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外星人的史诗级对战 《独立日》系列看点详解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情怀是6月的影市关键词。16年情怀的《X战警:天启》,15年情怀的《魔兽》,13年情怀的《海底总动员2》,前几天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拥有20年情怀的灾难大作《独立日:卷土重来》。

要论毁灭世界,罗兰·艾默里奇表示我可不是针对谁……
相比较天启的意念拆迁队:

或者复联的机场小打闹:

你必须承认,《独立日:卷土重来》中的灾难场面要震撼得多:

但毁天灭地之外,叔也发现一个问题。由于距离上一部《独立日》相隔太久,看到某些角色时难免懵逼。眼熟又想不起来TA是谁,这种感觉太难受了。情怀,现在成了负担。所以今天小编就来带梳理下《独立日:卷土重来》中的各种“疑难杂症”,把他们的身世说清楚。带着准备观影,灾难升级,享受加倍!
劫后余生篇
96大战后,地球各地依然在打零星的外星人防御战。直到1997年11月,威胁才基本解除。为了防止外星人再次来袭,1998年,各国联合建立了——太空防御总署(Earth Space Defense, 简称ESD)。

ESD在月球、火星、土卫五都设有基地,总部则是当年的秘密军事基地51区。96战争英雄、工程师大卫·莱文森(杰夫·高布伦 饰)升任主席。

而另一英雄史蒂文·希勒(威尔·史密斯 饰)却在07年一次武器试验中意外丧生。

在ESD的努力下,人类成功利用外星人的科技,发展出了更先进的武器。

但96战争为地球带来惨重损失。例如赌城拉斯维加斯,就因为被一巨型外星飞船砸中,全灭了。人们把这里当作96战争的永久纪念地。

但根据片方放出的视频看,这一切并没这么简单。废墟中的赌城发展成了一个旅游胜地。赌场嘛还是有,而且有一种“野外大排档”的既视感。

游客还可以用高端武器打“外星人”。

甚至,情侣可以选择在外星飞船残骸下,注册结婚。

不愧是赌城,死了都能玩。但同样是战争受难地的刚果,就没这么幸运。因当地局势的混乱和政府拒绝ESD的帮助。外星人残党在当地肆虐多年才被歼灭。

这样的地方当然是……隐患。所以,新一轮大战的星星之火,将在这里点燃。

人物篇
扛大旗的总统先生
怀特摩尔总统
一席豪言胜过千军万马。在那个国内观众刚刚领略“大片”魅力的年代,说你没被《独立日》总统的战前讲话感动过……绝对不信。正是这段激情洋溢的讲话,让无数观众记住了比尔·普尔曼的坚毅面容。

幸运的是,他在《独立日:卷土重来》中回归了。

由于威尔·史密斯的遗憾缺席,“总统先生”也就扛起了续作的情怀大旗,而且在第二次对抗外星人入侵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片中,已经退任的他依旧关心着地球安全。二十年间,人类通过研究外星科技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甚至在月球建立了前沿基地。

但别忘了,外星人也有二十年的时间卷土重来……这一次,他们的飞船更大、武器更强、数量更多。但这一次,地球仍然有无数人拼死抗争。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就是怀特摩尔总统。他是如何力挽狂澜得就不剧透了,自己到影院中寻找答案吧。


虎父无犬女
帕特丽夏·怀特摩尔
还记得《独立日》中总统的可爱女儿么?续集中她同样现身了,而且已经是一位王牌飞行员。不过她并没有在军队中任职,因为相对天空,父亲更需要她的照顾。在上一集中,总统受到了外星人的精神攻击。

虽然此后总统恢复了正常,但在二十年的时间里,这种精神攻击还是有一些后遗症出现。所以帕特丽夏选择放弃事业,留在父亲身边。但在片中,她同样有驾机出击的豪情一刻。

除此之外,她与“锤弟”的感情戏也是片中少有的温情线。


继承父亲的遗志
迪伦·席勒
小萝莉化身女战士,小正太也成了男子汉。在影片的背景设定中,《独立日》中在避难所安抚对方的小孩子们,一起成长进入了航空学校,一同成为了技艺高超的战斗机驾驶员。


