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想要手撕坦克?十大历史上最知名的反坦克武器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游民星空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及原始链接】
伴随着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场上隆隆碾过战壕的大游民坦克登上历史舞台,围绕着坦克与反坦克一直是一对螺旋上升的矛盾课题,为了针对这位“陆战之王”,一系列反坦克武器被开发出来,而坦克自身的战斗力也是与日俱增。恰逢坦克诞生一百年,那么在这个百年之交,笔者就为大家盘点一番历史上出现的那些知反坦克武器。

反坦克枪:
一战中,反坦克枪是专门设计出来击穿车辆装甲的步枪,它最主要的攻击对象就是坦克。这种步枪随着坦克刚出现的时代也同时投入战场,可是随着车辆装甲愈来愈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反坦克枪失去效用,甚至无法对中型以上的坦克构成有效威胁,反坦克枪逐渐失去了装备的意义。不过越战的出现让反坦克枪再次焕发生机,因为他们发现了新的猎物——直升机,反坦克枪也拥有了全新的名字“反器材武器”。
芬兰L39拉赫蒂20mm反坦克步枪
Gew.98毛瑟步枪配K子弹
1898年,7.92毫米口径1898年式毛瑟步枪成为德国陆军制式步枪,德国陆军命名为Gewehr 98(简称:Gew.98)。英军坦克的出现让德军的各种直射火力无能为力,最初提升贯穿力的尝试是使用“反向弹头”(reversed bullet),这种方式下仍使用和一般步枪相同的弹药和弹头,只是弹头是反着装入弹壳内,并增加装药量。更进一步的发展是采用特制的穿甲弹头,例如说像德军的“K子弹”(K bullet,德军正式名称:Patrone SmK Kurz 7.92mm),它也能由一般步枪发射。K子弹有着增量的推进药,并使用铁芯弹头,在与装甲表面垂直射入的情况下,它有约30%的机率能贯穿当时坦克8mm厚的装甲,而在100米距离射击的情况下,最多能击穿12-13mm厚的装甲。
一战是德军装备的主力Gew.98毛瑟步枪
反向安装弹头增强穿甲能力的子弹
德国毛瑟M1918 13.2毫米反坦克步枪
不过K子弹毕竟是一种概率武器,当时世界各国都需要更大威力的子弹,专职反坦克武器的开发工作还是提上了日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更大口径的子弹来对付坦克,毛瑟M1918 13.2毫米反坦克步枪为德意志帝国陆军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针对协约国(主要是英国)的装甲车辆所研发生产的反装甲武器,初次登场时间是1918年2月。由于毛瑟开发的13×92mm子弹宣告完成,加上当时德意志帝国陆军都采用Gew.98步枪,因此毛瑟产生将G98步枪“巨大化”的概念并进入量产。毛瑟反坦克步枪同时采用Maschinengewehr 08的两脚架作为稳定支架。随后世界各国也相继推出自己的反坦克枪,如苏联的PTRS-41(cod5中有过出场)、日本九七式反坦克步枪、Boys反坦克步枪等。
出现在《战地1》中的德国毛瑟M1918 13.2毫米反坦克步枪与大游民坦克
巴雷特
前文说过,二战初期反坦克枪即被打入冷宫,但是直升机的出现让这种武器又焕发了新的生命,美国武器设计师朗尼•巴雷特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设计生产了发射12.7mm的巴雷特。这种武器可以用来狩猎、狙击、反制轻型装甲车、雷达等军事器材,故称反器材武器。需要说明的是,巴雷特其实是民用武器,只不过美国军方觉得挺好用也采购而已,但经常出现对巴雷特实际威力进行夸大的文章。巴雷特发射的是12.7mm机枪弹,这种弹药美国陆军的魂——.50口径M2重机枪也在用,的确杀伤力可观,可完全到不了“轻松击穿主战坦克”的地步(说不定豹一的车尾35mm14°装甲极近距离怼射可以哦)。

