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宝可梦GO》的缔造者:手握两个球的约翰·汉克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约翰•汉克(John Hanke)这个名字对于很多玩家来说还很陌生,他为人低调,多数时候只是充当幕后英雄的角色,但他总会制作出足以轰动全球的东西。在2005年,他制作过一款让全球数百万互联网用户可以首次鸟瞰自己的家,并一度使谷歌公司服务器瘫痪的应用——谷歌地球。而十一年过去,他又推出了一款火爆全球的现象级游戏《精灵宝可梦:GO》。
本文主人公:约翰•汉克
96年的MMORPG
故事要从1995年说起,这一年微软推出的Windows 95系统促使了PC游戏行业的蓬勃发展,众多游戏大作纷纷亮相。那时候的汉克还是一名学生,但对制作游戏十分感兴趣,在体验《魔兽争霸2》等大作之后,汉克决定“要像那些游戏制作人一样做点有趣又好玩的游戏”。于是,几个怀揣着同样梦想的人走到了一起,联合开发了一款MMO游戏——“Meridian 59”。
微软推出了在整个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
游戏后来被3DO公司买走,依靠着有趣的玩法及创意,在公测时吸引了超过25000名玩家体验游戏,而其中的个人邮件等系统功能在之后被众多游戏模仿。而汉克在卖了游戏之后,没有选择继续制作游戏,而是又跑去做另一件非常感兴趣的事情——绘制世界地图。
汉克的第一款MMO游戏——“Meridian 59”
谷歌地球的诞生
时光轮转到2000年,这时候美国各家互联网公司财务状况恶化、财务造假、高管套现等情况被披露,互联网泡沫破裂,想要创办一家新互联网企业是非常艰难的。可以说,那段时期是非常黑暗的,融不到资、初创公司大批死去,这就如同魔咒一样缠绕在创业者的心头。但即便是这样,这家叫做Keyhole的新公司在这股浪潮中依然成功的存活了下来。
这里就要说到一个叫布莱恩•麦克伦登(Brian McClendon)的人了,他是一位十分有眼光的伯乐,而汉克似乎就成了那一匹千里马,即时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依然十分的信任汉克,他相信汉克有能力把Keyhole变为一家公司,并且让它活下去。于是在2000年的一天,他聘请了汉克说:“小子,这有一家公司你接不接?”汉克一想“有挑战的事情,干嘛不接!接就接!”这一下,画地图的愿望实现了。
做就做大的!汉克在成立了Keyhole之后,提出了一种将地图和空中摄影结合的方法,并开发了第一个在线的世界GPS-3D航空图,这也为之后的谷歌地球慕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布莱恩•麦克伦登(Brian McClendon)是Keyhole的董事
麦克伦登他们为Keyhole规划了一个远大的梦想,他们希望可以将它打造成一款强大的工具,帮助科学家研究亚马逊河,帮助救援人员制定撤离计划。他们虽然有梦想,但梦想似乎遥不可及,这时,是时候寻找合作伙伴了。他们向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 (谷歌联合创始人)展示了Keyhole,而两位创始人也觉得这挺有趣的,于是在第二天就发出了收购邀约。那时候的谷歌还没有上市,也没有对外公布过创收细节,所以在给他们一份可观的估值时他们表示还有点难以置信。
最终,让Keyhole公司团队成员加盟谷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金钱,用他们的话来说,“我们对谷歌的报价没有太多想法,真正吸引我们的,是谷歌的数据和规模。”在收购的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6月,在汉克的帮助下,运用Keyhole中丰富的数字化地图和卫星图像作为基础,让它变成了现在的谷歌地球及谷歌地图。
谷歌地球诞生,是汉克第一个“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同年,数百万用户使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首次从太空中鸟瞰自己的家,一度导致谷歌公司的服务器瘫痪。而这款产品也不负众望被称为“有史以来最轰动的互联网产品之一”。而之后,汉克开始带领谷歌Geo团队(地理服务团队),主要负责开发谷歌地球、谷歌地图和街景等相关工作,期间还帮助敲定了把谷歌地图这款应用内置到首代iPhone的交易。
此时的汉克已经身具开发游戏以及开发地图两项能力,随着职位的提升以及时间的推移,他也集齐了一支有能力在之后开发《精灵宝可梦:GO》的团队。但这时候他们对于在“地图上有一个游戏”这个想法还只是一个大胆设想,并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但团队成员却对在谷歌地图或者谷歌地球上开发游戏这个想法十分感兴趣,加上谢尔盖•布林(谷歌联合创始人)对他们的不断鼓励,坚信着谷歌应用程序上应该有那么一款游戏,于是汉克决定全心投入到开发基于GPS的游戏中去。在2010年,汉克创建了Niantic实验室,这是一家作为谷歌投资的新公司,专门探索手机应用、现实场所和娱乐之间的交集。
Niantic公司名字取自淘金热时代的一艘船(如今埋在旧金山市中心地下)
公司的命名饱含着深意,汉克是这样解释的:“Niantic是一条捕鲸船的名字。捕鲸船出现在淘金热正胜的时期,在经历了各种情况后才终于被拖上岸。其它的船也是这样。多年以来,旧金山基本上就是建立在这些船之上的。你现在可以站在船顶,但是你将无法知晓它的存在。所以,我的想法就是,世界上有的东西非常酷,但是哪怕是在互联网上,也很难知晓何时你才真正到达那里。”
在谷歌,创新是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方面是出于对游戏的热爱与执着、一方面是认为“人们生来不是要在头上戴着一个电子装备坐在一间黑屋子里(指VR眼镜)”。同时也秉持着谷歌一直以来的理念,“要保持一个领域的领先地位,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开始专注于努力创新,并且想要帮助创造手机游戏的未来,于是开始尝试制作一款手机游戏,它采用了增强现实技术但不需要特殊眼镜。
Niantic公司第一款“现实增强”游戏——《Ingress》
在2012年,一款叫做《Ingress》的游戏问世。这是一款科幻主题的游戏,迄今已经吸引到了1500万名用户,它是Niantic公司第一款基于地理的MMO游戏,汉克是这样评价它的:“在《Ingress》中,一切活动都是位于现实世界和你的手机上。在从家到谷歌来来回回上下班的途中,我总习惯幻想一些东西,我的灵感就来自于此。”
