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DC黑”:漫谈《守望者》与阿兰·摩尔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注:本文内容部分参考自百度贴吧用户“恐怖战神”的《阿兰·摩尔与dc的恩怨史》一文
前言
美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HBO有意开发DC经典漫画作品《守望者》电视剧集的消息在美漫圈子引发了热议。对于相继推出过《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等优质电视剧集的HBO来说,《守望者》的故事剧情不仅规模适中,整体风格也与其“一贯的大尺度”颇为契合。如果项目能够正式启动,无疑将是电视观众与漫画粉丝的视觉盛宴。漫画作品受到改编,原著作者理应引以为豪,但这在《守望者》的生父——阿兰·摩尔看来,大概会被当作“又有刁民要害朕!”这究竟是业界秘闻还是被害妄想症?且听笔者略谈一二。
阿兰·摩尔与他的《守望者》
时代的标志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英雄漫画尚处“青铜时代”,由于漫画规管局相对放宽了漫画内容的审查,超级英雄漫画开始涉及更加严肃、深刻的社会题材:吸毒、种族歧视、独裁等内容相继出现在漫画故事中。然而,过度的现实主义为漫画创作带来了潜在的危险:“通过超级英雄对社会问题进行反思(然而对现实情况无济于事)”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承认了英雄主义的失败。尽管时事热点具有足够深刻的现实意义,但漫画读者们却似乎并不愿意买账。一时间,“超级英雄角色”与“现实社会背景”的矛盾成为了漫画创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青铜时代的代表作《绿灯/绿箭》中,一名黑人质问绿灯侠忽视黑人群体的安危
直到1986年,《守望者》出版发行,漫画以犀利的视角、真实丰富的人物塑造与缜密的剧情布置将“超级英雄漫画”的思想水平带入了全新的高度,这也让从漫画从业者们逐渐看清了时代更迭的标志(《守望者》与《蝙蝠侠 黑暗骑士归来》象征着美漫“黑铁时代”的到来)。《守望者》破天荒地以漫画作品的身份荣获了科幻艺术界的至高荣誉——雨果奖,并在2005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至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当所有人都在称赞这部作品将“超级英雄主义”真正带入了“现实社会”的时候,这部享誉业界的伟大作品的作者在接受访谈时却说:“《守望者》是一部批判超级英雄主义的作品,他们(超级英雄)是不可能真正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一部“批判超级英雄主义”的漫画作品却成为了超级英雄漫画的新起点
怪咖
阿兰·摩尔——英国人,《守望者》漫画原著作者(编剧),漫画家;小说家;音乐人;术士;无政府主义者;漫画界十足的怪咖。摩尔从少年开始就再也没有进入发廊理发,凌乱的长发与爆炸式胡须是其显眼的个人标志。“只是因为没有时间打理才这样。”摩尔如是说。而当他因为怪异的造型被小镇上的孩子喊作“上帝耶稣”时,阿兰·摩尔居然欣然接受了:“因为耶稣在33岁时就死掉了,他们显然认为我还很年轻。”——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脑回路。
看了本人的照片似乎让人觉得他“术士”的身份并不意外
80年代初,《守望者》问世之前,摩尔的《守夜人》与《V字仇杀队》相继在业界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后者在2005年被改编为电影,其中的“V面具”更是在日后成为了世界范围内表达“抗议与斗争”的文化符号。然而,漫画作品的成功并没有让他更加频繁地走入公众视野,在《守望者》完成之后,摩尔逐渐淡出了漫画界,甚至一度拒绝了好莱坞对其作品的高价改编要求。这无疑与其怪僻的性格颇有关联,但若深究其因,则是一段阿兰·摩尔与DC漫画的恩怨史。
阿兰·摩尔与DC的恩怨早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
版权斗士
版权纠纷一直是美漫从业者的心病,与日漫“独立画家”的模式有所不同,美漫的版权往往直接归属于漫画公司。漫画家精心创作的漫画角色在专业的流水线工作室中被包装为品牌IP,为漫画公司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与收益。而漫画家们往往因为有约在先,只能拿到公司发放的基本薪酬。对此,飞扬跋扈的阿兰·摩尔早有不满。