在续作中迪伦将继承父亲的遗志,站在对抗外星人的最前沿。换句话说,由于和“史皇”的片酬没谈拢(官方说法是他不愿意继续拍摄父子戏),迪伦的每次出场脑门似乎都贴了个条,上面写着:
抱歉,我们也很想把威尔·史密斯请回来。

在影片中,迪伦回忆父亲的场面众多。一方面是向观众解释,原来的席勒上尉不幸死于飞行事故了,另一方面也是榨干最后一点《独立日》的情怀。


坏小子情圣
杰克·莫里森
好莱坞电影中总是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在《独立日》中,第一夫人被脱衣舞娘所救。续集中,总统女儿爱上了被关禁闭的坏小子。饰演他的人,正是“锤弟”利亚姆·海姆斯沃斯,不过这次他可没有《饥饿游戏》中那么窝囊了。这是一个新加入的角色,在影片中,他更多承担了《独立日》中威尔·史密斯的角色定位:当一个“规矩破坏者”,出其不意打击外星人。


片中,他和队员向外星人发起突袭的场面宏大,是影片最燃的部分:

当然胜利绝不会来得如此轻松。不过最后人类是如何胜利的,就不剧透啦。科学才是最有价值的武器

大卫·莱文森
大卫·莱文森要算是《独立日:卷土重来》回归角色中外观变化最小的。同样的发型,同样的眼镜,同样的逗比。在续作中,他依旧是一名科学家。外星人来临之际,他正在月球,看情况处境不妙……


在九死一生回到地球后,他也投入到了反抗入侵的大军中。上一部里,正是他的“植入病毒”计划成功,人类才取得最终胜利。


他和威尔·史密斯在外星母舰内抽雪茄的场景堪称经典。这一次,也少不了他的天才头脑帮助击败入侵者。而且,也少不了他老爸的帮(倒)忙~

老爸你好!
朱利叶斯·莱文森
上一部揭露政府隐藏外星人的犹太老爸,这一次也闪亮登场。

与总统并肩作战赶跑了外星人,二十年间这位底层百姓自然有无数的牛可以吹。即便是在养老院,他也依然在做着“新书签售”……不过大部分时间,面对外星飞船的突袭,他也只能自顾自赶快逃命。

还在路上偶遇了一群学生:

和《独立日》一样,续作也没有忘记刻画社会各阶层面对这场浩劫时的反映。不过有主角光环加身的老爸,一路逃亡自然也是有惊无险。

脱衣舞女郎变身医生
茉莉·席勒
迪伦·席勒的妈妈要算是《独立日:卷土重来》中变化最大的角色了。

上一部故事里,他与第一夫人的对话令人印象深刻:

母爱的伟大,不因职业而不同。二十年间,茉莉·席勒从脱衣舞女郎变成了医院医生。在外星人的第二次入侵中,她将直面城市毁灭的威胁。

一睡二十年!
奥肯博士
奥肯博士在《独立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直在51区秘密研究外星科技,是研究机构的负责人。

不过在解剖外星人的过程中,他被捕获成了“传声筒”:

而受到外星人的影响,他在续集中一开始是处于昏迷状态的。没错,这一觉就睡了二十年。直到第二次入侵来临,受到影响的他才重出江湖。而这一次,洞悉外星人思维的他将成为“头号军师”,为寻找外星人的弱点提供重要帮助。


女人的抉择
兰福德总统

一句话总结,这位美国女总统是个鹰派。面对危险,她更倾向于出击而不是防御,即便已经和敌人短兵相接,她也没有半分畏惧。

如果你熟悉艾默里奇的作品,会发现这位总统正是《后天》中的医生妈妈。

此次和老搭档合作,自然又是一种情怀味道。不过在片中,她的鹰派作风也给地球带来了麻烦。
最大牌配角
凯瑟琳博士
看到夏洛特·甘斯布出镜,懵逼良久。虽然她也出演了不少商业片,但这位法国文艺女神在好莱坞商业片中担当绿叶,还是让人感到意外了!

