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遁地无所不能 历史上十大最具影响的坦克战机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从一战中隆隆碾过战壕的坦克到如今的M1A2,从莱特兄弟第一次驾机到如今的隐身战机,坦克与战机的发展历史不过短短的百年时间,就出现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变化的过程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而在这百年之中,究竟哪些载具的历史影响最为深远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柜坦克,产地:英国
各行各业都有祖师爷,而坦克的祖师爷便是大名鼎鼎的英国水柜坦克,坦克(tank)本身在英文中的意思便是水柜,这是英国人在一战中搞出来为了迷惑德国人的代号,和后世的“鼠”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坦克的祖师爷,请注意后方转向用的辅助轮
一战中,双方广泛采取了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这样的防御阵地即使使用长时间的重炮轰击也很难产生决定性的打击效果,对双方来说步兵的散兵进攻只能沦为毫无意义的消耗品,留给他们的只有无尽苦逼的消耗战。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作为传统海权国家,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将海洋中的战舰搬到陆地上来,于是英国人便雄赳赳气昂昂的成立了“陆上战舰委员会”。

起初的设想也非常简单,要可以为步兵兄弟们撕开对方的机枪防线、速度不用多快,可以跟上步兵的节奏就好。这便为最初的坦克提出了:装甲、火力、机动的三大要素的要求。“陆上战舰委员会”的做法也很简单,他们找来了履带式拖拉机,装上钢板,及火炮机枪,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就这么出生了。当然,作为一种实验车型,“水柜”并没有上战场的机会的,被称为“索姆河妖孽”的马克Ⅰ 型坦克作为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坦克,扛起了水柜的大旗,而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
这种坦克采用了铆接装甲,刚性悬挂
飞行者一号,产地:美国
在没有飞机的年代,人们想要完成飞天梦要么像万户那样“扶摇直上九万里”,要么只能借助龟速且极不安全的飞艇。但这种装满了氢气的庞然大物一旦起火唯一的结局就是酿成一桩桩的惨案,不过这玩意实在是太慢了,1784年最初时仅能达到每小时10公里,仅仅比步行快一点点。这样的成绩当然不能满足人们对飞行的渴望,而这梦想,便要由美国的莱特兄弟来完成。
莱特兄弟在试飞飞行者一号
莱特兄弟是美国俄亥俄州人,他们在刚懂事的时候就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相继创办了印刷厂与自修车修理厂之后,兄弟俩将更远大的目标投向了飞机的制造。他们仔细观察鸟类的飞行姿态,参考达芬奇及前人的设计,进行了上千次的风洞试验。最终,他们制造的“飞行者一号”在1903年12月17日腾空而起,用12秒飞了36.6米,而这恰好是波音客机的翼展。
存放于美国博物馆的飞行者一号复制机
作为人类第一种飞上蓝天的飞机“飞行者一号”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正是这12秒,激励了无数后人勇于搏斗蓝天,才有了后世波音、空客、雅克、图波列夫、拉沃契金等一系列如雷贯耳的大名,也让蓝天成为了人类互相杀戮的另一块战场。
请注意飞行者一号上的发动机及传动装置
大游民与雷诺FT,产地:英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依然在燃烧,战争双方每日的重炮轰击和机枪扫射依旧是西线战场的日常,直到1916年索姆河战役的爆发。为了这次会战,英法与德国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英军投入54个师、法军投入32个师、德军投入67个师的兵力。为了这次一战最大规模的今冬行动,双方准备了五个多月,首先进行了长达7 天的炮击,而此次进攻,最闪亮的明星无异于第一次参与作战的18辆马克Ⅰ型坦克。
索姆河妖孽——大游民马克Ⅰ型坦克
马克Ⅰ型作为人类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坦克,这种采用菱形外廓、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的坦克,其战略意义远大于战术意义,当这些冒着黑烟和火舌的钢铁怪物出现在战场时,泥泞的弹坑间和阻挡无数步兵的铁丝网被轻松碾压而过, 它们用机枪和火炮猛烈射击,打得德军尸横遍野。德军士兵在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面前,纷纷扔下枪支,四散奔逃。