反坦克投掷物
既然枪发射的子弹很难击穿坦克,同时即便击穿了也可能会出现后效不足的问题,武器设计师和前线的官兵们同时也将注意力放在了火药上,许多以爆炸和燃烧为战斗机理的武器边应运而生。
德军士兵在投掷PWM反坦克手榴弹
反坦克手榴弹
最早的反坦克手榴弹诞生在德国,不过这个手榴弹是半路出家的——并不是专门研制的武器,而是用六枚将手柄拆下来的24式手榴弹的弹头绑在1枚没有拆手柄的手榴弹上,组合成集束手榴弹。不过当时的坦克装甲普遍都不厚,这玩意还能凑合着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坦克也在进步,用集束手榴弹来对付坦克已经渐渐显得力不从心了。再说集束手榴弹那个重量实在是太大,投掷者至少要有运动员的身板,否则光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都能把投掷者给一起报销了。于是专门进行破甲的聚能装药战斗部反坦克手榴弹出现,一般使用磁性吸附在坦克表面,或者是粘性等方式进行定向爆炸,使用手榴弹中的聚能装药融化锥形铜罩来穿透装甲,例如的RPG-43手榴弹、英国No.74粘性反坦克手榴弹
《解放2突破》中出现的RPG-43反坦克手榴弹和波波沙战斗马扎
炸药包等IED(简易爆炸装置)
炸药包的作战原理更是人尽皆知,许多电影都有反应,《地雷战》中也将这写简易爆炸物的作战效能描写的淋漓尽致,《集结号》更是有直接使用炸药包进行反坦克作业的演示。炸药包的杀伤机理是使用爆炸来震碎敌军坦克装甲、造成内部装备崩落,甚至可以震晕震死车组成员,乃至掀翻战车。
被IED埋伏而击毁的M1
莫洛托夫鸡尾酒
在《拯救大兵瑞恩》中,大家一定对美军使用燃烧瓶报销德军雪貂自走炮印象深刻。历史上莫洛托夫鸡尾酒是土制燃烧弹的别称。莫洛托夫鸡尾酒是游击队等非正规部队、街头暴动群众的常用武器。其实最早使用土制燃烧弹作为反坦克武器的是苏联人在西班牙内战中的应用,不过后来却被芬兰人发扬光大。后来苏联在卫国战争面对着如潮水般的德国坦克时,又想到了这种可怕的武器。由于德国坦克的尾部往往是防御最少的,但恰恰是坦克发动机和油箱的所在之处。当莫诺托夫鸡尾酒在坦克的尾部燃烧时,可能令坦克的发动机过热而抛锚和油缸爆炸。当苏联士兵在近距离以燃烧弹快速突击,坦克的灵活性不足应付,于是陷入被动。这亦是莫洛托夫鸡尾酒在当时能“一战成名”的原因之一。二战东线战役中莫诺托夫鸡尾酒的使用达到顶峰,它最便宜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对坦克的效能超过集束手榴弹,只要将它投入坦克脆弱的发动机排气口里,使用汽油机的德国坦克边很容易燃烧起火。后来这种便宜却易于制造的非制式武器也被战争双发大量使用,并出现在了《CS:GO》等多种游戏中,时至今日依旧活跃在冲突地区。
《拯救大兵瑞恩》中出现的莫洛托夫鸡尾酒对黄鼠狼坦克歼击车攻击

反坦克炮
当然,反坦克的话,还是得让专业的来,反坦克炮需要有初速快、弹道平直的特点,而早已发展成熟的高射炮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于是在二战中,许多国家都推出了基于本国高射炮而衍生出的专业反坦克炮。
中国86式100毫米滑膛炮
17磅反坦克炮
76.2mm的17磅反坦克炮是英国在二战设计和制造的。1940年开始设计——作为6磅反坦克炮的后继型号,1942年开始生产,1943年使用了25磅榴弹炮的炮架,并首次参战。17磅反坦克炮一般是牵引式的,当然,也大量的装备在英国坦克上作为坦克主炮使用。它是二战期间,盟军最有效的反坦克炮。当它使用脱壳穿甲弹(APDS)的时候,能对付德国最厚重的坦克装甲。17磅反坦克炮也被装在国外制造的坦克上面,比如装备在M4谢尔曼坦克上,改装成的萤火虫坦克,让英国的坦克部队有直接对抗德国坦克的能力。也是英国二战中最好的反坦克炮,曾打出波卡基村神话的米歇尔•魏特曼虎式就有被装备着17磅反坦克炮的萤火虫坦克击毁的传言。
英国17磅反坦克炮开火瞬间
88毫米高射炮
作为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统,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径高炮,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它无与伦比的反坦克能力。88毫米高射炮无疑是成功的设计,在开发初期,88mm属于当时罕见的大口径,并使其赋予弹丸较高的炮口初速,这个特点为它日后成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础。后期德国人也以88毫米高射炮为蓝本推出了专职进行反坦克的Pak 43反坦克炮,甚至还将后续型号搬上了虎式、虎王坦克。在整个二战过程中,盟军任何型号的坦克都难以抵挡其正面进攻,巴巴罗萨行动中阻挡德军一个步兵师的KV-2坦克,便是被88炮击毁。值得说明的是,有人说88炮打坦克是是1940年五月隆美尔指挥的第七坦克师从比利时境内向敦克尔克高速挺进,中途遭遇一支英军的反冲击时炮兵们临时拍脑子的发现其实并不是。反坦克弹药与高射反战机弹药不同,需要特别研发并装备,88既然能对英军坦克做出有效的打击,说明在研发时便有此设计,且装备有专用的反坦克弹药。