往常,她的形象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拿了两次凯撒奖,当过戛纳影后的她在片中戏份不少,主要是以一个理性科学家的身份解释和观察这场浩劫。片中,她略带慵懒腔调的法式英语绝对能让你体验到颅内高潮。

爱红装也爱武装
瑞恩
虽然不知道为啥一个中国人要用“瑞恩”当名字,但客观评价,杨颖在片中的戏份不算少。她不是主要角色,但绝对是颜值担当。在片中,她是地球防御军中中国军人的代表,始终和“锤弟”等人战斗在对抗外星入侵的第一线。

有意思的是,片中还有一位小伙子对她暗生情愫:

没辙,谁让美女人人爱呢?其实说这么多你也可以看出来了,中国元素在好莱坞大片中的比例正在不断攀升。不管是硬广植入还是演员加盟,国内市场的巨大蛋糕让精明的电影商人改变了游戏策略。

看点篇
盐湖
当年在美国犹他州盐湖,有一个让Sir深深记了20年的场景。威尔史密斯一边拖行外星人,一边骂骂咧咧:什么怪味道!

这句台词其实是史密斯的即兴发挥,因为盐湖出了名的臭——它盛产卤虫,无数卤虫在地表下腐烂,发出恶臭。这次《卷土重来》中,剧组又回到这里取景。

据导演说,终极大战就在这里发生。一定是一场……有味道的战斗。

外星人
百年影史,外星人,基本分两种。
一种是ET类的大眼睛萌物。

另一种是异形类的死妖怪。

显然,《独立日》属于后者。而且导演还要让它们长得讨厌到“谁见谁想打”。当时电脑特技还不昌明。于是,设计师给它们做了一个强壮、丑陋的外壳。

再设计了一个高智商的脆弱真身。

乍看恐怖,剥开,又略萌。

而且,观众在戏中看到的每一只外星人,都是“真”的。无论是手。

还是脚。

都经过细致制作,关节也全部能灵活运动。

拍的时候,一个外星人就需要四个工作人员来操控。

为了让这些外星人看起来更讨人厌,导演还做了件很鸡贼的事:用润滑液,浇了它们一身,制造这种“牵丝”效果。

而在《卷土重来》里,这种8英尺(约2.4米)的外星人已经满足不了导演。他们搞来一只更大的,外星人女王!据说身高有30米。触须一甩,就能毁掉一架战斗机。这么辣的外星妹子,好期待。

外星飞船
还记得《独立日》里令人合不拢嘴的外星飞船吗。

当中,小的叫“城市毁灭者”(City Destroyer),直径24km。当年36个城市毁灭者,团灭了地球上的108个城市。
大的,叫母舰(The Mothership),形状不规则。长度800km,宽度550km。

毁灭的方式极其粗暴。先是射出荧光蓝的光柱。然后,咣!

白宫灰飞烟灭。城市,变成烈火地狱。

而这部《卷土重来》中,飞船不仅在尺寸上加码——据导演罗兰·艾默里奇透露,这次的巨型母舰,有大西洋那么大!

反正,他就想做出摄影机完全拍不下的尺寸。让你看到一点点,剩下的让你想象。不信,你看月球上这片巨大的阴影。

还有海上的。

还多了个碉堡的功能——有自己的重力系统。能把地面上的一切,人类、汽车,还有大型建筑,先吸上去。

再丢回来。

完全不管地球上的保洁阿姨受得了受不了,而且专打地标性建筑。心真坏啊,专挑造价贵的打

地球武器
外星人的武器屌,但这次人类的,也不会太掉链子。例如这款太空拖船(Space Tug)。

太空拖船类似于太空中使用的运输机,重达40吨。双臂可以摆动伸缩,吸附、搬运物体。

从外媒放出的探班照看,这个道具本身也很大。

重三万六千多公斤(这玩意孙悟空都扛不动……金箍棒才1万三千五百斤)。重归重,飞起来倒很轻盈。逃命必备。

除了太空拖船,ESD还研发出了混种战机。

它融合了外星飞船和人类武器技术,安装了反重力设备。是这场大战中打外星人的主力机型。AB、锤弟等人都开它。

特效
开拍96版《独立日》时,导演艾默里奇目标很清晰——做就做,人家没看过的东西。拍摄,大多是玩真的。怒火焚城,是街道模型90°悬挂,在下面用火喷,并利用固定在模型底盘上的高速摄像机捕捉怒火扫街的画面。

