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盘点各国的“蜗居” _ 游民星空 GamerSky.com
gamersky
香港人口稠密,为数不少的贫苦人困居在人口密度极大的旧楼床位或以铁丝网围住的“笼屋”之内。观塘一所笼屋,下层床位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就要41港元,竟归过尖沙咀每平方英尺租金33港元的海景豪宅!“蜗居”是许多现代人的生存现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蜗居”现象存在,“蜗居”一族住的究竟是怎样一种房子呢?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笼屋,香港特色蜗居。是指一个单位内有十二伙或以上租户,并共享厨房、厕所。寸金寸土的香港地,贫民想找一处稳当的安身之所,实在困难重重。尖沙咀豪宅港景峰,每平方英尺租金33港元。而观塘一所笼屋,下层床位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就要41港元。

这应该是全球性价比最低的“蜗居”了。不过,蜗居方式千万种,看看各国人民都是如何解决居住问题的:
日本:胶囊旅馆
日本不少失业或面临失业的“蚁族”不得不入住只能横着爬进去的“胶囊旅社”。旅社楼道两旁是两排整整齐齐的格子间,好似火车卧铺。格子铺共分上下两层,每个格子间深不过2米,宽和高不过1.5米。格子间全密闭。一个人在格子间里最多能半躺半坐着,根本站不起来。格子间还没有门,只有一个薄薄的屏风作遮掩。

胶囊旅馆是日本一种非常便宜的旅馆,也叫做“盒子旅馆”。第一家胶囊旅馆是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黑川纪章亲自设计的,位于大阪市,于1979年2月1日开始营业,当时的租金为每晚16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00元多一点)。如今,虽然租金已涨到每晚3000到5000日元(人民币200元至330元左右),但仍旧比普通旅馆便宜许多。

奥地利:管道旅馆
旅馆单间是用混凝土排水管改造成的,这曾经是乞丐们的栖身之所,但是现在变得更体面了:双人床、储物空间、照明灯、电插座、羊毛毯和轻质棉睡袋让冷冰冰的水泥管看起来更像是个简易却温暖的小家,唯一不便的是卫生间、淋浴、酒吧和咖啡馆都设在旅馆房间外面。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收费由住客自己决定,给多少都行。

俄罗斯:睡眠盒子
Sleep Box,睡眠盒子,这是为那些想在机场睡个好觉的人设计的。包厢面积只有2.8平方米,高2.3米,床占到房间近一半。房间内有通风系统、液晶电视、无线上网、电源插座和行李空间,还装有除菌石英灯,在每位住客离开后进行消毒杀菌。房租实时计算,从15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法国:集装箱公寓
法国为解决大学生住宿紧张问题,将集装箱改建成可移动的大学生宿舍。首批集装箱公寓2010年9月在勒阿弗尔市落成,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长瓦莱里·贝克雷斯和勒阿弗尔市市长安东尼·鲁弗纳克出席了落成剪彩仪式。今年的新学期到来,将有100名学生住进这些全新的公寓。

英国:最窄房子1.6米宽
英国伦敦一套两个卧室的公寓房2009年12月招标出售,它的售价是55万英镑。这套房子位于伦敦西部谢泼兹-布什地区的戈德霍克路。其奇特之处在于,它只有66英寸宽!据称这是不列颠最瘦的房子!不过这也正是房产商们的卖点。这套房子有五层——地下室、底楼、二楼、三楼和四楼,有大约1000平方英尺的面积。

英国:最小蜗居没台球桌大
英国男子雷尔·贝克在寸土如金的伦敦是个令人羡慕的“有房族”,虽然他的住宅面积甚至还不如一张斯诺克台球桌的面积大!该公寓的住宅面积仅有5.6平方米!据悉,这套“英国最小公寓”的市场行情价目前已经高达20万英镑!

英国:驴圈打造的蜗居
英国英格兰南部苏塞克斯郡的一座长仅6.4米、宽仅1.8米的超小户型房屋堪称最名副其实的“蜗居”,不过户主相当懂得生活,把这个本是驴圈的小屋装修得十分精致,门厅、厨房、浴室应有尽有。房后甚至还有个小花园!

葡萄牙:可搬运的游客塔
这是一座占地仅九平方米的三层小楼,拥有二室一厅一厨二卫,可供两人居住,四面的玻璃可采光,同时还具备吸收太阳能的功能,整座建筑呈长方体,横卧可借助平板汽车搬运。

葡萄牙案例的“蜗居”建筑二楼兼具起居室和办公区功能。

葡萄牙“可搬运的游客塔”强调简洁和实用。

华人住民在小阳台上和三楼小卧室里体验。

加拿大:29平米的蜗居
加拿大一处被称为“世界上最小房子”的民宅,虽然面积不到30平米但知名度极高,该房售价高达11万英镑。别看房子仅2米宽、14米长,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房子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市小意大利区,名叫“小房子”,始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美国:迷你木屋
89平方英尺(约8.27平方米),在这个仅相当于一辆冰淇淋卡车的空间内,有一个包括煤气灶和洗涤槽的厨房、一个淋浴卫生间、外加双座玄关以及一个可伸缩的阁楼式卧室,但这并非屋子的全部空间,屋主人还设计了集工作与娱乐为一体的“大房间”,自然,他每次邀请的客人都不会超过两人。