尽管《守望者》在当时由DC漫画发行,但是作品自身拥有独立的故事与世界观,登场角色也皆为原创(创作过程虽然参考了DC漫画中的数名角色,但版权并无交集)。于是,当阿兰·摩尔与其好友戴夫·吉布森(《守望者》的画师)共同完成了这部引以为豪的作品,他们希望能以个人名义拥有《守望者》的版权。此时,DC方面表示予以支持,他们为此编订了一份合约,其中注明:只要《守望者》平装本在一年(任意一年)之内不会再版印刷,版权就将自动还归阿兰·摩尔与戴夫·吉布森。这看起来似乎是比不错的交易,DC方“出乎意料”的友好态度也让摩尔打消了顾虑。
然而,漫画家的算盘自然精明不过商人,《守望者》漫画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不会再版印刷”的那一年迟迟无法到来,阿兰·摩尔翘首以待的《守望者》版权便成为了空头支票。摩尔远远低估了漫画读者对《守望者》的追捧程度,甚至在《守望者》签约完成之后还将其另一部著作——《V字仇杀队》的版权问题如法炮制。将其两部代表漫画作品的版权拱手让给了DC。
《V字仇杀队》同样属于“超级英雄题材”中的异类
眼看着《守望者》接连不断地再版印刷,周边产品的分红却分毫不见,后知后觉的阿兰·摩尔这才如梦初醒,他终于意识到,DC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返还漫画版权。摩尔恼羞成怒,但也无可奈何,而随后的“DC漫画分级制度”更是让摩尔对DC失望透顶。尽管当初反对“分级制度”的漫画家不在少数,可唯有阿兰·摩尔直截了当地表示——如果DC搞分级制度,我就立马走人。后来,摩尔兑现了他的承诺,正像《守望者》中的罗夏一样,当所有人都习惯了接受现状,委曲求全,阿兰·摩尔的决定依然是“永不妥协”。
DC一生黑
离开DC漫画之后,阿兰·摩尔辗转于几家独立漫画公司,最终在韩裔漫画家吉姆·李的Wildstorm旗下拥有了自己的Imprint(欧美出版业中的特殊版权信息),然而就在签约后不久,吉姆李将Wildstorm卖给了DC,阿兰·摩尔的Imprint也成为了DC的囊中之物。虽然DC承诺绝不干涉摩尔等人的的创作自由,但其日后对Wildstorm出版物的某些“限制要求”还是被阿兰·摩尔视为针对自己的压迫与剥削。这让摩尔铁了心地要和DC划分界限,Wildstorm在职期间,阿兰·摩尔亲手终结了自己参与创作的“ABC宇宙”,没有再给DC留下任何“遗产”。
Wildstorm是Image旗下的分公司,Image最初正是由一群不堪版权压榨的漫画家共同建立,然而如今的它也成为了同DC和漫威一样的“老江湖”
2009年,由扎克施耐德执导的电影版《守望者》上映,影片对于漫画原著“近乎疯狂”的还原与致敬令一部分漫画粉丝大呼过瘾。然而对于那些抱着去看“科幻大片”的普通电影观众来说,院线版混乱、黑暗的色调与混乱的叙事令他们完全摸不着头脑。电影上映之初,影片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守望者》院线版为2小时40分钟,之后推出了3个小时的导演剪辑版,而直到3个半小时的“终极剪辑版”发售,电影版《守望者》在很多电影观众眼中奇迹般地完成了从“烂片”到“神作”的蜕变。当然,即便如此,扎克施耐德特立独行的“黑暗风格”与“影片对漫画原著结局关键细节的改动”还是让这部电影毁誉参半。
《守望者》电影三个版本的蜕变也是影史上的一段佳话……
虽然扎克施耐德对漫画原著抱以极高的敬意,并尽可能遵照原著完成了改编工作,但这仍然无法讨好早已心灰意冷的阿兰·摩尔。早在电影开拍之前,戴夫·吉布森告知摩尔《守望者》电影化的消息,摩尔表示不会阻拦,但要求自己的名字不要出现在电影当中,甚至愿意将自己的分红归于戴夫,他只希望自己能与DC彻底断绝关系。“没错,这书曾经让我引以为豪,可它现在带给我的只有谎言与欺骗……我连家里都没留一本。”——这是阿兰·摩尔对《守望者》最后的评价。《守望者》电影上映之后,摩尔拒绝观看电影,他的理由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把这部漫画成功搬上荧幕。
虽然没有得到原著作者的肯定,但本片还是成为了导演扎克施耐德正式进入“超级英雄电影领域”的敲门砖
2012年,《守望者 前传》(漫画)出版发行,这部普遍被当成是榨取了《守望者》原著最后剩余价值的产物甚至导致了阿兰·摩尔与戴夫·吉布森的决裂。身为《守望者 前传》项目总监的戴夫在漫画创作之前向摩尔表示:“只要你愿意和他们一起搞《守望者》续篇或者前传,DC或许会归还版权。”但阿兰·摩尔还是断然拒绝了。“DC已经糟蹋了这本书十几年,他们大概觉得没什么可榨出来的了。相比之下前传和续篇更有潜在价值,所以他们才会把这本残书还给我。”阿兰对DC早已失去了信任,甚至将《守望者》的版权视为耻辱。
戴夫告诉摩尔:“DC漫画为《守望者》前传投入了大量精力,创作团队也汇聚了此时业界的顶尖人才。”阿兰·摩尔则回复道:“就《守望者》的标准而言,主流漫画业不存在什么顶尖人才。假使真的有,他们至少过去20-25年内能拿出跟《守望者》比肩的作品来。”依然心高气傲的阿兰·摩尔毫不留情地对怼戴夫,这也成为了两人的最后一次交谈。
至此,身为漫画原著作者的阿兰·摩尔算是与《守望者》彻底断绝了任何形式的互动可能。DC漫画也不再对阿兰·摩尔的回归寄予任何希望。所有人都以为,《守望者》的故事终于讲到了头。
《守望者 前传》虽然汇聚了当时业界的明星阵容,但最终评价还是褒贬不一
《守望者》的“新生”?