Ingress中的两大对立阵营,在争夺散布于世界各地的数千个“传送门”
《Ingress》就像是一个先驱者般打开了手机游戏新的格局,让汉克也真正的实现了他的愿望“到户外去,建立真实的社会联系”。虽然《Ingress》相对《精灵宝可梦:GO》而言,没有成为一款现象级的游戏,但却正是因为它,才造就了如今的《精灵宝可梦:GO》。
精灵宝可梦公司与谷歌的一拍即合
不得不说,至今该游戏仍然有很多的忠实玩家,其中就包括了精灵宝可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石原恒和(Tsunekazu Ishihara)。似乎是觉得“嘿,小样儿,这样的玩法有点意思”,而谷歌公司本身也是一个喜欢大搞恶作剧的公司,于是两家公司一拍即合,在愚人节这一天,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推出了“精灵宝可梦大挑战”,就是让iOS和安卓设备用户在谷歌地图应用中捕捉小精灵,而这个玩笑就像病毒爆发一样大获成功。可能对于别人来说也就是图个乐呵,但这却打开了汉克心中创意的大门,心想“已经有《Ingress》这个成功的案例在先,那将这个‘恶作剧’变成游戏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嘛”,于是说干就干!
《精灵宝可梦》挑战赛视频: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汉克发现“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社会互动让我感到吃惊,人们竟然都非常享受与他们不认识的人见面”这件事情。
就因为,谷歌毕竟是谷歌
这里还要说到一个小插曲,2015年8月Niantic从谷歌脱离,成为了一家独立游戏公司。在此之前,汉克签署了开发《精灵宝可梦:GO》的协议,当时Niantic获得了谷歌、任天堂和精灵宝可梦公司融资的3000万美元,这项举动在谷歌内部是不同寻常的。汉克在之后的日子里,每当想起这件事时都会表示,“这对Niantic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谷歌对他的帮助非常大,无论是在技术能力方面还是谷歌资源都令他们受益匪浅,即便是在独立以后,跟任天堂和苹果等公司打交道也会“稍微更容易一点儿”他说:“就因为,谷歌毕竟是谷歌”。
汉克事业成功的源泉:谷歌
如果说麦克伦登是引路人,那么谷歌就是一个BUFF泉水,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信息技术不断的为汉克添加各种助力。当然,其中最大因素在于他本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现实世界就是一个虚拟的游乐场
与《Ingress》相比《精灵宝可梦:GO》显的更加的复杂,游戏在设计上有着更多的难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做到主题与游戏相结合。比如想要将游戏带到现实世界中,在这过程中,现实世界与玩家互动的载体就需要有一定的特点,你不可能让那个互动地点出现在湖中央、办公楼或者是高速公路上。汉克团队就需要设计一个系统出来,它需要具备这几项能力:
1、对位置是有识别能力的;2、这个位置玩家愿意去;3、必须是普通玩家都能去到的地方,避免私人场所。为此汉克他们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
在这研究期间,汉克突然灵光一闪说道:“在《Ingress》里,玩家们创建的原创会合点,那肯定是他们能去到的场所,为什么我们不去利用这个呢?”于是,他们在地图上查询了下那些地点,大多数都是位于城市中人口密集的场所或者是地标性建筑。就这样,在《Ingress》中最受欢迎的地点变成了《精灵宝可梦:GO》中的道馆和稀有精灵出现的位置,而挑战道馆也成为游戏中最大的乐趣之一。
挑战道馆是游戏中最大乐趣之一
就这样,难题一个个的攻克,团队也在逐渐壮大,汉克的团队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40多人,最多的时候有50人,其中包括了Keyhole公司也就是当初跟随一起来到谷歌的那些开发过“谷歌地球”非常早期的技术人员。
一夜的成功,只因为前20年的努力
对于汉克和他的团队来说,2016年7月7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日子,这一天,他们分别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布了《精灵宝可梦:GO》。在发布之后,任天堂的股价上涨了120亿美元,游戏每天都会产生超过200万美元的效益,这使《精灵宝可梦:GO》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一大热门。正如麦克伦登所说:“硅谷工程师们总渴望‘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而汉克已经两次做到了这一点。”
《精灵宝可梦:GO》的诞生,是汉克第二个“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精灵宝可梦:GO》的成功看似速度很快,实际上约翰•汉克花费了20年的时间。这20年来,从开发自己的第一款游戏-绘制地图-领导第一家公司-进入谷歌-制作第一款“增强现实”游戏,每一步都是在脚踏实地的去完成,只因他想要制作出一款基于GPS上的游戏。汉克的成功因素包括了优质的团队也含有运气的成份,但是最重要的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一直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升级。
结语
汉克的故事不禁让人自省。每个人都有想要去完成的事情,而在面对这些事情时,是克服困难去完成了?还是早已扼杀在脑海中,仅仅是想想而已?人生所面对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提升,可能让我累积到了更多知识、可能让我结识到更多的人脉、也可能让我拥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困难。最后只需要专注去完成,那么就能够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