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拇指那么大 OV撒丁盘120GB固态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相信固态硬盘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东西了,除了能够带来超高的速度(如系统开机、软件打开以及场景载入),还能带来更高的可靠性,固态硬盘虽然会随着读写而造成寿命慢慢下降,但和机械硬盘相比更加不容易出现坏道等问题。
当然,耳熟能详也代表了大家对于固态硬盘的认知,好像随着时间的推移,固态硬盘能够提升的地方除了容量就是读写速度了。那么新的固态硬盘还有其它可以下功夫的地方么?

当然有,我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一款体积较小的固态硬盘——OV萨丁盘120GB的评测,这款硬盘究竟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这块固态硬盘说实话,真正使用的时候其实是和普通固态硬盘没什么区别的,一样是2.5寸笔记本硬盘大小。但是这块硬盘也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它其实核心非常小,仅33.4*17.2*1.23mm,约等于2个1角硬币大小!

其实,小巧有小巧的好处,这块固态硬盘得益于高级程度一体封装的优势,比传统的固态硬盘更加耐用,除此之外,还有抗摔、防水以及便携等特点。
OV萨丁盘120GB附件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外观,细节
- 第3页:拆解、内部芯片
- 第4页:产品识别
- 第5页:CrystalDiskMark及HD Tune Pro测试
- 第6页:实际读写性能测试
- 第7页:测试感想
外观,细节:

OV萨丁盘正常情况下套用了一个2.5寸的笔记本固态硬盘的外壳,且采用了半透明塑料的封装,因此内部的构造可以说是模糊可见的状态,也再另一程度上显示出了该固态硬盘芯片的小巧。

三顶配的背面,各种认证标识及SN和PN码。

通过半透明的塑料可以看到里边的实际芯片,还是比较小巧的,并没有普通的固态硬盘芯片那么大。

芯片背面一览。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外观,细节
- 第3页:拆解、内部芯片
- 第4页:产品识别
- 第5页:CrystalDiskMark及HD Tune Pro测试
- 第6页:实际读写性能测试
- 第7页:测试感想
拆解、内部芯片:

值得一提的是,OV萨丁盘的外壳打开并不是特别费劲(仅为卡扣设计,无需螺丝刀),打开外壳后即可看到内部的OV萨丁盘和它的托架。
托架背面

托架也是比较容易取出,实际的OV萨丁盘如前边所说,其芯片仅为33.4*17.2*1.23mm大小,采用了高集成度一体封装的方案,其型号为longsys的BCT1C 120G。
该芯片采用了Marvel主控88NV1120芯片以及TLC原厂颗粒,得益于主控28nm的制作工艺搭配NANDedge LDPC校验技术,在保持了更低功耗的同时,近一步减少了NAND闪存的写入损耗,能够更好的延长使用寿命。

芯片背面,其实毫不夸张的说,金手指就有OV萨丁盘3分之1的大小。同时,高集成度也带来了更好的特点,因为小巧,自身重量比较轻,所以防摔,而如果配合如此小巧的硬盘盒,再加上Sata转Typc线,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小巧的移动硬盘了。
相比此前最小的固态硬盘——M300B规格的m-sata接口固态硬盘(30*30*4)还要小近3分之1左右。
注:m.2接口中最小2242规格的固态硬盘大小为22*42,所以要大于m-sata接口最小固态的面积。

最后,OV萨丁盘与2个1角硬币的对比。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外观,细节
- 第3页:拆解、内部芯片
- 第4页:产品识别
- 第5页:CrystalDiskMark及HD Tune Pro测试
- 第6页:实际读写性能测试
- 第7页:测试感想
产品识别:

在识别方面,我的华擎主板还是很容易识别到OV萨丁盘120GB的。

不过虽然容量为120GB,但是在设置成GPT分区之后,实际可用空间也就111GB。

鲁大师还是可以很轻松的识别到该固态硬盘的参数的。

最后CrystalDiskinfo关于该固态硬盘的检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外观,细节
- 第3页:拆解、内部芯片
- 第4页:产品识别
- 第5页:CrystalDiskMark及HD Tune Pro测试
- 第6页:实际读写性能测试
- 第7页:测试感想
CrystalDiskMark及HD Tune Pro理论性能测试:

CrystalDiskMark测试。

HD Tune Pro读取测试,平均读取速度达到了359MB/s,还是比较理想的。

HD Tune Pro随机测试,在4K的平均读取速度上,达到了65.894MB/s。

HD Tune Pro的附加测试,还是可以稳定在275MB/S上的。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外观,细节
- 第3页:拆解、内部芯片
- 第4页:产品识别
- 第5页:CrystalDiskMark及HD Tune Pro测试
- 第6页:实际读写性能测试
- 第7页:测试感想
实际读写性能测试:

