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可不是这么打的!抗战神剧中的常识性错误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作为军事爱好者,对当下的国产军事题材影片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些影片对于军事爱好者来说是侮辱智商。下面来说一说常见的和不常见的误区。
这样射击烤蹄子
我们常见的影视剧射击是端起枪来射击
这种射击方法由于捷克式导气管的位置问题很可能使射击者的手被烤熟,而且由于后座力巨大左手可能握不住脚架
电视剧《亮剑》
捷克式手持射击的其他姿势
右手抓握把,左手抓机枪脚架,这样避免了烫伤问题,那么姿势正确么?
台湾微电影《1949穿越黑暗的火花》
这才是捷克式的正确手持zisi
偷工减料马克沁
影视中的马克沁往往都是这样的


事实上马克沁重机枪是水冷式重机枪,其枪管的冷却方式是液态水,重机枪是一边射击一边吸水,水吸收枪管热量,最后以水蒸气的方式被排除机枪。
你见过那个电视剧有?

战场上的女人
现在电视剧戏不够上爱情呗。不说女人上战场打仗,生理原因就不适合战场。二战的日本,女性地位低下(现在日本的女性地位还可以吧,前段时间有报道说日本是男性被家暴最多的国家!)进入军队不是救死扶伤,就是解决雅蠛蝶。现在电视剧的皇军女军官,真是你高兴就好。


神级狙击手
《顺溜》火了之后一堆跟风,其实没啥说的。从现有资料看,中国战场没有记录的狙击作战。更没有狙击对决。找把枪加个瞄准镜就能枪枪毙命,智商感人。中国直到对越作战后才有狙击的概念从而重视起来,然而此前有类似的称呼———特等射手。就是精确步枪射手。

手榴弹老用牙咬
大家是不是很熟悉?不知道有人科普过没。从老电影到电视剧一直都是误导,常见的要么是用牙咬,要么用手拉环,完事再扔,真正使用方法应该是旋开后盖,取出拉火环并套在握蛋的小指上,向目标投弹,这样蛋在飞出的瞬间,引信拉开,随后飞向目标。其实有很多科普,另外,拉环听我当兵朋友说要上交,原因。我也不知道。

手榴弹当炮弹使
影视剧中手榴弹的爆炸效果非常惊人,常常一个手榴弹出去,战壕中飞出几个人,效果感人。

正真的手榴弹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其杀伤原理主要是靠爆炸时产生的破片进行杀伤,除非你用手接住,否则只要稍微距离远一点,致死效果大大降低,当然,炸一身弹片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此,给晚年身患旧伤的老兵怀以最崇高的敬意。

人海冲锋要不得
影视上的人海是这样的
这样做的效果只是影视需要,来突出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太极旗飘扬》
但事实上的冲锋是。。。
志愿军某部发起的冲锋
或者这样
步坦协同作战,看出区别了么?
战场上冲锋时,战士冲击时互相之间需要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一大炮弹炸不倒两个战斗小组为准,这样相互掩护相互冲锋,不经可以减小伤亡,还能对滴人呢产生极大的压力。

上图是志愿军某部攻占高地的战斗

正真的人海式冲锋早就在一战中试验过了。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一开始就这么玩,结果一天之内伤亡六万人,而且没有取得任何突破。罪魁祸首就是我刚刚说的马克沁重机枪。最后的结果就是,人海战术被散兵线替代,同时 坦克这一新兵器开始崭露头角。

刺刀对拼很吃亏
影视上的刺刀是这样,如《亮剑》

或者是《中天悬剑》

还有的是

看出问题了么?
貌似我们很厉害啊,尤其是拿大刀的时候。可惜,事实是残酷的,在历史中的白刃战中,占据优势的往往是日军。

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端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
而抗战前期的日军专门进行拼刺训练,步兵操典里甚至明确要求以白刃战结束战斗。其战技水平相当之高,加上三八大盖枪长1.6米,我军白刃战常处在下风。除非使用青龙偃月刀,方天画戟。在老战士的回忆录中,经常几个人对一个日军。当时日军虽然个子小,然是营养跟得上,身体非常壮。反观我军,吃饱饭都是奢望,还有力气拼刺刀?即使赫赫有名的大刀队,也是靠夜袭惨胜。
无处不在的金手指
这个穿梭回现代
《士兵突击》伍六一你是准备把老七突突么?

《猎鹰1949》中毛瑟六七式狙击步枪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细节问题,当过兵的都明白,除非是真开枪,否则食指是不能扣在扳机上,以防走火误伤。
记得燕双鹰用的手枪是伯莱塔92F,我也是醉了。
抗战片必须有的:美女必须有,狙击手必须有而且必须配备有现代版狙击镜的狙击步枪,鬼子智商必须低,抗日军民必须得有属于自己的绝技(那年的不会点绝技都不好意识出来抗日),不管是什么枪子弹必须无数,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反正出来军事常识,别的都必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