朱丽叶·比诺什在阿巴斯这部电影里塑造了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女人,其实她的性格也模糊不定,对于爱或者不爱不抗拒也不迁就,神秘得像是影像版蒙娜丽莎。



《母亲》金惠子
2010年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女主角
这样表现母爱虽然太残酷了一点,但母爱也是时候从圣洁的神坛上走下来以别的颜色存在了,比如《母亲》里的残阳血和枯木灰。



《黑暗中的舞者》比约克
2000年戛纳电影节 最佳女演员
也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母亲形象。这是比约克第一次演电影,但她非常懂得抓住观众最敏感的神经与她同悲共苦。



《第一夫人》娜塔莉·波特曼
2017年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女主角(提名)
其实《第一夫人》这个译名和英文原名的意思完全相悖,英文名《Jackie》,杰奎琳的小名。电影用绝大部分篇幅来表现杰奎琳的痛苦,她的痛苦在于失去丈夫,当她失去了丈夫就失去了一种生活,一个自己。最后她终于走出痛苦,找到自己,她不是第一夫人,她是小杰姬,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离开而更改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