自行反坦克炮及坦克歼击车
虽然17磅和88炮可以提供性能优异的反坦克火力,可是这些武器的机动能力严重不足,只能使用车辆或人力拖曳,被发现了很可能被空军及炮兵洗地,于是反坦克火力的车载化是大势所趋,使用坦克底盘便是其中一个选择,为坦克换装更大威力的反坦克炮,让拖拽式反坦克炮摇身一变变为自行反坦克炮。
奇葩的炮口朝向车尾的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开火时驾驶员不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否则会被后坐力怼死
猎豹坦克歼击车
如果说二战中最优秀的自行反坦克炮是谁的话,猎豹绝对是有力的竞争者,猎豹自行反坦克炮基于豹式底盘改装,搭载了虎王使用的KwK43/L71型88mm加农炮,机动与火力上佳。“猎豹”坦克歼击车可以在2000m的射击距离上击穿除IS-2外所有对方坦克的装甲,这在二战期间是很少见的。德军规定,“猎豹”坦克歼击车只允许用来执行反坦克作战任务,由集团军指挥。可见,德军是把它当作重要的反坦克武器来使用的。该车的机动性能也不错,最大速度达到55km/h,行程显得小一些。猎豹坦克歼击车采用的黑豹坦克底盘,正面装甲的厚度与黑豹坦克一样,为80mm 55°倾角的装甲,可以抵御绝大多数盟军坦克的正面攻击,甚至是IS-2、潘兴坦克都无法有效的在较远距离击穿其正面装甲。而谢尔曼坦克或T-34坦克更是无能为力。而它惊人的火力可以在2000米轻松击毁绝大部分的盟军坦克。
《战争雷霆》中的猎豹坦克歼击车
SU-152自行火炮
而来自苏联的SU-152自行火炮(二战时苏联没有对自行火炮与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做出明确划分)则使用了KV-1s坦克的底盘,搭载一门ML-20型火炮,口径高达152mm,既可以进行直射反坦克作业,也可以知性曲射轰炸任务,1943年5月,苏联组建了第一个装备这种新型突击炮的团。苏军坦克手对这种新型突击炮反映很好,因为它能有效的对抗德军新型坦克(“虎”和“豹”)。库尔斯克战役中,SU-152突击炮得了一个新的呢称——“动物杀手”(德军坦克取名多为动物)。在12天的战斗中,该团就摧毁德军12辆“虎”式坦克和7辆“斐迪南”重型坦克歼击车。
同样出现在《战争雷霆》中的SU-152自行火炮,他和猎豹究竟谁更强呢?
PTZ-89自行反坦克炮
PTZ-89自行反坦克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种自行反坦克炮车,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现役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该炮的出现弥补了我军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此车主要配属于机械化师的自行火炮团内,兼任中口径自行火炮与反装甲火力,该炮的出现弥补了解放军陆军当时直瞄反装甲火力的不足,和我军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PTZ-89自行反坦克炮的内部结构来看,是典型的自行火炮的结构,装有解放军现役坦克装甲车辆中唯一规格的大口径加农炮,采用了与解放军新一代改进型坦克基本相同的火控系统,规格上明显比中型和主战坦克轻,全重仅31吨。
国产PTZ-89自行反坦克炮开火瞬间
攻击机、强击机
看了不少地上的反坦克武器,我们来看看空中的威胁,由于空中打击手段的崛起,坦克受到的空中威胁越来越大,各国也积极推出俯冲轰炸机、强击机、攻击机来增强对地打击能力,坦克的日子不好过啊。
越战中挂载马桶的A-1H攻击机