大游民坦克位于一战前线
当然,马克Ⅰ型这种划时代的武器并不是没有缺点,他的机动极慢,炮廓的设计也存在诸多射击死角,机械的不可靠更是让这款武器在首战的18辆中便被德国击毁了10辆。不过看到如此震撼人心的武器之后,战争双方本着人有我有的态度,立即发展处自己的坦克,德国人推出了A7V坦克,而法国人则推出了属于自己的坦克——雷诺FT。
法制雷诺FT坦克
与大游民一样,雷诺FT同样是出生在一战的坦克,雷诺FT拥有着更加完善的系统:发动机、变速箱、主动轮在后、驾驶操纵装置在前,让雷诺FT只需1名驾驶员即可完成。其炮塔位于车体中前部,拥用全车的制高点,可以360度旋转,这就是它先进的地方,使车长的视界非常的开阔,提高的坦克的火力反应及速度,而以至现今全世界坦克还基本都是这种结构。
雷诺FT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360°炮塔的坦克
福克E3战斗机,产地:德国
说完了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坦克,我们来说说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战斗机,福克E3战斗机。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得谈谈第一种专职战斗机,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
一战法国战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天空战场,双方的飞机的主要进行的是侦查和矫正炮击的任务,双方的飞行员见面还会绅士的打个招呼,直到不知道从哪一方的哪位飞行员竟然用随身携带的手枪向对方射击。战争的驱使也让双方争相往战机上装备更重型的火力,法国领先全世界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种专职战斗机: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不过这种专职战斗机只是简单的在螺旋桨装上了偏弹板,让自己射出的子弹打到螺旋桨上时子弹被偏转,不至于损伤动力。法国的王牌飞行员加洛斯在自己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上装上了固定机枪,成为世界上第一架能单个飞行员独自作战的飞机。击落3架敌机,并迫使2架迫降,从那以后西方就以击落5架作为空战王牌的标准。
战机的机枪射击协调器,让机枪射出的子弹不会击中动力系统
后来德国人则继续践行着自己在黑科技上的天赋,推出了设计精美的“机枪射击协调器”。这让当桨叶与枪管形成一条直线时,机枪锁死并自动停止设计,不至于把子弹射到螺旋桨叶上,而使子弹从旋转的桨叶的空隙中射出。如此设计让德国福克E3战斗机的战斗机驾驶员以最符合人类天性的方式来进行攻击,。英军于1916年1月发出惊呼:“如今,我们须用三架飞机为一架侦察机保驾护航,才能完成既定的作战任务。”前线的皇家飞行员也不无自嘲地将自己喻为“福克飞机的饵食”。由于大批英机被很容易地击落,引发了空战史上所谓的“福克灾难”。英国下议院甚至发表了谴责德国福克飞机“正残酷虐杀皇家飞机”的决议。而福克E型战斗机却因此而名声大噪,而后世的搏斗于蓝天的战机们的羽翼也在逐渐丰满。
德国福克E3战斗机历史照片
福克E3战斗机空战假想图
T-34,产地:苏联
如果让选出对后世坦克影响最大的坦克,T-34作为改变历史的武器,绝对是这一奖项的有力竞争者,作为一种1938年便已开始研制的坦克,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科什金设计T-34时充分考虑的苏联广袤而寒冷的作战环境,大马力的柴油发动机配合着克里斯蒂悬挂让T-34在获得了尚可的火力的同时还获得了远超虎豹的战略机动能力,而系统性质的倾斜装甲布置也让T-34获得了远超本身60毫米均质钢的防御效能,这让战争初期德军遭受了堪称恐怖的“T-34”危机。德军普遍配备于一线步兵的“37mm敲门砖”裸AP(穿甲弹)对T-34的穿透力基本为零,装备短75mm火炮的四号坦克及临时客串坦克歼击车的三号突击炮也对T-34的装甲无可奈何,只能召唤无敌88来打击。
T-34与后期的T-38-85协同作战
而火力上,原本装备的76mm F-11炮同样也在战斗中暴露了火力不足的问题,苏联人立即着手进行升级,换装了新的76mm炮之后穿甲效果依旧不理想,无法1VS1的对抗德国虎豹。参照德国人将88mm高射炮搬上虎式坦克的做法,苏联人也将自己的85mm高炮搬上了坦克,换装更大型的炮塔,增设专职炮长与电台,让车长专心观察敌情与联络,使得T-34的作战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完成进化的T-34被称为T-34-85,成为苏联逆推德国的钢刀。