炸白宫,也得炸出蘑菇云。

为达目的,完全不计血本。不信可以看看最近网络流传的一张统计图——《独立日》中,特效部门为影片共制作了3978架F-18战机、52278块碎片、3931架外星战机、1549枚导弹和22014个光球。

而这续作的启动,也是因为导演在制作《2012》时,发现——拍摄《2012》时,那部电影是全棚内拍摄,虽然有世界各地的场景,但没一个是实拍,只是一切看上去真实。所以我告诉自己,也许是时候再拍一部《独立日》了。所以在《卷土重来》中,CGI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像这打飞机的场景,就是在绿幕下拍摄。

AB还透露,拍摄时,“看着蓝布景,外星人就是一个球,要想象着外星人冲过来”。浩大的场面,基本靠特效。

在现有的特效技术下,电影世界里已没有不可能。各种月球飞行场面说来就来。

电影中这个ESD月球基地,就有中国参与建造。剧组还搭建了一个摄影棚来拍摄。

里面住着一大群飞行员。

当中这一位特拉维斯·托普,就年轻俊美,看了流口水。

最让人佩服的是,艾默里奇把道具、特效都做得精,居然连植入也超用心!因为中国是抵抗外星人的主力,所以在中国修的太空防御总署月球基地上,中国人特多,连最高指挥官都是中国的。这么多人,在月球上吃什么,才能补充必要的蛋白质、水分和热量,获得充沛的战斗力?
必须是它——“蒙牛月球牛奶”(Mengniu Moon Milk)。

主创还为它量身定制了充满科幻感的,太空贩卖机。

放在特别定制的餐盘里,相当搭。

《独立日》回顾
很多朋友也许并没有看过《独立日》,没关系,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20年前的这部票房冠军中的一些趣事。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独立日》,会发现它绝非只是所谓的科幻片血统那么简单,科幻、灾难、爱国主义、特效多位一体。本来,这样一个大杂烩作品很容易就会滑向烂片深渊,但罗兰·艾默里奇和他的团队却将这些元素完美糅合在一起。

透过灵光乍现的创作源起,台前幕后的制作花絮,宣发营销的趣闻轶事,让我们一起回望20年前《独立日》横扫全球影坛的霸气,重温那一场场视听盛宴带给我们的酣畅淋漓。

《独立日》十大场景回顾
① 影片开场,外星母舰飞过月球上空,母舰的阴影缓缓的遮盖了登月舱和美国国旗,逼近地球。


② 外星焚城驱逐舰到达地球上空,从云层中现出真身遮天蔽日,人们无不驻足侧目。



③ 驱逐舰打开Schism炮口,蓝绿色的光神秘和美丽,路人发出由衷的感叹,丝毫没觉察到死神的临近。

④ 外星人开启毁地标模式,纽约帝国大厦、华盛顿白宫纷纷炸成渣。


⑤ 在51区的地下实验室,解剖外星人时,没有死的外星人控制了研究员,总统试图与外星人沟通能否和平谈判,外星人直接拒绝了总统的要求。

⑥ 总统做了决战出发前最后的动员,典型的美国英雄主义式演讲,突出了美国的救世主形象。这一串华丽段子,当年也是《疯狂英语》中要求读者模仿学习的金句。

⑦ 史皇与高布伦驾驶外形攻击机进入母舰,长度800km、宽度550km的超巨型母舰首露内部真容,庞大壮观到令人嗔目结舌,地球上空那些驱逐舰和攻击机都是小菜一碟。


⑧ 醉鬼Russell驾驶着战斗机撞向了外星驱逐舰,牺牲自己挽狂澜于既倒,全片达到最高潮,配合兰迪·奎德的表演,一个典型的美国英雄就此诞生了!