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在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下,德国被禁止拥有空军。但是,伴随着德国实力的恢复,希特勒宣称不再遵守这个约束。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是由Hans Pohlmann 设计,并于1935年首次试飞,一战的王牌飞行员Robort Ritter von Greim试飞了这架世界上第一个具备专业反坦克能力的作战飞机。这架 JU-87是依循旧的经验制造的,但是Pohlmann赋予了它新的特性:能够垂直的向目标进行俯冲攻击,这种轰炸的精确程度远远超过了水平轰炸。德国空军的第一个俯冲轰炸机单位于1937年诞生,并且有一部分JU 87A-1S交付给派往西班牙执行军事干涉任务的空军部队。当时德国空军中的很多军官对斯图卡轰炸机并不感兴趣,认为其飞行速度太慢,且过于笨重,容易成为敌军战斗机的靶子。然而,斯图卡在西班牙优异的表现,终于赢得了大多数德国空军军官广泛的赞誉。JU-87作为一架出色的俯冲轰炸机,在不少的经典战役中基于他的优良性能都发挥出色。 同时德国又是一个充满王牌飞行员的强大国家。在列宁格勒战役中,当时驻扎在此的第7俯冲轰炸航空团发挥出色。其中王牌艾迪•埃特上尉出击50余次,共打击苏军坦克187辆、火炮526门,令苏军闻风丧胆,被授予铁十字勋章 。
被称为尖啸死神的Ju87斯图卡
强-5
强-5强击机,是中国参照歼-6战斗机自行研制的一型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强击机。中国空军组建之初,因沿海岛屿解放作战而十分重视对地攻击,并组建强击航空兵,配备从前苏联引进的伊尔-10强击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等两栖作战中,苏制伊尔-10强击机作战能力突出,给中国军方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为寻求后继机型,中国空军下达了超音速强击机的研制任务。强-5左右翼各一门23毫米机炮,可以用自身挂载的炸弹、导弹、火箭及机炮进行反坦克作战。
强-5进行战术轰炸瞬间,注意机翼上的火箭巢
A-10
被称为疣猪的A-10雷电攻击机有着堪称强悍的对地攻击能力,A-10攻击机的前机身内左下侧安装了1门30mm的GAU-8型7管加特林式机炮,机炮安装的下俯角为2°。最大备弹量1350发。整个机炮系统重约1.8吨,每分钟可以发射4000发贫铀穿甲弹,在整个海湾战争144架A-10机群出了将近8100次任务,一共摧毁了伊拉克1,000台以上的坦克、2,000台其他战斗车辆以及1,200个火炮据点,外加部份的雷达设施和机动性高的飞毛腿导弹发射器。
A-10和其装备的巨大加特林式机炮
武装直升机
空中的打击当然不仅仅停留在固定翼飞机上,直升机尤其是专业的现代武装直升机对坦克的威胁更为明显,因为武装直升机可快可悬停,同时拥有多种打击和发现坦克的手段,可以称得上树梢上的杀手。
《荣誉勋章》中出现的武装直升机进攻场景
米-24
米-24雌鹿武装运输直升机是苏联米里直升机设计局设计的苏联也是世界的第一代武装加运输的多用途中型直升机。米-24在机头拥有一门双管30mm机炮,在机翼上可以挂载多种武器,从无制导火箭弹到专用反坦克导弹都可以选择,载重大、火力强、装甲厚的特点,不光可以提供直接的强大火力支援,还可以运载突击分队,或后送伤员。而且苏联飞行员还经常飞出不可思议的机动动作,比如横滚……
米-24开火瞬间
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美国AH-64D长弓阿帕奇直升机是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改进型,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旋翼上的一个长弓毫米波雷达,可以全天候搜索/跟踪十几公里范围内的地面目标,极大提高了飞机的战场侦察能力。长弓雷达天线安装在主旋翼轴的顶部,可进行360度的全向扫描,也可以对某个扇形区进行重点扫描,发现机载红外设备发现不了的伪装目标,并通过目标探测和分类设备将目标信号特性与数据库进行比较,依次排列出对载机的威胁等级,也让其携带16枚反坦克导弹或76枚70毫米火箭弹作战效能倍增。