步兵搭乘坦克作战可以为坦克提供掩护,是苏联人首创的步坦协同作战方式
作为苏联赢得二战的三大法宝之一(另两大法宝分别为ppsh-41战斗马扎和喀秋莎火箭炮),T-34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是战术标准、成本、综合设计的典范,在坦克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全世界共生产了8.4万辆T-34坦克,即便二战在之后依旧有包括中国在内的40余个国家装备,甚至在近期的乌克兰冲突中依旧有T-34在街头飞驰的景象。
《战争雷霆》描绘的T-34-85进攻场景,坦克会战经常伴随作者制空权的争夺
在乌克兰冲突中从纪念碑上扒下来的T-34奔驰在街道上
Me-262,产地:德国
如果说喷火、飓风、野马、雷电、零式、Bf109、FW190、米格-3、拉-7这些战斗机奠定了二战空战的主流基调的话,德国的梅塞施密特Me-262则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喷气时代。Me-262是世界上第一款用于实战的喷气战斗机,与同一时期英国制造的流星战斗机齐名,可是流星战斗机比Me-262玩了将近8个月。
历史上的Me-262,是人类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战斗机
1944年7月25日,Me262首次与英国皇家空军一架“蚊”式飞机不期而遇,“蚊”式侦察机在慕尼黑上空9000米高度飞行,英国飞行员根本不害怕德国战斗机,通常它们爬到这个高度的时候早就没劲了。因此当他扭头发现身后400米处出现了一架敌机的时候,多少有点惊讶,更令他惊讶的是,这架飞机竟然没有螺旋桨!尽管前者以663千米/小时的速度俯冲脱离,但仍引起了盟军的注意和惊奇。在一次战斗中,6架Me262于数分钟内接连击落15架B—17型轰炸机,Me262的大口径航炮开始显示出对大型目标的有效摧毁力,而高速飞行又提高了自身的生存性。10月中旬开始,该部每天出动3~4架,伏击于敌轰炸机航线两侧,三十天内又击落敌机22架。
《战争雷霆》中描绘的Me-262,野马飓风这类螺旋桨战斗机根本追不上他的速度
尽管如此,德意志的黑科技依旧无法挽救第三帝国的毁灭,在德国飞行员驾驶该型战斗机在二战期间取得击落约509架敌机,自损100架的战绩。Me-262开创了喷气战机的先河,其技术被二战战胜国瓜分,分别发展出了自己的喷气战斗机,让人类向着音速迈进。
艺术作品描绘的Me-262截击B-17机群
T-54,产地:苏联
继承着前辈T-34的遗志,红色帝国的铁流也在不断加强着力量,作为一款中型坦克,T-54继续践行着苏维埃皮实简单的特点,针对T-34上火力与装甲不足,T-54与T-44相同采用了将发动机横置的设计。这降低了车高,减少了被弹面积。而继承自T-34倾斜装甲让T-54获得了于同时期重型坦克相同的防御力。同时安装了Su-100上的D-10TK反坦克炮,让T-54获得了不俗的火力。
向公众展示的T-54/55坦克
T-54的机械结构简单可靠,与西方坦克相比更易操作,对乘员操作水平的要求也要低,他的重量较轻、履带宽大、低温条件下启动性能好,而且还可以潜渡,这使得T-54/55的机动性属于上佳。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共生产T-54坦克50000辆左右,约占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坦克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苏联人对于T-54的改进也在不断进行之中。
T-54剖面图
在推出了T-54的改进型T-55之后,中国获得了T-55的生产权,推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1959式中型坦克,就是大家常说的59。而在那段艰难的时光,中国对59的改进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先后推出了增设双向稳定器59式中型坦克、使用英国L7主炮的59、使用美国火控的“美洲虎”项目、装125炮的59、装122炮的59、架桥的59、灭火的59。让早已略显疲态的T-55/59式坦克一次又一次焕发新的生命,也为共和国最艰难的时期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1959年十周年国庆大阅兵式驶过天安门广场的59式中型坦克
米格-15、F-86,产地:苏联、美国
在德国人的Me-262打开了喷气时代的天空之后,战败的德国人的科技便被战胜国瓜分,美苏英法都在努力的发展自己的屌丝喷气机,不过美国凭借着强大的军工科研能力、苏联人凭借着对卫星国的掠夺,都逐步恢复着元气,并推出了真正实用的喷气机——战后第一代实用的喷漆战斗机的代表——米格-21和F-86便被苏联和美国分别研究并装备,并交战于朝鲜战场。
苏制米格-15
