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拆解加刷固件升级 东芝A100 eTLC固态硬盘评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随着闪存颗粒工艺的发展及主控方案的成熟,SSD固态硬盘造价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对比传统机械硬盘,SSD在读取速度上的明显优势, SSD已经成为装机的首选标配。在消费级市场, SSD已经占领了笔记本及台式机的半壁江山。
对于如此好的机会,东芝当然不会错过了,最近发布了一款采用了15nm技术企业级eTLC闪存颗粒,并且搭配了东芝自家技术全新主控的新品——东芝A100系列SSD。

看到eTLC这种闪存颗粒,可能有许多朋友会感到迷茫,不知这个“e”为何物,这里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消费级市场注重速度,企业级市场则注重稳定,在这种潜在的客户需求下,出现了经过依照企业级的标准进行严苛测试的闪存颗粒,这种颗粒就称为“eMLC”或“eTLC”,简单的说,前缀有“e”的就是企业级闪存,eTLC与普通的TLC闪存相比,具有更多的P/E数目,也就意味着其拥有更长的寿命与更加稳定的性能。
看到这里,是不是对于今天的“主角”很是期待呢?那么接下来就与笔者一起看看吧!
包装:

东芝A100包装,年味十足。

包装背面。

这里特意标识了容量计算方式,厂家的计算方式与系统的计算方式有着些许不同。这款是240GB大小的。

全部配件一览,很简约,包含:包装盒一个,SSD一个,快速安装指南一本与质保卡。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SSD主体
- 第3页:SSD拆解
- 第4页:上机
- 第5页:固件更新
- 第6页:测试
SSD主体:

SSD主体,长*宽为100*69.85,金属外壳设计,表面拉丝处理磨砂工艺。

SSD背面,中间的贴纸记录着部分参数。

总体来说,外观设计沿袭了东芝之前产品的风格,辨识度很高。


7mm的厚度,37.5g的重量使得SSD纤薄小巧,对比常规2.5英寸的笔记本硬盘可以说是颜值碾压。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SSD主体
- 第3页:SSD拆解
- 第4页:上机
- 第5页:固件更新
- 第6页:测试
SSD拆解:

为了能够让大家更直观的获取更多信息,笔者对东芝A100固态硬盘进行了拆解。



东芝A100采用蓝色的PCB板,无论是主控还是闪存颗粒,东芝都采用的是自家原厂装备,配合起来有着先天优势。其中,主控芯片采用东芝自家编号TC58NC1010GSB主控,在闪存颗粒上,采用编号为TH58TFG9UHLTA2D的东芝闪存,15nm工艺的eTLC颗粒。
东芝自家产品具体搭配起来效果如何,我们后文测试中见。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SSD主体
- 第3页:SSD拆解
- 第4页:上机
- 第5页:固件更新
- 第6页:测试
上机:

首先简单阐述一下本次测试使用的设备:
CPU :I7 7700K
主板:Z270X Gaming 7
内存:2*4G DDR4 3000
显卡:NV GTX1080
SSD:TOSHIBA A100 240G

SSD上机展示。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SSD主体
- 第3页:SSD拆解
- 第4页:上机
- 第5页:固件更新
- 第6页:测试
一波三折——固件更新:

在测试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笔者将SSD上机之后直接就开始了测试,但是笔者发现,SSD的实际速度与官方给出的参考数据相去甚远,这种情况还不曾发生过,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呢?笔者百思不得其解,只好从头至尾一样一样检验测试。
最开始怀疑是否是这款东芝Q100 SSD与最新的Z270X主板不兼容,然后各种搜索驱动安装驱动,最后挂了从盘测试也还是不行。

好一番折腾之后,笔者突然想到:是不是新出的SSD,固件的优化有问题呢?想到了就立刻行动,搜索到了官方固件。

可以看到原来使用的版本是SBFA10.1,而最新的版本为SBFA10.3,有更新空间!

话不多说,动手就做!

成功更新成了SBFA10.3版本,终于一些回归正常!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SSD主体
- 第3页:SSD拆解
- 第4页:上机
- 第5页:固件更新
- 第6页:测试
测试:

介于前面出现了一点小问题,这里笔者先用CrystalDiskinfo检测了一下SSD的状态,可以看到新SSD这会已经通电了3小时,而通电次数也达到了16次,不起眼的数据也能看出笔者之前的一顿折腾。

一款专业的测试工具:Anvils Storage Utilities,4218分。

CDM测试软件,读写速度可以。

ATTO与AS SSD测试软件测试结果,其中AS SSD的分数为1241分,是一个很不错的分数。


Sisoftware Sandra 物理硬盘读取测试,524.5MB/s与446.14MB/s的速度很赞。
优点:
1、采用东芝自家技术,全新主控。
2、采用了15nm技术企业级eTLC闪存颗粒,搭配自家主控,相得益彰。
3、低发热,低噪音,低功耗。
4、企业级eTLC颗粒,寿命长,性能稳定。
不足:
1、SSD的运行机制与HDD不同,一旦损坏将难以恢复数据。
SSD饱受诟病的潜在寿命问题已经得到很解决,似乎预示着SSD可能会取代HDD。加上最近硬盘巨头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裁员等新闻来袭,更加的验证了这一点。到底谁能笑到最后,还是两者并存,让时间来检验吧。但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是个好事,可以有多样的选择。
文章内容导航
- 第1页:包装
- 第2页:SSD主体
- 第3页:SSD拆解
- 第4页:上机
- 第5页:固件更新
- 第6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