武直-10
而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的武直-10则是中国的骄傲,武直-10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种专业武装直升机和亚洲各国第一种自研专业武装直升机。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长期依赖法国海豚直升机的改型兼当武装直升机的历史,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的航空突击与反装甲能力。武直-10配备一座旋转式机炮塔,机体两侧武器短翼可挂载反坦克导弹以及空空导弹,采用串列双座式设计,在设计上符合西方专业武装直升机的主要特征。2012年11月12日,直-10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首次正式曝光。2012年11月1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公布的军事新闻中,直-10已经正式加入现役,开始列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部队。

无后坐力炮及反坦克火箭筒:
看完了填上飞的,对于血肉之躯的步兵来说,最趁手同时也是反映最快捷的恐怕是各种各样的反坦克榴弹和一款趁手的筒子了,这些筒子反射弹丸的方式既有无后坐力炮原理也有火箭原理,构成了每个国家反坦克计划中最后的一环。
美国的把组卡巴祖卡火箭筒
m18无后坐力炮
二战伊始,美国人的战术思想还比较落后,坦克的主要武器是机枪,反坦克武器基本等于没有(如果M2算的话那就是有),面对欧洲早已横扫法国的德军装甲部队杀伤能力严重不足,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多路反坦克武器上马,1943年第一批M18很快就被运到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场,首个接收它们的部队是位于欧洲的第17伞兵师。虽然作为轻型武器来说,其高爆弹的威力不俗,但是破甲弹63.5毫米的贯穿能力就颇为使人失望了。与之相比,巴祖卡火箭筒的穿甲能力为120毫米。这主要是因为用以提高精确度的膛线减缓了炮弹的速度,降低了威力。在太平洋战区,官兵们表示新的57毫米无坐力炮是一种极为成功的“手提火炮”。1945年6月9日,M18在冲绳岛战役中首次投入使用,同时提供的配套炮弹为高爆弹和烟雾弹。在太平洋地形复杂的岛屿上同日军进行艰难的拉锯战时,M18是能够提供有效的炮火支援。士兵们唯一的怨言就是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炮弹。在朝鲜战争中,M18被用于摧毁敌人的机枪据点。作为反坦克武器则缺乏效率,要想用M18击穿T-34型坦克只有打击它的后面装甲才行。因而美军士兵更愿意使用口径更大的M20型超级巴祖卡来攻击T-34。国民革命军接收并在M18型无后座力炮的基础上仿制出了民国36型无后坐力炮,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取胜利后将这些M18和其图纸加以研究,开发出了52式无后坐力炮。这种武器被运用在了越南战争中, 坦桑尼亚也获得了部分52式,52式可以同时使用美国和中国的弹药,而M18却不能使用它的炮弹。
m18无后坐力炮,炮弹上的空洞就是用来平衡后座力的排气孔
RPG-7
RPG-7最初被苏联设计出来的时候就是要执行反坦克作战,经过不断的改进,尤其是对弹药的改进,让RPG-7获得了越来越好的破甲深度,采用PG-7V式火箭弹拥有将近264mm的破甲厚度,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爆炸反应装甲的出现,,破甲战斗部效果被严重削弱,于是设计师推出了拥有两个聚能装药战斗部的PG-7VR弹药,前端下战斗部引爆爆炸反应装甲后,主战斗部依然拥有600mm的穿甲能力。

陶氏导弹
可是火箭弹毕竟射程有限且精度不佳,想要让步兵更加有效的进行反坦克作战还是需要导弹这种武器,尤其是重型反坦克导弹,其中陶氏反坦克导弹作为最著名的反坦克导弹家族一直服役至今,TOW意为管射、光学追踪、线控导引,是由雷声公司研发的反坦克和精确攻击导弹系统。陶氏导弹系统现在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反坦克导弹,该导弹广泛部署在美军斯特瑞克、布拉德利和悍马装甲车上。最新版本的陶氏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链路代替导线制导系统。该导弹也可配备串联战斗部或爆炸成型弹丸(EFP),由地面三脚架、装甲车和直升机发射,最大射程为4.5千米。