实际测试部分,我选择了FPS射击游戏《彩虹六号:围攻》的客户端,该客户端大小为34.4GB,共有620个大小不同的文件,分24个文件夹。

测试用到的2个固态硬盘,分别是一块480GB的固态硬盘(E盘)和本次评测的主角(OV萨丁盘),因为实际测试牵扯到别的盘的读写,所以特选择了一块480GB的固态,作为数据盘(机械硬盘读取可能也就200MB,会对测试造成瓶颈)。
测试方式:
1,将480GB固态内的《彩虹六号:围攻》复制到OV萨丁盘120GB中,用于测试OV萨丁盘120GB的写入速度。
2,将OV萨丁盘120GB中的《彩虹六号:围攻》复制到480GB固态内,用于测试OV萨丁盘120GB的读取速度。
3,将OV萨丁盘120GB中的《彩虹六号:围攻》复制到同盘目录下,用于测试OV萨丁盘120GB的同盘存取速度。
测试软件为FastCopy,本次测试为实际测试,非理论性能。

测试项目1,用于测试OV萨丁盘120GB的写入速度,测试结果,复制共计35326MB大小的620个文件,用时94秒,平均写入速度为374.4MB/s。

测试项目2,用于测试OV萨丁盘120GB的读取速度,测试结果,复制共计35326MB大小的620个文件,用时77秒,平均写入速度为456.2MB/s。

测试项目3,用于测试OV萨丁盘120GB的同盘存取速度,测试结果,复制共计35326MB大小的620个文件,用时682秒,平均写入速度为51.7MB/s。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外观,细节
- 第3页:拆解、内部芯片
- 第4页:产品识别
- 第5页:CrystalDiskMark及HD Tune Pro测试
- 第6页:实际读写性能测试
- 第7页:测试感想
测试感想:
在我接触的所有固态硬盘中,同盘存取永远是速度最慢的一个,复制粘贴往往带来的结果就是额外的费时费力,很显然,与其做同盘存取,所用的时间还不如复制到别的盘才复制回来。
这不只是OV萨丁盘,就算是其它品牌的甚至是旗舰级固态,也有这个通病。
这个盘的大小只有120GB,众所周知,固态硬盘的性能在不同容量下也会略有影响,而120GB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非常小的容量了(60GB及64GB已被淘汰)。这样的一块固态硬盘的作用在现在的DIY装机领域中也就是当个C盘使用而已。
自然,它的性能不可能秒杀主流的240GB或480GB,甚至256GB及512GB也是望尘莫及。
但是,作为一款120GB的固态硬盘来说,它的性能在同容量下是可圈可点的。
当然,这并不是这块固态硬盘的主要卖点。
前边我们曾经说过“得益于主控28nm的制作工艺搭配NANDedge LDPC校验技术,在保持了更低功耗的同时,近一步减少了NAND闪存的写入损耗,能够更好的延长使用寿命。”这样的一段话,自然,身为固态硬盘来说,功耗这个词有点扯淡了,也不是玩家们所关心的东西,而使用寿命这一说法还是比较关键的,固态硬盘会随着不断的存取,近而慢慢的影响它的速度以及寿命,这是众所周知的,而搭载了NANDedge LDPC校验技术的OV萨丁盘可以说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增加固态硬盘使用寿命的方法了。

当然,OV萨丁盘还有一个卖点就是高集成度一体封装的方案,这使得它较传统的固态硬盘显得更加小巧,带来的好处就是耐摔以及防水。小巧嘛,肯定是更加结实了,而没有电路裸露在外边自然就有一定的防水性了,不过,仍然是Sata的接口方式,就算盘身再怎么防水——接口也不防水啊不是么?
但可以预见的是,萨丁盘肯定是以后发展的趋势,虽然现在仅解决了m-Sata以及m.2接口的数据+供电结合的方案,Sata接口并没有直接搭配供电技术,但相信在不就的未来,固态硬盘确实可以像内存条那样,直接插入主板就能使用,免除数据线及电源供电线可以使得机箱的理线更加的方便——只要SATA接口也能解决数据+供电并存的难题。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概述,开箱
- 第2页:外观,细节
- 第3页:拆解、内部芯片
- 第4页:产品识别
- 第5页:CrystalDiskMark及HD Tune Pro测试
- 第6页:实际读写性能测试
- 第7页:测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