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瞎哔哔:《大鱼海棠》里中国神话元素去哪了?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在上映前透露的信息里,出品方告诉我们,电影的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并融合了《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和女娲补天等上古神话”,一时让不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观众心生“支持威武有希望了”的感慨。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文化产业一向处境微妙,人们也因此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备受争议的汉服复兴,也是在年青一代追溯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对古代知识缺乏的现实之下催生的产物。而在动画甚至电影产业中,我们自幼所观看的“优秀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舶来品,“梁园虽好,终非故乡”,哪怕看惯了梦工厂和迪士尼的精致背景,观众们心底毕竟还是希望在银幕上看到真正的中国元素,而非强制植入的营养舒化奶。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在电影院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看到背景中檐牙高啄的悬空寺时笔者心中泛起一阵激动,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对《大鱼·海棠》抱以期待。
《大圣归来》中气势恢宏的悬空寺
尽管观影后,大家关心的尽是堪比狗血韩剧的爱情戏,再也无人关心里面被一笔带过的神祗鬼怪们,但我还是想趁这个机会介绍下影片中露面的神怪们,让这些古代传说在影片下映时发挥一下余热。
堪比狗血韩剧的爱情戏
1.鲲
庄子很喜欢讲故事。
在《逍遥游》的开始他就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就是电影里没讲过几句话的男主“鲲”的来源。

但这故事也不全是庄子原创的。别忘了在庄子之前中国便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诞生过许多的神话,而庄子也是在听说对他而言的“古代神话”以后将其改编再说一遍。鲲鹏在上古神话中的原型是镇守北海的海神和风神禺京,在以风神的身份出现时他的形态是一只名为“大凤”的大鸟;而身为海神出现时形象则是一头大鲸——在电影上映后观众纷纷吐槽制作者将“大鱼”描绘成了不属于鱼类的海豚,不过现在看起来,海豚也算是鲸的亲戚,不足之处顶多就是画得太萌系了,反而是在电影名字的“大鱼”上出了问题。再说回来,禺京也叫“玄冥”,《倚天屠龙记》中的“玄冥二老”便是继承了这几千年前海神的名号。
2.蓐收
让动画制作者比较尴尬的是,中国神话里的神一般长得比较原生态,丝毫没有希腊神话那种帅哥美女的风貌,真按传说来画观众肯定不买账。于是《山海经》中人面、虎爪、白毛、左耳有蛇,承两龙的秋神兼刑戮之神蓐收在动画里就变成了单纯的萌系秋收童子,再演绎后的萌系精灵谁不喜欢呢?

3.句芒
在介绍句(gōu)芒之前应该先介绍一下“五帝”之一的少昊,一开始的神话中少昊是鸟中之王,在东方建立了百鸟之国。但传说传到后来,人们就觉得“一只鸟这么叼,不科学啊”,于是少昊就由一只鸷鸟被传述为一个叫“鸷”的人,至于那百鸟其实是用鸟命名的官职,虽然听起来更不靠谱,奈何人们受用这套,于是少昊就光明正大成了人中之王。为什么要说少昊?因为句芒是少昊儿子,而上面提到的蓐收也是辅助少昊的臣子,看来就算成了人,少昊的自然属性还是在的,春神句芒和木神蓐收都跟他有关系。

句芒掌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因而在农业为主的古代占有重要地位,年年祭司都有他的份。到了动画当中句芒也频频使出与树木相关的法术,这算是比较还原的一处。
只是……别忘了句芒跟鸟王少昊有关,事实上还可能是他掌管的鸟图腾部族演化而来的神,因此在《山海经》中的形象也相当原生态:“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按记载来还原的话句芒应该是这样子的:
真是惨不忍睹
4.祝融
祝融作为火神,无论名字还是形象都相当coooooool,在五行神里有着相当高的曝光度,更因为有丰富的南方工作经验,受到南方先民的爱戴,楚地就将其视为始祖。为什么祝融是火神?那是因为三皇的上古时代,祝融是一个善于用火的部落名称,因此无论是后来祭祀中的火官还是神话人物中的火神,都被称为祝融。
在《山海经》中,鲧盗窃息壤来治水后天帝便是派祝融将鲧杀死,大禹则从死去的鲧腹中所生。