坦克:
在电影《兵临城下》中,瓦西里扎伊采夫曾说过:“对付一名狙击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派出一名比他更高明的狙击手。”这样的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坦克,因为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坦克!
其实归根结底,坦克才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
虎式坦克
1943年7月5日,苏联,库尔斯克爆发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坦克战,德军与苏联红军共出动了8056辆坦克在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参战双方共投入了约280万名士兵,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2000架,也创下两个记录就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最大规模单日空战。而整个战场中锋芒最耀眼的便是德军的虎式坦克。在普罗霍罗夫卡,双方直接参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只有约600辆。其中德军不到200辆,苏联红军约400辆。战斗打响,苏德双方几乎是同时发动了进攻,在战斗中德军“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与四号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优势明显,而苏联红军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样距离下无法对德军造成威胁,大量的苏联红军坦克在交战距离以外就被德军击毁。
《战争雷霆》中的虎式坦克
99式及99大改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及日后国际外交形式的变化,国产坦克的研发工作被提上日程,经过研发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动和努力,这款动力采用国产150HB型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和新型高效传动系统、最大公路时速达80公里/小时、坦克炮塔正面和侧面都在原有复合主装甲的基础上,加装了新的楔形双防反应附加装甲,具备了优异的防弹外型,其车体也均采用复合装甲,抗弹能力大幅提高。车体和炮塔的防护能力则相当于800和100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的国产坦克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上亮相,标志着中国国产坦克的成熟,也是中国一越成为世界独立掌握先进主战坦克坦克生产研发技术的国家之一。
通过天安门的99式坦克
反坦克狗
看了上面那么多正经八百的反坦克武器,可是要知道历史并不是总那么严谨,否则也不会出现那些奇葩的武器装备,例如英国的PIAT、绍沙机枪、M-388核火箭筒、沙皇战车这些堪称坑爹的武器。而在反坦克界最没人性的武器,恐怕要数苏联曾开发的反坦克狗。

1924年,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将狗用于军事行动,包括救援、通信、探雷等。很快有12所相关培训学校建立,其中有3座训练反坦克狗。训练反坦克狗的初期,苏军设想让狗携带炸弹,跑到目标地点后由其咬住捆住炸弹的皮带上的松紧扣放下炸弹然后返回阵地;炸弹上一般都安置了定时装置,待狗撤离后会自动爆炸。但训练了一年后苏军发现即使是最聪明的狗也无法完成这一任务;虽然对单一的目标经过多次训练狗一般可以应付,但一旦环境或目标位置发生变化,狗就会犯难,甚至会跑回阵地再释放炸弹——由于狗出发时身上的炸弹就被定时,因此这往往会造成狗和训练人员的伤亡。于是苏军改为让狗执行自杀爆炸式的任务,他们将食物安置在坦克下,然后让饥饿的狗去坦克底下寻找食物,久而久之让狗产生条件反射。起初的训练坦克是静止的,等训练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坦克会带着食物开动,并用空包弹和其他道具模拟战场环境,使狗逐步适应。到战时,苏军会给每条狗捆上一枚10-12公斤的地雷,地雷经过改装,在地雷上有一根20厘米长的木扳手,当狗设法钻到坦克底下时,扮手会被拉动而引爆地雷。不过由于苏军训练反坦克狗时使用的都是使用柴油引擎的苏军坦克而不是使用汽油引擎的德军坦克,因此狗们适应了柴油味而对德军坦克的汽油味十分陌生,结果打起仗来狗们竟然不去炸德军坦克而纷纷跑到苏军坦克下,反而造成了不少苏军坦克的损失。


反坦克锉刀
如果要评选历史上最厉害的反坦克武器,恐怕最有利的竞争者便是由白俄罗斯著名计算机科学家、IT精英谢尔盖·布尔卡托夫斯基(Sergey Burkatovskiy,简写为SerB)发明的反坦克锉刀。

据悉,近日明斯克宇航局的历史博物馆发生火灾。知情人士透露,火灾是从德系坦克展览馆烧起的,起因是一个光头的锉刀掉到坦克下,坦克型号未知,光头在钻到坦克下捡锉刀时头磕到坦克首下,引起火灾……德系坦克馆倒塌时一块砖头不幸击中边上苏系坦克展馆的IS某型坦克的正面装甲上导致坦克弹药架殉爆…该坦克被炸飞的炮管击穿了中系坦克馆的**9式坦克侧体也引起了弹药架殉爆……苏系和中系坦克展馆里的坦克接连爆炸,爆炸产生的碎片直接摧毁了边上法系和日系纸一样的侧面装甲的坦克…一个被炸飞的轮子凑巧击中了英系坦克的首下引爆了弹药架…美系馆中坦克脆弱的身被熊熊大火和爆炸包围,一起埋葬在火海中。

而这样的情况却不会在同样是战争模拟游戏《战争雷霆》中发生,同样是以二战及战后初期为题材的载具射击游戏,《战争雷霆》除了用有更加优良的优化之外,还十分用心的完全根据历史还原了坦克决战与战机战斗式的形式,无血条的设计更是让玩家可以完全体验到真正的历史应该是什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