⑨ 随着保护罩因电脑病毒失效,外星驱逐舰被地球武器摧毁,埃及、澳大利亚上空的敌军均被击落,人类胜利了,自豪感油然而生。



⑩ 回到地球的两人闲庭信步的抽着雪茄,英雄总能潇洒的全身而退。

巨型战舰压境、UFO满天飞、城市尽毁、外星人侵入、人类殊死抵抗,当这些曾被科幻迷和电影迷在脑海中过了无数遍的元素集体总动员时,有关影片中的种种Bug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独立日》无疑是很多70后80后难以忘怀的一段美好经历。
《独立日》影片趣事
① 剧本构思-故事格局最大化,剧本一天内过审
《星际之门》的全球大卖使业内认为科幻类型片的复兴时代再次来到了。艾默里奇和迪安特意跑到墨西哥构思《独立日》剧本。创作过程很顺利,只用了30天便宣告完成。一个周四中午,剧本被送交福斯影业,第二天上午10点,福斯变回复同意拍摄。次周一,影片便紧接着开始前期筹备,当时福斯给出的预算为7000万美元,足见对剧本的认可。

《独立日》反映了多人物命运,和经典灾难片《海神号遇险记》类似,影片中并没有唯一的英雄,每个角色的出现和离开都会对故事产生影响。艾默里奇曾回忆,正是《海神号》的导演——灾难片大师伊尔温·艾伦让自己看到,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个性、阶级、种族、性别对影片的重要,“灾难片能够最大范围满足观众对电影的娱乐性需求,这绝非是一种类似‘好人最后会打败坏人’的固定结局类型。我们试图打造一个均衡的卡司阵容,让观众感觉到每一个角色对于故事都是同等重要的。在灾难中,每个角色都可能死去,失去任何一个角色都会对故事的走向造成影响。”

人们在向别人讲故事时,总会无意识的去修饰故事本身,就好像你上班途中出了一个小车祸,但到了办公室肯定会向同事说车祸有多么严重而导致上班迟到。艾默里奇正是通过这一点,利用电影把故事讲大,在科幻的外衣下把故事的格局和世界观最大化。

影片对51区的大篇幅联想让美军心有不爽,不过并没有干涉影片的拍摄(图-“51区”外随处可见的禁行标)

② 台词考古-主演偏好即兴发挥,台词致敬《侏罗纪》
其实,《独立日》并非最初的片名,原因在于华纳影业持有“独立日”标题的使用权。所以福斯起初公布的片名为《ID4》,取“Independence Day 4th of July”的隐晦之意。也因此,在最初的剧本里,那句后来家喻户晓的台词“今天,我们共同庆祝我们的独立日!”并不存在。但在犹他州拍摄总统演讲的戏份时,制片人迪安要求临时加入这句词,他希望能有助于福斯赢得“独立日”的命名权。未曾想,两周之后福斯居然如愿以偿!

这种临时加词的情况在《独立日》中并不少见。如这一幕——威尔·史密斯拖着昏迷的外星人穿过沙漠的场景是在犹他州大盐湖附近的盐滩上拍摄的,大盐湖生活着一种细小的卤虫,这些卤虫死后,尸体会沉入浅浅的湖底并腐烂,当风力足够时,湖底的淤泥被扰动,你就能闻到数百万只卤虫腐尸的恶臭。拍戏时,威尔·史密斯有感而发说了一句剧本中没有的台词:“这TM到底是什么味道?”,并最终被保留下来。

再比如这一幕——杰夫·高布伦在影片最后飞离母舰时说“必须再快一点,必须再快一点”。是不是有点耳熟?这其实是在向他三年前主演的《侏罗纪公园》致敬,在被霸王龙疯狂追逐的吉普车上,躺在后座的他喊出了同样的台词。原本这句话也不在剧本中,据说是剧组人员太喜欢这句词了,在后期制作时加上的。