金融危机开始后,美国房地产市场一派萧条,但无钱的美国人还得继续生活下去,于是小型房屋建筑市场迅速红火起来。

佛山:“蜗居"集装箱
佛山(楼盘)出现“蜗居”集装箱,每天仅6元。”住人集装箱大约宽3米,长6米,高2.8米。内屋地面铺着淡红色的瓷砖,里面放置了5张有上下铺的铁架床,屋中亦留有装空调的位置。这种最普通的住人集装箱,都预装好了电路,即时入住,即可使用。

北京:胶囊旅馆
78岁的北京老人黄日新最近在海淀区六郎庄也开了8间胶囊公寓。这8间胶囊公寓是由三间10平方米的小屋隔断而成的,平均每间胶囊公寓面积不到2平方米

80后美女因房价太高买不起房,住公司厕所。

安徽:水上蜗居
安徽王家福一家四口蜗居在水上一条破船上有十年之久。住在船上很安静,很少有外人来打扰,也没有邻居来串门。十年,老王的“家”仍是毛墙毛地,即没吊顶、也没做何装饰,只是将宽窄不一的木地板和7个简易门刷成了橘红色。

重庆:面包车“宿舍”
拆掉坐椅,安上一张床、装上空调,报废面包车摇身一变,成了员工宿舍。若遇检查,还可立刻转移。面包车内原有的坐椅已经拆除,换成了一张放着被子的单人床,床头还有一把电风扇,呼呼地吹着。车里还备了清凉油、降暑药水以及一些生活用品。

重庆:7套房住200人
重庆南岸某居民小区,一家餐饮企业在该小区内买了7套房子,住进密密麻麻的年轻男女,加起来起码有200人。

玉林:蜗居树上
贫困生吴万杰和兄弟在树上搭了个床铺睡觉,之后两人在树上蜗居了20多天。因床铺经不住风吹雨打树摇,两人又不得不从树上撤离。

郑州:蜗居地下
郑州市一棚户区院落,现年64岁的退休矿工陈新年每天都会带上矿灯和工具,下到地底掘进。他的目标是在地下挖出一套三居室,给一家人改善居住条件。陈新年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房价飞涨,所以给老婆孩子挖个好房子。

深圳:楼道里的宿舍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一家房东竟利用废弃的楼梯间过道,搭建了一间功能齐全的迷你屋,被网友们称为史上最牛最小功能最齐的房子。迷你屋就搭建在大楼一处废弃的楼梯过道,房子的大门就在2楼与3楼的楼梯间。

上海:集装箱宿舍
主人公是一群新上海人,他们的蜗居地是集装箱。他们的“箱房”所在地,或是拆迁地块、或是暂借工地、或是在某一个城郊不起眼的新村里……平日里,工地里辛苦工作的劳动者就是暂时住在集装箱里。他们住在集装箱里是都是因为“租不起上海的房子”。

苏州:窨井“蜗居人”
在苏州市区南园桥南侧的桥下绿化带内,一个缺失井盖的电缆窨井被人占为蜗居,井内堆着被褥、衣服、凉席等。

工地上的集装箱
集装箱房屋出租由于费用低廉,所以生意非常红火。 图为:在工地上的集装箱,一位阿姨在用改造的厨房做饭。

大学生蜗居百态
大学生蜗居百态千奇百怪寒酸如苦。近些年,大学毕业生沦为“蚁族”,无奈“蜗居”的现状一直没有改观。社会所呈现出的无形压力让他们迷茫,彷徨,孤独,离自己的梦想渐行渐远。但社会所带来的驱动力也让他们中间的不少人没有放弃理想,用各式各样的方法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2014年1月,大学生潘渭毕业后,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只能选择住在一个12平米的集装箱房屋内。

蚁族、蜗居
2010年4月26日,就业形势严峻,深圳出现了自’蚁族’、‘蜗居’后更极端的现象:不少曾怀有梦想的大学生,由于各种不同的遭遇,彻底放弃了工作的动力和生活追求,他们只能选择露宿街头,沦为流浪者。

蜗居的外地大学生
2010年年初,在天津(楼盘)市市区西南方向的外环线边缘,有一片的居住社区。这里居住的很大一部分是外地来津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租房的广告
关于租房的广告几乎把小区出口的一面墙都贴满了,标示着这里是外地来津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同时这里又靠近附近的地方高校和上班族集中的产业园区,多种因素导致这里的房子非常紧俏。

地下室
有的人选择集装箱,有的人选择街边露宿,有的人择把地下室当成了的栖息之所。

挤得满满的床位
1个15平米的房子,除了被挤得满满的床位,没有什么其他可以下脚的地方。

蛋形蜗居
戴海飞,86年生,湖南邵阳(楼盘)人,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在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工作。为了减轻高额的房租负担,自己设计建造了一个“蛋形蜗居”,花费6427元,耗时2个多月,并将自己的蜗居房从湖南搬运到北京。

有人为住所发愁,当然,也有人用自己的头脑设计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蛋形蜗居
蛋形蜗居的外壁上长了一些青苔,戴海飞就在屋顶开了一个口,以便清理。

夜晚的“蛋形蜗居”透出黄色的光,温馨异常。
屋里有一个发电机,所提供的电能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有了家,就有温暖,也就有了为梦想继续奋斗下去的动力。

鹊巢
有人毕业后为自己建了个家,也有人在学校的时候就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了。 长沙(楼盘)南方职业学院一群师生耗资产1万元建起了“鹊巢”,房子装上了轮子还可以移动。5平米,卫浴、厨房、卧室、客厅一应俱全。