5.后土
终于来到了五行神的最后一位。先民们看天吃饭,对土地的感情无疑是最深的,因此作为土地神的后土也具有最崇高的地位,甚至能跟“天”合称为“皇天后土”。但也因为其起源足够早,所以他的身世就有诸多解释,堪比一坨浆糊。最有力的解释的早有后土这个统称土地的自然神,然后历史上某个人作出了土地方面的功绩,于是他就被称神,后土的属性也逐渐转移到那个人身上。而和祝融、句芒、蓐收、玄冥一样,负责相关祭祀工作的祭祀官官名也叫后土。

官方宣传图中引用《礼记》的这句话意思是:“四时的中间属土:中间的吉日是戊己。尊崇的帝是以土德王的黄帝,敬奉的神是土官后土。”这里说的后土是官职名的那个后土而非神名的那个后土,更诡异的是,这段话和百科上描述有高度接近,制作方在这里的态度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6.嫘祖
与前面那些身世混乱的神祗们相比,嫘祖的故事可谓清新。直到《史记》中才把养蚕缫丝的功劳归到黄帝妻子嫘祖身上,后世的神话发明家们也相当服气没有多作解释。于是神话中的嫘祖身份相当简单明了:负责教育万民养蚕织衣的神。

7.赤松子
赤松子应该是中国上古神话中最有“仙气”的一位,虽然屈原的诗里有提及他的名字,可以他当时还是很有名气的,但他干的什么工作根本就没人提。直到西汉以后别人冒刘向名头写的《列仙传》里面才给他安置了个“神农时期雨师”的职称,因为写《列仙传》时道教思想冒头,因此作者也给他加了点随意出入烈焰而不死和随意登天下地的属性,显得更为仙风道骨。

8.夫诸
不知道是不是害怕游戏成瘾的我们把“夫诸”打成“辅助”,官方的人物图里很直白地称其为“鹿神”。《山海经》中的夫诸有着四角白鹿的形象,他的出现是水灾来临的先兆。应该说是最符合《大鱼·海棠》中洪水滔天设定的人物(神兽)了。

9.貔貅
起到推动剧情作用的另一只神兽,原应是龙头马身麒麟脚的貔貅被画得一点霸气没有,让很多人以为它就是只桥边的普通石狮子而已。因为它凶猛威武又有口无肛只进不出,经常作为聚财象征被现代人当成招财猫来用,甚至还兼任了本不属于它的辟邪工作,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可见一斑。

10.帝江
夜色。石板路上的小怪物们其实也大有来头,《山海经》中的帝江是居于天山的神鸟,没有耳目口鼻,却懂得歌舞。动画中大致还原了明朝《山海经图》中的形象:

所以不是故意让观众看屁股,而是真没头。只是原作描述中的帝江颜色应该是红红火火的,大红帝江太丑,改一下颜色顺观众心也算合理。

11.马头鱼尾怪
请大家注意监视器上方出现的这只马头鱼尾的怪物,不要为在《山海经》中找不到它而感到忧愁,因为你在别的中国神话里也找不到它;不要为“马头鱼尾怪”这个名字太难听而感觉不适,因为它的原名“ἱππόκαμπος”我相信不论你我都念不出。
嗯?是不是有什么奇怪?没错,这是希!腊!语!谁告诉我这希腊神话中的怪物是怎么混进来的!
马头鱼尾怪偶尔也会背别的神
马头鱼尾怪在希腊神话中是海神波塞冬的坐骑,并且在罗马帝国的浴场镶嵌画中频频出现,近现代常作为海事组织的标志而出现。不过,还是没人告诉我这西方神兽怎么混进来的……
12.抬轿猫
令人意外地,在影片中最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是为灵婆抬轿的4只猫。清朝《猫苑》中提到:“浙中以单胎者为贵,双胎者贱,一胎四子名“抬轿猫”,贱而无用”。陪着被遗忘的灵婆过日子的,恰恰是这几只“贱而无用”的抬轿猫,这一段也是全片最别开生面而富有想象力的一段。

路漫漫其修远兮
有人说《大鱼·海棠》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这话不无道理,《大鱼》所呈现出的硬实力在国内动画电影中都开先河级别的,作画、配乐、配音的水平都足以在世界市场立足。只是在优秀的场景中强塞一个放在任何背景中都可以演绎的三流爱情故事,影片中虽然提到了神祗们,但也只是作为背景一笔带过。

一部主打“中国元素”的动画最终地位尴尬,一方面是内容制作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动画电影在领悟传统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如何,或褒或贬,这部电影都可能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项标杆。只希望后来者以《大鱼·海棠》的制作质量要求自己,并从其劣质的内容中反思改进,让中国动画有朝一日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