2016年,DC漫画开启了名为“重生”的出版企划,意在对2011年重启以来的“New52”DC漫画宇宙进行重新洗牌,而令漫画读者们感到更加震惊的是,DC决定通过“重生”将《守望者》引入DC宇宙。在《重生特刊》第一期中,伴随着闪电侠(“闪点”前)沃利的回归,蝙蝠侠的蝙蝠洞中赫然出现了《守望者》里最具代表性的标志物件——沾血的笑脸徽章。在此后的主线事件中,也多次出现了疑似曼哈顿博士与法老王奥兹曼迪斯的角色形象(二者皆为《守望者》中的人物)。
这徽章可真够结实的……
随着DC世界主线剧情的发展,《守望者》元素渐渐浮出水面。在即将于今年11月上线的大事件“末世警钟”中,守望者将与DC宇宙发生正面冲突。故事确认以曼哈顿博士与超人为核心。前者身为人类,却失去了人性并使自己远离凡尘;后者身为外星人,却拥有着比这世上绝大多数人类更多的人性。两名设定上相互对立的经典形象在漫长的并行历史中首次交锋,这无疑吊足了漫画粉丝的胃口。本次事件大纲由DC漫画公司首席创意官杰夫·琼斯亲自执笔,也足见DC漫画对于本次大事件的重视。而对阿兰·摩尔来说,除了继续在推特上发泄自己的蔑视与不满,“守望者”的金字招牌之下,早已没了自己发声的余地。
阿兰·摩尔表示要喷“末世警钟”一脸毒液(怕不是要施咒……)
早在2014年,HBO便有意将《守望者》改编为电视剧,并与电影版导演扎克施耐德安排了会面。HBO官方强调当时只是进行了初级讨论,并未达成任何交易。近日,好莱坞报道者网站再次曝出《守望尘世》的导演达蒙·林德洛夫正在参与电视剧版《守望者》的早期工作。爆料人强调此次讨论内容与14年的计划并无关联,或将尝试改编漫画前传与衍生剧集。“大胡子又是一口老血……”——贴吧水友调侃道,但翻遍了阿兰·摩尔的社交账号,往日直言快语的大胡子这次却出奇得安静。(或者是还没来得及开喷……)。
希望HBO对《守望者》的执念能够早日有所结果
结语
一直以来,娱乐媒体颇为热衷于挖掘阿兰·摩尔对漫画业界相关事件的表态,怪咖的发泄与愤怒也一度成为了漫画粉丝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早在《守望者 前传》出版之时,阿兰·摩尔就当众表示过:“我没兴趣看任何人的作品(守望者前传),我甚至不再看任何漫画了。他们再也无法突破漫画的极限,我觉得这是一种耻辱。”去年9月,外媒也报道了摩尔想要结束漫画生涯的相关言论。曾经美国漫画界的怪才渐渐淡出了业界,他的遗子们已经长大成人,似乎远比他们的生父更能融入勾心斗角的世界。
版权问题所引发的纷争在美漫界从未平息,时代潮流与市场需求决定了业界如今的面貌。事实上,如果不是漫画厂商们处心积虑地搜刮资源、汇集版权,我们也许很难看到今天“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之类的明星团队。但对漫画创作者来说,阿兰·摩尔的叛逆与批判虽然无法改变业界趋势,但却代表了广大漫画从业者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呼声。《守望者》的故事永远停在了阿兰·摩尔的笔下,它的传奇由其追随者们满怀敬意地续写。此时的阿兰·摩尔与他的《守望者》早已形同陌路,天才与杰作天各一方,只希望他们各得所愿。
大胡子你好,大胡子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