米格-15装备了23mm机炮两门、37mm机炮一门,而F-86则依旧坚守着陆航的关荣传统——6门.50 12.7mm机枪。这两种战机研发装备时间大致相同,又是鹰酱和毛熊两家的军工诚品,品质在当时来说互有伯仲。纸面数据对比来看,米格-15爬升快,机炮火力强,大部分方面的机动性略强,但航程短,水平盘旋和俯冲机动能力差,机炮射击精度很差,电子设备相对落后,人机工效不好,而F-86对地攻击能力更是远强于米格-15,配备先进瞄准具的机枪射击精度较高。
美制F-86
当然,一件武器是否犀利依旧还是要看使用他的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米格-15、F-86都在战争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由于战局的缘故,F-86长期制霸着朝鲜战争的制空权,而中国和苏联的战斗机驾驶员则的驾驶着米格-15硬生生在美国人的强大实力下创造出了“米格走廊”的神话。
《战争雷霆》描绘的米格-15与F-86战斗图,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99A2主战坦克、M1A2主战坦克,产地:中国、美国
在经历了战后第一代、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发展,坦克这种陆战之王也进入了第三世代,而这一世代,便是由美国M1A2、英国的挑战者、中国的99A2、法国的勒克莱尔的等一些列坦克所引领的第三次坦克革命。
停放于中国军事博物馆门口的99式主战坦克
第三代主战坦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战斗威力强,它们配有口径120毫米以上的坦克炮。二是技术装备先进,大多数装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并大量配备自动传感设备,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电子化,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三是机动灵活,坦克上装有大功率发动机,速度快,还配有高度自动化的指挥、通信系统,能大幅度提高坦克的机动性与作战效率。四是防护能力强,坦克车体小,并配备有新一代复合装甲。第三代主战坦克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摧毁反坦克武器、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美制M1主战坦克,请注意其前端的扫雷设施
现代主战坦克面临着严峻的攻守失衡之势,据传,M1A2装备的120mm主炮在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时穿深等效1200mm均质钢,而M1A2对APFSDS的防御效果等效700mm,再加上步兵手中的反坦克导弹、专职反坦克直升机等存在,一时间坦克过时论甚嚣尘上,而战略战术上的无可取代依旧让坦克牢牢的坐着陆战之王的头把交椅,也将履带碾压而过的伟岸身影牢牢的印在了所有人的心目中。
尽管M1主战坦克服役已经超过三十年,但不断的改进依让其保持着战斗力
歼-20、F-22,产地:中国、美国
和坦克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跨代式发展相同,喷气战斗机也经历了世代化的发展历程,由于美国和俄罗斯才用不同的划代方式,美国、俄罗斯、中国这些全世界军事科技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相继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最新式战斗机。而这之中的翘楚,便是美国的F-22、俄罗斯的T-50以及中国的歼-20(理论上还包括日本的心神)。
国产歼-20想象图,最新的试验机已做出一些改进,与图中略有不同
第五代战斗机较前一代战斗机最大的特点就是低可侦测性技术的全面运用,并具备高机动性、先进航电系统、高度集成计算机网络,具备优异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让战机的发现、隐身、打击、机动能力相较于上一代战机有着本质的飞跃,世界上也仅有少数国家拥有研制能力,而能装备并形成战斗力的国家仅有美国一家。
美国是唯一有能力让五代机形成战斗力的国家
战机与坦克可以发展到今天的样貌是无数设计师的心血,而一款成功的武器在成型之前必然要付出无数的时间、实验,甚至是鲜血的考验,坦克从1916年诞生至仅有100年的时间,而战机也仅有113年的历史,而在这百年之中,如此之大的巨变便是战争的推动。战争,从未改变,但人们屠杀同胞的装备,效率却越来越高,也不知道究竟是幸还是不幸。但我们真心祈祷着世界和平,让战争,永远只发生在游戏中。
愿战争,永远只发生在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