“must go faster”向《侏罗纪公园》致敬

按制片人迪安的说法,杰夫·高布伦和贾德·赫希、威尔·史密斯的对手戏中,超过大半的台词都是即兴发挥的。好吧,看来这真是一部“攒cuan”出来的电影。
③ 演员邀约-高层看低史派西,史皇妻子错失良机
每一部大片的背后,总会有很多演员幸运入选,又会有许多人遗憾错过。在本片中饰演总统夫人的玛丽·麦克唐纳在听到经纪人介绍说:这是一部关于“直径约15英里的宇宙飞船”的电影后,便一口答应参演。最终也证实了她的眼光,《独立日》是一部值得参演的佳作。
两位总统,你更喜欢哪一个?

不过,她的“丈夫”人选可就没那么顺利了。按最初的设定,总统惠特莫这个角色原本是要塑造成一个尼克松式的形象,制片人迪安原本属意自己的高中好友凯文·史派西,但福斯的一位高层则表示反对,因为他觉得史派西没有成为大明星的潜力(r u serious?),所以迪安对总统一角的定位进行了修改,并选择了比尔·普尔曼饰演这个角色。现在看起来,这位颜值高又潇洒的总统角色还真是很成功。
最富戏剧性的,当属贾达·萍克·史密斯的缺席。当时她正在拍摄《肥佬教授》,由于档期冲突推掉了《独立日》中史皇妻子一角。不过,后来的结果还算皆大欢喜,她成了史皇生活中的新娘。

《独立日》是好莱坞史上使用微缩模型数量最多的电影,比任何两部同时代的电影加起来还要多。鉴于影片上映后电影特效制作逐渐进入数字CG时代,如无意外,《独立日》的这个记录可能会“空前绝后”的永远保持下去。

道具制作
① 月影-60000瓦灯光来照明
工作人员在“月球表面”整理国旗
影片的开场画面,月球上出现一艘巨大的外星飞船影子,月球表面的特效是制作团队最先着手准备的画面之一,也是制作前期最大的难题。首先就在于巨大模型的挑战,这是有6米宽、8米深的月球部分模型,为了表现太阳的强大光源,剧组还动用了三个20000瓦级的主光来照亮月球表面。

② 飞船-1:1外星攻击机叹为观止
决战时的外星驱逐舰被“吊”在半空中

1:1的外星攻击机模型

当然,上述模型与片中51区内擒获的外星攻击机(Attacker)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个模型是按1:1的真实比例制作的,宽度近20米,各种细节也是堪称完美,令人叹为观止!
③ 毁灭-地标建筑全是模型
“迷你”白宫

《独立日》有一个很明确的叙事原则——对地球上的重要城市及地标性建筑物尽可能做到“应毁尽毁”。影片大部分城市毁灭后的场景都是在洛杉矶东部的工业城市丰塔纳拍摄的。1995年,恰逢当地一家大型钢铁工厂整修,破败的钢筋混凝土场地为影片拍摄提供了极大便利,美术部门只用在现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城市的基本设施和烟火效果就达到拍摄要求。
此外,地球“自产”的各种交通工具,除了给农田洒药的双翼机外,基本都是用的模型或特效完成,并没有劳民伤财的使用实物。爆炸场景中飞向空中的那辆消防车也只是剧组在玩具店买的一个消防车模型罢了。
所以,不要总说好莱坞“有钱就是任性”,在精打细算方面,我们需要向人家学习的东西很多。

“躺倒”的帝国大厦

迷你自由女神像和城市。之所以把城市模型斜置,是为了让火光从下往上呈现出向城市周围蔓延的感觉

气枪一喷,车辆就飞啦

人工操控的外星人

“两脚”朝天的外星母舰

可爱的迷你停机坪

《独立日》是一部节奏明快、信息量超大的电影。两个多小时的片长,光是用于片中的伪新闻报道就拍摄了七十条之多!尽管时间紧任务重,影片却仅用72天就完成了实景拍摄部分,对于这样一部大制作来说,这样的效率绝对算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